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黑龙江农业科学2 0 2 4 2 4 6 5 1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h l j n y k x h a a s e p c n D O I 1 0 1 1 9 4 2 j i s s n 1 0 0 2 2 7 6 7 2 0 2 4 0 2 0 0 4 6 郭指君 孙信成 杨连勇 等 减化增施有机肥和新型肥料对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 0 2 4 2 4 6 5 1 5 2 减化增施有机肥和新型肥料对辣椒 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郭指君1 孙信成1 杨连勇1 蒋 万1 黄 琳1 陈位平1 张忠武1 陈 清2 1 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湖南常德4 1 5 0 0 0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 0 0 0 0 0 摘要 为观测新型肥料与常规肥料不同配施方案在辣椒生长和产量上的作用 选用菌肥 地康宝 有机硅钙 镁肥和土壤调理剂 蓝海半岛 3种新型肥料 设计了9个肥料配施方案进行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有机肥 增施和复合肥减施 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在T 2 机肥2 0 0 0 k g 6 6 7 m 2 1 复合肥4 0 k g 6 6 7 m 2 1 时最高 较对照总施肥量提高3 0 7 7 增产2 5 2 5 但肥料利用率 P F P 较对照下降4 2 5 新型肥料处理相较于 对照均增加了地下部分干物质含量 其中T 6 有机肥1 5 0 0 k g 6 6 7 m 2 1 复合肥6 0 k g 6 6 7 m 2 1 有机硅钙 镁肥6 0 k g 6 6 7 m 2 1 有明显增产效果 产量和偏生产力 P F P 分别比对照高4 3 8 1 和3 8 6 1 较T 2总 施肥量减少2 0 5 9 增产1 4 8 2 P F P提高4 4 7 6 T 5处理地康宝菌肥能提高P F P 但与对照差异不显 著 通过不同的配施方案研究还发现所选3种新型肥料的肥效不够稳定 还需要后续完善改进 关键词 菌肥 中微量元素肥 土壤调理剂 辣椒 产量 收稿日期 2 0 2 3 0 9 1 2 基金项目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C A R S 2 3 G 3 1 湖南省常德市技术创新引导项目 C D K J J 2 0 2 2 0 2 6 5 湖南省常德市技术创新引 导项目 C D K J J 2 0 2 2 0 1 0 3 湖南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项目 2 0 2 3 N K 4 2 3 3 第一作者 郭指君 1 9 9 7 女 硕士研究生 从事蔬菜栽培与育种研究 E m a i l 8 1 0 7 2 2 0 1 2 q q c o m 通信作者 孙信成 1 9 8 8 男 硕士 高级农艺师 从事设施蔬菜栽培与环境调控研究 E m a i l b l u e 9 9 5 2 9 9 1 2 6 c o m 辣椒 CapsicumannuumL 营养价值丰富 具有驱寒祛湿开郁 刺激口味 消毒等功能 是加 工方式和加工产品最多的蔬菜 还能用于提取辣 椒素 辣椒红素作为工业原料 是种植范围最广的 蔬菜之一 湖南是中国最先形成食辣的地区 也是 最早将辣椒作为主要蔬菜的地区 1 2 辣椒的种植 备受关注 肥料在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中发挥巨 大作用 是作物生产的物质基础 3 但生产者一味 追求产量导致化肥不合理使用 并未达到化肥应 有的利用率 同时养分过剩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影 响土壤正常的理化性质 4 7 液态肥 8 微生物菌 剂 9 有机无机复混肥 1 0 黄腐酸肥 1 1 等新型肥 料的出现为农业生产减化增效 1 2 有机肥替代化 肥 1 3 科学配方施肥提供了新思路 发展新型肥 料产业是农业绿色高效发展的必然选择 4 1 4 新型肥料是指相较于传统肥料而言 通过添 加有效助剂形成新配方或创新生产工艺制备 能 显著提高 增加肥效的肥料新品类 目前常见的有 包膜缓 控释肥 稳定性肥料 水溶性肥 氨基酸 类 多糖与寡糖类 复杂有机物类 腐殖酸 生物 炭 木醋液等 微生物肥料 中微量元素肥和土壤 调理剂等 4 1 4 1 6 为响应 双减 政策 专家学者 们已在大田作物和果蔬上开展了不少相关研究 如玉米 豇豆 番茄 辣椒等 1 7 1 9 其中黎彩凤 2 0 研究 表明施用有机中微量元素肥料辣椒的果长 果径 单株结果数 