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措施对‘莆莱1号’鲜豆荚产量的影响.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不同栽培措施对‘莆莱1号’鲜豆荚产量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不同栽培措施对‘莆莱1号’鲜豆荚产量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不同栽培措施对‘莆莱1号’鲜豆荚产量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不同栽培措施对‘莆莱1号’鲜豆荚产量的影响.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不同栽培措施对‘莆莱1号’鲜豆荚产量的影响.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报告 Research Report 不同栽培措施对 莆莱1号 鲜豆荚产量的影响 黄强 郭媛贞 陈芝 陈海玲 黄枝 颜墩炜 李丽宵 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莆田 351144 通信作者 yellow090 摘 要 本研究通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播期 密度 施氮量 施磷量和施钾量五因素对 莆莱1 号 鲜豆荚产量的影响 解析各因素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 结果表明 建立的方程回归关系极显著 拟 合度较好 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 播期 施氮量 施钾量 密度 施磷量 密度与施钾量交互效应达到极 显著性水平 莆莱1号 鲜豆荚产量大于18750kg hm 2 的优化组合方案为 播期为7月30日 种植密度7812 9096株 hm 2 施氮量为625 27 656 55kg hm 2 施磷量为376 12 414 75kg hm 2 施钾量为740 62 779 77kg hm 2 关键词 莆莱1号 栽培措施 产量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asures on the Yield of Pulai No 1 Fresh Pods Huang Qiang Guo Yuanzhen Chen Zhi Chen Hailing Huang Zhi Yan Dunwei Li Lixiao Puti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utian 351144 Corresponding author yellow090 DOI 10 13271 j mpb 020 007644 Abstract In this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sowing date density nitrogen application phosphorus application and potassium application on the yield of Pulai No 1 fresh bean pods were studied by using a quadratic rotating com bination design and the main effect and interaction effect of each factor on yield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established equation had significant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and good fitting degree The order of each fac tors on yield was sowing date nitrogen application potassium application density phosphorus application The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density and potassium application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 The cultivation measures which made the yield of Pulai No 1 fresh pods over 18 750 kg hm 2 were as follows the sowing date for July 30 the plantingdensityfor 7 812 9 096 plants hm 2 the nitrogen for 625 27 656 55 kg hm 2 the phosphorus for 376 12 414 75 kg hm 2 and the potassium for 740 62 779 77 kg hm 2 Keywords Pulai No 1 Cultivation measures Yield 基金项目 本研究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厅星火项目 2017S0010 福建省发改委农业 五新 工程项目 闽发改农业 2018 114号 和福 建省科学技术厅引导性项目 2020N0044 共同资助 引用格式 Huang Q Guo Y Z Chen Z Chen H L Huang Z Yan D W and Li L X 2022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asures on the yield of Pulai No 1 fresh pods Fenzi Zhiwu Yuzhong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20 22 7644 7651 黄强 郭媛贞 陈芝 陈 海玲 黄枝 颜墩炜 李丽宵 2022 不同栽培措施对 莆莱1号 鲜豆荚产量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 22 