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菊属植物花序不同成分含量比较.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10种菊属植物花序不同成分含量比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0种菊属植物花序不同成分含量比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0种菊属植物花序不同成分含量比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0种菊属植物花序不同成分含量比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0种菊属植物花序不同成分含量比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 种菊属植物花序不同成分含量比较 姜自红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摘要 以大白菊 亳菊 滁菊 黄山贡菊 金丝皇菊 5 种茶用菊和萨摩野菊 野路菊 乙立寒菊 阴 岐油菊 紫花野菊 5 种野生菊为样品 采用乙醇超声波法提取总黄酮 酶标仪测定其含量 采用高效 液相色谱法检测绿原酸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 结果显示 总黄酮含量顺序 为紫花野菊 野路菊 大白菊 黄山贡菊 萨摩野菊 阴岐油菊 滁菊 金丝皇菊 亳菊 乙立寒菊 绿 原酸含量顺序为乙立寒菊 紫花野菊 野路菊 黄山贡菊 金丝皇菊 大白菊 亳菊 滁菊 萨摩野菊 阴岐油菊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顺序为乙立寒菊 黄山贡菊 野路菊 紫花野菊 金丝皇 菊 滁菊 萨摩野菊 大白菊 亳菊 阴岐油菊 木犀草苷含量顺序为野路菊 滁菊 大白菊 黄山贡 菊 萨摩野菊 紫花野菊 亳菊 金丝皇菊 阴岐油菊 乙立寒菊 Q 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10 种菊属 植物可分为两大类 野路菊 紫花野菊为一类 其他菊属植物为一类 或分为 4 小类 10 种菊属植 物基本可以检测到 4 种活性成分 且各材料活性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多种野菊在一种或多种活 性成分含量上要高于茶用菊品种 关键词 菊属植物 总黄酮 绿原酸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木犀草苷 中图分类号 28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3798 2020 03 0083 06 收稿日期 2019 09 06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滁菊多酚提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KJ2018A0841 安徽省高校自然 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观赏型滁菊的培育及应用研究 KJ2019A1132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琅琊山野生花卉资源开发及利用 YJCXTD 2017 01 作者简介 姜自红 女 山东临沂人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 0 引言 野菊花和菊花 茶用菊品种 均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黄酮类化合物 绿原酸 木犀草苷和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为菊花有效成分 1 4 现代研究表明 菊花中的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 抗癌和治疗心血管 病的功能 5 9 我国菊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 菊花品种多 野菊种类多 10 目前国内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菊花 或野菊中总黄酮含量和绿原酸等有机酸类的提取方法和含量 11 15 但没有将茶用菊花和野菊的这些成分的 含量进行综合比较 本研究比较了茶用菊花和野菊不同植物花序有效成分含量差异 为菊花品种改良和野 菊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1 原料与方法 1 1 材料 试剂与仪器 试验材料 5 种茶用菊 即大白菊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Dabaiju 亳菊 第 40 卷 第 3 期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Vol 40 No 3 2020 年 6 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Jun 2020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Bozhou 滁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Chuju 黄山贡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Gongju 金丝皇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Jinsihuangju 5 种野菊 即萨摩野菊 D ornatum 野路菊 D japonense 乙立寒菊 D indicum var maruyamanum 阴岐 油菊 D okiense 紫花野菊 D zawadskii Herb Tzvel 本试验所用材料均取自南京农业大学琐石村菊花 实验基地 