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工厂化菌株筛选及其农艺性状研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金针菇工厂化菌株筛选及其农艺性状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金针菇工厂化菌株筛选及其农艺性状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金针菇工厂化菌株筛选及其农艺性状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金针菇工厂化菌株筛选及其农艺性状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46卷 福建热作科技 Vol 46 No 1 第 1期 Fujian Science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2021 5 金针菇工厂化菌株筛选及其农艺性状研究 陈振坤 福建省 漳州市 漳浦县农业农村局 福建漳浦 363200 摘要 对 6株金针菇亲 本菌株开展优良品种选育 经 农艺性状测定 筛选出优良金针菇 CM7菌种 该菌种具 有菌丝白 浓密 继代过程性状稳定 且通过液化菌种后 生产周期缩短 产量优于其它菌种等特点 最适宜 的培养温度为 20 每瓶平均产量达 411 g 采收品质高 生产转化率也较高 适合工厂化生产使用 关键词 金针菇 工厂化 菌株选育 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 S646 1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2327 2021 01 0005 04 目前我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品种主要是依赖境外引进 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厂化 生产 专用品 种 1 2 部分企业生产使用的品种已出现退化现象 影响生产稳定性和生产效益 3 漳州的金针菇产业创 新活力不足 面临战略调整 金针菇产业科技投入较少 4 科研工作无法满足生产和市场对菌种更新换 代 品种多样化和产品优质化标准化的需求 更滞后于工厂化生产的发展 5 因此 从长远发展考虑 以及为促进漳州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金针菇工 厂 化 生产专用品种选育 为金针菇工厂 化生产提供优良品种保障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与设备 1 1 1 供试菌株 6株亲本菌株来源福建万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保藏 1 1 2 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PDA 培养基 马铃薯 20 g 葡萄糖 2 g 琼脂 2 g 自来水 100 mL pH 值 自然 液体培养基 葡萄糖 2 g 100mL 玉米粉 2 5 g 黄豆粉 1 g 磷酸二氢钾 0 1 g 硫酸镁 0 5 g 维生素 15 mg 自来水 100 mL pH 值 自然 栽培料母种配方 固体 木屑 49 米糠 25 麸皮 25 壳灰 1 1100 cc瓶子装 500 g 含水量 60 栽培种培养料配方 玉米芯 45 米糠 30 麸皮 15 甜菜粕 4 豆皮 4 壳灰 2 1100 mL 栽培瓶每瓶装 870 g 含水量 66 1 1 3 设备与仪器 电子天平 FQ214A型 上海海康电子仪器厂 超净工作台 SW CJ ZFD型 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 限公司 振荡培养箱 ZWY 2102型 北京 东 南 仪诚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恒温培养箱 SPX 150BSH II 型 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显微镜 XSZ 580A型 上海上光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移液枪 100 1000型 Eppengorf中国有限公司 灭菌锅 LDZX 75KB型 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1 2 方法 1 2 1 杂交菌株获取 将获得的单核菌丝体进行两两配对 分别将 2 个培养得到的单核菌株菌丝挑接于同一 PDA 