资源描述:
中国农业气象 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 2020 年 doi 10 3969 j issn 1000 6362 2020 12 005 张利平 周泽英 彭雲 等 四川渠江中上游羊肚菌低温冷害风险分析 J 中国农业气象 2020 41 12 794 806 四川渠江中上游羊肚菌低温冷害风险分析 张利平 1 2 周泽英 2 彭 雲 2 王庆莉 3 赖自力 4 王明田 1 5 6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成都 610072 2 达州市气象局 达州 635000 3 甘孜藏族自治州气象局 康定 626000 4 泸州市气象局 泸州 646000 5 南方丘区节水农业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66 6 四川省气象台 成都 610072 摘要 利用达州 巴中及周边 21 个站点 1991 2020 年气象资料 选取最低气温和积寒作为区划指标 分析渠 江中上游海拔 600m 以下地区 2 3 月羊肚菌子实体期间冷害指标的时空分布 建立冷害指标的地理空间分布 模型 基于气象灾害风险评价原理 运用 ArcGIS10 1 进行冷害风险等级区划 结果表明 1 羊肚菌冷害风 险指标为日最低气温 2 冷害风险预警基础指标为日平均气温 6 0 2 羊肚菌冷害频率为 10 年 7 遇 以上 主要发生在 2 月上旬 3 月上旬 发生频次和强度逐旬减小 其中 2 月上中旬约占 70 冷害过程持续 日数以 1 3d 为主 占总过程数的 82 89 最长过程日数 6 8d 最大积寒 3 64 d 3 羊肚菌冷害风 险等级自南向北 自低海拔向高海拔增大 以中低风险区为主 中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渠江中上游中南部海 拔 520m 以下的浅丘河谷平坝区 面积约占 2 3 次高和高风险区分布零散 主要分布在中北部海拔 520 600m 的低山河谷区 面积约占 1 3 4 将羊肚菌原基分化期调控至 2 月下旬以后 冷害频次降至约 3 年 2 遇 冷害强度明显降低 其危害明显减小 5 利用黑色遮阳网搭建的栽培设施会降低环境最低温度约 0 3 加重冷害过程对羊肚菌的损害 渠江中上游低海拔地区羊肚菌顺季栽培时应控制在海拔 520m 以下地区 并 根据天气状况 将原基分化期调控至 2 月下旬以后 注意防范冷害过程中局地小气候和黑色镂空大棚的不利 影响 以避免或减轻冷害风险及危害 关键词 羊肚菌 低温冷害 气候风险 渠江中上游 Risk Analysis of Chilling Injury of Morchella in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Qu River in Sichuan Province ZHANG Li ping 1 2 ZHOU Ze ying 2 PENG Yun 2 WANG Qing li 3 LAI Zhi li 4 WANG Ming tian 1 5 6 1 Institute of Plateau Meteorolog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hengdu 6l0072 China 2 Da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 Dazhou 635000 3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Kangding 626000 4 Lu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 Luzhou 646000 5 Water Saving Agriculture in Southern Hill Area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l0066 6 Sichuan Metorological Observatory Chengdu 610072 Abstract Chilling injury is one of the main climatic problems affecting the cultivation and production of Morchella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ports about the mechanism of chilling injury meteorological index and climate risk zoning of Morchella and there is lack of necessary technical support to carry out the weather services for Morchella chilling injury It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oduction planning of Morchella in the study area the dynamic assessment of the risk of chilling injury and the meteorological servic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and facil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mountainous areas Taking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Qu River below 600m above sea level as the study area DEM data of this area and climatic data of 21 stations in and around 收稿日期 2020 06 22 通讯作者王明田 E mail Wangmt0514 基金项目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基金项目 