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酸寡糖诱导黄瓜抗灰霉病效果及其机理研究_董梓慧.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海藻酸寡糖诱导黄瓜抗灰霉病效果及其机理研究_董梓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海藻酸寡糖诱导黄瓜抗灰霉病效果及其机理研究_董梓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海藻酸寡糖诱导黄瓜抗灰霉病效果及其机理研究_董梓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海藻酸寡糖诱导黄瓜抗灰霉病效果及其机理研究_董梓慧.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海藻酸寡糖诱导黄瓜抗灰霉病效果及其机理研究_董梓慧.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北农业学报 2 0 2 4 3 3 6 1 1 3 1 1 1 3 9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 occidentalis Sinica d o i 1 0 7 6 0 6 j i s s n 1 0 0 4 1 3 8 9 2 0 2 4 0 6 0 1 6 h t t p s d o i o r g 1 0 7 6 0 6 j i s s n 1 0 0 4 1 3 8 9 2 0 2 4 0 6 0 1 6 海藻酸寡糖诱导黄瓜抗灰霉病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收稿日期 2 0 2 2 1 1 0 6 修回日期 2 0 2 3 0 3 2 3 基金项目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 2 0 1 9 Z D L N Y 0 3 0 7 第一作者 董梓慧 女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植物病害综合治理 E m a i l z h i b a o d o n g z i h u i 1 6 3 c o m 通信作者 马 青 女 博士生导师 教授 研究方向为植物病害综合治理 E m a i l m a q i n g n w a f u e d u c n 董梓慧1 2 马 青1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杨凌 7 1 2 1 0 0 2 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 宁夏平罗县 7 5 3 4 0 0 摘 要 为了研究海藻酸寡糖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诱导抗病机理 以黄瓜感病品种3叶期植株为试 材 通过盆栽试验 酶活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测定接菌后0 4 8 h内 黄瓜叶片的防御相关酶活性 超氧化 物歧化酶 S O D 活性 氧化氢酶 C A T 苯丙氨酸解氨酶 P A L 活性 氧化物酶 P O D 活性 和信号转导途径 关键基因表达量 茉莉酸途径关键基因 J A R 1和 E I N 2 水杨酸途径关键基因 N P R 1和 P R 1 结果表明 海藻酸寡糖的最佳诱导浓度为5 0 m g L 诱导时间为3 d 防效可达6 6 7 5 防御相关酶的活性均显著提 高 水杨酸途径关键基因 N P R 1和 P R 1相对表达量均上调 可见海藻酸寡糖通过激发水杨酸信号转导 提高植株体内防御相关酶活 增加植株抗病性 关键词 海藻酸寡糖 诱导抗病性 信号转导途径 防御相关酶活 灰霉病是设施黄瓜的重要病害 也是世界性 重要病害 黄瓜灰霉病具有流行性强 再侵染频 率高等特点 全国各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一 般年份可减产1 0 2 0 严重时损失可达 5 0 1 可危害黄瓜的茎 叶 花和果实 严重影响 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黄瓜 灰霉病是典型低温高湿性病害 病害发生的最适 条件为外界环境温度为2 0 湿度大于9 0 2 目前 黄瓜灰霉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 虽然能快速有效地达到防治病害目的 但是随着 化学农药长期大量使用 易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造成病害再猖獗 污染农产品及环境残毒超标等 一系列问题 而生物制剂具有保护生态平衡 不 易产生抗性 安全天然和易分解等优点 是理想的 化学药剂替代品 3 4 因此 筛选出具有良好诱导防效的生物制剂 是目前替代化学农药 防治病害大发生 保证可持 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海藻酸寡糖具有较好的水溶 性 吸收性和激发子活性和较强的应用潜力 能够 克服化学防治带来的副作用 如刘同梅 5 在研究 中发现用5 0 m g L海藻酸寡糖处理烟草感病品 种 处理组防御相关酶活显著提升 水杨酸途径关 键基因过表达 水杨酸含量增加 烟草的诱导抗病 性显著提升 5 在干旱胁迫下 用海藻酸寡糖处理 青菜 发现其体内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 加 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 