为基地种质资源圃对应种 品种 主要试剂 亚硝酸钠 硝酸铝 氢氧化钠等 分析纯 购自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甲醇 乙腈 色谱纯 购 自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卢丁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标样样品为上海源叶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 HPLC 提供 主要仪器 LC 1260 高效液相色谱 安捷伦 Cytation3 细胞成像多功能检测仪 BioTek VGT 2013QTD 型号超声波水浴锅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Scientz 48 组织研磨器 宁波新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 2 材料处理方法 于 2017 年秋季选取开放程度达到 70 左右的菊花 确保花朵大小 质量相近 用清水冲洗 晾干后置于 80 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取适量干花样品 剪碎后统一置于 5 mL 离心管中并加入小钢珠 2 粒 使用液氮冷 冻后立即使用 Scientz 48 组织研磨器粉碎 20 s 至材料变为细腻的粉末 1 3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总黄酮的含量采用亚硝酸钠 硝酸铝法测定 16 1 3 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干花粉 0 1 g 共 3 份 加 70 的乙醇 9 mL 为溶剂 于 60 超声恒温水浴锅中浸提 30 min 以 4 000 r min 离心 10 min 后取上清液 重复提取 2 次 合并后定容至 25 mL 为供试溶液 1 3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芦丁对照品于 80 烘箱中烘至质量恒定 取 5 5 mg 的样品以 70 乙醇溶液为溶剂 待完全溶解后定 容至 10 mL 此为对照品溶液 1 3 3 线性关系 分别精确吸取 0 25 0 50 0 75 1 00 1 25 1 50 mL 的对照品溶液至 6 支不同试管中 按照亚硝酸钠 硝 酸铝法 16 反应后用 70 乙醇溶液补足至 10 mL 待溶液显色后以芦丁空白为对照 置于酶标仪中于 510 nm 波长处进行比色测定其吸光度 并求出回归方程 1 3 4 样品含量的测定 分别精确吸取供试品溶液 1 0 mL 置于 10 mL 离心管中 按照亚硝酸钠 硝酸铝法 16 反应后用 70 乙 醇溶液补足至 10 mL 显色后于波长 510 nm 进行测定 用酶标仪测出各样品的 OD 值 利用回归方程和公式 计算出各个样品的总黄酮质量分数 样品总黄酮质量分数 mg g C V 2 V 0 V 1 M 式中 C 为质量浓度 M 为样品初始质量 V 0 为供试液的体积 V 2 为最终稀释的体积 V 1 为 1 mL 1 4 绿原酸 木犀草苷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参考 2015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对菊花中的绿原酸 木犀草苷及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 的测定方法 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UPLC 进行测定 17 1 4 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 3 份干花粉末各 0 25 g 加入 70 的甲醇 9 mL 为溶剂 于 60 超声水浴锅中恒温浸提 30 min 以 4 000 r min 离心 10 min 取上清液 重复提取 2 次 合并上清液定容至 25 mL 摇匀并静置后使用微孔滤膜 0 22 m 有机相 过滤 备用 48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第 40 卷 1 4 2 对照液的制备 取绿原酸样品 360 g 木犀草苷样品 270 g 及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样品 650 g 加入 70 的甲醇溶 解并定容至 10 mL 取 0 1 0 5 1 0 1 5 2 0 mL 标准品混合液 加 70 甲醇定容至 10 mL 于 4 冰箱中保存 表 1 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 时间 min 流动相 A 流动相 B 0 11 10 18 90 82 11 30 18 20 82 80 30 40 20 80 1 4 3 色谱条件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以乙腈为流动 相 A 以质量分数为 0 1 的乙酸溶液为流动相 B 按表 1 进行梯度洗脱 柱温为 30 流速为 0 4 mL min 检测波 长 348 mn 样品进样量为 5 L 理论板数按 3 5 O 二咖 啡酰基奎宁酸峰计算应不低于 8 000 1 4 4 线性关系 取各浓度的对照溶液 置于进样瓶中 进样量为 5 L 按照 1 4 3 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 以对照品进样浓 度 X 为横坐标 峰面积值 Y 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 1 4 5 样品含量的测定 取适量供试液样品 进样量为 5 L 按照 1 4 3 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 样品质量分数 C V 0 M 式中 C 为质量浓度 M 为样品初始质量 V 0 为最终稀释的体积 1 5 数据分析 用 SPSS 20 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用 