省重实验室 2018 重点 05 05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张利平 E mail 854874815 第 12 期 张利平等 四川渠江中上游羊肚菌低温冷害风险分析 795 the basin from 1991 to 2020 and experimental data of Morchella production from 2018 to 2019 were used based on the chilling injury types and disaster causing factors of Morchella extreme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and accumulated cold were selected as zoning indice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temperature and ground temperature from February and March in the study area to determine the threshold of extreme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extreme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cold accumulation chilling injury frequency and its lasting day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data of index factors were standardized by establish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model of chilling damage index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natural breakpoint method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weight and risk level thresholds of chilling injury indexes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omprehensiv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ArcGIS10 1 was used to make a classification in Morchella chilling ris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average difference between air and ground temperature from February and March was about 1 0 0 7 1 4 in the study area smaller in the south and larger in the north The risk index of chilling injury of Morchella was the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that was less than or equal to 2 0 and the basic index of early warning of chilling injury risk was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that was less than 6 0 2 The chilling injury frequency of Morchella was more than 7 times in 10 years mainly occurred from early February to early March and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decreased every 10 days among which 70 occurred in early and middle February The duration of chilling injury process was 1 3 days accounting for 82 89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rocesses the longest duration was 6 8 days and the maximum accumulated cold was 3 64 d 3 The risk levels of chilling injury of Morchella increased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from low altitude to high altitude mainly in the middle and low risk areas The middle and low risk area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hallow hills and valleys below 520m above sea level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Qu River accounting for about 2 3 of the total area The secondary high and high risk areas were scattere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low