6 但其在诱导黄瓜抗 灰霉病方面罕见报道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病原菌 黄瓜灰霉病菌 Botrytis cinerea 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害综合治理实验室 提供 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 D A 羧甲基纤维素培养基 C M C 供试品种 选用 中农6号 种子在无菌水中 3 4 d 选取发芽一致的种子播种于大小一致的 花盆中 待长出3片真叶时进行试验 供试药剂 海藻酸寡糖由大连化工研究所提 供 用无菌水配制成母液 稀释成不同浓度目标 试剂 1 2 试验方法 1 2 1 海藻酸寡糖盆栽试验 确定最适诱导浓 度试验 选取生长良好 长势一致3叶期的黄瓜植 株 称取供试诱导剂用无菌水配成2 5 m g L母 液 再将母液按比例配制成目标浓度 将药液喷施 于植株第2片真叶叶部表面 直至叶片完全湿润 自然晾干 以清水为空白对照 待处理1 d后 接种位置如图1所示 在黄瓜植株第1片真叶 第 2片真叶和第3片真叶上 分别接种2 3个灰霉 菌菌饼 2 3 9 5 湿度条件下培养3 d后测量 病斑直径 计算病斑面积和诱导防效 每个处理 1 0个植株 3次生物学重复 7 8 图1 接种位置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inoculation location 确定最佳诱导时间 选取生长良好 长势一致 的3叶期的黄瓜植株 用最适诱导浓度的供试诱 导剂喷施于植株第2片真叶叶部表面 直至叶片 完全湿润 自然晾干 以无菌水为空白对照 待 处理不同时间后 在黄瓜植株第1片真叶 第2片 真叶和第3片真叶上 分别接种2 3个灰霉菌菌 饼 2 3 9 0 湿度条件下培养 3 d后测量第1 片真叶 第2片真叶和第3片真叶的病斑直径 计 算病斑面积和防治效果 每个处理1 0个植株 3次生物学重复 1 2 2 测定防御酶活性 植株的处理 选取长势 一致的3叶期黄瓜植株 将海藻酸寡糖 5 0 m g L 喷施于黄瓜第2片真叶 直至叶片完全湿 润 自然晾干 以无菌水为空白对照 待处理3 d 后 在黄瓜植株第1片真叶 第2片真叶和第3片 真叶上 分别接种2 3个灰霉菌菌饼 2 3 9 5 湿度条件下培养 采集接菌后0 h 6 h 1 2 h 2 4 h和4 8 h的植株叶片 叶片采集后立即用锡箔 纸包被 置于液氮中迅速冷冻 保存于 8 0 冰 箱 采用邻苯三酚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 O D 活性 紫外线吸收法测定氧化氢酶 C A T 和苯丙 氨酸解氨酶 P A L 活性 比色法测定氧化物酶 P O D 活性 1 2 3 抗病相关基因的实时定量分析 试验参 照 1 2 2 中采样方法 采用T r i z o l法提取黄瓜 叶片总R N A 使用T a K a R a的P r i m e S c r i p t T M I I 1 s t S t r a n d c D N A S y n t h e s i s K i t 对R N A进行反 转录 将待测c D N A置于 2 0 保存 从葫芦科 作物基因组数据库里获得病程相关蛋白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r e l a t e d p r o t e i n P R蛋白 基因和信号转 导途径相关基因的完整m R N A序列 利用软件 P r i m e r p r e m i e r 5 0设计用于q R T P C R的引物 引物长度为1 5 3 0 b p 获得产物长度为8 0 2 0 0 b p 由上海生工合成 以待测c D N A为模板 采 用2 0 L体系 三步法 以黄瓜actin为内参基因 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 C R 加样过程需在冰上进 行 每个样品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 1 3 数据分析 用E x c e l 2 0 1 9处理数据 利用2 t的计算 方法 I B M S P S S S t a t i s t i c s软件进行差异性分析 G r a p h P a d P r i s m 8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 1 海藻酸寡糖的最适诱导浓度 经不同浓度海藻酸寡糖处理植株第2片真叶 2 4 h后 接种病原菌 结果如表1所示 处理组 2311 西 北 农 业 学 报3 3卷 的病斑面积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 说明海藻酸 寡糖能够诱导黄瓜激活抗病系统 但海藻酸寡糖 是否能够激活黄瓜系统诱导抗病性 还需进一步 证明 如表2所示 在同一植株上 未经海藻酸寡 糖处理的第1片真叶和第2片真叶 接种病原菌 后 处理组的病斑面积与对照组亦具有显著差异 说明海藻酸寡糖能够激活黄瓜系统诱导抗病性 且 表1和表2结果表明 浓度为5 0 m g L时的防治效 果好 说明海藻酸寡糖的最适诱导浓度为5 0 m g L 2 2 海藻酸寡糖最佳诱导时间 诱导剂作用方式与化学农药不同 具有迟滞 性 即植物经诱导剂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需要一 定的时间 不同植物面对不同诱导物所产生免疫 应答所需时间不同 因此 在确定诱导剂最适诱 导浓度的基础上 设置时间梯度 确定最佳诱导时 间 经5 0 m g L海藻酸寡糖处理1 5 d后 接种 病原菌 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植株的第2片真 