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现代经济信息148俄罗斯投资环境分析及建议韩晓丹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摘要: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俄罗斯,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开放的资本市场吸引着广大国外投资者的目光。2016 年中俄双边最高层会晤频繁,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共签署了约 30 份关于贸易、金融、能源、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农业等领域国家间协议。中俄双边贸易在全球贸易整体滑坡的背景下,率先实现止跌回升。自 2016 年 1 月至 11 月,贸易额同比增长 1.6%,我国继续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同时随着我国着力推进“一路一带”的发展,中俄双方将联手打造丝路经济带,势必为双方的合作提供更有利的空间。本文通过分析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可以为我国企业投资俄罗斯市场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关键词:俄罗斯;投资优势;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148-02一、俄罗斯投资优 势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地域最辽阔、面积最广大的国家,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 11%,海岸线长达 3.4 万公里,农产品、淡水产品、海产品、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能源方面,石油、天然气、煤炭、矿产品资源丰富,可探明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同时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远东地区,远东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北部,并且与我国东北地区接壤,面积621万平方公里,占俄国土面积的36%,因此在投资俄罗斯能源、矿产等方面我国具有很大的地理位置优势。同时,普京政府拟定多项优惠政策促进远东发展,加速中俄合作。在交通运输方面,中俄交通便利,中俄双方都积极建成航空港、跨境公路、跨境铁路等,目前正在建设俄中界河跨境公路大桥布拉戈维申斯克 - 黑河大桥,该项目的建设将为中俄贸易发展提供更有利的保障,同时在中西部大发展中,丝路沿线城市积极建设航空港,自贸区,2015年上合会在中原城市郑州召开,这使得中俄贸易不仅在边境沿线上发展迅速,同时俄罗斯与中国内陆城市也发展密切,这些都促使了中俄贸易的发展。俄罗斯承继了前苏联良好的工业和科技基础,在航空航天技术、石油冶炼、天然气开采、矿产品冶炼等方面具有很大国际优势,2015 年俄罗斯生产总值达 3725 亿美元,其中农林业、石油化工、重工业比重较高,其次是金融业、电子通讯业、交通业、食品加工及轻工业比重较低,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轻工业、服务业、电子通讯业发展迅速,与俄罗斯具有很强的产业结构互补性,在近几年的贸易数据当中得出,中俄双方在农业、工业、能源、服务业、电子通讯业、金融业具有合作的空间,因此我国在轻工业、金融通讯业和服务业方面具有很强的投资优势。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俄罗斯国内经济从2008年开始出现下滑趋势,GDP 增速减慢,同时受乌克兰克里米亚事件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对俄进行了多轮的经济制裁,迫使俄罗斯资产出现了大幅度的贬值,资产成本降低。而我国近两年,在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发展完善中及在产业结构的再次调整,许多企业面临发展的转折点,国内企业发展机遇与危机共存,许多国内企业需要转变发展思路,与国际接轨,要走出去,开辟新的经营路径,那么在这一情况下,我国与俄罗斯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2016 年中国企业对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已达 140.2 亿美元。在俄创办新企业、建立新厂矿、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以及收购俄现有优质企业,从事生产与经营活动热情较高。人文合作方面,汉语进入俄国家统一考试的问题在2016年得到了研究,俄联邦教育科学监督局的数据显示,目前俄34个联邦主体有 123 家教育机构教授汉语,学习汉语的学生总数超过 1.7 万人。中俄在教育、文化、艺术领域都有很广阔的合作空间,在汉语学习制度的推行下,中俄人文合作领域呈现出积极态势。合作领域不断扩展,文学艺术的深入交流,改善了投资环境,更有利于对俄投资。二、俄罗斯投资面临问题1. 法律体系不完善、执法不严格自1991年转型以来,俄罗斯制定了一系列调节外国投资的法律法规。例如矿产法、外国在俄罗斯投资法、关税法、税法典、产品分成协议法、外国在俄投资法等,在财税、矿产开采范围、海关等方面制定法律法规,优化投资环境、降低赋税、外国投资者可享受国民待遇、外国投资者的资产或合资企业的资产在国有化和被征用时有权得到补偿等多项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调节国外对俄投资导向。但是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细化和健全上,仍然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社会环境不稳定、政策多变、法律修改频繁、执法不严格、贪污腐败情况依然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外投资者的热情。例如2009年莫斯科政府以商品质量安全为名下令关闭切尔佐夫斯基大市场的事件,查扣中国商人价值约二十亿美元的商品,使在俄投资商人受到重创,中俄贸易一度陷入危机。但是在相关法律上并没有明确指出商品安全监测依据的准则,以及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所依据的行为规章,因此使大量中国、越南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2. 治安环境欠佳俄罗斯社会中仍有一部分排外团体,同时俄执法人员的不作为,使中国投资者及商人的人身安全缺乏可靠保障,经营安全受到威胁。治安环境同样制约了投资者的热情。3. 劳动力缺乏、成本较高俄罗斯地广人稀,人口增长速度始终处于缓慢的状态,特别是到2009年人口出现负增长。