单果重明显优于常规施肥 控病 增 产效果显著 最佳施用量为1 8 7 5 k g h m 2 较常 规施肥增产4 8 0 胡宝期等 2 1 研究表明有机 钙镁硼肥能增加果长 横径 单株结果数 单果重 明显提高产量 以1 5 0 0 k g h m 2施用量效果最 佳 黄光耀 2 2 研究表明常规施肥配施有机钙镁 硼锌铜肥对冬辣椒的生长发育有显著促进作用 最佳施用量为1 5 0 0 k g h m 2 较常规施肥能增 产4 8 1 陈卓等 2 3 研究表明常规施肥基础上 添加适量硅肥能增加辣椒的株高 开展度 叶绿素 含量 结果数 单果重进而提高产量 贾圣青等 2 4 研 究表明沃柯微生物菌剂 甲壳素 土壤调理剂能显 著促进辣椒株高 茎粗 叶面积的增长 对单株结 果数 单果重 产量方面的积极影响具有品种差异 性 朱建强等 2 5 研究表明生物有机肥部分代替 化肥不仅可以增加加工辣椒产量 提高加工辣椒 的品质 还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增加农田生产 力 但对多种新型肥的肥效在同一作物上的研究 鲜见报道 本试验选用菌肥 中微量元素肥和土壤 调理剂3种不同类型的新型肥 观测化肥减量 增 施有机肥和施用新型肥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 响 以期为有机肥或新型肥替代化肥提供理论依 据 为辣椒减化增效的高质量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64 2期 郭指君等 减化增施有机肥和新型肥料对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试验辣椒材料为地方资源六十早辣椒品种 由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提供 供试肥料有青山有机肥 商品有机肥料 为复 合微生物发酵腐熟型 总养分N P 2 O 5 K 2 O 5 有机质 4 5 石宝山复合肥 N P 2 O 5 K 2 O 1 5 1 5 1 5 总养分 4 5 地康宝复合菌肥 有效 活性菌 5 0 0亿 g 1 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 胶冻样芽孢杆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 菌 金正大有机硅钙镁肥 S i 2 0 C a 1 0 M g 4 K 2 O 4 N 4 蓝海半岛土壤调 理剂 C a O 3 5 0 M g O 5 0 S 5 0 Z n 0 0 5 B 0 0 3 等新型肥料 均为市售 1 2 方法 1 2 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 0 2 2年3月 8月在 湖南省常德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基地开展 选用土壤条件基本一致的地块作为试验小区 2 0 2 2年3月3 0日定植前1 0 d拌入基肥翻耕整 地 基肥为石宝山复合肥和青山有机肥 垄宽 包 沟 1 5 m 单株栽培 每垄栽2行 株距0 4 m 按随机区组设计 3次重复 小区面积1 4 0 m 1 5 m 试验共设9个处理 处理T 1 T 3 为复 合肥减量配施增加有机肥处理 处理T 4 T 9 为 有机肥用量不变 复合肥常量和减半并添加3种 不同新型肥料处理 具体施肥方案见表1 表1 施肥配方设计 处理施肥用量 k g 6 6 7 m 2 1 有机肥复合肥新型肥料总量备注 T 1 C K 1 5 0 0 6 0 1 5 6 0常规施肥 T 2 2 0 0 0 4 0 2 0 4 0常规施肥 T 3 2 5 0 0 2 0 2 5 2 0常规施肥 T 4 1 5 0 0 6 0 8 1 5 6 8地康宝菌剂基肥中施用4 k g 6 6 7 m 2 1 结果期冲施4 k g 6 6 7 m 2 1 T 5 1 5 0 0 3 0 8 1 5 3 8地康宝菌剂基肥中施用4 k g 6 6 7 m 2 1 结果期冲施4 k g 6 6 7 m 2 1 T 6 1 5 0 0 6 0 6 0 1 6 2 0有机硅钙镁基肥 翻耕前施用 T 7 1 5 0 0 3 0 6 0 1 5 9 0有机硅钙镁基肥 翻耕前施用 T 8 1 5 0 0 6 0 1 5 0 1 7 1 0蓝海半岛基肥 翻耕前施用 T 9 1 5 0 0 3 0 1 5 0 1 6 8 0蓝海半岛基肥 翻耕前施用 1 2 2 测定项目及方法 结果期时 各处理标定 5棵辣椒 2 3 d采摘一批 于结果期 6月1日 采用分析天平和直尺或游标卡尺测定每个处理标 记单株的果实长度 果横径 果柄长 单果重等农 艺指标 至采摘结束统计标记单株的单株结果数 单株产量及小区产量 并折算对应单产 采摘结 束后将标记单株连根挖出洗净后吸干表面水分 采用分析天平分别测定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 采 用烘干法测定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 