叶经海藻酸寡糖处理3 d后 其诱导防效最高 可 达6 6 7 5 同时与其同一植株上未经处理的第 1 第3片真叶的诱导防效也在同一诱导时间内最 高 分别达2 1 6 7 和4 4 4 8 说明在该诱导时 间下 海藻酸寡糖的系统抗病作用最好 表1 不同浓度海藻酸寡糖处理组第2片 黄瓜真叶的病斑面积和诱导防效 Table 1 Lesion size and induced efficiency of second true leaf from cucumber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DO 浓度 m g L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病斑面积 c m 2 L e s i o n s i z e 诱导防效 I n d u c e d e f f i c i e n c y 2 5 1 2 2 0 0 3 b 2 3 7 5 5 0 0 6 0 0 0 5 e 6 2 5 0 7 5 0 8 5 0 0 5 d 4 6 8 8 1 0 0 1 0 4 0 1 3 c 3 8 1 3 无菌水对照 C K 1 6 0 0 0 5 a 注 表中正负误差所示为标准差大小 不同字母表示经d u n c a n s 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 P 0 0 5 下同 N o t e T h e d a t a a r e t h e m e a n o f t h r e e b i o l o g i c a l r e p l i c a t e s S E D i f f e r e n t l e t t e r s i n d i c a t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P 0 0 5 b e t w e e n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y d u n c a n s n e w m u l t i p l e r a n g e t e s t T h e s a m e b e l o w 表2 不同浓度海藻酸寡糖处理组未处理叶的病斑面积和诱导防效 Table 2 Lesion size and induced efficiency of untreated leaves from cucumber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DO 浓度 m g L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未处理叶片 U n t r e a t e d l e a v e s 病斑面积 c m 2 L e s i o n s i z e 诱导防效 I n d u c e d e f f i c i e n c y 2 5第1片真叶 T h e f i r s t t r u e l e a f 1 5 7 0 0 2 a 1 2 6 第3片真叶 T h e t h i r d t r u e l e a f 1 2 3 0 0 2 b 1 9 8 3 5 0第1片真叶 T h e f i r s t t r u e l e a f 1 4 3 0 0 5 c 1 0 1 0 第3片真叶 T h e t h i r d t r u e l e a f 0 9 6 0 0 2 c 3 7 1 0 7 5第1片真叶 T h e f i r s t t r u e l e a f 1 4 8 0 0 8 b 3 2 7 第3片真叶 T h e t h i r d t r u e l e a f 1 2 1 0 1 1 b 2 3 9 0 1 0 0第1片真叶 T h e f i r s t t r u e l e a f 1 5 1 0 0 5 c 5 2 4 第3片真叶 T h e t h i r d t r u e l e a f 1 2 7 0 0 8 b 1 6 9 9 无菌水对照 C K第1片真叶 T h e f i r s t t r u e l e a f 1 5 9 0 0 2 a 第3片真叶 T h e t h i r d t r u e l e a f 1 5 3 0 0 5 a 表3 50 mg L海藻酸寡糖不同诱导时间处理组与未处理叶的病斑面积和诱导防效 Table 3 Lesion size and induced efficiency of untreated leaves from cucumber treated with 50 mg L ADO after induction days 诱导时间 d I n d u c t i o n t i m e 病斑面积 c m 2 L e s i o n s i z e 诱导防效 I n d u c e d e f f i c i e n c y 诱导时间 d I n d u c t i o n t i m e 病斑面积 c m 2 L e s i o n s i z e 诱导防效 I n d u c e d e f f i c i e n c y 1 1 3 8 0 0 7 d e 5 5 8 7 5 2 0 4 0 3 3 c 3 4 8 0 2 1 3 1 0 1 3 e 5 8 0 0 6 2 4 7 0 0 3 b 2 1 1 9 3 1 0 4 0 0 3 f 6 6 7 5无菌水对照C K 3 1 3 0 0 7 a 4 1 5 9 0 1 0 d 4 9 3 0 2 3 海藻酸寡糖诱导抗病性机理的研究 对P A L活性的影响 在接菌后 经诱导剂处 理的第2片真叶的P A L活性如图2 A所示 其叶 内的P A L活性在接菌6 h时达到峰值 为2 4 0 5 1 U g