7644 7651 分子植物育种 2022年 第20卷 第22期 第7644 7651页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2022 Vol 20 No 22 7644 7651 莱豆 Phaseolus lunatus L 又称利马豆 属豆科 Leguminosae 菜豆属 Phaseolus L 以食用豆粒为主 的栽培种 一年生草本植物 徐瑞国等 2003 莱豆起 源于美洲热带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传入中国 分布于 中国的广东 福建 广西 台湾 云南 浙江 江苏等地区 张德纯 2009 中国蔬菜 11 15 在福建莆田 龙 岩及闽东地区广泛种植 张炳忠 2002 中国果菜 5 12 张其宾等 2010 黄强等 2013 中国蔬菜 11 21 33 34 莱豆营养丰富 鲜籽粒可作为优质蔬菜 干豆 null可加工 莆莱1号 是莆田市农科所从莱豆地方 种质资源中系统定向选育而成的优质 高产 抗性强 的中熟莱豆新品种 于201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 图1单因素对 莆莱1号 鲜豆荚产量的影响 Figure 1 Effects of single factors on the yield of fresh pods of Pu lai No 1 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因此 不同的栽培措施对 莆莱1 号 鲜豆荚产量的影响 对莱豆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作物产量除主要受遗传因子控制 也受生态条 件 栽培措施的影响 为了实现作物增产 在栽培因 素上普遍存在大播量 大密度 大肥水等措施 凌启鸿 和张洪程 2002 不同的播期和密度 使作物在生育 过程表现出差异 同时对作物群体结构以及产量形 成极大的影响 胡焕焕等 2008 合理的播期及密度 可以优化群体结构 充分利用光能 是实现作物高产 的主要途径之一 李洁等 2016 关于N P K施肥量 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很多 大多数结果表明 氮肥 是null足作物生长的首要因素 而磷肥 钾肥是作物 进一步高产的必需因素 万靓军等 2007 王宏庭等 2010 null云鹏等 2019 周棱波等 2017 江苏农业科 学 45 1 84 88 研究认为要获得高产需适时播种 合理密植 适当施肥 目前莱豆生产上存在盲目密 植 重施肥料 氮磷钾比例不合理 关于莱豆的研究 试验较少 多集中在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及生产栽 培 张其宾等 2010 黄强等 2013 中国蔬菜 11 21 33 34 但对于影响莱豆鲜豆荚产量的配套栽培技 术研究尚无系统的报道 本研究通过对播期 密度 和施肥等不同栽培措施对 莆莱 1 号 鲜豆荚产量 的影响的研究 为 莆莱1号 高产优化栽培提供理 论依据 1 结果与分析 1 1 产量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由各试验处理组合按结构矩阵排布 各小区产 量折算成每公顷产量 表1 通过各处理组合的 莆 莱1号 鲜豆荚产量 Y 与五因素 X 1 X 2 X 3 X 4 X 5 变 量因子的回归分析 得到其相关的回归方程为 Y 19 160 388 07 532 081 25X 1 265 343 75X 2 422 318 75X 3 158 343 75X 4 408 818 75X 5 1 160 838 07 X 1 2 183 944 32X 2 2 401 331 82X 3 2 363 963 07X 4 2 607 150 57X 5 2 26 615 62X 1 X 2 208 978 12X 1 X 3 43 95937X 1 X 4 23 14687X 1 X 5 8 01562X 2 X 3 40 84687 X 2 X 4 445 528 12X 2 X 5 263 465 62X 3 X 4 104 334 37X 3 X 5 200 409 37X 4 X 5 经试验统计表明 表 2 模型显著性测验 F 2 12 538 P 0 000 1 P0 05 说明失拟项 对回归影响不显著 在本试验条件下 该模型对 莆 莱1号 鲜豆荚产量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 具 有较高的准确性 1 2 回归方程的解析 1 2 1主效应分析 由方差分析得 表2 播期 P 0 000 6 密度 P 0 035 6 施氮量 P 0 002 9 施钾量 P 0 003 6 对莱 豆鲜豆荚的产量均显著影响 施磷量 P 0 180 8 对莱 豆鲜豆荚产量影响不显著 从一次项回归系数的绝对 值的大小可以得出试验中不同栽培措施对 莆莱1 号 鲜豆荚产量的影响的顺序为 播期 X 1 施氮量 X 3 施钾量 X 5 密度 X 2 施磷量 X 4 1 2 2单因素效应分析 采用降维法 将任意4个因素设置为零水平 得 到剩余单因素的方程 播期Y 1 19160 38807 532 08125X 1 1160 83807 X 1 2 密度 Y 2 19 160 388 07 265 343 75X 2 183 944 32X 2 2 施氮量Y 3 19160 38807 422 31875X 3 401 33182 X 3 2 施磷量Y 4 19160 38807 158 34375X 4 363 96307 X 4 2 施钾量Y 5 19160 38807 408 81875X 5 607 15057 X 5 2 不同栽培措施对 莆莱1号 鲜豆荚产量的变化 趋势显示 图1 播期 X 1 密度 X 2 施氮量 X 3 施磷 量 X 4 与施钾量 X 5 均随着的水平的增加 鲜豆荚产 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 其中播期 X 1 施磷量 X 4 随着的水平的增加 在 2至0的范围内 产量逐渐 增加 在0水平时产量达到最高 在0至2的范围 内 产量随水平增加开始下降 密度 X 2 施氮量 X 3 与施钾量 X 5 随着水平的增加 在 2 至 0 5 的范围 不同栽培措施对 莆莱1号 鲜豆荚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asures on the Yield of Pulai No 1 Fresh Pods 7645 