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质栽培技术规程黄瓜 1 、配套设施 ( 1)栽培槽。将日光温室地面整平后,按 1.4 米槽间距,挖制上口宽 40 厘米、底宽和高均为 25 厘米的栽培槽,栽培槽横断面为等腰梯形。 ( 2)供水供肥系统。采用性能优良的微滴灌系统,槽内每个种植行铺设 1 条滴灌管,始终保持滴水孔畅通。微滴灌可与配套的施肥器相连,实现肥水一体化管理。追施的化肥宜采用微滴灌专用肥。 2、栽培形式 ( 1)开放式。栽培基质与土壤不隔离,直接将基质填在栽培槽内,适用土壤连作障碍较轻的设施土壤。 ( 2)半隔离式。在栽培槽两侧可铺厚 0.1 毫米以上塑料薄膜,将栽培基质与土壤隔离,底部与土壤不隔离。适用连作障碍较重的设施土壤。 ( 3)隔离式。栽培槽可铺厚 0.1 毫米以上塑料薄膜,将栽培基质与土壤完全隔离。适用连作障碍严重的设施土壤。 3、有机基质 ( 1)基质准备。采用粉碎的农作物秸秆、稻壳、菇渣、醋酒糟等有机物料与畜禽粪便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发酵菌,调节含水量到 50%,每 2 天翻堆一次, 1520 天完成发酵,pH 为7. 。新稻壳可与少量鸡粪混合喷湿后,盖膜封闭发酵 10 15 天,晾干再用,以免直接利用发酵放热而导致烧苗。也可选用优质商品有机基质。 ( 2)基质配方。可因地制宜选择基质配方,常见配方(体积比)有: 配方 1:发酵稻壳:腐熟鸡粪:河沙配比为 3:1 :1 ; 配方 2:发酵稻壳:腐熟鸡粪:腐熟牛粪:河沙配比为 3: 1: 5:1 。 ( 3)基质消毒和重复利用。夏季换茬时,可在栽培槽原基质中按 10:1 的比例添加晾干捣碎的腐熟鸡粪,同时添加 100 公斤 /亩氰氨化钙,充分混匀后浇透水,盖严塑料薄膜,密封温室,闷棚消毒 10 15 天。然后揭去覆盖在栽培槽上的塑料薄膜,将基质重新翻松晾晒 5 7 天, 即可进行黄瓜生产。 4、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耐储运、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5、育苗 ( 1)育苗设施。根据季节不同可选用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育苗设施,宜采用穴盘育苗,并对育苗设施进行消毒处理。 ( 2)种子处理 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 55热水,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 30时停止搅拌,浸种20 分钟。用清水冲净粘液后晾干。 药剂消毒。将温汤浸种处理好的种子,用 10磷酸三钠溶液常温下浸种 20 分钟,或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浸种 1 小时,或用 100倍福尔马林 溶液浸种 30 分钟,捞出洗净待催芽。 浸种催芽。将处理好的种子浸泡 4 5 小时后捞出洗净,置于 28 30温度下催芽。 ( 3)播种 播种期。根据栽培季节、育苗方式和壮苗指标选择适宜的播种期。秋冬茬 8 月上中旬播种,越冬茬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播种,冬春茬 11 月至 12 月份播种。 播种量。黄瓜种子千粒重 25 克左右,可根据定植密度确定播种量,一般栽植每亩黄瓜约需种子 100 150 克。 播种方法。当催芽种子 70%以上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前将穴盘浇透底水,水渗下后点播种子,每穴一粒,然后覆 0.8 1.0 厘米湿润基质。可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湿润细土拌匀,撒于穴盘表面,以防治猝倒病,每平方米用药量 8 克。冬春季播种时,育苗床面上覆盖地膜;夏秋季播种时,育苗床覆盖遮阳网或稻草, 70%幼苗顶土时撤除床面覆盖物。 ( 4)苗期管理 温度。播种至齐苗期,白天温度保持 25 30,夜间 16 18;齐苗至炼苗期,白天 25 28,夜间 1416 ;定植前 57 天,白天 20 23,夜间 10 12。 光照。冬春育苗应采用反光幕等增光措施;夏秋育苗应适当遮光降温。 水分。保持基质湿润,出苗后注意适当控制,以防徒长。 ( 5)嫁接。一般采用顶芽插接或靠接等方法嫁接育苗。以白籽南瓜、黄籽南瓜等作砧木,黄瓜作接穗。嫁接后扣小拱棚遮荫,小拱棚内相对湿度为 90%以上;白天温度 30,夜间 18 20。嫁接后 3 天逐渐撤去遮荫物, 7 天后伤口愈合,不再遮荫。 (6 )壮苗标准。子叶完好,茎基粗,根系发达,根色白,叶色浓绿,无病虫害。株高10 15 厘米,3 4 片叶。 6、定植 ( 1)定植前准备。将发酵好的基质按一定比例与河砂、炉渣、蛭石或珍珠岩等无机物混合,每亩施入氮磷钾(16 818)复合肥 50 公斤、硫酸锌 1.0 公斤、硼砂 0.5 公斤作基肥,混均后填入栽培槽内,定植前 3 5 天将基质浇透水。 棚室在定植前要进行消毒,每亩设施用 80%敌敌畏乳油 250 克拌上锯末,与 20003000 克硫磺粉混合,分 10 处点燃,密闭一昼夜,放风后无味时定植。 ( 2)定植时间。一般秋冬茬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越冬茬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冬春茬 12 月下旬至 1 月上旬。 (3 )定植密度。采用大小行栽培,每槽栽 2 行,大行距 160 厘米,小行距 20 厘米,株距 21 27 厘米,栽植后覆盖地膜。 7、定植后管理 ( 1)温度。缓苗期,白天 2830 ,晚上不低于 18;缓苗后采用四段变温管理:8 14 时 25 30; 14 17 时, 25 20; 17 24 时, 15 20; 24 时至日出, 1510。 ( 2)光照。采用透光性能好、耐老化的防雾无滴膜,保持膜面清洁。冬季或早春晴天时尽量早揭草苫或保温被,以增加光照时间。 ( 3)肥水 追肥。