h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与其同一植株 上未经诱导剂处理的第1 3片真叶中P A L活性 3311 6期董梓慧等 海藻酸寡糖诱导黄瓜抗灰霉病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如图2 B和2 C所示 P A L活性均在接菌6 h达 到峰值 分别为1 7 2 3 5 U g h 2 2 5 6 8 U g h 说明植株体内的P A L经海藻酸寡糖 诱导后活性增强 表4 50 mg L海藻酸寡糖不同诱导时间处理组第2片真叶的病斑面积和诱导防效 Table 4 Lesion size and induced efficiency of second true leaf from cucumber treated with 50 mg L ADO after induction days 诱导时间 d I n d u c t i o n t i m e 未处理叶片 U n t r e a t e d l e a f 病斑面积 c m 2 L e s i o n s i z e 诱导防效 I n d u c e d e f f i c i e n c y 1第1片真叶 T h e f i r s t t r u e l e a f 2 5 2 0 4 0 a 1 0 0 1 第3片真叶 T h e t h i r d t r u e l e a f 1 9 2 0 5 0 c d 3 3 7 9 2第1片真叶 T h e f i r s t t r u e l e a f 2 3 9 0 8 0 a 1 4 6 5 第3片真叶 T h e t h i r d t r u e l e a f 1 8 2 0 2 0 c d 3 7 1 4 3第1片真叶 T h e f i r s t t r u e l e a f 2 1 9 0 0 7 a 2 1 6 7 第3片真叶 T h e t h i r d t r u e l e a f 1 6 1 0 1 0 d 4 4 4 8 4第1片真叶 T h e f i r s t t r u e l e a f 2 4 7 0 0 3 a 1 1 9 0 第1片真叶 T h e f i r s t t r u e l e a f 1 8 8 0 3 c d 3 5 2 9 5第3片真叶 T h e t h i r d t r u e l e a f 2 4 7 0 5 3 a 1 4 9 4 第1片真叶 T h e f i r s t t r u e l e a f 2 1 7 0 3 3 b c 2 2 6 2 6第3片真叶 T h e t h i r d t r u e l e a f 2 7 7 0 2 3 a 4 6 0 第1片真叶 T h e f i r s t t r u e l e a f 2 4 3 0 0 7 a b 1 3 1 0 无菌水对照 C K第3片真叶 T h e t h i r d t r u e l e a f 2 8 0 0 2 0 a 第1片真叶 T h e f i r s t t r u e l e a f 2 9 0 0 1 0 a A 黄瓜第1片真叶 即经药剂处理叶片 B C 分别为黄瓜第2 第3片真叶 表示P 0 0 5 下同 A t h e s e c o n d t r u e l e a f o f c u c u m b e r t h a t i s t h e l e a f t r e a t e d w i t h c h e m i c a l s B C t h e f i r s t a n d t h i r d t r u e l e a v e s o f c u c u m b e r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P 0 0 5 T h e s a m e b e l o w 图2 海藻酸寡糖处理组3片真叶在不同时间点的PAL活性 Fig 2 Activity of PAL of three leaves of cucumber treated with ADO after different time points 对C A T活性的影响 同一植株上处理叶与 未处理叶中的C A T活性如图3 A所示 在接菌 后6 h 处理组第2片真叶的C A T活性达到峰 值 为1 2 5 0 U g h 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 异 同时 未处理叶中C A T活性如图3 B和3 C 所示 第1 第3片真叶的C A T活性分别在接菌 后1 2 h 6 h时 达到峰值 分别为7 6 4 U g h 和1 0 2 9 U g h 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说明植株体内的C A T经海藻酸寡糖诱导后活性 增强 对S O D活性的影响 接种后植株内S O D活 性随时间变化如图4 A 4 B 4 C所示 其中处理 叶第2片真叶S O D活性在接菌后1 2 h达到峰 值 为1 0 0 3 4 U g h 而未处理叶第1 第3 片真叶S O D活性分别在1 2 h 2 4 h达到峰值 分 别为8 9 9 5 U g h 和9 2 2 4 U g h 说明 4311 西 北 农 业 学 报3 3卷 植株体内的S O D经海藻酸寡糖诱导后活性增强 对P O D活性的影响 根据标准曲线y 0 0 3 1 4x 0 0 2 9 1 R2 0 9 9 9 3 测得P O D酶 活性如图5所示 植株处理叶第2片真叶与未处 理叶第1 第3片真叶 同时在接种2 4 h后P O D 活性达到峰值 分别为1 7 9 4 U g m i n 1 4 0 4 U g m i n 和1 7 U g m i n 其中未处理叶 第1片真叶P O D活性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 这 与植物级性运输有关 