平板培 养基 并进行培养 待两单核菌株生长在一起后 挑取交汇处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 是否有锁状联合 1 2 2 杂交菌 株 筛 选 作者简介 陈振坤 1977 年 漳州漳浦县人 农艺师 本 科 主要从事基层农 技 推广 E mail nong9428 第 46卷 福建热作科技 Vol 46 No 1 第 1期 Fujian Science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2021 6 将获得的杂交菌株接种至试管内 观察菌丝生长速度与菌丝生长状态 再将生长状态较好的杂交菌 株进行出菇实验 观察在 1代种中满瓶天数及菌丝强弱及栽培瓶出菇过程菇杆 菇帽及产量等情况 1 2 3 杂交菌株最适温度实验 将筛选的杂交菌株接种至 PDA 平板 上 PDA 平板内培养基相同 放置在不 同温 度下培养 设置 5个温度梯度 分别 为 18 19 20 21 22 每个菌种在 不同温度下放置 10 个平板 观察每个平 板的生长速度 粉孢子 菌丝浓密情况 1 2 4 杂交菌株液化菌种 将杂交菌株接种至液化菌种固体配 方中 在各自最适合温度下培养 待满瓶 后 利用菌种搅拌机 菌种粉碎装置进行 液化接种 待栽培瓶满瓶后进行搔菌注 水 进 行出菇阶段观察 确定最适合工厂 化金针菇品种 2 结果与分析 2 1 单孢杂交配对 通过 6个亲本弹射单孢 并单孢挑至 试管中培养 获得 150株单核菌丝 单核 菌丝两两配对 获得有锁状联合菌株 30 株 图 1 图 2 2 2 杂交菌株筛选 从 30 个杂交菌种可以得到农艺性状 较好的 11 株菌分别为 BC1 BC2 BC11 BC13 BC14 BM3 BM4 BM9 BM10 CM4和 CM7 表 1 金针菇菌丝在继代过程中易发现变 异 且容易产生粉孢子 粉孢子多说明继 代不稳定 在工厂化过程中需要稳定的菌 种 菌株在 继 代 过程中 要求菌丝状态基 本一致 从表 2中可以得出 BC1 BC14 BM9 CM4 CM7 的 5 株菌株稳定 菌 丝较浓厚 粉孢子数量较少 菌丝颜色白 2 3 杂交菌株最适温度研究 将 5株菌株放置在 18 19 20 21 22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结 果如表 3 从 表 3可以看出 菌丝在温度较高时 生长速度会更快 但菌丝生长稀疏 且粉孢子多 不利于菌丝生长 且 CM4与 CM7在 22 时 生长速度反而慢 通过以上实 验可得出 BC1与 BC14 CM4与 CM7最适 表 1 杂交菌株 1 代种与出菇特征 菌株 走菌满瓶天数 菌丝颜色 菌丝浓密 品质 产量 g BC1 23 纯白 浓 294 6 BC2 24 纯白 浓 369 3 BC4 24 白 一般 274 1 BC6 28 白 薄 300 8 BC7 25 白 一 般 198 0 BC8 24 白带黄 薄 155 5 BC10 28 白带黄 一般 167 3 BC11 25 白 浓 316 5 BC12 27 纯白 一般 294 3 BC13 24 白 浓 378 8 BC14 27 纯白 浓 333 4 BC15 30 白 一般 237 6 BC16 28 纯白 一般 395 0 BM2 32 白带黄 薄 145 6 BM3 35 纯白 浓 300 2 BM4 20 纯白 浓 355 9 BM6 22 白带黄 一般 165 1 BM7 27 白带黄 一般 189 1 BM8 27 白 薄 245 3 BM9 24 纯白 浓 366 1 BM10 34 纯白 浓 398 1 BM12 28 白 薄 233 9 BM13 28 纯白 浓 278 1 CM1 22 白 浓 321 6 CM2 29 白带黄 薄 199 9 CM3 26 白 浓 254 9 CM4 22 纯白 浓 367 9 CM5 27 白 一般 244 5 CM6 28 白 一般 289 1 CM7 23 纯白 浓 394 7 图 1 单孢菌株进行两两配对 图 2 杂合子锁状联合 第 46卷 福建热作科技 Vol 46 No 1 第 1期 Fujian Science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2021 7 的培养温度是 20 而 BM9的最 适宜的 培养温度是 19 表 2 杂交 菌株继代粉孢子及稳定性 菌种 菌丝生长速度 d 菌丝颜色 菌丝深厚 粉孢子情况 继代稳定性 BC1 14 纯白 厚 少 稳定 BC2 18 白 厚 多 不稳定 BC11 14 微黄 深厚 多 不稳定 BC13 13 纯白 薄 多 稳 定 BC14 14 纯白 深厚 少 稳定 BM3 18 纯白 薄 多 稳定 BM4 10 白 薄 多 不稳定 BM9 14 纯白 厚 少 稳定 BM10 18 微黄 厚 少 不稳定 CM4 14 白 深厚 少 稳定 CM7 14 白 厚 少 稳定 表 3 不同温度下杂交菌株生长情况 菌种 温度 