mountain valley area with an altitude of 520 600m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ern part accounting for about 1 3 of the area 4 After controlling the differentiation stage of Morchella to late February the chilling injury frequency was reduced to about 2 times in 3 years the chilling injury intensity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harm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5 The planting site selec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greenhouse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chilling injury of Morchella the influence of local topography on microclimate can be judged comprehensively according to the altitude and whether it is conducive to the southward cold air flow and aggregation the cultivation facilities built with black sunshade net can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minimum temperature by about 0 3 and aggravate the chilling damage to Morchella In the study area the suitable season cultivation of Morchella should be controlled below 520m above sea level According to the weather conditions the primary basal differentiation period should be adjusted after late February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adverse effects of local microclimate and black hollowed out greenhouse in the process of chilling injury so as to avoid or reduce the risk and harm of chilling injury Key words Morchella Chilling injury Climate risk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Qu River 羊肚菌 Morchella 是一种珍稀的野生食用菌 1 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很高的保健功能 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羊肚菌人工栽培驯化研究 2 3 2000 年 四川省林业科学院首次采用外营养添加技术 突破 羊肚菌的室外栽培技术难题 4 7 之后 羊肚菌优良 菌株的引进与筛选 人工栽培技术的改进和商业化 应用等得到快速发展 相关仿生态栽培技术已在国 内多省 市 自治区 得到大面积推广 在实际栽 培生产中 不同品种 不同地区 不同年份的羊肚 菌产量表现极不稳定 主要原因有菌种不稳定 抗 逆性差以及对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强等 其中最大的 制约因素是天气与气候条件的不稳定性 4 羊肚菌主 要气象灾害有冷害 热害 干旱和低温连阴雨等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冬末春初羊肚菌原基分化 子囊 中 国 农 业 气 象 第 41 卷 796 果生长期的低温冷害 如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 2016 年春季发生的强寒潮低温冷冻灾害 导致当年羊肚 菌绝收 羊肚菌冷害是指当环境温度低于某一临界值 时 子实体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受冻死亡的减产现象 国外对冷害机理研究较多 8 11 国内冷害研究主要集 中在水稻 东北玉米 新疆棉花以及热带经济林木 王远皓等 12 将冷害指标归纳为生长季温度距平 13 生长季积温 14 生长发育关键期冷积温 15 作物发 育期距平 16 热量指标 17 和综合指标 18 等六类 霍 治国等 19 21 分别研究确定了香蕉和荔枝 龙眼 莲 雾苗的低温寒害指标等级 王春乙等 22 24 基于自然 灾害风险理论对作物冷害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深入 研究 梁立江等 25 29 利用 GIS 技术分别对东北水稻 湖北马铃薯 华南香蕉和荔枝 福建芒果等开展了 冷害风险区划 羊肚菌生产是一种新兴的特色与设 施农业 各地栽培历史短 栽培总面积较小 目前 关于羊肚菌冷害的致害机理 气象指标和气候风险 与种植气候区划的研究少见报道 开展冷害气象服 务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 因产品需求旺盛 经济效益显著 渠 江中上游羊肚菌栽培面积逐年增加 是山区农户脱 贫和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项目之一 