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设施春提早番茄接茬秋季葫芦高效栽培技术.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义乌市设施春提早番茄接茬秋季葫芦高效栽培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义乌市设施春提早番茄接茬秋季葫芦高效栽培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义乌市设施春提早番茄接茬秋季葫芦高效栽培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OI 10 3865 j issn 1001 3547 2025 08 017 义乌市设施春提早番茄接茬秋季葫芦高效栽培技术 王园珍 义乌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浙江金华 322000 番茄为茄科茄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风 味独特 营养丰富 适应性广 栽培方式多样 浙江 省是全国设施番茄主产区 1 3 义乌人多地少 蔬菜 自给率低 番茄常年栽培面积 233 33 hm 2 产量 6 800 t 产值 2 800 万元 随着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1 番茄产业已成为义乌市发展设施蔬菜 带动农民增 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在科研院所 农技推广部 门 设施种植户的多年摸索下 探索出设施春提早 番茄接茬秋季葫芦种植模式 该技术采用番茄设施 春提早栽培 赶在 4 6 月即设施越冬茬番茄的供应 后期 露地番茄大量上市前采收上市 避开集中收 获期 从而提高了市场风险应对能力 实现了番茄 高品质和高效益 同时 7 9月高温高湿 为本地设 施蔬菜生产淡季 番茄采收结束后大棚多闲置 不 仅造成资源浪费 而且不利于田块轮作 葫芦在管 理上相对较为粗放 番茄采收结束后接茬秋季葫 芦 不仅可实现省工 而且可填补当地秋季种植空 白 该项栽培技术 每 667 m 2 番茄产值 18 000 元 葫芦10 000元 年产值28 000 元 经济效益十分显 著 现将该模式技术要点及经济效益分析介绍如 下 以期为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模式示范地情况 该模式选择在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王存村邹 小忠种植基地进行试验示范 该地交通便利 灌溉 设施齐全 土壤为黏壤土 肥力中等 大棚为双层保 温棚 占地 1 33 hm 2 2 茬口安排 番茄11月中旬育苗 12月中旬定植 翌年4月 中旬至6月中旬采收 葫芦 6月中下旬育苗 7月上 旬定植 8月中旬至11月下旬采收 3 春提早番茄栽培技术要点 3 1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 消费习惯和茬口搭配 选择外 观商品性好 风味品质佳 产量高 综合抗性强 耐 储运的菜用硬果型鲜销红果品种 如浙杂503 巴菲 特 奥美拉1618 中研红2号等 3 2 播种育苗 采用商品基质进行穴盘育苗 连作地宜选用嫁 接苗 根据品种特性 确定接穗与砧木的最佳播种 时间 2 做好苗期温度 湿度 光照管理 培育壮苗 3 3 整地施肥 前茬葫芦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 用 54 氯溴异 氰脲酸可溶性粉剂 1 000 1 500 倍液喷雾消毒土 壤 采用全层深施法 重施基肥 根据土壤肥力水 平 每 667 m 2 施菜籽饼 100 kg 鸡粪 90 kg 三元复 合肥 15 15 15 100 kg 作基肥 翻耕耙匀开沟起垄 畦沟宽1 35 m 畦高20 cm 每667 m 2 开沟埋施硫酸 钾20 kg 以促进膨果和转色 从而提高番茄商品 性 定植前铺设滴灌和地膜 王园珍 1982 女 硕士 农艺师 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 作 E mail 57048514 收稿日期 2024 12 31 摘 要 为提高菜农种植效益 实现蔬菜周年化生产供应 通过多年摸索 总结集成了适宜义乌市设施春提早番茄接 茬秋季葫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该模式通过合理布局茬口 利用设施大棚既满足早春番茄生长温度需求 又保障了 葫芦避雨栽培 实现春提早番茄 4 6 月上市 秋季葫芦 8 11 月上市 两茬每 667 m 2 年产值 28 000 元 经济效益十分 显著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施 