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10 试 验 研 究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2期 摘要:番茄是高产高效蔬菜作物,但随着农业的迅猛发展,生产 中盲目追求高产采取了高施肥、高用药等管理措施,使土壤的理 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增施生物有机肥可以改 良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促进番茄生 长。为验证沈阳宏康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在番 茄上的应用效果,根据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和肥料肥 效试验技术规程的要求实施了该试验,为该肥料的登记和推广 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生物有机肥;番茄;产量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康平县张强镇七家子村。 1.2 供试土壤基本营养状态 有机质13.5g/kg、全氮0.93g/kg、速效钾22.8mg/kg、有效磷 95.7mg/kg。 1.3 供试材料 生物有机肥由沈阳宏康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提供,有效活菌 数(枯草芽孢杆菌)0.2亿/g,有机质45%,粉状。生物有机 肥灭活基质,由沈阳宏康生有机肥有限公司提供,粉状。番茄品 种:春粉313。 1.4 试验处理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 2 ,长5m, 宽4m,行距0.6m,株距0.45m。处理1:常规施肥生物有 机肥75kg/667m 2 ;处理2: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灭活基质 75kg/667m 2 ;处理3:常规施肥,每667m 2 施45%复合肥50kg作基 肥。追肥于苗期、第一穗果膨大期、盛果期每667m 2 分别追施尿素 10kg、10kg、8kg。空白对照不施任何肥料。 1.5 栽培管理方法 2月28日播种,5月14日移栽。结合施肥中耕除草。按时浇 水,定期施肥,及时整枝绑蔓,并记录不同时期番茄果实鲜重, 同时进行果实品质及商品状况调查分析,其它栽培管理同当地一 般生产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番茄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根据田间观察,施肥处理番茄均表现长势旺盛,叶色浓绿, 花芽分化发育早,主茎增粗,较对照单果明显增重,以增施生物 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灭活基质处理最为显著(见表1)。 表1 施生物有机肥对番茄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处理 叶色 单株果数 (个) 茎基粗 (cm) 单果重 (g) 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 墨绿色 11.3 1.5 261.0 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灭活基质 绿色 10.9 1.3 245.0 常规施肥 绿色 10.8 1.3 241.0 CK不施任何肥料 淡黄 12.2 1.1 143.0 2.2 不同处理时番茄抗逆性及果实性状的影响 根据田间观察,生物有机肥在番茄上做基肥使用,表现抗逆 性强,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较轻,而对照较重,且 叶片浓绿乌亮厚实,茎杆粗状青绿,果实无斑痕泽亮,无裂果。 综合抗逆表现,处理1>处理2和处理3>CK。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 的改善和环境的改良,使熟期、抗性、果实品质有明显的改善 (见表2、3)。 表2 生物有机肥对番茄抗逆性及果实性状的影响 处理 抗逆性 果面色泽 口感 始熟期 (月/日) 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 强 光亮 好 6/28 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灭活肥 较强 较好 较好 6/30 常规施肥 一般 一般 一般 7/3 CK不施任何肥料 弱 差 差 7/6 表3 不同处理产量表现及差异显著性 重 复 处理 I II III 平均 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 215.05Aa 219.86Aa 221.00Aa 218.64Aa 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灭 活肥 192.32Bb 198.84Bb 200.13Bb 197.10Bb 常规施肥 189.63Bb 191.14Bb 197.53Bb 192.77Bb CK不施任何肥料 127.46Cc 123.38Cc 136.23Cc 129.02Cc 生物有机肥对番茄生育和产量影响的试验 冯桂荣 1 ,胡 伟 2 ,赵晓彤 3 (1.康平县农业技术推广张强镇区域站,辽宁康平 110500; 2.康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二牛镇区域站,辽宁康平 110500; 3.