分子植物育种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内产量逐渐增加 在0 5水平时产量达到最高 随后 在0 5至2的范围内产量逐渐下降 1 2 3双因素交互效应分析 经方差分析 因素X 2 X 5 交互效应达到极显著 性水平 P 0 007 3 表2 将X 1 X 3 X 4 固定在零水 平 得到密度与施钾量交互效应方程 Y 25 19 160 388 07 265 343 75X 2 408 818 75 X 5 183 944 32X 2 2 607 150 57X 5 2 445 528 12X 2 X 5 通过分析密度X 2 和施钾量X 5 对 莆莱1号 鲜 豆荚产量的关系 图2 结果显示 当密度处于 2 2 表1各处理的试验结构矩阵及产量 Table 1 Experimental structure matrix and the yield of each treatment 区号 N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播期 Sowing date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密度 Density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氮肥 Nitrogen fertilizer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磷肥 Phosphorus fertilizer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钾肥 Potassium fertilizer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2 2 0 0 0 0 0 0 鲜豆荚产量 kg hm 2 Yield of fresh pods kg hm 2 18 473 70 17 870 70 15 970 20 16 558 05 16 450 20 18 020 25 16 699 50 15 622 20 16 249 80 15 932 70 15 428 25 16 213 20 17 378 25 14 746 50 14 053 20 15 991 35 13 921 50 15 470 70 17 945 40 19 261 95 17 346 75 18 121 50 18 770 70 16 996 50 16 284 45 17 537 25 19 284 00 18 833 55 19 459 20 19 546 50 18 921 60 18 559 35 水平内 随着施钾量的增加 鲜豆荚产量呈现了先 增加后减少趋势 当施钾量处于 2 1 水平内 随 着密度增加 鲜豆荚产量逐渐增加 当施钾量处于 0 5 2 水平内 随着密度增加 鲜豆荚产量先逐渐增 加后又下降 当X 2 2 X 5 2 其他因素0水平时 鲜豆荚的产 量最低 为12 865 57 kg hm 2 当X 2 0 5 X 5 0 其他因 素0水平时 鲜豆荚的产量最高 为19247 07kg hm 2 1 2 4因素最佳筛选 经DPS 7 05软件模拟分析 在试验范围内回归 7646 图2播期与施钾量交互作用对 莆莱1号 鲜豆荚产量的影响 Figure 2 Effect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wing date and po tassium application rate on the yield of fresh pods of Pulai No 1 不同栽培措施对 莆莱1号 鲜豆荚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asures on the Yield of Pulai No 1 Fresh Pods 表2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Table 2 Variance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变异来源 Sources of variance X 1 X 2 X 3 X 4 X 5 X 1 X 2 X 1 X 3 X 1 X 4 X 1 X 5 X 2 X 3 X 2 X 4 X 2 X 5 X 3 X 4 X 3 X 5 X 4 X 5 回归 Regression 剩余 Remainder 失拟 Simulation 误差 Error 总和 Total 平方和 Square total 6 794 650 893 0 1 689 775 320 0 4 280 474 997 0 601 745 830 2 4 011 186 450 0 11 334 263 8 698 749 700 9 30 918 826 1 8 572 445 1 1 028 003 9 26 695 474 9 3 175 924 932 0 1 110 626 158 0 174 170 587 2 642 622 675 2 73 885 380 530 0 3 241 105 000 0 2 483 740 465 0 757 364 535 0 77 126 485 530 0 自由度 Degree of freedom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 11 6 5 31 均方 Means quare 6 794 650 893 0 1 689 775 320 0 4 280 474 997 0 601 745 830 2 4 011 186 450 0 11 334 263 8 698 749 700 9 30 918 826 1 8 572 445 1 1 028 003 9 26 695 474 9 3 175 924 932 0 1 110 626 158 0 174 170 587 2 642 622 675 2 3 694 269 027 0 294 645 909 1 413 956 744 1 151 472 907 0 偏相关 Partial correlation 0 822 8 0 585 4 0 754 4 0 395 7 0 743 7 0 059 0 0 421 1 0 097 2 0 051 4 0 017 8 0 090 4 0 703 5 0 505 2 0 225 8 0 406 8 F2 12 538 00 F1 2 732 88 F 23 060 4 5 734 9 14 527 5 2 042 3 13 613 6 0 038 5 2 371 5 0 104 9 0 029 1 0 003 5 0 