盛果期后进行追肥,每亩追施氮磷钾(10 1030)的复合肥 15 20 公斤,以后每隔 7 10 天冲施一次水溶化肥,每亩冲施 57 公斤,每次追肥均应结合 浇水进行。 浇水。棚内始终保持基质的相对含水量为 70%80% 左右。冬季,一般 20 25 天浇水 1 次,栽培基质相对含水量维持在 75%左右。春、秋季 10 天左右浇水 1 次,栽培基质相对含水量维持在 80%左右。 空气湿度调控。通过地面覆盖、滴灌、暗灌,以及通风排湿等措施控制日光温室空气湿度。一般缓苗期要求 80%90% ;开花结瓜期 70%85% 。 ( 4)植株调整 吊蔓或插架绑蔓。用尼龙绳吊蔓或用细竹竿插架绑蔓。 打底叶。及时去除老叶、病叶,保留 15 片叶左右。 8、病虫害防治 (1 ) 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 ( 2)主要病虫害。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蚜虫、烟粉虱、斑潜蝇、蓟马等。 ( 3)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的品种。 环境控制。控制好温度和空气湿度,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采用高垄栽培,用地膜覆盖地面,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合理植株调整,及时清洁田园,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轮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 3 年以上轮作。 科学施肥。测土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 4)物理防治 设置防虫网。风口处设置 40 目的防虫网,防止粉虱、蚜虫、斑潜蝇侵入危害。 黄蓝板诱杀害虫。棚内悬挂黄色、蓝色粘虫板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蓟马等害虫。规格 25 厘米 40 厘米,每亩悬挂 30 40 块,黄色、蓝色粘虫板间隔等距离放置,悬挂高度与植株顶部高出 10 厘米。 银灰膜避蚜。铺设银灰色地膜或张挂银灰膜条带驱避蚜虫。 ( 5)生物防治 丽蚜小蜂。粉虱发生初期虫量达到 0.5 1 头 /单株时,开始放丽蚜小蜂,将蜂卡均匀地挂在田间。共分 5 7 次释放,隔 7 10 天释放 1 次,每次释放 2000 3000 头 /亩,保持丽蚜小蜂与粉虱的益害比 31,当丽蚜小蜂和粉虱达到相对稳定平衡后即可停止放蜂。 生物药剂防治。可用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3000 4000 倍液,或 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 3000 4000 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病害。可用 5 亿孢子/ 克的木霉菌水分散粒剂 300 500 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可用 2武夷菌素水剂 200 倍液,或 0.5%印楝素乳油 600800 倍液,或 0.6%苦参碱水剂 2000 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可用 2.5%多杀霉素悬浮剂 1000 1500 倍液喷雾防治蓟马。 ( 6)化学防治 防治原则。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各种药剂交替使用。严格控制各种农药安全间隔期。 霜霉病。发病初期,可用 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1500 2000 倍液,或 52.5%的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 1500 倍液,或 72.2%霜霉威水剂 600 倍液,或 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 600700 倍液喷雾防治,间隔 5 7 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 2 3 次。 白粉病。可选用 40%氟硅唑乳油 3000 倍液,或 12.5%烯唑醇可 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1500 2000 倍液喷雾,交替用药,每 710 天用药 1 次,连续防治 2 3 次。兼治黑星病。 灰霉病。发病初期,用 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1500 2000 倍液,或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000 1500 倍液,喷雾防治。 蚜虫、烟粉虱、斑潜蝇。可用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5000 6000 倍液,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02000 倍液,喷雾防治。注意叶背面均匀喷洒。每 5 7 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 2 3 次。 蓟 马。发生初期,可用 2.5%的多杀霉素悬浮剂 1000 1500 倍液,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0 2000 倍液,喷雾防治。 9、采收 适时早采摘根瓜,防止坠秧。及时分批采收,减轻植株负担,以确保商品果品质,促进后期果实膨大。 备注:本规程摘编于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第 3 部分:黄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