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苦瓜新品种比较试验_林永胜.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大棚苦瓜新品种比较试验_林永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棚苦瓜新品种比较试验_林永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棚苦瓜新品种比较试验_林永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 棚苦瓜新品种比较试验 林永胜 1 陈阳 1 周先治 2 张玉灿 1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福州 350013 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苦瓜 Momordica charantia L 又名锦荔枝 癞 葡萄 凉瓜 红羊 为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草本蔓生 植物 喜温怕寒 其原产印度 南宋时传入我国 在 我国已有几百年的栽培历史 1 国内外研究资料表 明 苦瓜清热 解凉 滋补强壮 具有降血糖 抗突 变 抗菌 调节免疫等作用 2 3 苦瓜在福建地区栽培 面积较大 随着种植者对苦瓜新品种的需求越来越 大 为了苦瓜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研究拟通过 对课题组选育的苦瓜新品种的长势 抗病性 产量 等方面进行调查 研究与分析 以期筛选出适合本 地区栽培的苦瓜新品种 为苦瓜新品种的示范与推 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以 2104 2105 与 2106 等 13 个苦瓜新品种为 试验处理材料 以福建省内主栽品种如玉 33 号为 对照 CK 参试苦瓜新品种均为本课题组选育 拥 有自主知识产权 1 2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为福清东张镇道桥村 砂壤土 肥力中等 前茬为番茄 重复 3 次 随机区 组排列 小区面积 16 0 m 2 大棚栽培 试验时间 2022 年 3 月 4 日播种育苗 3 月 22 日定植 株行距为 1 6 m 1 0 m 人 字架栽培 每小区定植 10 株 5 月 25 日开始采收 7 月 31 日 后停止采收 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 调查项目 采收盛期每小区取 3 条瓜龄相 对较一致的苦瓜在适采期观测单果质量 果形 果 长 果径 瓜色 采收前调查各小区植株第一雌花节 位 登记各批次小区产量 采收中期调查植株长势 抗病性等 于 6 月 28 日调查苦瓜霜霉病与白粉病 发病情况 并记录病株数及病级 于 6 月 30 日调查 苦瓜枯萎病的发病情况 并记录枯死病株数 计算 苦瓜枯萎病死亡率 100 枯死病株数 总株数 霜霉病病情调查与分级标准 0 级 无症状 1 级 病 斑面积占叶面积的 1 10 以下 3 级 病斑面积占叶面 积的 1 10 1 4 5 级 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 1 4 1 2 7 级 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 1 2 3 4 9 级 病斑面积占 叶面积的 3 4 以上 以致干枯 DI S i n i 9N 100 DI 病情指数 S 发病级别 n 相对病级级别的株 数 i 病情分级各个级别 N 调查总株数 种质群体 对霜霉病的抗性依据病情指数分为 4 级 高抗 HR 基金项目 国家公益性行业 农业 科研专项 201503110 10 福建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超越 5511 协同创新工程 项目 XTCXGC2021019 林永胜 1981 男 硕士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作物育种及 栽培等研究 E mail yslin2008 张玉灿 1960 男 通讯作者 本科 研究员 主要从事蔬菜 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等研究 E mail zyc507 收稿日期 2023 08 11 摘 要 为满足种植者对苦瓜新品种的需求与苦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本课题组选育的 2104 2105 2106 等 13 个 苦瓜新品种为试验材料 以福建省主栽品种如玉 33 号为对照 CK 开展大棚苦瓜新品种的比较试验 对苦瓜的长 势 抗病性 产量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研究 筛选出高产优质 抗病性强且商品性好的 2114 2117 与 2105 共 3 个苦瓜 新品种 具有早中熟 瓜条长圆锥形或长棒状 瓜色油绿 绿白或浅绿 短 纵条间钝瘤 抗病性较强的特点 产量均 较如玉 33 号高 增产 21 2 38 7 可作为苦瓜新品种在闽东南地区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关键词 苦瓜 杂交一代 品种比较试验 抗病性 中图分类号 S642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3547 2024 02 0040 03 DOI 10 3865 j issn 1001 3547 2024 02 011 2024 2 40 表 2 大棚苦瓜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 编号 第一雌花 节位 节 霜霉病 白粉病 枯萎病 单瓜 质量 g 纵径 cm 横径 cmDI DI 死亡率 2104 12 5 2 6 8 3 HR 10 3 