番茄 葫芦 技术要点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641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 3547 2025 08 0067 03 2025 8 67 图 1 进入采收季的番茄 3 4 适时定植 双行定植 株距50 cm 每667 m 2 栽1 800 2 200 株 2 不可将嫁接口埋入土中 定植后及时浇透水 3 5 植株调整 采用单秆整枝 根据植株生长情况 及时做好 搭架 打杈 引蔓 绑蔓 摘除老病叶等工作 4 应用 坐果灵 20 30 mg L 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点花以保 花保果 适时疏花疏果 保证果实质量 3 6 温湿度管理 加强温湿度管理 通过揭盖膜调控温湿度 白天 温度控制在30 以内 晚上温度控制在10 以上 温 度下降至 4 以下时 采用多层覆盖保温 晚上可在 中棚和大棚中间加盖遮阳网 遮光率 60 70 保 温 次日揭开遮阳网 防止低温冻害 3 7 水肥运筹 采用膜下滴灌方式 结合灌水进行追肥 施肥 可控制果实大小和品质 进入膨果期后及时追肥 重施钾肥 每 7 10 d 施 1 次 共施 5 6 次 每次施 水溶三元复合肥 19 19 19 2 3 kg 667 m 2 采收前 严格控水 切忌忽干忽湿 果实开始转色后切忌大 水漫灌 以提高果实的风味品质 3 8 病虫害防治 遵循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 以农 业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 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 4 应用防虫网 黄板 等物理防治措施 用 40 60 目防虫网防粉虱等 用 黄板诱杀粉虱等 每 667 m 2 悬挂 25 cm 30 cm 的 黄板 30 片或 25 cm 20 cm 的黄板 40 片 悬挂在植 株上部 15 20 cm 处 利用高效低毒农药对症适期 防治 严格把控农药安全间隔期 大棚番茄易发生 灰霉病 叶霉病 晚疫病 叶斑病 病毒病 粉虱和蚜 虫等病虫害 灰霉病可用 50 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 1 500 倍液或 50 扑海因 异菌脲 可湿性粉 剂1 000 1 500倍液等防治 重点是在点花药剂中 加入50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进行预防 叶霉病 叶 斑病可用 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800 1 200 倍液等防治 晚疫病可用 50 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600 800倍液等防治 病毒病可用 5 9 辛菌 吗啉 胍水剂 800 倍液或 0 5 氨基寡糖素水剂 400 600 倍液等防治 粉虱 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可用 22 4 螺虫乙酯悬浮剂1 000 1 500倍液等防治 3 9 适时采收 根据市场需求 及时采收 图 1 并分级整理后 上市 4 秋季葫芦栽培技术要点 4 1 品种选择 选择外观商品性好 丰产性好 口感品质佳 抗逆 性强的品种 如浙蒲6号 浙蒲9号和浙蒲903等 4 2 土壤消毒 番茄采收结束后 6月中下旬开始高温闷棚 闷 棚15 d左右 4 3 播种育苗 采用商品基质进行穴盘育苗 连作地宜用嫁接 苗 根据品种特性 确定接穗与砧木的最佳播种时 间 2 做好苗期温度 湿度 光照管理 培育壮苗 4 4 适时定植 利用前茬的畦 滴灌 地膜和立架进行后茬省 力化栽培 宜于阴天或晴天傍晚定植 每畦定植1 行 株距2 m 每667 m 2 栽300株 4 5 田间管理 花粉发育良好时采用人工辅助授粉 对主蔓和 侧蔓及时摘心 主蔓长 2 m 时摘心 主蔓 80 cm 以 下时不留侧蔓 共留 5 8 条侧蔓 侧蔓长度根据藤 蔓空间确定 每条侧蔓平均结 2 个瓜较为合理 及 时疏去多余果实 以减少养分消耗 提高商品果率 4 6 水肥管理 开花坐果后尤其是中后期薄水勤灌 采用膜下 滴灌方式 结合灌水进行追肥 收第 2 茬葫芦后及 时追肥 重施钾肥 每 7 10 d 施 1 次 每 667 m 2 每 次施尿素1 0 1 5 kg 硫酸钾 1 0 1 5 kg 如中后期 不及时追肥易导致植株早衰和商品率降低 图 2 进入采收季的葫芦 图 3 采收的葫芦 2025 8 68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4 7 病虫害防治 遵循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 以农 