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菇栽培简明技术规程(山东省).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花菇栽培简明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花菇栽培简明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花菇栽培简明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花菇栽培简明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花菇栽培简明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菇栽培简明技术规程 一、产地环境 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农业区域。交通、排灌方便,水源干净、充足。海拔宜 3001100 米,地势相对平坦,通风良好。 二、栽培场地整理 平整场地,清除杂物,修建蓄水池,安装喷灌设施;栽培场的周围开挖排水沟,沟宽沟深以 3050 厘米为宜。 三、菇棚构造 由遮荫高棚(外棚)和拱形塑料大棚(内棚)组成,外棚由水泥柱或竹木等材料搭成,遮荫棚高 3.4 3.6 米,竖柱间距 3 4 米,遮荫物可采用遮阳网、秸秆、草帘、树枝等,宜种植攀延绿色植物遮荫。 内层架由木柱、竹竿、竹条、木条等搭建,层架高 2 2.3 米,层距 30 35 厘米,底层离地 20 厘米以上,层宽 0.45 米(单边操作)、 0.9 米(双边操作),操作道 0.6 0.7 米,共搭建 5 7 层,顶部为拱形或人字形,顶高 2.5 2.7 米。 四、栽培模式 选用高棚层架栽培模式。 五、品种选择和生产季节 1.选用易成花的香菇品种,如庆元 901 五、 93 九、香菇 135。 2.花菇菌棒的制棒(袋)期一般在 3 5 月之间,菌棒发菌培养至 911 月, 10 11 月至翌年 5 月为出菇期。 六、原辅材料质量要求 1.杂木屑 细度宜在 2 5 毫米之间。 2.麦麸 应选用优质、新鲜、干燥,没有结块、霉变、虫蛀和不含有害物质的中粗纯麦麸。 七、菌棒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 备料(各种原辅培养料、材料、工具等)配方配料干拌湿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菌管理。 2.配料称重 按生产数量和配方中各原辅材料的比例称重。配比宜为:杂木屑 78% 83%,麦麸15% 20%,石膏 1%,糖 0.2%1% ,含水量控制在 52% 62%, pH 值 5.56.5 。生产者可根据品种特性适当调整原辅料比例。 3.拌料 ( 1)干拌 在未加水之前搅拌 23 次,使原料充分搅拌均匀。 ( 2)湿拌 糖先溶于水,按用水量稀释后,泼入料内,搅拌均匀,料的含水量控制在 52% 62%。 ( 3)装袋 培养料配制完成,使用专用装袋机装袋并扎口,装袋后及时灭菌。栽培筒袋宜采用折角规格为 15 厘米( 52 58)厘米 0.005 厘米的聚乙烯筒袋,每袋装干料 0.851.0 千克,加水后湿料为 1.6 2.0 千克。袋口应清理干净并扎紧。 八、灭菌 1.灭菌方式 菌棒采用常压蒸汽灭菌。 2.灭菌时间 确保所有菌棒料内温达 100后,在 100的条件下保温 10 小时以上。 九、冷却 空间消毒后,将菌棒移至接种室冷却,冷却至 28 后方可接种。采用接种棚或开放式接种的,在培养室就地冷却、就地接种、就地培养。 十、接种 1.总则 可采用接种箱、接种棚或开放式接种。宜选用合格的气雾消毒盒(剂)消毒。接种用具、菌袋外表处理及接种者双手应采用 75%的酒精或 0.1%新洁尔灭擦洗消毒。 2.接种箱接种工艺流程 接种箱空箱消毒装箱消毒接种(每箱每次只接同一品种)封口移入培养室培养。 3.接种棚接种工艺流程 在菌棒上方挂接种棚用沙袋将棚与地面接触处压实菌种、接种工具预处理消毒打穴接种封口就地培养。 4.打穴接种技术要求 在菌棒上用接种打孔棒均匀地打 3 4 个接种穴,其中两头的接种穴宜靠近扎袋口和袋底。接种口直径 1.4 1.7 厘米,深 2 2.5 厘米。打穴应与接种相配合,打一穴,接一穴。 