地上或地下 干物质含量 分别等于地上或地下部分干重与 鲜重的百分比 鲜重根冠比等于地下部分鲜重与 地上部分鲜重之比 通过计算偏生产力 P F P 来反映不同处理肥 料利用效率 P F P k g k g 1 施肥后作物产量 施肥量 1 2 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 x c e l 2 0 1 0软 件进行整理 利用G r a p h P a d P r i s m 5 0绘图 使 用S P S S 1 9 0软件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 相关 性分析 使用D u n c a n s多重比较进行数值间比 较 显著性检验在0 0 5水平上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农艺性状的影响 2 1 1 干物质积累和鲜重根冠比 由表2可知 不同肥料配方处理对辣椒植株地上部分干物质含 量 地下部分干物质含量 鲜重根冠比均有影响 按含量高低依次排序 地上部分干物质含量为 T 2 T 6 T 7 T 8 T 4 T 3 T 5 C K T 9 除 了T 9 其他肥料配方处理下的植株地上部分干物 质含量均高于对照 地下部分干物质含量为 T 7 T 8 T 3 T 2 T 9 T 5 T 4 T 6 C K 所有肥 料配方的地下干物质含量均高于对照 根冠比按 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 T 6 T 2 T 4 C K T 5 T 3 T 7 T 8 T 9 不同有机肥 复合肥配施 T 1 T 3 处理下 地上部分干物质含量在1 7 8 2 3 1 4 8 最大 值出现在T 2 随着增施有机肥和减少复合肥 地 上部分干物质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但均高于 C K 地下部分干物质含量在2 4 2 0 3 9 7 9 74 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2期 间 随着增施有机肥和减少复合肥 地下部分干物 质含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但T 3的增幅低于 T 2 鲜重根冠比为0 1 1 0 1 6 变化趋势与地上 部干物质含量一样 但T 3的根冠比比C K低0 0 2 T 1 T 3处理在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含量 根 冠比的差异均不显著 配施新型肥料 T 4 T 9 处理间地上部干物 质含量表现为除T 9比C K低 其他增施新型肥 料的处理均高于对照 且地上部干物质含量表现 出减施复合肥的处理低于在对照配方增施新型肥 料的处理 即T 5 T 4 T 7 T 6 T 9 T 8 各处理 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其中增施有机硅钙镁肥 的T 6和T 7较C K增幅最大 地下部干物质含 量的变化情况为 增施新型肥料的处理均高于对 照 除减施复合肥的T 9低于在对照配方基础上 增施新型肥料的T 8外 其他均表现为高于对应 的在对照配产基础上增施新型肥料的处理 其中 施用有机硅钙镁肥的T 7显著高于C K 鲜重根 冠比处理间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 变化情况为 除T 4 T 6高于C K T 5 C K外 其他处理均低于 C K 且T 5 T 4 T 7 T 6 表2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农艺性状的影响 处理地上部干物质含量 地下部干物质含量 鲜重根冠比 T 1 C K 1 7 8 2 1 7 6 n s 2 4 2 0 1 2 2 4 b 0 1 3 0 0 5 n s T 2 3 1 4 8 1 9 0 9 n s 3 8 7 1 2 0 8 2 a b 0 1 6 0 0 8 n s T 3 1 9 8 1 8 1 5 n s 3 9 7 9 2 0 2 7 a b 0 1 1 0 0 2 n s T 4 2 0 4 0 1 6 0 n s 2 9 1 1 1 7 2 3 b 0 1 4 0 0 6 n s T 5 1 8 4 8 6 4 3 n s 3 4 9 6 2 0 8 0 a b 0 1 3 0 0 7 n s T 6 2 9 9 6 1 3 7 5 n s 2 7 6 3 1 5 8 4 b 0 1 9 0 1 0 n s T 7 2 8 3 0 1 6 0 1 n s 6 4 4 9 1 5 2 1 a 0 1 0 0 0 5 n s T 8 2 5 8 1 8 5 4 n s 4 9 8 4 2 2 1 4 a b 0 0 9 0 0 1 n s T 9 1 7 0 3 3 5 0 n s 3 4 9 9 6 8 4 a b 0 0 9 0 0 1 n s 注 数据为平均值 标准差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 