090 6 10 778 8 3 769 4 0 591 1 2 181 0 P 0 000 6 0 035 6 0 002 9 0 180 8 0 003 6 0 848 1 0 151 8 0 752 1 0 867 7 0 954 0 0 769 0 0 007 3 0 078 2 0 458 2 0 167 8 0 000 1 0 070 7 方程计算出 莆莱 1 号 的鲜豆荚最高产量为 19 262 77 kg hm 2 对应的处理组合为 X 1 0 X 2 1 X 3 1 X 4 0和X 5 0 即播期为2018年7月30日 密 度为9 000株 hm 2 施氮量为 675 kg hm 2 施磷量为 375 kg hm 2 和施钾量为750 kg hm 2 根据回归方程可得 莆莱1号 鲜豆荚产量大于 18 750 kg hm 2 的方案共有22个 其各项栽培措施取 值的频率分布 表3 对鲜豆荚产量大于18 750 kg hm 2 的22个方案 的各项栽培措施进行频数分析得 表4 当X 1 处于 0水平 X 2 处于0 208 1 064 X 3 处于0 337 0 754 X 4 处于 0 015 0 530 X 5 处于 0 125 0 397 水平间 即 栽培措施为播期为2018年7月30日 种植密度为 7812 9096株 hm 2 施氮量为625 27 656 55kg hm 2 施磷量为376 12 414 75 kg hm 2 施钾量为740 62 779 77 kg hm 2 莆莱1号 鲜豆荚产量有95 的可能 大于18 750 kg hm 2 2讨论 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 播期 密度和肥料是影响 作物产量的最主要栽培因素 在本研究的5个因素 7647 分子植物育种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水 平 L e v e l 2 1 0 1 2 次 数 T i m e s 0 0 2 2 0 0 次 数 T i m e s 0 3 1 3 6 0 频 率 F r e q u e n c y 0 0 1 3 6 4 0 5 9 0 9 0 2 7 2 7 0 X 5 次 数 T i m e s 0 2 1 2 8 0 频 率 F r e q u e n c y 0 0 0 9 0 9 0 5 4 5 5 0 3 6 3 6 0 表 3 莆 莱 1 号 鲜 豆 荚 产 量 大 于 1 8 7 5 0 k g h m 2 的 方 案 频 率 分 布 T a b l e 3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f r e q u e n c y w i t h t h e s c h e m e o f P u l a i N o 1 f r e s h p o d s o v e r 1 8 7 5 0 k g h m 2 频 率 F r e q u e n c y 0 0 1 0 0 次 数 T i m e s 0 3 8 5 6 频 率 F r e q u e n c y 0 0 1 3 6 4 0 3 6 3 6 0 2 2 7 3 0 2 7 2 7 次 数 T i m e s 0 0 1 0 1 2 0 频 率 F r e q u e n c y 0 0 0 4 5 4 5 0 5 4 5 5 0 X 2 X 1 X 3 X 4 表 4 莆 莱 1 号 鲜 豆 荚 产 量 大 于 1 8 7 5 0 k g h m 2 的 方 案 中 各 因 素 频 数 分 析 T a b l e 4 F r e q u e n c y a n a l y s i s o f e a c h f a c t o r i n t h e s c h e m e o f P u l a i N o 1 f r e s h p o d y i e l d o v e r 1 8 7 5 0 k g h m 2 因 素 F a c t o r 平 均 值 A v e r a g e v a l u e 标 准 误 S d 9 5 的 分 布 区 间 9 5 c o n f i d e n c e i n t e r v a l X 1 0 0 0 0 0 0 0 0 0 0 X 2 0 6 3 6 0 2 1 8 0 2 0 8 1 0 6 4 X 3 0 5 4 5 0 1 0 6 0 3 3 7 0 7 5 4 X 4 0 2 7 3 0 1 3 1 0 0 1 5 0 5 3 0 X 5 0 1 3 6 0 1 3 3 0 1 2 5 0 3 9 7 7648 不同栽培措施对 莆莱1号 鲜豆荚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asures on the Yield of Pulai No 1 Fresh Pods 中 播期对莱豆鲜豆荚产量的影响大于其他4个因 素 黄艳等 2011 研究认为 播期对菜豆产量的影响 最大 王丹英和汪自强 2001 研究认为 选择适宜播 期是保证菜豆产量的最关键因素 合理密植能有效 缓解单位面积内群体与单体之间的矛盾 充分发挥 个体潜力 优化群体结构 增加作物产量 充分利用 光 温 湿 气 肥等资源 曾宇等 2012 本研究表明 鲜豆荚产量随着播期推迟和密度增加 均呈现出先 增后减趋势 适时播种 合理密植 可显著提高鲜豆 荚产量 这与林坤等 2021 对小麦产量的研究 王志 新 2009 对大豆产量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早播则营养 生长期长 生长势好 null发生徒长现null 花粉吸收养 分不充足 落花落荚现null严重 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迟播则营养生长期变短 后期气温下降 营养生长与 生殖生长缓慢 豆荚不能正常的膨大成熟 同时低温 使花粉萌发率低 授粉不良 引起落花落荚 产量也 有所降低 密度较小时 单株间相互影响较少 但光 温 肥等资源利用率较低 造成群体产量较低 密度 过大时 枝叶繁盛 相互遮蔽 造成单株对光 温 肥 等需求竞争激烈 未能提供充足的养分 从而影响开 花结荚及豆荚膨大 过密同时加重病虫害的发生降 低产量 本研究表明 氮肥 磷肥及钾肥对莱豆鲜豆荚产 量的影响为 氮肥 钾肥 磷肥 这与徐丽鸣等 2015 在菜豆 刘鹏和杨玉爱 2003 在大豆上的研究结果是 一致的 杨艳君等 2012 研究表明 谷子的产量随N P K肥的增施 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周棱波 等 2017 江苏农业科学 45 1 84 88 认为 高null产量 