例如远东地区虽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气候条件恶劣,使劳动力大量流失,人均寿命较短,造成劳动力缺乏使劳动成本增高,增加了中国商人到远东地区投资建厂的成本。中俄双方虽然在劳务合作上存在巨大的空间,但是由于派出劳务人员违反俄法律、护照超期造成滞留、中介机构不规范等现象时有发生,引起大量纠纷,使劳务派遣人员的个人利益蒙受损失,造成劳动力流失严重,在俄企业劳动力缺乏、劳务人员素质不高,企业劳务成本过高。三、结论和建议中俄在自然资源、工业、农业、商业、金融、文化艺术、通经贸论坛149注释:由于文莱数据的缺失,实际模拟中的 TPP 为除去文莱的 11 国情景。只有两个地方存在特例 ( 以下划线标出 ),马来西亚和越南这两国既是 TPP 成员国也是 RCEP 成员国,但是叠加了 RCEP 之后,两国福利反而略低于只有 TPP 的情形。参考文献:1 彭支伟 , 张伯伟 . TPP 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 J. 国际贸易问题 ,2013,04:83-95.2 彭支伟 , 张伯伟 .TPP 对东亚区域 FTA 经济效应的影响 J. 国际贸易法论丛 ,2014,00:99-113.3 马剑虹 , 张伯伟 , 张子平 . 东北亚自由贸易区三方博弈的纳什均衡解 J. 现代财经 - 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8,07:57-61.4 刘澜飚 , 陈明玮 . TPP 对中国宏观经济与相关产业的影响 J. 亚太经济 ,2016,01:29-36.5 万璐 . 美国 TPP 战略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 GTAP 模拟的分析 J. 当代亚太 ,2011,04:60-73+59.作者简介: 马骆茹 ( 通讯作者 ),女,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博士在读,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外向型经济研究。朱博恩,男,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博士在读,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国际经贸合作研究。讯方面等合作空间巨大,双边高层会晤频繁,国家间签署多项涉及贸易、金融、能源、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农业等领域的协议。在上合会中,中俄就货币流通和交换方面达成协议,加速两国货币流通。同时中国继续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当前中国着力打造“丝路经济带”,与丝路沿线各国,消除贸易壁垒、建设绿色经济,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实现合作互利共赢。作为我国的投资者应看到合作优势的同时,注意在对俄投资中可能遇见的困难及问题,积极应对。作为政府方面,应进一步加强两国政府之间的互动,从政策层面优化投资环境,在财税上对投资企业进行优惠,在金融方面予以支持,从宏观的层面上对投资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对投资活动的事前调研予以在资料上的帮助,事中帮助投资企业进行指导性协调,事后对投资企业进行监督,使投资活动有序进行的加强对我国企业在俄投资的保护,对于产生的司法纠纷等问题积极干预;作为民间组织方面,应发挥商会的积极作用,将对俄投资的信息及时的传递给我国投资者,及时的与俄当地民间商业组织联系,定期召开贸易洽谈会和商贸合作会,促进两国经济合作;对国内投资企业方面,在对俄投资前,应充分对俄罗斯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其政治、经济、金融政策、贸易环境、贸易习惯及偏好、人文环境谨慎制定投资计划。参考文献:1 李福川 . 俄罗斯外资环境分析 J.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12.2 2015.3. , . , / , 5, 2013, C. 4-39.4 俄罗斯投资环境今非昔比 . 中华工商时报 ,2012.作者简介: 韩晓丹 (1984-),女,河南洛阳人,就职于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经济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经济,贸易研究。上接(第147页)上接(第77页)也同样必须是以市场机会条件下集中土地来生产经营所能具有的更好的经济效益优势作为推进力。总之,英国圈地运动不是政府行政命令的产物,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成功地将英国传统的小农业改造为市场化的资本主义大农业。其兴起、发展和成功的历史,无论在近代,还是在当代,对于任何国家进行市场化的农业变革,包括我国正在进行的土地流转在内,都有着值得借鉴的历史价值。当然,前提是我们必须革除圈地运动的消极因素。参考文献:1 肯尼思O摩根 . 牛津英国通史 M. 王觉非 , 等译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93.2 汉斯豪斯赫尔 . 近代经济史:从十四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下半叶M. 王庆余 , 吴衡康 , 等译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87.3 蒋孟引 . 英国史 M.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4 马洪 , 孙尚清 . 市场经济 300 年 M. 北京 : 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5.5徐正林,郭豫庆.近代英国“大农业”体制新论J.历史研究 ,1995(3).6D.M. Palliser. The Age of ElizabethM. London: Longman Publishing Group,1983.7Joan Thirsk. The Agrarian History of England and Wales: Volume 4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7.8Mark Overton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 England: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作者简介: 邓俊康 (1963-),男,汉族,四川仁寿人,本科,内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历史学副教授,讲师,主要从事世界近代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