说明海藻酸寡糖是能够通 过局部诱导 激发黄瓜整体的P O D活性 但位于 处理叶下部叶片的系统诱导抗病性低于上部叶 片 图3 海藻酸寡糖处理组3片真叶在不同时间点的CAT活性 Fig 3 Activity of CAT of three leaves of cucumber treated with ADO after different time points 图4 海藻酸寡糖处理组3片真叶在不同时间点的SOD活性 Fig 4 Activity of SOD of three leaves of cucumber treated with ADO after different time points 图5 海藻酸寡糖处理组3片真叶在不同时间点的POD活性 Fig 5 Activity of POD of three leaves of cucumber treated with ADO after different time points 5311 6期董梓慧等 海藻酸寡糖诱导黄瓜抗灰霉病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2 4 对相关防卫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测定海藻酸寡糖处理组处理叶 第2片真叶 和未处理叶 第1片和第3片真叶 的PR1 NPR1在接菌后不同时间点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如图6 图7所示 处理组3片真叶的PR1 NPR1相对表达量均上调 分别在接菌后1 2 h 2 4 h达到峰值 说明植株体内的水杨酸途径被 激活 J A R 1和 E I N 2在不同时间点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如图8 图9所示 处理组3片真叶的 J A R 1 和 E I N 2相对表达量均下调 说明茉莉酸途径未 被激活 A 黄瓜植株的第1片真叶 B 黄瓜植株的第2片真叶 C 黄瓜植株的第3片真叶 不同字母表示经d u n c a n s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 显著 P 0 0 5 下同 A t h e f i r s t t r u e l e a f f r o m t h e c u c u m b e r B t h e s e c o n d t r u e l e a f f r o m t h e c u c u m b e r C t h e t h i r d t r u e l e a f f r o m t h e c u c u m b e r D i f f e r e n t l e t t e r s i n d i c a t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P 0 0 5 b e t w e e n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y d u n c a n s n e w m u l t i p l e r a n g e t e s t T h e s a m e b e l o w 图6 海藻酸寡糖处理组3片真叶在不同时间点的 PR1基因相对表达量 Fig 6 Relative expression of PR1 gene of three leaves are from same cucumber treated with ADO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图7 海藻酸寡糖处理组3片真叶在不同时间点的 NPR1基因相对表达量 Fig 7 Relative expression of NPR1 gene of three true leaves are from cucumber treated with ADO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图8 海藻酸寡糖处理组3片真叶在不同时间点的 JAR1基因相对表达量 Fig 8 Relative expression of JAR1 gene of three leaves are from same cucumber treated with ADO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6311 西 北 农 业 学 报3 3卷 图9 海藻酸寡糖处理组3片真叶在不同时间点的 EIN2基因相对表达量 Fig 9 Relative expression of EIN2 gene of three leaves are from same cucumber treated with ADO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3 讨 论 牛红艳等 9 研究发现 海藻酸钠的降解产物 海藻酸寡糖具有较高的水溶性高 强吸收性和较 高的激发子活性 江琳琳等 1 0 研究表明 海藻酸 寡糖可以能够激发大豆子叶产生植保素 对水稻 植物细胞同样具有激发子活性 张运红等 1 1 已证 明 喷施海藻寡糖可以缓解干旱胁迫对小麦发育 的抑制作用 苗长 根长 生物量等增加 并且丙二 醛 脯氨酸含量下降 叶绿素 部分抗氧化酶活力 升高 但其在防治黄瓜灰霉病方面存在罕见 报道 本次试验旨在为海藻酸寡糖在黄瓜灰霉病防 治方面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盆栽试验 抑菌试验 防御相关酶活测定和相关防卫基因表达量测定 探究海藻酸寡糖的诱导抗病效果和系统诱导抗病 机理 有研究表明 诱导剂作用方式与化学农药不 同 具有迟滞性 即植物经诱导剂刺激后产生免疫 应答需要一定的时间 不同植物面对不同诱导物 