Duncan 的新复极差法检测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 1 总黄酮含量 表 2 10 种菊属植物总黄酮质量分数 名称 总黄酮 mg g 大白菊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Dabaiju 19 1 3 67 ABCbc 亳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Bozhou 9 3 0 24 Cd 滁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Chuju 10 7 0 17 Ccd 黄山贡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Gongju 15 5 0 90 BCcd 金丝皇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Jinsihuangju 10 7 1 17 Ccd 萨摩野菊 D ornatum 14 1 0 23 BCcd 野路菊 D japonense 24 6 2 08 ABab 乙立寒菊 D indicum var maruyamanum 8 3 0 39 Cd 阴岐油菊 D okiense 12 9 0 99 BCcd 紫花野菊 D zawadskii Herb Tzvel 29 7 7 63 Aa 注 样品间做差异显著性分析 表中数值后不同大 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处理间 差异达 0 01 和 0 05 显著水平 Duncan 新复极差法 以芦丁质量浓度 g mL 为横坐 标 吸光度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得到 y 0 009 7x 0 016 7 2 0 999 n 3 测得 10 种菊属植物花序总黄酮 质量分数见表 2 10 种菊属植物的总 黄酮质量分数在 8 3 29 7 mg g 之 间 多数样品总黄酮质量分数在 10 20 mg g 之间 但差异不显著 野菊品 种中紫花野菊 野路菊的总黄酮质量 分数分别为 29 7 mg g 和 24 6 mg g 显著高于多个茶用菊品种 10 种菊 属植物的总黄酮含量顺序为 紫花野 菊 野路菊 大白菊 黄山贡菊 萨摩野菊 阴岐油菊 滁菊 金丝皇菊 亳菊 乙立寒菊 2 2 绿原酸 木犀草苷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 对照品 A 与样品 B 的 HPLC 图谱见图 1 绿原酸回归方程为 y 789 48x 0 208 2 0 999 6 n 3 绿原酸 浓度在 3 6 72 g mL 1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木犀草苷回归方程为 y 1 865 9x 0 592 6 2 0 999 6 n 3 木犀草苷浓度在 6 5 130 g mL 1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58 2020 年第 3 期 姜自红 10 种菊属植物花序不同成分含量比较 回归方程为 y 642 99x 0 536 1 2 0 999 6 n 3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浓度在 2 7 54 g mL 1 范围内与 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 木犀草苷 3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图 1 对照品与样品的 HPLC 图谱 测得 10 种菊属植物绿原酸 木犀草苷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质量分数结果见表 3 结果显示 多个 样品中可检测出 3 个活性成分 但阴岐油菊材料未检测出绿原酸含量 可能是该品种绿原酸含量较低 表 3 10 种菊属植物绿原酸 木犀草苷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质量分数 名称 绿原酸 木犀草苷 3 5 O 二咖啡 酰基奎宁酸 大白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Dabaiju 0 50 0 020 Fd 1 06 0 014 Bb 0 67 0 049 Fg 亳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Bozhou 0 34 0 021 Fe 0 69 0 016 Ef 0 64 0 038 Fg 滁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Chuju 0 34 0 029 Ee 1 29 0 013 Aa 0 81 0 023 Ff 黄山贡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Gongju 0 65 0 026 CDc 0 99 0 035 Bc 2 29 0 087 Bb 金丝皇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Jinsihuangju 0 41 0 007 DEd 0 53 0 014 Fg 1 14 0 027 Ee 萨摩野菊 D ornatum 0 34 0 01 Fe 0 91 0 009 Cd 0 76 0 037 Fg 野路菊 D japonense 0 69 0 022 Cc 1 33 0 035 Aa 2 09 0 070 Cc 乙立寒菊 D indicum var maruyamanum 1 93 0 044 Aa 0 40 0 015 Gh 3 50 0 064 Aa 阴岐油菊 D okiense 0 00 0 000 Gd 0 44 0 012 Gh 0 38 0 035 Gh 紫花野菊 D zawadskii Herb Tzvel 0 92 0 036 Bb 0 79 0 001 De 1 41 0 022 Dd 注 样品间做差异显著性分析 表中数值后不同大 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处理间差异达 