0 0 5 n s表示无显著性差异 下同 2 1 2 果实外观品质 由图1可知 不同肥料配 方处理对辣椒果实的果长 横径和果柄长均有影 响 不同有机肥 复合肥配方 T 1 T 3 处理下辣 椒果长 横径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 与地上部分 干物质含量 鲜重根冠比的变化趋势相似 果长和 横径的最大值出现在T 2 分别为8 6 7和2 8 4 c m 分别比C K增加了0 2 3和0 3 0 c m T 3的果长比 C K低0 3 7 c m 横径较C K高0 0 9 c m 差异均未 达显著水平 果柄长呈先降后增的趋势 T 2的果 柄长低于C K和T 3 依次相差0 7 0和1 0 0 c m 配施新型肥料 T 4 T 9 处理间 施用地康宝 的果长比C K低0 0 3 c m 减施复合肥T 5的果长 为1 0 2 0 c m 比C K高2 0 9 5 也是所有处理中 的最大值 横径的变化趋势同果长 T 4比C K低 0 3 5 c m 减施复合肥后的T 5 C K 差异均不显 著 果柄长呈上升趋势 T 4 T 5分别比C K高 0 0 7和0 8 3 c m 差异也不显著 施用有机硅钙 镁肥处理的T 6 T 7果长比C K高0 9 0和0 0 7 c m 横径和果柄长均表现为T 6增长 T 7降低的趋 势 T 6的横径为3 0 9 c m 比C K显著增长2 2 也是所有处理中的最大值 减施复合肥的T 7比 C K低0 1 0 c m T 6的果柄长为5 2 7 c m 比C K 高2 4 4 1 差异不显著 是所有处理中的最大 值 T 7比C K低0 8 0 c m 比T 6显著低3 4 8 1 施用蓝海半岛的T 8 T 9果长 横径和果柄长均呈 下降趋势 但差异不显著 果长分别比C K低0 4 3 和1 1 7 c m 横径分别比C K低0 2 8和0 1 6 c m 果 柄长分别比C K低0 3 0和0 4 3 c m 图1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注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在P T 9 T 6 T 3 T 5 T 2 T 7 T 4 T 8 不 同有机肥 复合肥配方处理下 辣椒的单株结果数 与C K相比均表现为减少 不同有机肥 复合肥 配施 T 1 T 3 处理下 T 2 T 3单株结果数分别 比C K显著降低1 4 0 9 和8 5 1 T 2 T 3之间 差异不显著 配施新型肥料 T 4 T 9 处理间 地 康宝 T 4 T 5 和蓝海半岛 T 8 T 9 处理下 T 4和 T 8单株结果数分别比C K显著低4 5 4 8 和 5 4 2 6 减施复合肥后T 5 T 9的结果数较T 4和 T 8呈显著上升 但仍比C K低1 1 9 7 和1 6 0 有 机硅钙镁肥 T 6 T 7 处理下T 6单株结果数比 C K低4个 减施复合肥后T 7较T 6呈显著下降 趋势 较C K显著降低2 7 9 3 不同有机肥 复合肥配施 T 1 T 3 处理下 随着有机肥增施和复合肥减施 辣椒的单果重 单 株产量 产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均在T 2时达 峰值 单果重 单株产量分别比C K高6 7 9 g和 0 4 6 k g 产量比C K高2 5 2 5 差异均达显著水 平 T 3除单果重比C K高0 6 8 g外 单株产量 比C K低0 1 1 k g 产量比C K低5 9 4 但差异 均不显著 肥料利用率 P F P 呈下降趋势 T 2 T 3分别比C K低4 2 5 和4 1 7 0 其中T 2与 C K差异不显著 配施新型肥料 T 4 T 9 处理间 仅增施地康 宝的T 4在产量性状和P F P方面均显著低于C K 其中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分别比C K低3 7 8 g 和1 0 9 k g 产量较C K低5 9 9 0 P F P低 6 0 2 3 减施复合肥后T 5的单果质量和P F P分 别比C K高2 1 7 g和1 1 6 单株产量和产量分 别比C K低0 0 1 k g和0 2 5 差异均不显著 但 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比T 4显著增加5 9 2 g和 1 0 8 k g 产量和P F P也分别比T 4显著提升 1 4 8 7 7 和1 5 4 3 7 仅增施有机硅钙镁肥的 T 6这4项指标均显著高于C K 单果重和单株产量 分别比C K高7 3 1 g和0 7 9 k g 产量和P F P分别比 C K高4 3 8 1 和3 8 6 1 减施复合肥的T 7单果重 比C K低0 4 9 g 差异不显著 其他3项均显著低于 C K 蓝海半岛处理的T 8 T 9在这4项指标中均低 于C K 但减施复合肥的T 9要优于T 8 表3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产量性状的影响 处理单株结果数 