均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 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 王冬 群等 2021 江苏农业科学 49 5 129 132 通过不同 施肥水平试验 表明菜用大豆豆荚产量随着施肥量 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本研究结果表明 鲜豆荚的产量均随着施氮量 施磷量 施钾量的增加 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 由此可见 合理增施氮肥 磷肥 钾肥 才能增产增效 施肥量要与所追求的鲜 豆荚产量相协调 本研究发现 密度与施钾量交互效应对莱豆鲜 豆荚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性水平 当密度在同一 水平下 鲜豆荚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现了先增 加后减少趋势 说明在适宜的密度下 钾肥用量应适 量 才能使密度与钾肥发挥出互作作用 增加鲜豆荚 产量 当钾肥在较低水平下 适当密植 增加单位面 积内个体数量 以密补肥 提高群体产量 当钾肥在 较高水平下 由于个体养分充足 随着种植密度增 加 群体过于拥挤 从而造成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又开始减少 说明在钾肥水平处于较高条件下 应控 制适宜的种植密度 播期 密度 氮肥 钾肥及密度与钾肥交互效应 对 莆莱1号 鲜豆荚产量均有显著影响 要获得高 产既要适时播种 null足其花荚期对光 温的需求 又 要确定合理种植密度 适宜施肥用量 既保证了单位 面积内个体数量最多 又使每个个体对光 温 肥等 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 从而达到增产目的 3材料与方法 3 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8 2019年在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试验基地进行 前茬作物水稻 土质为壤土 肥力情 况为 有机质含量17 3 g kg 碱解氮122 mg kg 有效 磷99 8 mg kg 速效钾241 mg kg pH 6 75 试验莱豆 品种为 莆莱1号 试验肥料氮肥为尿素 含N46 磷肥为钙镁磷肥 含P 2 O 5 12 和氯化钾 含K 2 O60 3 2 试验设计与统计 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卢恩双等 2002 设播期 X 1 密度 X 2 施氮量 X 3 施磷量 X 4 和施钾量 X 5 五因素为自变量 以莱豆鲜豆荚产量 Y 为目标函数 共32个试验处理组合 五因素的1 2 实施 各因素水平及编码 表5 每试验处理小区长 10 m 畦带沟宽1 34 m 面积13 4 m 2 2次重复 根据 试验小区的设计用肥量 将氮肥 磷肥及钾肥按照基 肥 始花期 花荚期 3 1 6比例施入 基肥 始花期施 肥一次性施入 花荚期施肥分两等份分别于现荚期 和始收期两次施入 产量从第一次始收开始统计 分 批次采收 至2019年1月31日采收结束 采用Excel 2013进行数据录入与整理 用DPS 7 0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贡献 黄强是本研究的设计及执行人 负责数据分析 文章撰写 修改及定稿 陈芝和陈海玲协助完成试验 调查和数据记载 黄枝 颜墩炜和李丽宵参与文献的 查找 下载及数据分析 郭媛贞是指导试验实施 并 在论文写作过程提出重要意见 全体作者都阅读并 同意最终的文本 致谢 本研究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厅星火项目 2017S 7649 分子植物育种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0010 福建省发改委农业 五新 工程项目 闽发改农 业 2018 114 号 和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引导性项目 2020N0044 共同资助 参考文献 Hou Y P Wang L C Li Q Yin C X Qin Y B Wang M Wang Y J and Kong L L 2019 Research on optimum phosphorus fertilizer rate based on maize yield and phospet alhorus balance in soil under film mulched drip irrigation conditi ons Zhongguo Nongye Kexue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52 20 3573 3584 null云鹏 王立春 李前 尹彩null 秦裕波 王蒙 王永军 孔丽丽 2019 覆膜滴灌条件下基 于玉米产量和土壤磷素平衡的磷肥适用量研究 中国农 业科学 52 20 3573 3584 Hu H H Li L P Li R Q Li H L and Li Y M 2008 Effect of sowing date and planting density on the yield formation of a winter wheat cultivar Henong 822 Mailei Zuowu Xuebao 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 28 3 490 495 胡焕焕 刘丽 平 李瑞奇 李慧玲 李雁鸣 2008 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 麦品种河农822产量形成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8 3 490 495 Huang Y Hu X J Li X Liu Q and Zhu L X 2011 Combined experiment of sowing period and density on kidney bean strains in Panzhihua area Changjiang Shucai Journal of Changjiang Vegetables 24 20 22 黄艳 胡湘军 李喜 刘琼 朱俐遐 2011 