HR 0 480 0 26 8 6 2 2106 15 0 4 4 19 2 R 18 6 R 0 573 3 34 2 6 8 2105 11 3 1 3 38 3 MR 17 7 R 0 443 3 29 3 5 8 2108 11 8 3 3 33 4 MR 40 3 MR 0 370 0 26 3 6 0 2127 7 8 1 3 36 5 MR 42 8 MR 0 366 7 33 8 4 8 2112 10 3 1 3 61 2 S 64 7 S 80 0 463 3 31 2 6 8 2114 6 8 2 4 7 6 HR 17 8 R 0 450 0 32 3 6 2 2130 10 2 3 3 67 3 S 39 3 MR 80 0 280 0 30 0 5 0 2116 11 0 3 1 35 5 MR 41 1 MR 0 382 0 36 3 5 0 2119 9 4 3 6 21 4 R 20 3 R 0 458 3 32 9 5 6 2117 12 2 1 3 33 8 MR 39 5 MR 0 436 7 37 8 5 5 2121 8 7 2 1 40 3 MR 41 2 MR 0 393 3 25 5 6 5 2129 16 5 0 7 31 2 MR 43 8 MR 0 420 0 35 8 5 8 CK 9 2 3 2 18 7 R 21 3 R 0 413 3 28 3 5 8 抗病等级 抗病等级 DI 10 抗病 R 10 DI 30 中抗 MR 3050 白粉病病情调查与分级标准 0 级 无症状 1 级 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 1 3 以下 白 粉模糊不清 2 级 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 1 3 2 3 白 粉较为明显 3 级 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 2 3 以上 白粉层较厚 连片 4 级 白粉层浓厚 叶片开始变 黄 坏死 5 级 叶片坏死斑面积占叶面积的 2 3 以 上 种质群体对白粉病的抗性依据病情指数分为 5 级 高抗 HR 0 DI 15 抗病 R 15 DI 35 中 抗 MR 35 DI 55 感 病 S 5575 4 1 3 数据分析 多重比较使用 Duncan s 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 1 大棚苦瓜新品种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对不同苦瓜品种的长势 瓜形 瓜色等基 本情况的田间调查 表 1 结果发现不同苦瓜品种 的长势除了 2112 与 2130 较弱 2108 2127 2117 2121 与 2129 一般外 其余长势均为较强及以上 瓜 形除了 2112 为短圆锥外 其余为长圆锥或长棒 瓜 色为白 浅绿 绿 亮绿或油绿 瘤状为 短 纵条间 圆 钝 瘤 2 2 大棚苦瓜新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通过对不同苦瓜品种农艺性状的田间调查 表 2 结果发现不同苦瓜品种除了 2106 与 2129 第一 雌花节位为 15 0 节以上 为晚熟品种外 其他品种 的第一雌花节位在 6 8 12 5 节 与 CK 相当 为早 中熟品种 抗霜霉病与白 粉病方面 除 2112 对霜 霉病与白粉病感病 2130 对霜霉病感病外 其他均 达到中抗水平以上 枯萎 病死亡率方面 除 2112 与 2130 发生枯萎病 发病率 在 80 0 外 其他苦瓜品 种均未发生枯萎病 商品 瓜的单瓜质量除 2106 为 573 3 g 较 CK 重 160 0 g 2130 2127 2108 2116 与 2121 为 280 0 393 3 g 较 CK 轻 20 0 133 3 g 其他 在 420 0 480 0 g 与 CK 相当 瓜纵径除 2104 2108 与 2121 在 27 0 cm 以下 较 CK 短外 其他品种均 较 CK 长 在 29 3 37 8 cm 各品种的瓜横径与 CK 相近 在 4 8 6 8 cm 2 3 大棚苦瓜新品种产量分析 通过对不同苦瓜品种产量的田间调查 表 3 不同苦瓜品种间的小区产量差异较大 结果表明 2114 2117 2105 2104 极显著高于 CK 2108 显著高 于 CK 但 2117 2105 2104 间差异不显著 其中 2114 小区产量最高 达到 27 1 kg 折合 667 m 2 产量 为 3 616 0 kg 较 CK 增产 38 7 增产幅度最大 表 1 大棚苦瓜新品种基本情况 编号 长势 瓜形 瓜色 瘤状 2104 强 长圆锥 浅绿 短纵条间圆粒瘤 2106 强 长圆锥 油绿 纵条间钝瘤 2105 较强 长圆锥 浅绿 短纵条间圆粒瘤 2108 一般 长圆锥 油绿 纵条间圆瘤 2127 一般 长棒 白 短纵条间圆瘤 2112 较弱 短圆锥 绿 短纵条间圆粒瘤 2114 强 长圆锥 油绿 纵条间钝瘤 2130 较弱 长棒 白 短纵条间圆瘤 2116 较强 长棒 白 纵条间钝瘤 2119 较强 长棒 亮绿 纵条间圆瘤 2117 一般 长棒 浅绿 纵条间钝瘤 2121 一般 长圆锥 绿 纵条间圆瘤 2129 一般 长棒 白 纵条间圆瘤 CK 较强 长棒 亮绿 纵条间圆瘤 2024 2 41 表 3 大棚苦瓜新品种产量分析 编号 小区产量 kg 平均小区 产量 kg 折合产量 kg 667 m 2 比 CK 2104 22 5 21 6 24 2 22 8 bcB 3 041 1 16 7 2106 19 1 20 1 17 4 18 9 defD 2 520 1 3 3 2105 21 5 23 9 25 5 23 6 bcB 3 159 2 21 2 2108 20 8 22 4 22 9 22 0 cBC 2 942 1 12 9 2127 18 9 17 8 15 8 17 5 efgDE 2 337 7 10 3 2112 16 2 15 8 14 4 15 5 gE 1 236 6 52 6 2114 28 5 25 7 27 0 27 1 aA 3 616 0 38 7 2130 12 3 10 8 9 5 10 9 hF 869 4 66 6 2116 17 6 16 8 17 4 