业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 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 4 葫芦主要病害有 白粉病 病毒病 枯萎病 疫病 炭疽病和蔓枯病等 主要虫害有蚜虫 烟粉虱 瓜绢螟和斜纹夜蛾等 5 4 8 采收 坐果7 10 d 即可采收 图2 3 及时采收分级 后上市 5 经济效益 据近3 a的探索实践结果表明 平均每 667 m 2 番 茄产量5 021 kg 均价3 6元 kg 产值约18 000元 葫 芦产量2 941 kg 均价3 4元 kg 产值约10 000元 全 年总产值约28 000元 每667 m 2 生产成本包括土地 租金1 000元 种子594元 肥料 1 160 元 农药 750 元 雇工2 500元 立架 大棚 棚膜 压膜线 滴灌带折 旧4 081元 吊绳 地膜等150元 合计 10 235元 去 除成本后 该模式全年每667 m 2 纯收益约17 765元 设施春提早番茄 秋季葫芦轮作高效栽培模 式 充分利用设施空间及土地资源 既满足了早春番 茄生长温度需求 又保障了葫芦避雨栽培 实现番茄 与葫芦高效轮作 保证了番茄与葫芦的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 杨新琴 杜叶红 林辉 等 浙江省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对 策的探讨 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 10 1 739 1 742 2 胡美华 杜叶红 沈年桥 等 设施番茄高品质栽培关键技 术 J 长江蔬菜 2021 15 19 22 3 郑积荣 王同林 聂智星 等 浙江高山口感型番茄优质高 效栽培技术 J 上海蔬菜 2024 2 19 21 4 姚祝平 肖文铎 关思慧 等 番茄浙樱粉 1 号高品质栽培 模式效益分析及关键技术示范 J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 7 1 679 1 683 5 杨新琴 吴晓花 李国景 浙江省瓠瓜标准化生产技术 J 中国蔬菜 2018 7 97 100 DOI 10 3865 j issn 1001 3547 2025 08 018 绍兴地区瓠瓜早春优质轻简栽培技术 黄伟忠 1 胡妙丹 1 王孙杰 2 黄钰 1 刘静 1 丁兰 1 牛骧 1 闻秀娟 1 许小江 1 1 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浙江绍兴 312003 2 绍兴市农业农村信息中心 瓠瓜具有清热解暑 止渴除烦 通淋散结 消痰 积 解毒素的功效 嫩果既可做汤又可炒食 质地细 嫩 味清淡 其含有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 有助于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作为一种受市民喜爱的蔬菜 活跃在各地市场 近几年绍兴地区瓠瓜播种面积保 持在1 6万 1 8万亩 1 066 67 1 200 00 hm 2 早春栽 培11月开始育苗 翌年5月采收结束 单季每667 m 2 产值稳定在 1 5 万 2 2 万元 笔者结合项目 通过 多年试验总结出一套适于绍兴地区的瓠瓜早春优 质轻简栽培技术 以期提高农户经济效益及优化 菜篮子 质量 现将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育苗前准备 1 1 品种选择 农业生产要实现优质高效 品种选择是关键 应选择品质优良 产量较高且抗病性强的瓠瓜品 黄伟忠 1979 男 高级农艺师 本科 主要从事葫芦科蔬菜 品种选育与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25 02 05 摘 要 瓠瓜作为绍兴蔬菜基地两大主栽瓜菜之一 营养丰富 炒制方法多样 受到绍兴及周边城市消费者欢迎 同 时因其抗逆性较强 稳产高产 多年来销售价格稳定 广受农户青睐 绍兴地区近几年瓠瓜播种面积保持在 1 6 万 1 8 万亩 1 066 67 1 200 00 hm 2 除供应绍兴本地市场外 还销往杭州 宁波 上海等地 根据多地多年栽培经验 总 结出一套适于绍兴地区的瓠瓜早春优质轻简栽培技术 为做大做强瓠瓜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绍兴 瓠瓜 早春 优质 轻简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42 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 3547 2025 08 0069 03 2025 8 69
展开阅读全文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