十一、培菌管理 1.总则 培养温度应控制在 30以下。每 1 000 段菌棒必须拥有 20 平方米以上培养面积,刺孔后菌棒堆高不得高于 10 层。培养场所使用前应进行空间消毒。 2.刺孔通气 室温超过 30不应刺孔,在气温较高时分批刺孔,刺孔的部位不应触及未发菌的培养基,不应在料与袋壁脱空和已污染部位刺孔,刺孔后应减少单位面积的堆放量。 3.适温培菌 菌丝培养采取自然温度发菌,当温度在 5以下时,应采取必要的加热增温措施。温度高于 25则需及时散堆、降温。 4.翻堆及发菌检查 待菌丝直径至 8 10 厘米大小时结合刺孔进行翻堆。翻堆后的菌棒改为“井”字形或三角形堆放,降低堆高, 堆间应留空隙及操作道。 5.通风降温 每天应通风 1 2 次,气温在 25以上时,应加强通风降温。必要时,应进行强制通风。培菌场地保持弱光条件,避免阳光直射菌棒。 6.室外越夏养菌管理 菌丝发满袋后,将菌棒移至室外花菇棚进行越夏养菌管理,时间宜为 5 月份 6 月份,菌棒经最后一次刺孔通气后一周左右即可进棚。菌棒进棚前,应全面加厚棚顶部及四周遮荫物,确保无直射阳光进棚, 并对菇棚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清扫,做好消毒灭菌杀虫工作。 十二、出菇管理 1.流程 催蕾割袋、疏蕾育幼菇催花管理 采收菌棒通风养菌补水温差刺激保湿催蕾重复管理。 2.催蕾 日最高温度 22,昼夜温差达 6 8即可对菌棒进行震动刺激催蕾,宜在在 9 月11 月进行。 3.割袋、疏蕾 当菇蕾长至 11.5 厘米,用锋利的小刀片环割菇蕾四周薄膜,保留 1/4 薄膜不割断,让菇蕾从割口长出;同时对分布不合理的菇蕾进行剔除,疏去长势较弱、分布不合理的菇蕾,使每个菌棒每次留分布合理的 6 10 只菇蕾。 4.育幼菇 刚割袋的菇蕾应对菌棒进行喷水、盖膜保湿,菇棚内宜保持 80% 90%的空气相对湿度。 5.催花管理 当菇蕾培育至直径 23 厘米时 ,需加强揭膜通风,进行催花管理,不应直接向菇体和菇棚喷水,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70%以下进行催花。 十三、采收 1.采收适期 花菇子实体成熟,菌盖色泽正常,菌盖有卷边,菇体端正,菇柄适中,菌膜未破或刚破时,应进行采收。鲜销菇,应在子实体未开膜前采收;干制菇,则应在菌盖尚未全展开,仍保持内卷即七八分成熟时采收。 2.采收时间 宜选择早晨采收。遇阴雨天气或气温较高时,可提前采收。 3.采收方法 应遵循先熟先采的原则。采用旋菇法采摘,即用拇指 和食指捏住菇柄基部旋动轻轻拔起。 十四、转潮管理 每潮菇采收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宜养菌 610 天,再进行补水,催蕾和下潮菇的管理。 十五、病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 选用抗逆性强的花菇品种。合理安排生产季节: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品种特性确定,原则上生产季节的安排应紧凑。严把培养料原料质量、配制、灭菌关,规范生产操作程序。 2.物理防治 隔离保护:在培菌阶段用纱网阻止害虫入内。提倡在培菌场所和出菇场所悬挂粘虫板(纸),粘杀菇蚊和菇蝇的成虫,减少着卵量。诱杀和驱避害虫。 3.化学防治 净化生产环境:菌种保存室、接种室、菌棒培养室应进行严格消毒,出菇场地应保持清洁卫生、及时进行地表消毒和除虫处理,搞好仓贮场所的环境卫生,减少病虫栖息及越冬场所。在菌棒排场前,在有必要时可以对生产环境进行杀虫、消毒,但不可直接对菌棒喷洒农药;在花菇出菇期间,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 十六、初加工 1.采后处理 除去菇体上杂质,应及时进行冷藏保鲜或烘干处理。 2.冷藏保鲜 应将采收的鲜花菇及时移入 1 4的冷库内冷藏,并在不高于 4的温度下进行分级、加工、包装。 3.脱水 应及时整理采收的鲜菇,根据菇体大小厚薄、开伞与不开伞分类上筛,菌褶统一向上均匀整齐排列,小菇和薄菇放在上层,把大、湿、厚的花菇放在筛子下层,并在 3 4 小时内脱水烘干。 备注:本规程摘编于 DB33/T 8112010花菇栽培技术规程。
展开阅读全文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