个单果重 g单株产量 k g产量 t 6 6 7 m 2 1 P F P T 1 C K 1 2 5 3 3 6 6 6 a 1 4 3 0 0 6 2 b c 1 8 2 0 0 8 b 4 0 4 0 1 7 b 2 5 9 0 1 1 b T 2 1 0 7 6 7 8 5 1 c 2 1 0 9 2 2 9 a 2 2 8 0 2 5 a 5 0 6 0 5 5 a 2 4 8 0 2 7 b T 3 1 1 4 6 7 7 0 2 b c 1 4 9 8 0 2 8 b 1 7 1 0 0 3 b 3 8 0 0 0 7 b 1 5 1 0 0 3 d e T 4 6 8 3 3 3 0 6 e 1 0 5 5 1 4 0 c 0 7 3 0 1 0 d 1 6 2 0 2 1 d 1 0 3 0 1 4 e T 5 1 1 0 3 3 7 5 1 c 1 6 4 7 3 3 5 b 1 8 1 0 3 7 b 4 0 3 0 8 2 b 2 6 2 0 5 3 b T 6 1 2 1 3 3 2 5 2 a b 2 1 6 1 2 5 9 a 2 6 1 0 3 1 a 5 8 1 0 7 0 a 3 5 9 0 4 3 a T 7 9 0 3 3 5 5 1 d 1 3 8 1 3 3 0 b c 1 2 4 0 3 0 c 2 7 6 0 6 6 c 1 7 4 0 4 2 c d T 8 5 7 3 3 2 5 2 f 1 3 2 4 0 4 9 b c 0 7 5 0 0 3 d 1 6 8 0 0 6 d 0 9 8 0 0 4 e T 9 1 2 3 3 3 4 0 4 a b 1 2 9 8 2 8 2 b c 1 6 1 0 3 5 b c 3 5 8 0 7 8 b c 2 1 3 0 4 6 b c 2 3 不同施肥处理下辣椒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 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4可知 辣椒植株的地下干物质含量与 地上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鲜重根冠比与果 长 单果重 产量 P F P呈显著正相关 果实的横 径与果柄长呈显著正相关 单果质量与果长 横径 呈极显著正相关 产量与果长呈显著正相关 与 横径和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P F P与果长呈 显著正相关 与横径 单果重 产量呈极显著正 相关 表4 不同施肥处理下辣椒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P e a r s o n相关性地上干物质含量地下干物质含量鲜重根冠比果长果柄长横径单果重产量P F P 地上干物质含量1 地下干物质含量0 4 4 9 1 鲜重根冠比0 2 7 9 0 3 4 9 1 果长0 1 6 7 0 3 2 5 0 4 0 6 1 果柄长 0 0 8 5 0 1 8 3 0 2 1 5 0 0 6 0 1 横径0 3 2 6 0 0 4 1 0 2 4 8 0 1 1 0 0 4 7 1 1 单果质量0 1 6 5 0 2 6 1 0 3 9 6 0 4 8 8 0 0 2 8 0 5 8 3 1 产量0 0 5 8 0 3 5 0 0 3 8 4 0 3 9 4 0 1 6 2 0 6 8 2 0 8 9 4 1 P F P 0 0 3 0 0 3 7 8 0 3 9 8 0 4 8 1 0 2 2 2 0 5 9 0 0 8 0 7 0 9 2 6 1 注 表示在P 0 0 1水平上显著相关 表示在P 0 0 5水平上显著相关 94 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2期 2 4 不同处理肥料配施组合对辣椒产量性状的 影响效应分析 由表5可知 比较复合肥 新型肥 及复合肥 新型肥交互作用的F值和S i g 值 可以看到S i g 值均新型 肥料 复合肥 说明本次试验中单株结果数 产量 和P F P均受复合肥 新型肥料交互作用的影响 最大 其次影响产量和P F P的是新型肥料的主 效应 表5 主体间效应检验 项目单株结果数产量P F P 均方FS i g 均方FS i g 均方FS i g 校正模型1 8 3 7 4 8 1 5 6 8 2 9 0 0 0 1 5 9 1 5 2 0 5 7 5 0 0 0 1 2 1 5 2 2 0 1 2 5 0 0 0 1 复合肥1 1 4 6 4 6 3 3 5 4 5 8 0 0 0 1 1 1 7 0 4 0 6 9 0 0 2 3 0 8 4 2 7 8 7 2 0 0 0 1 新型肥料1 7 2 9 0 8 3 5 3 4 7 7 0 0 0 1 4 0 4 4 1 4 0 6 7 0 0 0 1 1 7 2 3 1 6 1 2 0 0 0 0 1 复合肥 新型肥料3 8 2 8 5 0 0 1 1 8 4 0 7 0 0 0 1 1 3 6 3 9 4 7 4 4 2 0 0 0 1 5 2 4 9 4 9 0 9 7 0 0 0 1 3 讨论 本研究中 增施有机肥 减施化肥与施用新型 