0 01 和 0 05 显著水平 Duncan 新复极差法 10 种菊属植物的绿原酸质量分数在 0 34 1 93 之间 除阴岐油菊外 均高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规定的质量分数不少于 0 2 的要求 不同菊属植物的绿原酸含量差异显著 其中乙立寒菊的绿原酸质量分 数达 1 93 显著高于其他材料 不同野菊种间绿原酸含量差异显著 茶用菊品种中黄山贡菊的绿原酸质量 分数最高 为 0 65 各茶用菊品种绿原酸含量存在差异 各材料绿原酸含量顺序为乙立寒菊 紫花野菊 野 路菊 黄山贡菊 金丝皇菊 大白菊 亳菊 滁菊 萨摩野菊 阴岐油菊 10 种菊属植物的木犀草苷质量分数在 0 53 2 33 之间 均远高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规定的质 量分数不少于 0 08 的要求 各材料的木犀草苷含量差异显著 其中野路菊质量分数最高达 1 33 茶用菊 品种中滁菊质量分数最高 为 1 29 各材料的木犀草苷含量顺序为野路菊 滁菊 大白菊 黄山贡菊 萨摩 野菊 紫花野菊 亳菊 金丝皇菊 阴岐油菊 乙立寒菊 10 种菊属植物的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质量分数在 0 38 3 50 之间 其中 7 种材料的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高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规定的质量分数 0 7 的最低要求 不同菊属植物间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差异显著 其中乙立寒菊的质量分数最高 为 3 5 茶用菊品种中黄山贡菊质量 68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第 40 卷 分数最高 为 2 29 各材料的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顺序为乙立寒菊 黄山贡菊 野路菊 紫花野 菊 金丝皇菊 滁菊 萨摩野菊 大白菊 亳菊 阴岐油菊 图 2 10 种菊属植物花序有效成分含量聚类分析 2 3 聚类分析 根据 4 个有效成分的分析数据 运用 SPSS 20 0 软件 对 10 种菊属植物进行了 Q 型聚类分析 详见图 2 根据图 2 结果可知 菊属植物在阈值为 25 时分为两大类 即野路 菊 紫花野菊为一类 其他菊属植物为一类 当阈值为 5 时 菊属植物被分为 4 小类 即亳菊 金丝皇菊 滁菊 萨 摩野菊 阴岐油菊为一类 大白菊与黄山贡菊为一类 乙 立寒菊为一类 野路菊与紫花野菊为一类 结果表明 多 种菊属植物的花序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3 讨论 除阴岐油菊材料未检测到绿原酸外 各试验样品中 基本可检测到 4 种活性物质的存在 且测得的绿原酸 木犀草苷及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均高于 2015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规定的相关含量标 准 所测菊属植物材料的活性物质含量差异显著 其中紫花野菊总黄酮含量最高 乙立寒菊的绿原酸含量最 高 野路菊的木犀草苷含量最高 乙立寒菊的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最高 说明多种野菊材料的一 个或多个活性物质含量高于茶用菊品种 部分野菊与多种茶用菊花序有效成分含量上具有相似性 有入药潜质 或可作为茶用菊的远缘杂交材 料 用于丰富现有茶用菊种质资源 选育具有较高活性成分含量或优良性状的菊花品种 参考文献 1 吴雪松 许浚 张铁军 等 野菊的化学成分及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J 中草药 2015 46 3 443 451 2 谢占芳 张倩倩 朱凌佳 等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河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5 34 4 290 300 3 王德胜 黄艳梅 石岩 等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 23 9 11 17 4 贺曼曼 不同品种菊花成分分析及挥发油研究 D 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11 5 KENTA OTN HI OSHI S MIYUKI H Inhibitory effects of Chrysanthemum species extracts on formation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J Food Chemistry 2009 116 4 854 859 6 潘正军 王新风 周雪瑞 黄山贡菊水煎剂对实验性高血压小鼠血压和血脂含量的影响 J 时珍国医国 药 2008 19 3 669 7 段崇霞 张正竹 四大药用菊花功能成分的比较研究 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5 1 99 105 8 王亚君 杨秀伟 郭巧生 黄菊花化学成分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 5 526 530 9 KIM I S KOPPULA S PA K P J et al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amat CM extract protects human neu roblastoma SH SY5Y cells against MPP induced cytotoxicity 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9 126 3 447 454 10 孙春青 陈发棣 房伟民 等 