1天 mm 2天 mm 3天 mm 4天 mm 5天 mm 6天 mm 7天 mm 平均速度 mm 粉包子情 况 菌丝浓 密 BC1 18 33 33 35 35 37 37 37 35 3 少 浓 19 33 35 35 37 38 38 38 36 3 少 浓 20 35 37 38 38 38 40 40 38 0 少 浓 21 38 42 43 42 42 43 43 41 9 多 稀 22 38 43 45 45 45 46 46 44 0 多 稀 BC14 18 34 35 35 35 37 38 38 36 0 少 浓 19 33 34 35 37 38 38 39 36 3 少 浓 20 35 38 37 38 40 40 40 38 3 少 浓 21 38 43 43 42 42 44 44 42 3 多 稀 22 38 43 44 45 46 47 48 44 4 多 稀 BM9 18 35 37 37 36 38 39 39 37 3 多 浓 19 36 38 37 38 41 41 42 39 0 少 浓 20 40 40 41 41 41 42 44 41 3 多 浓 21 42 42 43 44 44 44 44 43 3 多 稀 22 43 43 43 44 45 45 45 44 0 多 稀 CM4 18 33 33 34 34 34 35 35 34 0 少 浓 19 33 35 35 37 38 38 38 36 3 少 浓 20 35 37 38 38 38 40 40 38 0 少 浓 21 36 37 38 39 39 40 43 38 9 多 浓 22 33 32 33 34 34 35 35 33 7 多 稀 CM7 18 33 33 34 34 34 34 35 33 9 少 浓 19 33 35 36 37 38 38 39 36 6 少 浓 20 35 37 37 38 39 41 41 38 3 少 浓 21 35 37 39 39 40 40 43 39 0 多 浓 22 34 34 34 34 33 35 36 34 3 多 稀 第 46卷 福建热作科技 Vol 46 No 1 第 1期 Fujian Science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2021 8 2 4 杂交菌株农艺性状 由表 4可以看出 液化菌种后 各菌 株的 生物转化率都超过 100 其中 CM4 与 CM7产量较接近 BM9产量最高 从 表 5可以看出 BC1与 BC14采收品质较 差 BM9 因为产量过高 导致菇型差 上部大 下部小 菇根因失水过多 收缩 严重 不易保藏 CM4与 CM7采收品质 好 每瓶平均产量达 400 g以上 3 小结 通过 6个亲本弹射单孢 筛选杂交菌 株获得有锁状联合菌株 30株 并进行农 艺性状测定 通过筛选 金针菇 CM7菌 种的菌丝白 浓密 继代过程不易变异 性状稳定 且通过液化菌种后 生产周期 缩短 产量优于其它菌种 最适的培养温度是 20 每瓶平均产量 400 g以上 达 411 g 采收品质高 生产转化率也较高 适合工厂化生产使用 可在生产中开展中试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小平 毛小伟 金针菇菌渣栽培 秀珍菇配方试验 J 食用菌 2016 03 54 56 2 连凯 潘辉 王迎鑫 不同纤维废弃物对金针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J 北方园艺 2014 03 32 33 3 巫优良 陈小平 毛小伟 工厂化瓶栽金针菇的配方试验 J 食药用菌 2018 01 28 29 4 翁正杭 李照杰 黄亮 金针菇在藜麦固体培养基上发酵条件的探讨 J 天津农林科技 2019 06 42 44 5 肖淑媛 陈宗顺 金针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J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9 05 53 54 表 4 杂交菌株出菇产量分析 菌种名称 平均产量 g 生 物转化率 I II III BC1 351 365 345 119 3 BC14 382 384 377 128 6 CM4 407 395 403 135 6 CM7 410 415 409 138 4 BM9 429 421 425 144 6 表 5 杂交菌株子实体品质分析 菌种名称 菇型 菌柄长 菇柄粗 菇根情况 菇帽情况 BC1 一般 16 粗 略收缩 硬 菇帽大 易开伞 BC14 一般 16 粗 略收缩 硬 菇帽大 易开伞 CM4 好 15 正常 不收缩 硬 菇帽小 不易开伞 CM7 好 15 正常 不收缩 硬 菇帽小 不易开伞 BM9 差 16 细 收缩 软 菇帽小 不易开伞
展开阅读全文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