肥料均能促进辣椒植株根系的生长 增加地下部 干物质的含量 相关性分析显示地上部干物质含 量与地下部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是因 为发达的根系能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 保证地上 部分生长健壮 枝叶强健利于更多光合物质的生 成 它们都是作物增产的重要基础 相关性分析 还表明鲜重根冠比与果长 单果质量 产量 P F P 呈显著正相关 但马国礼 2 6 的研究表明根冠比大 时不利于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 会降低经济产量 和水肥利用率 说明科学进行肥水管理构建合适 的根冠比才能对节本增效起积极作用 除T 9外 增施有机肥 减施化肥与施用新型 肥料均促进了辣椒植株茎叶的生长 使地上部分 干物质的含量增加 说明肥料配方对辣椒植株的 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这与贾圣青等 2 4 李海峰等 2 7 田雪莲 2 8 和周霞等 2 9 的试验结果一致 T 2鲜重 根冠比 地上部分干物质含量 果长 横径 单果重 达增施有机肥 减施化肥 T 1 T 3 处理的峰值 虽然T 2的产量大于对照 但是P F P下降 且与产 量均随着有机肥的增施而减少 说明有机肥并不 是越多越好 合理的减化不会造成产量下降 但 有机肥过多可能会对辣椒的根系造成胁迫 影响 土壤中养分的吸收转运 1 8 周霞等 2 9 试验中枯草芽孢杆菌肥料处理使 辣椒的果长 单株结果数有不显著的增加 果实横 径 单株产量显著提高 王东升 1 8 试验中的含解 淀粉芽孢杆菌S Q R 9氨基酸水溶肥能有效提高辣 椒的产量 王潇敏等 1 9 的试验中以中性生物质炭 为载体的胶冻样芽孢杆菌处理下 产量与化肥处 理一样比对照显著提高 本研究中 相较于C K 地康宝在常规施肥下 T 4 对辣椒的果实外观性 状影响不显著 但结果数 单果质量 产量和P F P 较C K显著下降 减施化肥后 T 5 对辣椒果实的 横径影响不显著 果长 果柄长 P F P呈增长趋 势 单株结果数 产量略降低 但与C K差异均不 显著 出现与上述学者以单一菌为肥料的结果不 一致的情况 可能是因为地康宝是复合微生物菌 剂 其不同微生物配合功能不同的原因造成 也可 能是不同土壤环境与其他施肥水平不同所致 本研究中有机硅钙镁肥在常规施肥下 T 6 使辣椒的果实横径 单株质量 产量 P F P较C K 显著增长 果长 果柄长有增长趋势但差异不显 著 单株结果数略下降但差异不显著 与黎彩 凤 2 0 胡宝期等 2 1 黄光耀 2 2 陈卓等 2 3 的试验 结果一致 减施化肥后 T 7 使辣椒果实的果长 横径 果柄长 单果重较C K减少 但差异不显著 单株结果数 产量和P F P显著降低 这可能是减 施化肥后土壤环境改变影响了根系对养分的吸 收 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试验 贾圣青等 2 4 在两个辣椒品种上的试验表明 土壤调理剂对单株结果数 单果重 产量方面的积 极影响具有品种差异性 本研究中 蓝海半岛在 常规施肥下 T 8 辣椒的果长 横径 果柄长 单果 重较C K降低 差异不显著 单株结果数 产量和 P F P显著下降 减施化肥后 T 9 辣椒果实的果 05 2期 郭指君等 减化增施有机肥和新型肥料对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长 横径 果柄长 单株结果数 单果重 产量和 P F P较C K减少 但差异不显著 试验中还发现单株结果数 产量和P F P数据 在新型肥料处理的组间差异显著 主体间效应检 验显示 单株结果数 产量和P F P受复合肥 新 型肥料交互作用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新型肥料的 主效应 最后是复合肥的主效应 可能新型肥料 的稳定性对不同种类的肥料 不同类型的土地适 应性存在很大起伏 需进一步试验分析 生产上 欲利用新型肥料达到增产的效果还需要专业人员 结合各方面因素因地制宜 因作物甚至因品种而 异 科学组合配方 4 结论 本试验中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与施用新型 肥的肥料配方对辣椒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复合肥减施配施有机肥处理中施用有机肥 2 0 0 0 k g 6 6 7 m 2 1 复合肥4 0 k g 6 6 7 m 2 1 T 2 产量最高 为5 0 6 t 6 6 7 m 2 1 显著高于 对照 但是肥料利用率 P F P 较T 1下降 说明有 机肥也要合理使用 并不是越多越好 试验中3种 新型肥料处理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中微量元素肥 菌肥 土壤调理剂 施用常规施肥 有机硅钙镁 肥 中微量元素肥 的T 6为5 8 1 t 6 6 7 m 2 1 显著增产 