所产生免疫应答所需时间不同 如水杨酸和茉莉 酸甲酯处理甜瓜2 5 d后 其对枯萎病的防治效 果最好 1 2 本试验结果表明 海藻酸寡糖也具有 迟滞性 在处理黄瓜3 d后药效最好 防御酶与植物抗性有着很大关系 它们参与 活性氧清除 酚类 木质素和植保素等抗病相关物 质的合成 能抵御活性氧及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系 统的伤害 使植物抵抗病害的能力增强 当防御 酶活性显著提高 说明黄瓜抗病性增强 1 3 1 6 测 定酶活性试验表明 植株部分叶片经诱导剂处理 后 整株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 P A L 过氧化氢 酶 C A T 过氧化物酶 P O D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 O D 活性均显著提升 说明海藻酸寡糖可以通 过局部诱导激发黄瓜整体的防御酶活性 增强抗 病性 植物在识别植物诱导剂后 会启动不同的信 号转导途径 在整个植物抗病信号转导过程中 主要由两条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发挥作用 一条 是水杨酸途径 另一条是茉莉酸 乙烯途径 1 7 根据研究 这两条信号转导途径既存在拮抗关系 激活其中一个信号通路的同时 必然会影响另外 一个途径介导的对病原菌的抗性 1 8 如刘同梅 5 在研究中发现 经海藻酸寡糖处理的烟草 在接种 T M V后 其体内的水杨酸途径关键基因和水杨 酸含量显著上升 但茉莉酸含量无明显变化 也存 在同时发挥作用的情况 1 9 如F e y s等 2 0 研究报 道 拟南芥根际细菌可以同时激发植物的水杨酸 途径和茉莉酸 乙烯途径 从而提高番茄对丁香假 单胞菌的抗性 本试验利用q R T P C R技术 测 定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表达量 结果表明 海 藻酸寡糖处理组叶内的茉莉酸途径关键基因 J A R 1和 E I N 2表达量均下调 水杨酸途径关键 基因 N P R 1和 P R 1表达量均上调 说明海藻酸寡 糖通过激活水杨酸途径 提高黄瓜抗性 为更加接近实际农药喷洒活动 整体试验更 具有说服力和可操作性 在本试验中采用3片真 叶期的黄瓜做为供试植株 仅用诱导剂处理中部 叶片 测定整株叶片的防治效果 抗病相关酶活和 基因表达量 探究海藻酸寡糖的生产实践价值 试验结果表明 海藻酸寡糖比市面上应用较为广 泛的壳寡糖的诱导抗病效果更好 并且其抗病机 理是通过激活水杨酸信号转导途径 进而激发植 株体内相关防御酶活性 来抑制病原菌在植株细 胞中的增殖 7311 6期董梓慧等 海藻酸寡糖诱导黄瓜抗灰霉病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参考文献 Reference 1 杜晓峰 王 璐 张杰婷 等 黄瓜灰霉病生防菌株的筛选与 鉴定 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 0 1 9 2 7 D U X F W A N G L Z H A N G J T et al S c r e e n i n g a n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b i o c o n t r o l s t r a i n s a g a i n s t c u c u m b e r g r a y m o l d J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 0 1 9 2 7 2 瓮巧云 黄聪聪 王娜梁 等 拟南芥抗灰霉病基因 T 1 N 6 2 2 互作蛋白的筛选与分析 J 华北农学报 2 0 1 7 3 2 2 4 5 4 9 W E N G Q Y H U A N G C C W A N G N L et al Arabidopsis g r a y m o l d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T 1 N 6 2 2 s c r e e n i n g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i n t e r a c t i n g p r o t e i n s J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 Sini ca 2 0 1 7 3 2 2 4 5 4 9 3 苏 琴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优缺点浅析 J 内蒙古农 业科技 2 0 1 1 6 8 4 8 5 S U Q A n a l y s i s o f 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c h e m i c a l c o n t r o l a n d b i o l o g i c a l c o n t r o l J Inner Mongolia Agricul 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0 1 1 6 8 4 8 5 4 曾勇峰 新型抗菌物质C F 6 6 I发酵工艺的优化及动力学的 研究 D 辽宁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 0 0 6 Z E N G Y F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o f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a n d