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绿色食品 拱圆大棚辣椒栽培技术规程(2012) 一、栽培茬次 拱圆大棚辣椒生产主要分为秋延迟栽培、冬春栽培和早春栽培三个茬口。秋延迟栽培一般 6 月中下旬育苗, 7 月中下旬定植, 9 月份开始收获;冬春栽培一般 10 月上旬播种育苗,11 月中旬定植,翌年 3 月份开始收获;早春栽培一般 1 月播种育苗, 3 月下旬定植, 4 月下旬开始收获。 二、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秋延迟栽培选用耐热、抗病毒病的品种,冬春和早春栽培选用耐低温的品种。 三、育苗 1.育苗设施。一般在日光温室、拱圆大棚、小拱棚、风障阳畦等设施内育苗。 2.育苗方式。可采用营养土块、营养钵或穴盘育苗。 3.种子处理 ( 1)温汤浸种。选择晴天,将种子晾晒 35 小时,然后放在 50 55的温水中,迅速搅拌,水温降至 30时,浸种 6 8 小时,捞出种子晾干表皮水分待催芽。 ( 2)药剂消毒。在常温下, 用 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 10 分钟,或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浸种 2 小时,或用 300 倍福尔马林溶液浸种 30 分钟,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后催芽。 ( 3)催芽。将处理好的种子 在 28 30的环境下进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 1 次,当 70%以上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4.营养土或基质配制。营养土可用肥沃的大田土 6 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 4 份,混匀过筛,每立方米加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1515 15) 1 公斤、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克,混合均匀,过筛后备用。基质选用优质草炭、蛭石、珍珠岩,三者按体积比 6: 3: 1配制,每立方米基质加入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 克,搅拌均匀待用。也可选用辣椒专用商品育苗基质。 5.播种。采用营养钵( 10 厘米 10 厘米)育苗,钵内填充营养土,播种时 浇透水,水渗后将种子播于钵中央,每钵 1 粒,上覆 1.5 厘米厚细潮土。穴盘育苗一般使用 105 孔或72 孔标准穴盘,加水使基质的含水量达 50% 60%,将基质装入穴盘中,稍加振压、抹平。将催好芽的种子播在穴盘,播种深度 6 8 毫米。播后覆盖消毒蛭石,淋透水。 6.苗期管理 ( 1)温度。冬春季节育苗,出苗前,白天温度保持在 25 30,夜间温度保持在 20以上。幼苗出土后,白天温度保持在 25 28, 夜间温度保持在 18左右。苗出齐后,加强、加长光照及通风时间。夏秋季育苗,应采取遮阴降温措施。 ( 2)水分。以中午前浇水为宜,下午 3 点以后不宜浇水。阴雨天日照不足,湿度高,不宜浇水。苗床边缘的穴盘、或穴盘边缘孔穴的幼苗易失水,要及时补水。定植时交换边缘苗盘和中心苗盘位置。 ( 3)炼苗。在冬春和早春定植前 5 7 天,将温度逐渐降低至 13 15进行炼苗。 7.壮苗标准。5 6 片真叶,株高 15 20 厘米,叶色浓绿,茎杆粗壮,节间短,根系发达。 四、定植 1.施肥整地。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 5000 公斤、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 l5 15)40 50公斤。深翻 25 30 厘米,耙平后起垄。 2.定植方法 ( 1)冬春茬、早春茬栽培。一般选择晴天上午覆盖地膜定植。挖穴浇水,水稳苗栽植,埋土以土坨与地表平为准。实行大小行起垄定植,大行距 90 厘米、小行距 60 厘米,株距35 40 厘米,每亩定植 2500 株左右。 ( 2)秋延迟栽培。一般选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定植。定植前,用 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灌施在定植穴内。大小行起垄定植,一般株距 35 40 厘米,大行距 90 厘米、小行距 60 厘米,每亩定植 2500 株左右。定植后浇透水。 五、田间管理 1.温度管理。辣椒生长最适温 度为白天 24 28,夜间 15 18,低于 10生长受阻,低于 5易受冻害,高于 32易落花落果。冬春栽培定植后,要注意保温防冻,夜间棚温低于 10时,棚内加盖小拱棚,小拱棚上盖草苫,大棚两侧及棚头围草苫。早春栽培前期注意保温防冻,后期要注意通风降温。秋延迟栽培定植前期气温高,主要以通风降温为主,后期注意保温防冻。 2.肥水管理。定植后,浇一次缓苗水,然后控水蹲苗。“门椒”瞪眼期结束蹲苗,开始浇水追肥。门椒、对椒、四母斗椒坐果后各追一次肥,一般每次每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l5 15)1520 公斤、硫酸钾 510 公斤,或优质商品有机肥 100 150 公斤,并结合施肥喷施 0.5%硝酸钙溶液,防止脐腐病的发生。有机肥与化肥交替使用。盛果期可叶面喷施 0.3%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溶液。 3.植株调整。结果前期,生长势弱的植株,可摘去门椒花蕾,并打去多余的分枝,促进座果。进入盛果期后,及时摘除植株底部的老叶、黄叶、病叶,并疏掉无效枝。 六、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 2.主要病虫害。猝倒病、根腐病、灰霉病、白粉病、细菌性叶斑病、病毒病、疫病、茶黄螨、蚜虫、粉虱、蓟马。 3.农业防治 ( 1)轮作换茬。与非茄果类作物轮作。 ( 2)选用良种。针对防控的主要病虫害选择高抗多抗品种。 ( 3)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的病叶、病果、残枝 ,拔除病株,并带出地块进行无害化处理。 4.物理防治 ( 1)设施防护。在育苗和栽培过程中采用遮阳网和防虫网进行遮荫、防虫,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 2)黄蓝板诱杀害虫。棚内悬挂黄色、蓝色粘虫板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蓟马等害虫。规格 25 厘米 40 厘米,每亩悬挂 3040 块,黄色、蓝色粘虫板间隔等距离放置,悬挂高度与植株顶部持平或高出 10 厘米。 ( 3)银灰膜避蚜。铺设银灰色地膜或张挂银灰膜膜条驱避蚜虫。 5.生物防治。可用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3000 4000 倍液,或 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 3000 4000 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病害。用 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或木霉菌可湿性粉剂(1.5 亿活孢子 /克) 200 300 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可用0.5%印楝素乳油 600800 倍液,或 0.6%苦参碱水剂 2000 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白粉虱等。 6.药剂防治 ( 1)用药原则。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规定在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上禁止使用的农药。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用药,每种药剂整个生长期内限用 1 次。 ( 2)猝倒病。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用 72.2%霜霉威水剂 800 倍液,或 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防治;或用 30%恶霉甲霜灵水剂 1500 2000 倍液,进行苗床喷雾或浇灌防治。进行嫁接的, 在嫁接前 1 天喷施 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防治。 ( 3)根腐病。发病初期,可用 30%恶霉灵水剂 3000 6000 倍液,或 6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1000 1500 倍液,或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灌根防治。 ( 4)灰霉病。发病初期,可用 5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1000 1500 倍液,或 40%嘧霉胺悬浮剂 1000 1200 倍液,或 40%嘧霉胺悬浮剂 1200 倍与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200 倍液混合液,或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喷雾防治。 ( 5)白粉病。发病初期,可用 40%氟硅唑乳油 6000 8000 倍液,或 43%戊唑醇水悬浮剂 3000 4000 倍 液 ,或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 2000 3000 倍液,喷雾防治。 ( 6)细菌性叶斑病。发病初期,可用 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 10001500 倍液,或用 20%噻菌铜悬浮剂 600 800 倍液,喷雾防治。 ( 7)病毒病。发病初期,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其他植株可用 1.5%植病灵乳油 1000倍液,或 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菌毒清水剂 200 倍液,喷雾防治。 ( 8)疫病。发病初期,可用 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 600 800 倍液,或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或 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或用 6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1000 1500 倍,喷雾防治。可兼治叶霉病、灰霉病。 ( 9)茶黄螨。可用 15%哒螨灵乳油 3000 倍液,或 5%唑螨酯悬浮剂 3000 倍液,或24%螺螨酯悬浮剂 4000 5000 倍液,喷雾防治。 ( 10)蚜虫、粉虱。可用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5000 6000 倍液,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0 2000 倍液,喷雾防治。注意叶背均匀面喷洒。 ( 11)蓟马。发生初期,可用 2.5%的多杀霉素悬浮剂 1000 1500 倍液,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02000 倍液,喷雾防治。 七、采收 以采收嫩果为主的辣椒,当果皮变绿色,果实较坚硬,而且皮色光亮时,即可采收,从开花到采收,一般 20 天左右。对于采收成熟椒(即红椒)的,待果色转为红色或暗紫色时采收。 备注:本规程摘编于 DB37/T 2165-2012绿色食品拱圆大棚辣椒栽培技术规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