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春 马铃薯 西瓜 花椰菜 (甘蓝或西芹 ) 一年三熟种植模式康欣娜(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41)摘要 : 蔬菜套种是在同一块地上 , 隔行或隔畦种植 2 种或 2 种以上的蔬菜种类 , 各蔬菜间播种 、 定植 、 收获时期间隔较长 , 互相之间基本上不妨碍生长发育 , 最后实现单位面积内的产量 、 产值的提高 。关键词 : 蔬菜 ; 套种 ; 提高产量蔬菜套种是一项实用高效的蔬菜生产技术 。常见套种形式有速生叶菜类与果菜类的套种 、早熟品种与晚熟品种套种 、多次收品种与一次收品种套种 、喜光品种与耐阴品种套种 、喜高温品种与喜冷凉品种套种 。合理的套种,不妨碍各品种生育,至少有利于主要生产品种的生育,暂时不利于副品种的生长,最后能实现单位面积内的产量 、产值的提高 。我们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对春马铃薯 、西瓜 、花椰菜 (甘蓝或西芹 )套种模式进行研究,探索了一条适合当地蔬菜生产的种植模式 。1 种植模式春马铃薯按 100 cm 一带起垄,每垄种 2 行,第 1垄第 1 行作预留行栽植西瓜,以后每隔 3 行马铃薯栽植 1 行西瓜 。西瓜拉秧后栽植花椰菜 (甘蓝或西芹 ),种植模式如图 1,种植安排如表 1。图 1 春马铃薯 西瓜 花椰菜 (甘蓝或西芹 ) 一年三熟种植模式2 主要栽培技术2.1 春马铃薯2.1.1 播前种薯处理 。选用适宜春播的脱毒优良品种薯块作种薯,在 1 月下旬把种薯置于温暖黑暗的条件下,持续 7 10 d 促芽萌发,维持温度 15 18,空气相对湿度 60% 70%。待芽萌发后给予充分的光照,维持 12 15的温度和 70% 80%的相对湿度 。经 15 20 d 绿化处理后,可形成长 0.5 1.5 cm的绿色粗壮苗,同时也促进了根的形成及匍匐茎的分化,经催芽处理的种薯比正常播种的种薯早出土 15 20 d。2.1.2 播种 。在播种前应施足基肥, 2 月下旬至 3 月初及时整地起垄播种,一般株距 20 25 cm,亩栽植3 000 3 300 株,播后随即覆盖地膜,出苗后应及时破膜压孔 。2.1.3 结薯期管理 。前期管理重点是促进发棵和壮棵粗根,防止茎叶徒长,及时中耕除草,逐渐加厚培土层;结薯期的管理重点是控制地上部生长,延长结薯盛期,缩短结薯后期,促进块茎迅速膨大;现蕾期应摘除花蕾并灌 1 次大水,进行 7 10 d 蹲苗;蹲苗结束后进入块茎膨大盛期,为需肥水临界期,需要加大浇水量,经常保持地面湿润,可于始花 、盛花 、终花和谢花期连续浇水 3 4 次,结合浇水追肥 2 3 次,以磷肥为主,配合氮肥,一般每次每亩可追氮磷钾复合肥 10 20 kg;结薯后期注意排涝和防止叶片早衰,一般每隔 10 d 左右喷 1 次复合叶面肥增产效益较好,可连喷 2 3 次 。2.1.4 收获 。马铃薯在植株大部分叶由绿转黄,达到枯萎,块茎停止膨大的生理成熟期采收,也可根据需要在商品成熟期采收 。收获要在高温雨季前选晴天进行,采收时避免薯块损伤和日光曝晒,以免感病,影响贮运 。一般亩产 1 500 3 000 kg。2.2 西瓜 。选用晚熟高产品种或无籽西瓜品种,在 3月下旬至 4 月上旬育苗, 4 月底至 5 月初移栽,株距40 cm,亩种植 830 株,按照西瓜高产栽培技术管理,7 月中下旬收获,亩产可达 2 500 3 000 kg。2.3 花椰菜 。选用抗热早熟品种,于 7 月上旬遮阴育苗,亩用种量 50 75 g,需苗床面积 70 100 m2, 8月上旬 5 6 片叶时定植 。西瓜拉秧后及时耕地并施足底肥,定植密度一般按行株距 40 cm40 cm 进行,亩定植 4 100 多株,定植后注意浇水降温,雨后排涝,在莲座期适当蹲苗,结球期应保持土壤湿润 。在初花现蕾时和结球期适当追肥 2 次,后期叶面喷施复合型营养剂 1 2 次 。结球后期可进行束叶,以保护花球,增加其品质,其措施是把植株中心的几片叶子上端束扎起来,或把中部 1 2 叶折裂盖于花球上 。在花球充分长大时或市场价格好时分批采收,采收时每个花球带 2 3 片叶,避免运输过程中碰伤或污染花球,一般亩产 1 500 kg 以上 。2.4 甘蓝 。选用抗寒 、结球紧实 、耐贮 、生长期长的中晚熟秋甘蓝优良品种, 7 月下旬在地势高燥 、排灌表 1 春马铃薯 西瓜 花椰菜 (甘蓝或西芹 ) 种植安排品种安排 播种期 定植期 收获期 产量 (kg)春马铃薯 1 月下旬催芽 2 月下 /3 月初 6 月中 1 500 3 000西 瓜 3 月下 /4 月上 4 月底 /5 月初 7 月下 /8 月初 2 500 3 000花 椰 菜 7 月上 7 月下 /9 月上 10 月上中 1 500 1 800(甘蓝 ) 7 月下 8 月下 /9 月上 11 月上 5 000 7 000(西芹 ) 6 月中下 8 月中下 /9 月上 10 月中下 7 500 10 000瓜 果 蔬 菜 现 代 农 村 科 技 2017年第 11 期19 蜜 本南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车文利 张 恭 庞国新 刘 侠 石 颖 阚玉文 元文革 孟庆贵 