k i n e t i c s o f a n e w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s u b s t a n c e C F 6 6 I D D a l i a n L i a o n i n g D a l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6 5 刘同梅 海藻酸钠寡糖诱导植物抗病作用和机制的初步研 究 D 辽宁大连 大连海洋大学 2 0 1 8 L I U T M P r e l i m i n a r y s t u d y o n t h e e f f e c t a n d m e c h a n i s m o f s o d i u m a l g i n a t e o l i g o s a c c h a r i d e i n d u c i n g p l a n t d i s e a s e r e s i s t a n c e D D a l i a n L i a o n i n g D a l i a n 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1 8 6 杨 锦 尹媛红 沈 宏 海藻功能物质对菜心抗旱胁迫的 影响 J 磷肥与复肥 2 0 1 9 3 4 0 4 8 Y A N G J Y I N Y H S H E N G H E f f e c t o f s e a w e e d f u n c t i o n a l s u b s t a n c e s o n d r o u g h t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C h i n e s e c a b b a g e J Phosphate Fertilizer and Compound Fertilizer 2 0 1 9 3 4 0 4 8 7 上官妮妮 聚赖氨酸等物质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 究 D 陕西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 0 1 5 S H A N G G U A N N N S t u d y o n t h e 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o f p o l y l y s i n e a n d o t h e r s u b s t a n c e s o n t o m a t o g r a y m o l d D Y a n g l i n g S h a a n x i N o r t h w e s t A 2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E x t e n s i o n C e n t e r P i n g l u o N i n g x i a 7 5 3 4 0 0 C h i n a Abstract I n o r d e r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e f f e c t o f a l g i n a t e o l i g o s a c c h a r i d e s o n i n d u c e d r e s i s t a n c e a g a i n s t Bot rytis cinerea i n c u c u m b e r a n d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i r m e c h a n i s m s t h e t r e f o i l s t a g e o f a s u s c e p t i b l e v a r i e t y o f c u c u m b e r w a s u s e d a s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m a t e r i a l s D u r i n g 0 4 8 h a f t e r i n o c u l a t i o n i n p o t e x p e r i m e n t e n z y m e a c t i v i t y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m e t h o d a n d r e a l t i m e f l u o r e s c e n c e q u a n t i f i c a t i o n w e r e u s e d t o d e t e r m i n e t h e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d e f e n s e r e l a t e d e n z y m e s s u p e r o x i d e d i s m u t a s e S O D h y d r o g e n o x i d e C A T 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 a m m o n i a l y a s e P A L a n d p e r o x i d a s e P O D a c t i v i t y i n c u c u m b e r l e a v e s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k e
展开阅读全文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