但冷害是影响 其安全生产和快速发展的主要气候问题 本研究基 于现有粮经作物冷害分析和风险区划研究方法与 成果 在不考虑社会经济与管理水平等影响的前提 下 以四川渠江中上游羊肚菌主要栽培区出菇期冷 害为研究对象 结合田间试验和生产调查 研究羊 肚菌冷害致灾因子及风险指标 运用 GIS 技术开展 羊肚菌冷害气候风险精细区划 以期为本地区羊肚 菌生产规划 冷害动态评估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科 学依据 促进山区农户脱贫致富和农村产业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区域与时段 渠江中上游地处四川东北部 大巴山 米仓山南 麓 106 35 108 54 E 30 32 32 74 N 海拔 222 0 2512 9m 主要包括达州和巴中两市 地势北高 大 巴山区 南低 盆地丘区 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属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由于地形复杂 山地气 候特征明显 海拔 800m 以下的低山 丘陵 河谷地 区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无霜期长 海拔 800 1000m 的低 中山区 气候温凉 阴湿 回春迟 夏日热 秋凉早 冬寒长 海拔 1000m 以上的中山区 光热 资源不足 寒冷期较长 春寒和秋霜突出 羊肚菌一般从低海拔的平原地区到 3200m 的高 海拔地区都有分布 3 但各地生育期不同 据调查和 试验 表 1 目前渠江中上游区域内羊肚菌主要种 植于海拔 300 600m 的河谷 低山浅丘及平坝区 600m 以上山区种植极少 且子实体生长季明显延后 该区域内羊肚菌栽培季一般为 10 中下旬 翌年 3 月 底或 4 月初 一般在 10 月中下旬播种 1 月下旬 2 月上旬为原基分化期 3 月上旬随着子实体生长成 熟 开始采收 4 月上中旬结束 采收期 30d 左右 可见 2 3 月为羊肚菌生长的关键期 据此 确定研 究区域为渠江中上游海拔 600m 以下地区 以下称 研究区 研究统计时段为 2 3 月 研究区地形与 资料站点分布见图 1 表 1 研究区内羊肚菌生育期调查结果 Table 1 Investigation result of the growth period of Morchella in research station 地点 Site 海拔 Altitude m 播种期 Sowing stage 原基分化 Primordium differentiation 收获始期 Begin of harvest 收获盛期 Bloom of harvest 收获末期 End of harvest 渠县 Quxian 295 1 10 月下旬末 Late in L Oct 1 月下旬初 Early in L Jan 3 月上旬初 Early in E Mar 3 月中旬初 Early in M Mar 3 月末 End in Mar 宣汉 Xuanhan 389 4 10 月下旬初 Early in L Oct 2 月上旬初 Early in E Feb 3 月上旬中 Middle in E Mar 3 月中 M Mar 4 月初 E Apr 南江 Nanjiang 579 3 10 月中旬中 Middle in M Oct 2 月上旬末 Late in E Feb 3 月上旬末 Late in E Mar 3 月中旬末 Late in M Mar 4 月上旬末 Late in E Apr 万源 Wanyuan 674 0 10 月中旬初 Early in M Oct 2 月下旬初 Early in L Feb 3 月中 M Mar 3 月下旬末 Late in L Mar 4 月中 M Apr Note E is the first ten day of a month M is the middle ten day of a month L is the last ten day of a month The same as below 第 12 期 张利平等 四川渠江中上游羊肚菌低温冷害风险分析 797 图1 研究区域 海拔600m以下 地形与站点分布 Fig 1 Topography and site distribution in the study area altitude 600m 1 2 资料及其来源 DEM 高程数据 分辨率 30m 的 DEM 高程数据 来源于地理空间云 1 100 万行政区划边界 shp 2017 版 数据来源于国家基础 地理信息中心 用于 空间分析 气候数据 渠江中上游及其周边 21 个县级气象 站 1991 2020 年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来源于四川 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和陕 西省汉中市气象局 用于对研究区域内典型站点冷 害指标的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4 月 在宣汉 县双河镇方斗村 31 463 N 107 772 E 494 0m 和 万源县井溪镇盐井坝村 31 772 N 108 229 E 500 0m 同时开展羊肚菌生产试验 方斗村为丘陵 台地 盐井坝村为河谷 土壤类型均为水稻土 试 验在遮光率为 75 黑色遮阳网搭建的 2m 高简易大 棚中进行 试验品种为六妹羊肚菌 M sextelata 栽 培种 每个小区面积为 10m 2 设 1 个重复 5 个播期 播期间隔 5d 首播期为 10 月 29 日 试验区外生产 对照地块播期为 11 月 8 日 棚内安装便携式自动气 象观测仪 高度 1 5m 和土壤多参数速测仪 外接 电源 主要观测气温 空气湿度 日照时数以及 0 10cm 土壤温湿度 棚外 800m 范围内建有 1 个区 域自动气象站 自动定时收集气象资料 结合羊肚 菌生育期观测 分析气象条件和栽培设施内外温差 及其变化对羊肚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1 3 冷害指标选择 羊肚菌子实体期发生冷害 原基和子囊果会因 冻而受损或死亡 受害程度与地面最低气温直接相 关 还与降温幅度和持续时间等密切相关 根据降 