而减施复合肥 地康宝 复合菌肥 的 T 5产量为4 0 3 t 6 6 7 m 2 1 有增产和提高P F P的 效果但差异不显著 T 5 T 6和减施复合肥 蓝海半 岛 土壤调理剂 的T 9的P F P分别为2 6 2 3 5 9和 2 1 3 均大于施用有机肥2 0 0 0 k g 6 6 7 m 2 1 复合肥4 0 k g 6 6 7 m 2 1 T 3 处理的1 5 1 与 T 3的肥料用量相差8 4 0 9 8 2 k g 6 6 7 m 2 1 即 新型肥料对土壤更友好也更经济 但是试验中复 合肥用量的变动对新型肥的肥效影响非常大 参考文献 1 陈斌 刘通 辣椒丰产栽培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J 农业 灾害研究 2 0 2 3 1 3 4 7 9 2 邹学校 马艳青 戴雄泽 等 辣椒在中国的传播与产业发展 J 园艺学报 2 0 2 0 4 7 9 1 7 1 5 1 7 2 6 3 房云波 有机肥料对土壤及农作物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新 农业 2 0 2 3 1 6 7 4 丁文成 何萍 周卫 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 0 2 3 2 9 2 2 0 1 2 2 1 5 彭宇翔 李鑫 陶禹 等 生物菌液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养分 及辣椒产质量的影响 J 湖南农业科学 2 0 2 3 4 3 1 3 7 6 范艳菊 卜宁宁 崔剑玲 等 优化施肥对辣椒产量和外观品 质的影响研究 J 肥料与健康 2 0 2 2 4 9 3 1 5 1 9 6 8 7 刘广友 复合肥与生物菌肥配施对大棚辣椒生长发育的影 响 D 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 2 0 1 9 8 李存斌 陈宝昌 张范良 等 液态肥的优点与发展 J 农机 使用与维修 2 0 2 2 1 2 1 2 0 1 2 3 9 赵懿 刘善江 赵静 等 土壤调理剂与有机肥减量对设施黏 壤土有机蔬菜生长和盐渍化改良的影响 J 安徽农业科 学 2 0 2 3 5 1 1 3 1 3 9 1 4 2 1 0 余垚颖 张蕾 刘金丹 等 速效缓释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对 油菜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J 西北农业学报 2 0 2 3 3 2 5 7 3 5 7 4 3 1 1 郑剑超 化肥减量配施菌肥和黄腐酸肥对辣椒生长与肥料 利用率的影响 J 中国瓜菜 2 0 2 2 3 5 1 2 5 8 6 3 1 2 郑剑超 董飞 化肥减施对番茄生长特性和肥料利用率的 影响 J 中国农学通报 2 0 2 3 3 9 6 5 2 5 7 1 3 龚明强 有机肥料替代部分无机肥使用对水稻产量与肥料 利用率的影响 J 安徽农业科学 2 0 2 3 5 1 1 0 1 3 0 1 3 3 1 3 8 1 4 李继凯 李娟 加快推进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 J 中国 农村科技 2 0 1 4 1 1 6 2 6 3 1 5 冯尚善 新型肥料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展望 J 磷肥与复 肥 2 0 2 2 3 7 7 9 1 1 1 6 张杰 我国新型肥料发展现状及产业定位 J 磷肥与复 肥 2 0 2 2 3 7 6 7 9 1 7 赛克 赛琴 尼勒克县玉米新型肥料生物有机肥肥效试验 报告 J 新疆农业科技 2 0 2 3 1 1 6 1 8 1 8 王东升 含芽孢杆菌生物肥料与生物基质提高设施蔬菜产 量的微生物生态学机理 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 0 2 0 1 9 王潇敏 李恋卿 潘根兴 等 胶冻样芽孢杆菌与生物质炭 复配及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土壤 2 0 1 6 4 8 3 4 7 9 4 8 5 2 0 黎彩凤 有机中微量元素肥料对辣椒效应及病害防控的影 响 J 农业科技通讯 2 0 2 0 1 2 1 9 3 1 9 5 2 6 6 2 1 胡宝期 黄霞 廖日艳 等 有机钙镁硼肥不同用量对辣椒 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J 农业科技通讯 2 0 1 7 7 2 0 5 2 0 7 2 2 黄光耀 不同用量有机钙镁硼锌铜肥对冬辣椒产量效益的 影响 J 农业科技通讯 2 0 2 0 3 1 1 9 1 2 2 2 3 陈卓 马超 李晓慧 等 加施硅肥及减施复合肥加施硅肥 对辣椒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J 农业与技术 2 0 