康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康平 110500) 表4 多重比较(I)处理 (J)处理 均值差(I-J) 标准误 显著性95%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LSD 1.00 2.003.004.00 21.54* 25.87* 89.61* 3.83 3.83 3.83 .000 .000 .000 12.70 17.03 80.77 30.38 34.71 98.452.00 1.003.004.00 -21.54* 4.33 68.07* 3.83 3.83 3.83 .000 .000 .000 -30.38 -4.51 59.23 -12.70 13.17 76.923.00 1.002.004.00 -25.87* -4.33 63.74* 3.83 3.83 3.83 .000 .000 .000 -34.71 -13.17 54.90 -17.03 4.51 72.594.00 1.002.003.00 -89.61* -68.07* -63.74* 3.83 3.83 3.83 .000 .000 .000 -98.45 -76.92 -72.59 -80.77 -59.23 -54.90 (下转第114页) 114 试 验 研 究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2期 表2 玉米产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 产量 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行粒数 瘪粒数 秃尖 穗数 0.89* 穗粒数 0.83* 0.75* 千粒重 0.83* 0.46 0.25 行粒数 0.84* 0.82* 0.99* 0.35 瘪粒数 0.82* 0.72* 0.45 0.15 0.46 秃尖 0.55* 0.57 0.16 -0.15 0.19 0.89* 粒深 0.91* 0.88* 0.82* 0.67* 0.87* 0.68* 0.33 控,可通过播期适当调节 3 。播期对玉米全生育期及不同生育时期 的持续时间影响较大,以播种至拔节期持续时间的变异最大,为 715天。早播前期植株生长健壮,穗分化条件适宜,穗粒数多, 籽粒灌浆时间延长,对提高玉米粒重的起到关键性作用。 玉米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要素构成。 穗粒数是产量构成三因素中变幅最大的因子,受环境条件影响波 动也较大。虽然深松处理穗粒数表现为中播高于早播和晚播,但 不影响穗数和千粒重两因子共同作用,最终产量为随播期推迟而 降低。由此可见,由于产量构成参数穗数和千粒重较高,在各处 理中深松早播玉米产量最高,均产达9 987.00kghm -2 ,旋耕晚 播处理产量最低是由于产量构成的三个参数均最低,均产仅为6 253.20kghm -2 。耕作方式、播期处理间的产量差异是两者对产量 构成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耕作方式与播期比较,播期处于主导 地位,是影响玉米产量的更重要因素。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极端天气频发。辽宁雨热同季,目 前,在辽宁地区大田玉米生产实践中,花后存在一定的高温胁 迫,生殖生长期温度过高、光照过强反而不利于玉米花后籽粒灌 浆,而花粒期降雨较多,长时间的高湿寡照会影响玉米的受精授 粉与结实,花粉易吸水膨胀而丧失活力,影响授粉造成秃尖或缺 粒。因此,深松与播期互作,可在玉米产量形成关键期避开高温 胁迫,减轻后期高湿寡照及大风对玉米的不利影响,可有效提高 辽宁地区玉米产量。 参考文献 1 于吉琳,齐华,张振平,等.深松与播期对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 性状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3,21(3):94-99. 2 张丽莉,于吉琳,崔长利,等.深松与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 响J.辽宁农业科学,2015, (1):19-22. 3 郑洪建,董树亭,王空军,等.生态因素对玉米品种产量影响的 试验研究J.作物学报,2001,27(6):862-868. 2.3 生物有机肥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在番茄成熟时各个小区分别分批采收计产,结果表明不同施 肥处理均比对照(不施任何肥)增产,常规施肥和增施生物有机 肥比对照产量增加幅度为:49.4%69.5%,以处理1增产最高。 对各处理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经多重比 较测验,处理1、2、3与对照达显著水平,处理1分别比处理2、3 增产10.91%和13.42%,差异显著(见表4),处理2比处理3增产 2.2%,差异不显著。 3 结论 1)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灭活基质处理以后花芽分化 发育早,主茎增粗,单果增重明显。 2)番茄施用生物有机肥后,表现抗逆性强,病害发生轻,果 实品质明显提高。 3)番茄使用生物有机肥具有相当理想的增产效果,生产上可 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梦梅,龙明华,黄文浩,等.生物有机肥对提高番茄产量和品 质的机理初探J.中国蔬菜,2005,1(4):18-20. 则对白粉病抗性表现优异,适合在我县开展集中示范种植,为今 后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2)从不同施药时期防效试验结果来看,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 在小麦抽穗盛期和扬花初期,小麦白粉病最佳施药时期在小麦孕 穗初期(田间病株率5%10%;病叶率1%5%)。研究表明, 赤霉病大发生年份,在品种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只施用1次药 对赤霉病的防效低于施用2次的田块,因此,赤霉病防控要坚持 两遍用药不动摇,多雨年份要确保用三遍药;而白粉病的防治, 应根据田间白粉病发生发展态势确定,于小麦孕穗初期(病株率 5%10%;病叶率1%5%)第1次施药,间隔7天第2次施药(或 小麦穗期防治赤霉病时综合用药)。 3)大力推行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综合防控技术,选种抗 (耐)病品种在赤霉病、白粉病防控适期开展防治,是控制其危 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也是实现农药减量使用,推进小麦中后 期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 杨琳.中国小麦核心种质白粉病、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小麦品种 川农17的生理遗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 2 卢杰,沈运河,宁早霞.36%多酮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和赤霉 病的防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 (21):8896-8897. (上接第109页) (上接第110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