温天气条件的不同 冷害可分成辐射型冷害 平流 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 30 其中 辐射型冷害主要由 极端最低气温造成 平流型冷害主要由持续低温造 成 混合型冷害主要是由平流型冷害转为辐射型冷 害所致 冷害致灾因子可以概括为极端最低气温 最大降温幅度 持续日数和有害积寒 降温幅度和 极端最低气温可较好地表示强冷空气入侵引起的上 述 3 种冷害类型的剧烈程度 低温持续日数和过程 有害积寒可较好地表示中弱冷空气多次补充造成的 平流型冷害的累积作用 据研究 27 过程有害积寒与过程持续日数 最 低温度和降温幅度呈显著相关 能综合反应不同类 型冷害过程的时长与强度 因此 选择极端最低气 温和过程有害积寒作为羊肚菌的冷害指标 1 4 统计口径与计算方法 1 羊肚菌低温冷害过程 羊肚菌原基分化 子 实体期间 当日最低气温 T min 冷害临界温度 T c 且持续 d 或以上时 定义为 1 次羊肚菌低温 冷害过程 2 冷害频率 P 统计年 N 内冷害发生次 数 n 的百分比 P n N 100 1 3 冷害过程日平均气温 T k 冷害过程中日 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T k T m 2 式中 T 为最低气温 界限温度之日的平均气 温 m 为最低气温 界限温度的日数 d 4 过程有害积寒 ACHT accumulated cold harmful temperature 简称积寒 指冷害过程中 低 于临界温度的逐时温度与临界温度之差的绝对值累 积量 计算方法 根据确定的羊肚菌发生低温冷害临 界温度指标 统计低温冷害过程数据 由于没有逐 时温度资料 参考文献 19 中公式 计算每次低温冷 中 国 农 业 气 象 第 41 卷 798 害过程的积寒值 计算式为 2 min c 2 x cmin min c m1 mmin 0 T T A TT 1 T T 4TT 采用层次分析 法确定 1 7 空间分布数理模型建立 运用多元回归法建立各指标或要素的空间分布 数理模型 即 ii i i i Aa b ch d 8 式中 i A 为第 i 项气象灾害指标的回归频次 h 分别代表经度 纬度和海拔 i a i b i c 为 回归系数 d i 为常数 为残差 利用 ArcGIS10 1 绘图 残差采用反距离权重法 插值订正 1 8 风险等级划分与区划图绘制 利用 ArcGIS10 1 的空间分析模块制作区划图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冷害指标的权重系数 分别对 冷害指标图层进行标准化处理 按权重对指标图层 进行叠加计算 绘制风险栅格图层 按照自然断点 法确定低 次低 中 次高 高 5 级风险分级阈值 对风险栅格图层分级 最后 叠加行政边界和主要 河流等地图信息 绘制冷害风险区划图 2 结果与分析 2 1 羊肚菌低温冷害指标确定 2 1 1 地温临界值 羊肚菌是低温菌 不同品种的适宜生长发育温 度范围略有差异 2 4 31 32 一般而言 菌丝体发育温 度在 5 0 30 0 均可 最适温度为 15 0 22 0 能耐 0 0 以下低温 当温度稳定在 8 0 以上 3d 后 原基开始分化 子囊果含水量在 90 以上 环境温 度在 6 0 25 0 区间均能生长 低于 15 0 品质较 好 原基分化 子囊果初期是低温敏感期 研究区多 处于冬末春初 该时段内环境温度为 0 0 6 0 时 原基与子囊果生长缓慢甚至停止分化 生长 当环 境温度 0 0 时 原基或子囊果会因受冻结冰而死 亡 严重时导致羊肚菌大量减产甚至绝收 羊肚菌 主要生长在地表 0 15cm 范围内 可用地表温度表示 其生长的环境温度 因此 确定 2 3 月羊肚菌低温 冷害的地面温度临界值为 0 0 2 1 2 气温临界值 地温受环境影响因素较多 加之一般种植地区 并没有观测或预报 所以实际应用中地温不如气温 H 1 5m 方便 因此 需将 0 0 的地面温度临界 值转换为对应的气温值 1 以南江 宣汉和大竹 3 个国家气象观测站 分别代表研究区的北 中 南 3 个区位 选取 2010 2019 年 2 3 月日最低气温 T min 3 0 观测 资料与同日地面最低温度 T 0min 观测资料为一个 数据组 T m 3 0 的频率在 98 以上 利用上述资 料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见表 2 第 12 期 张利平等 四川渠江中上游羊肚菌低温冷害风险分析 799 由表 2 可见 研究站点最低气温与地面最低温 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但回归系数较小 0 1 常数 项 平均温差 在 0 90 1 35 从南至北增大 最 低气温与地面最低温度之差相对恒定 2 统计同日最低气温 T min 与地面最低温度 T 0min 之差 T m 和当 T min 临界值 临界值取 0 0 1 0 2 0 和 3 0 时 T 0min 0 0 的频率 临界值 结果见表 3 由表中可见 日最低气温与地面最低温 度关系较复杂 二者平均差值在 0 7 1 4 温差范 围在 1 9 3 5 其中最低气温高于地面最低温度 的频率为 82 2 94 1 当最低气温 0 0 时 一 般都有冷害发生 最低气温 1 0 时 冷害频率 50 0 91 0 最低气温 2 0 时 冷害频率 41 2 77 3 最低气温 3 0 时 冷害频率 31 1 59 3 3 统计当 T 0min T min 时 T min 小于 1 0 2 0 和 3 0 等临界值的频率 临界值 和温差 T m 结果见 表 4 由表中可见 当冷害发生时 最低气温高于地 面最低温度的频率在 90 以上 平均温差为 1 2 1 6 最低气温 2 0 的频率均在 95 0 以上 从地理区位上看 随着纬度北移和海拔升高 研究区内冷害日数明显增加 且最低气温与地面最 低温度之差增大 表 2 代表站点 2 3 月日最低气温 T min 与地面最低温度 T 0min 间回归分析结果 2010 2019 年 Tble 2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T min and minimum ground temperature T 0min at three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from