攀枝花地区菜豆品系播期密度综合 试验 长江蔬菜 24 20 22 Li J Jin F S Zhang D M Liang G M and Zhang X N 2016 Effects of sowing dates on growth stage and yield of maize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maturity periods Nongxue Xuebao Journal of Agriculture 6 12 1 7 李洁 晋凡生 张冬梅 梁改梅 张小宁 2016 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育期 及产量的影响 农学学报 6 12 1 7 Lin K Guo F Z Guo L Y Ren Z C Ge Z Y Wang C Li S T and Huang X J 2021 Effects of sowing date and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Hemai 28 Shandong 表5试验因素水平与编码 Table 5 Levels and codes of experimental factors 编码 Code 2 1 0 1 2 j 播期 年 月 日 Sowing date Year Month Day 2018 07 10 2018 07 20 2018 07 30 2018 08 09 2018 08 19 10 密度 株 hm 2 Density plants hm 2 4 500 6 000 7 500 9 000 10 500 1 500 氮肥 kg hm 2 Nitrogen fertilizer kg hm 2 450 525 600 675 750 75 磷肥 kg hm 2 Phosphorus fertilizer kg hm 2 225 300 375 450 525 75 钾肥 kg hm 2 Potassium fertilizer kg hm 2 600 675 750 825 900 75 NongyeKexue ShandongAgricultural Sciences 53 5 157 161 林坤 郭凤芝 郭凌云 任自超 葛振勇 王冲 李思同 黄兴蛟 2021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菏麦28产量及其构成 因素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53 5 157 161 Ling Q H and Zhang H C 2002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crop cultivation Yangzhou Daxue Xuebao Journal of Ya ngzhou University Agricultural And Life Sciences Edition 23 4 66 69 凌启鸿 张洪程 2002 作物栽培学的创新 与发展 null州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3 4 66 69 Liu P and Yang Y A 2003 Effect of N P K combined appli cation and N P K B or Mo combined application on yield of soybean Anhui Nongye Daxue Xuebao Journal of An 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30 2 117 122 刘鹏 杨玉 爱 2003 氮 磷 钾配施及其与钼 硼配施对大豆产量的 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30 2 117 122 Lu E S Song S D and Guo M C 2002 Problems in second or der regression general rotation analysis Xibei Nonglin Keji Daxue Xuebao Journal of Northwest A F University Na tural Science Edition 30 5 110 113 120 卢恩双 宋 世德 郭null才 2002 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的几个问题 西北 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30 5 110 113 120 Wan L J Zhang H C Huo Z Y Lin Z C Dai Q G Xu K and Zhang J 2007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egimes on yield quality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super japonica hybrid rice Zuowu Xuebao Acta Agronmica Sinica 33 2 175 182 万靓军 张洪程 霍中洋 林忠成 戴其根 许轲 张军 2007 氮肥运筹对超级杂交粳稻产量 品质及氮素 利用率的影响 作物学报 33 2 175 182 Wang D Y and Wang Z Q 2001 Effect of planting date plant density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vegetable soybean Zhejiang Daxue Xuebao Journal of Zh ejiang University 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s 27 1 69 72 王丹英 汪自强 2001 播期 密度 氮肥用量对菜用 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 版 27 1 69 72 7650 不同栽培措施对 莆莱1号 鲜豆荚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asures
展开阅读全文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