17 3 fgDE 2 304 7 11 6 2119 20 3 19 9 19 3 19 8 dCD 2 650 4 1 7 2117 23 6 25 4 24 9 24 6 bAB 3 289 5 26 2 2121 13 2 12 1 11 8 12 4 hF 1 653 4 36 6 2129 11 8 10 6 10 9 11 1 hF 1 481 5 43 2 CK 20 3 19 8 18 4 19 5 deCD 2 606 9 注 同列数据后不同小 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 0 05 极 显著 P 0 01 2117 2105 2104 小区产量次之 在 22 8 24 6 kg 折 合 667 m 2 产量为 3 041 1 3 289 5 kg 较 CK 增产 16 7 26 2 2112 2121 2129 与 2130 极显著低 于 CK 较 CK 减产 36 6 52 6 通过对苦瓜新品种的长势 抗病性 产量等方 面进行调查分析 并结合田间对商品瓜外观品相的 现 场 观 察 结 果 表 明 2114 2117 2105 2104 与 2108 为早中熟品种 且产量均较 CK 高 2104 与 2108 由于瓜条短胖 外观品相不佳 予以淘汰 经综 合分析筛选出高产优质 抗病性强且商品性好的 3 个苦瓜新品种 2114 2117 与 2105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不同大棚苦瓜新品种比较试验 同时结合 调查结果 田间外观品相的观察 综合分析后筛选 出高产优质 抗病性强且商品性好的 3 个苦瓜新品 种 2114 2117 与 2105 适宜在闽东南地区进行示 范推广种植 其中 2114 产量最高 长势强 瓜条长 圆锥形 瓜色油绿 纵条间钝瘤 高抗霜霉病和抗白 粉病 可在山东地区进行试种后予以示范推广 2117 产量较高 长势一般 瓜条长棒状 瓜色绿白 纵条间钝瘤 中抗霜霉病和白粉病 可在四川地区 进行试种后予以示范推广 不过 本项目研究的结 果只是初步试验结论 通常会受到试验地土壤 温 湿度 海拔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大面积种植前还需 对苦瓜新品种进行试种 充分了解不同品种的特征 特性 同时结合市场的需求与人们的消费习惯 才 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 曾正明 况浩池 杨跃华 等 苦瓜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J 贵州农业科学 2007 35 2 124 126 2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上册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 1986 1 281 3 叶盛英 苦瓜的药理研究进展 J 中草药 1997 25 137 138 4 张伟光 张玉灿 张少平 苦瓜栽培育种与贮藏加工 M 北 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201 203 2024 2 Comparative Test of New Cultivars of Bitter Gourd in Greenhouse LIN Yongsheng 1 CHEN Yang 1 ZHOU Xianzhi 2 ZHANG Yucan 1 1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03 2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growers for new bitter gourd cultivar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itter gourd industry 13 new bitter gourd cultivar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main cultivar Ruyu No 33 in Fujian province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CK The comparative test of new bitter gourd cultivars in greenhouse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growth disease resistance and yield Three new bitter gourd cultivars 2114 2117 and 2105 had high yield high quality strong disease resistance and good commodity They were early and middle maturity long conical or long rod shaped oil green green white or light green skin and blunt nodules between short longitudinal strips The yield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Ruyu No 33 and the yield were increased by 21 2 38 7 they could be used as new cultivars of bitter gourd in southeastern Fujian for demonstration and planting Key words Bitter gourd Hybrid generation Comparative test Disease resistance 42
展开阅读全文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