Feb to Mar 2010 2019 站点 Station 数据组 Data array 0 a 1 a R F 南江 北部 Nanjiang northern 101 1 35 0 09022 0 847 257 2 2 2 2 0 宣汉 中部 Xuanhan middle 62 1 11 0 06608 0 730 68 49 2 0 1 3 大竹 南部 Dazhu southern 45 0 90 0 06127 0 678 36 63 1 6 1 8 注 min 0 1 0min TaaT 表示方程通过 0 01 水平显著性检验 下同 Note min 0 1 0min TaaT indicated that the equation passed the significance test of P 0 01 The same as below 表 3 不同临界气温水平下地温 T 0min 0 的频率及不同条件下的气 地温差统计 2010 2019 年 Table 3 Statistics of the ground 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frequency of T 0min 0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 2010 2019 当 T min 不同值时 T 0min 0 的频率 Frequency of T 0min 0 when T min different value T min T 0min T min T 0min 站点 Station 海拔 Altitude m 数据组 Data array P 0 0 P 1 0 P 2 0 P 3 0 温差 标准差 T m SD P 1 T m1 1 P 2 T m2 2 南江 Nanjiang 579 3 101 100 0 91 0 77 3 59 3 1 4 0 84 94 1 1 4 3 9 0 6 宣汉 Xuanhan 389 4 62 100 0 77 8 52 3 36 5 0 9 0 85 83 9 1 2 16 1 0 4 大竹 Dazhu 418 0 45 80 0 50 0 41 2 31 1 0 7 0 84 82 2 0 9 17 8 0 4 注 T m T min T 0min T m 为同日最低气温 T min 与地面最低温度 T 0min 之差的平均值即气 地温差 T m1 和 T m2 为不同条件 下的温差 P P 1 和 P 2 为相应的频率 下同 Note T m T min T 0min T m is the average difference between T min and T 0min i 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T m1 and T m2 are mea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 P P 1 and P 2 are their frequency SD is standard deviation The same as below 表 4 冷害发生时的气 地温差 和不同临界气温下 T 0min 0 的频率 2010 2019 年 Table 4 Statistics of the ground 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frequency under different critical air temperature when chilling injury occurs in 2010 2019 T min T 0min T min T 0min 站点 Station 数据组 Data array P 1 0 P 2 0 P 3 0 温差 标准差 T m SD P 1 T m1 P 2 T m2 南江 Nanjiang 43 77 7 95 1 100 0 1 5 0 83 94 8 1 6 5 2 0 3 宣汉 Xuanhan 21 61 9 95 2 100 0 1 4 0 82 90 5 1 5 9 5 0 3 大竹 Dazhu 14 64 3 100 0 100 0 1 0 0 81 92 9 1 2 7 1 0 7 中 国 农 业 气 象 第 41 卷 800 2 1 3 低温冷害指标确定 统计方斗和盐井坝站羊肚菌试验大棚内外 2019 年 2 月的最低气温和地温情况 结果见表 5 由表中 可见 两个试验大棚内外 2 月平均最低气温与平均 最低地面温度之差 0 6 0 9 极端最低气温与极端 最低地面温度之差 1 4 1 7 棚内外温差变化方向 与此一致但有差异 2 月 19 20 日 渠江中上游发生了一次辐射型 冷害天气过程 18 日下午天气转晴以后 19 日试验 大棚内外平均气温 5 0 左右 比前一天降低约 1 5 而极端最低气温由前一天的 2 0 左右下降 到 0 0 以下 地面极端最低温度降至 2 5 1 7 差值 1 4 1 7 20 日 方斗站冷害结束 盐井坝 站平均气温回升约 1 0 极端最低气温仅回升 0 2 0 4 棚内地面极端最低温度比棚外偏低 0 4 0 3 宣汉站 2019 年 2 月 19 日冷害日的气温和地温 实时变化情况见图 2 由图可见 受云天状况变化 影响 当日 2 00 后地温和气温迅速下降 4 00 5 00 先后降至最低 然后逐步回升 8 00 后受太 阳辐射影响 地温迅速上升 日极端最低气温 0 8 与极端最低地面温度 1 0 之差为 1 8 综上 研究区 2 3 月最低气温与地面最低温度 的平均差值在 0 7 1 4 当最低气温 2 0 时 虽不一定出现冷害 但当有冷害出现时 最低气温 一般在 2 0 以下 综合考虑羊肚菌风险管理 栽培 环境复杂性等 确定 2 3 月羊肚菌冷害风险指标为 日最低气温 2 0 2 2 羊肚菌冷害发生情况统计 按照日最低气温 2 0 标准 统计羊肚菌 2 3 月冷害发生情况 结果见图 3 表 6 表 8 由图 3 和 表 6 可见 不同年份各地冷害差异明显 除个别年 表 5 2019 年 2 月两个试验站简易大棚内外气温与地面温度 Table 5 Air temperature and ground temperature 0cm inside an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