2 3 4 3 1 0 1 0 1 3 2 4 贾圣青 杨园媛 任苗 等 不同肥料及土壤调理剂对辣椒 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 0 2 1 7 2 4 2 8 2 5 朱建强 路宏中 张国森 等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 加工辣椒产量 品质 土壤养分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 0 2 3 1 8 1 8 6 2 6 马国礼 不同水氮处理对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辣椒生长生理 及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 0 1 7 2 7 李海峰 刘国宏 郭红梅 等 化肥减施对设施辣椒生长 产 量和品质的影响 J 中国农学通报 2 0 2 3 3 9 1 9 3 3 3 8 2 8 田雪莲 不同化肥减施处理对辣椒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J 农技服务 2 0 2 3 4 0 5 1 6 2 0 2 9 周霞 陈家秀 罗兰 等 不同生物肥料施用对辣椒产量及 经济效益的影响 J 长江蔬菜 2 0 2 3 1 4 7 5 7 7 15 黑龙江农业科学2 0 2 4 2 5 2 5 6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h l j n y k x h a a s e p c n D O I 1 0 1 1 9 4 2 j i s s n 1 0 0 2 2 7 6 7 2 0 2 4 0 2 0 0 5 2 王振东 兖攀 邓永辉 等 结果部位不同光照条件对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 0 2 4 2 5 2 5 6 结果部位不同光照条件对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王振东 兖 攀 邓永辉 陈奇凌 郑强卿 新疆农垦科学院林园研究所 库尔勒香梨种质创新与提质增效兵团重点实验室 新疆石河子 8 3 2 0 0 0 摘要 为促进新疆主干形梨树的推广应用 以库尔勒香梨 玉露香梨和新梨7号树冠内膛遮荫果实及光照良好 外部果实为试验材料 对比分析了不同光照条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树冠内膛遮荫果实相比 外部光照良好的库尔勒香梨 玉露香梨和新梨7号果实亮度值 L 分别显著提高了1 2 8 7 7 2 4 和 6 0 2 红绿色度值 a 值分别显著提高了6 2 8 8 4 6 0 2 和1 8 8 8 果面色泽好 颜色红 单果重 纵横 径有一定提高 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可溶性总糖 可溶性固形物及咀嚼性显著提高 果实的蔗糖 果糖 V C 硬度和有机酸等品质指标有一定改善 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可见 树体外部光照条件良好的果实品质优于 内膛遮荫果实 在生产中 应当加强修剪 改善果实光照条件 关键词 光照 遮荫 梨 果实品质 梨是蔷薇科 R o s a c e a e 苹果亚科 M a l o i d e a e 梨 属 PyrusL 植物 是我国栽培历史最久的的落 叶果树之一 1 2 玉露香梨和新梨7号均是以库 尔勒香梨为亲本杂交育成的新品种 拥有优良的 收稿日期 2 0 2 3 1 1 2 7 基金项目 兵团重大科技项目计划 2 0 2 1 A A 0 0 5 新疆农垦科学院院级项目 2 0 2 3 Y J 0 0 7 第一作者 王振东 1 9 9 5 男 硕士 助理研究员 从事果树优质高效栽培研究 E m a i l 1 7 5 3 6 6 9 7 4 3 q q c o m 通信作者 陈奇凌 1 9 7 0 男 学士 研究员 从事果树优质高效栽培研究 E m a i l C q l 6 1 9 1 6 3 c o m EffectsofReducingChemicalFertilizersandIncreasing OrganicFertilizersandNewFertilizerson AgronomicTraitsandYieldofPepper GUOZhijun1 SUNXincheng1 YANGLianyong1 JIANGWan1 HUANGLin1 CHENWeiping1 ZHANGZhongwu1 CHENQing2 1 C h a n g d e 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F o r e s t r y S c i e n c e A c a d e m y C h a n g d e 4 1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