郜秋华(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河北 廊坊 065000)南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矿物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强,很少用化肥农药,并对某些疾病具有很好的防治功效,是一种理想的绿色保健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蜜本南瓜适应性广,产量高,肉质细致,味甘甜,品质极佳,耐贮藏,可以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1 整地 播种 定植1.1 土壤选择 。蜜本南瓜适应性强,各种土壤均能种植,但最好选择肥力中上的沙壤土或壤土,亩施腐熟有机肥 2 000 kg。施肥结合整地起畦,畦面宽 2 m,并将畦面整成龟背形以利于排水,避免中后期因渍水引起烂瓜 。沟宽 1 m,肥料集中施在沟内,利于植株吸收 。1.2 播种 。育苗播种每亩用种量 50 75 g,在 3 月中旬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采用蛭石草炭土 (比例 12)。播种前, 55温水中浸种 15 min,搅拌至自然冷却,浸泡 6 8 h,在 25 30 的恒温箱中催芽36 48 h,种子露白时播种 。种子播种在营养钵中,上边覆盖 2 cm 营养土,在温室或小拱棚中育苗,培育健苗,苗龄 25 30 d、3 4 片真叶时开始定植 。1.3 定植 。定植前一定要施足有机肥,沟施复合肥20 30 kg,单沟种植,畦宽 2.5 m,沟深 25 cm,株距 60 cm,每亩种 450 株左右 。2 管理技术2.1 追肥 。蜜本南瓜第一次追肥在定植后 10 d 左右,用腐熟清粪水淋施苗穴周围,第二次在膨大期,每亩用硫酸钾肥 5 kg,复合肥 20 kg,在离植株 10 cm 处挖穴施肥盖土 。2.2 整枝 。主干长到 6片真叶时摘心,留 23条侧蔓 。2.3 定蔓 。当侧蔓长到 80 cm 时用土压蔓,促进节间生根,扩大吸收面积,使蔓向同一方向生长,增加受光面积,便于管理 。2.4 留瓜 。每株留 2 3 个瓜,留生长整齐 、无畸形 、无病斑虫害 、具有该品种特性的瓜 。2.5 着色 。为使果实着色均匀,需要把瓜周围几片叶子打掉,瓜下可以垫叶子或瓜拖,使瓜与土壤隔绝,提高瓜的商品性 。3 病虫害防治南瓜主要病害是病毒病和白粉病;虫害主要是蚜虫和黄守瓜 。4 收获蜜本南瓜的嫩瓜 、老瓜食味均好 。在廊坊地区,早期可以采收 1 2 批嫩瓜上市销售,中后期再留上一批老瓜,增加总体效益 。嫩瓜一般在授粉后 1015d,当单瓜重 0.5 kg 左右时即可采摘上市 。老熟瓜糖分高,淀粉细腻,耐贮运 。采摘老瓜于谢花后 55 60 d,当瓜皮变硬,呈现黄褐色时采收 。一般单瓜重 34kg,大瓜达 6 kg 以上,一般亩产 2 500 3 000 kg,高产地块亩产达 4 000 kg 以上 。采收时连瓜梗上的一段瓜藤一起剪下,这样比从瓜柄处剪下的南瓜耐贮藏 。蜜本南瓜采收后经过 10d左右的后熟期,其品质更佳 。良好的地块育苗,亩用种量 75 100 g。播种后苗床可采用秸秆覆盖遮阴,以防高温和雨水冲刷, 9 月上旬当幼苗长至 3 4 片叶时及时移栽定植 。一般行距60 cm,株距 45 cm,亩栽植 2 400 多株 。定植宜选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起苗时尽量多带土少伤根,适当浅栽,栽后随即浇好缓苗水 。定植后气温尚高,不利植株生长,随气温下降,植株生长加快,要求肥水供应充足;但莲座后期应适当蹲苗,促进叶球分化;结球期需肥水量大,以速效氮肥为主,适当配合磷钾肥,保持地面经常湿润,以利叶球充实 。在收获前10 d 根据市场行情收获,一般亩产 5 000 7 000 kg。2.5 西芹 。选用进口优良品种,在 6 月中下旬选择排灌方便的地块阳畦育苗,亩用种量 70 100 g,需育苗床 70 m2。播种前要浸种催芽,可用冷水浸泡 4 h,然后放到布袋中,置于冷凉处进行催芽,每天用冷水冲洗 1 次,在种子露白后再播种 。播后要防雨遮阴,出苗后可在早晚喷水降温,保持床面湿润,促进幼苗出齐 。苗期要注意去掉弱苗 、病苗和杂草,一般苗龄60 70 d,苗子长到 6 7 片真叶时可定植 。定植前应施足底肥,耕耙均匀,做成平畦,按行距 25 cm、株距 25 cm 定植,亩栽植 10 000 株左右 。定植后要小水勤浇,保持湿润,定植后 1 个月左右,西芹开始进入生长旺盛期 。生长速度加快,叶片数迅速增加,此时要追施 2 3 次速效性氮肥和磷肥 。外叶长到一定程度,开始进入心叶发育 、肥大充实期,此期要特别注意浇水,保持水分供应充足,要注意追施氮肥和钾肥,以促进心叶生长和植株肥大,提高西芹的商品价值和产量 。植株高度达到 70 cm 以上,单株重达到1 kg 以上,根据市场行情可收获上市,一般亩产7 500 10 000 kg。瓜 果 蔬 菜现 代 农 村 科 技2017年第 11期2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