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草莓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抗性测定及其机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资源描述:

摘要: 【目的】灰霉病是草莓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了其产量和品质。论文旨在明确四川省草莓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抗性频率以及抗性机制,为草莓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7年从四川成都、德阳、眉山、乐山及雅安等地采集草莓灰霉病样本,并分离纯化得到 188 株草莓灰霉病菌菌株。采用区分计量法测定 188 株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水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咯菌腈对代表性菌株的毒力和渗透压敏感性,采用甘油铜比色法测定经咯菌腈处理的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甘油含量,采用分段测序对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Ⅲ型组氨酸激酶基因 BOS1(BC1G_00374)扩增测序,采用 Swissmodle 和 I-TASSER 预测和评价突变对 BOS1 的结构影响。【结果】188 株灰霉病菌菌株中有 8 株表现为高抗,9 株为中抗,43 株为低抗,其余表现为敏感;咯菌腈对代表性菌株的 EC 50介于 0.03—0.62 μg·mL-1,代表性菌株的抗性倍数范围为 2.2—45.9。NaCl浓度在 1.25—10 g ·L-1可刺激敏感菌株生长,浓度在 1.25—20 g ·L-1范围可刺激抗性菌株生长,但>40 g ·L-1时则抑制菌丝生长,尤其对抗性菌株,抗性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在正常条件下各代表性菌株甘油含量介于 0.0025—0.0148 μg·mL-1,且菌株的甘油含量与咯菌腈抗性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但在使用咯菌腈处理(0.1 μg·mL-1)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后,甘油含量均上升,且抗性菌株甘油含量上升幅度明显低于敏感菌株。低抗菌株 YAHY-13、CDCZ-2 以及中抗菌株 CDCZ-42 在 TAR 和 HAMP 区域均发生突变,中抗菌株 CDCZ-20 和高抗菌株 MYFC-10、CDCZ-43 在 TAR 和 REC 区域均有突变,但 CDCZ-20 菌株在 TAR 区域位点是 I365N,而两株高抗菌株在 TAR 区域位点是 I365S。不同突变位置对 BOS1 区域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 F127S、I365N、I365S、V1136I、A1259T 均处于 BOS1 区域结构的无规则卷曲,但 TAR 区域 I365N 和 I365S 使区域结构无规则卷曲发生整体偏移。【结论】四川省已有部分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咯菌腈产生了抗性;相比敏感菌株,田间抗性菌株对渗透压的耐受能力增加,但当浓度超过耐受范围后对渗透胁迫高度敏感,药剂胁迫下田间抗性菌株甘油含量增加量显著小于敏感菌株;组氨酸激酶 BOS1 突变的位置和方式与灰霉病菌菌株对咯菌腈的抗性水平存在必然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园艺星球(共享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