菊花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12 2508 2517 11 张维冰 王智聪 张凌怡 超高效液相色谱 二极管阵列检测 串联质谱法测定菊花中的 10 种咖啡酰基 奎宁酸和 22 种黄酮类化合物 J 分析化学 2013 12 41 1851 1861 12 黄艳梅 石岩 胡云飞 等 HPLC 结合化学分析计量学对不同产地菊花中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 J 药物 78 2020 年第 3 期 姜自红 10 种菊属植物花序不同成分含量比较 分析杂志 2016 11 1941 1951 13 郭巧生 房海灵 申海进 不同产地野菊花中绿原酸 咖啡酸与蒙花苷含量 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 35 9 1160 1162 14 王加文 洪建华 雷志强 菊花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J 河北化工 2010 33 12 19 22 15 宋宏刚 裴彩云 赵韶华 等 不同产地野菊花药材中蒙花苷及总黄酮含量测定 J 中成药 2008 30 4 556 16 冯晓燕 茶用菊新品种选育 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6 17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310 311 Comparison of Inflorescence Contents of Ten Species of Dendranthema JIANG Zihong Food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Chuzhou Polytechnic Chuzhou Anhui 239000 P China Abstrac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 of main active components in the inflorescences of 10 species of Den dranthema were studied by using 5 species of tea chrysanthemum including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cv Dabai ju D morifolium cv Bozhou D morifolium Chuju D morifolium cv Gongju D morifolium cv Jinsi huangju as samples and 5 species of wild Dendranthema including D ornatum D japonense D indicum var ma ruyamanum D okiense D zawadskii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 in the samples was extracted by ethanol ultra sonic method and its content was determined by enzyme label instrument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as appli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chlorogenic acid 3 5 O dicaffeoyl quinic acid and luteoloside It turned out that the contents of total flavonoids were in the decreasing sequence i e D zawadskii D japonense D morifolium cv Dabaiju D morifolium cv Gongju D ornatum D okiense D morifolium cv Chuju D morifolium cv Jinsihuangju D morifolium cv Bozhou D indicum var maruyamanum The contents of chlorogenic acid were in the decreasing sequence i e D indicum var maruyamanum D zawadskii D japonense D morifolium cv Gongju D morifolium cv Jinsihuangju D morifolium cv Dabaiju D morifolium cv Bozhou D morifolium cv Chuju D ornatum D okiense The contents of 3 5 O dicaffeoyl quinic acid were in the decreasing sequence i e D indicum var maruyamanum D morifolium cv Gongju D japonense D zawadskii D morifolium cv Jinsihuangju D morifolium cv Chuju D ornatum D morifolium cv Dabaiju D morifolium cv Bozhou D okiense The contents of luteoloside were in the decreasing sequence i e D japonense D morifolium cv Chuju D morifolium cv Dabaiju D morifolium cv Gongju D orna tum D zawadskii D morifolium cv Bozhou D morifolium cv Jinsihuangju D okiense D indicum var maruyamanum The results of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10 species of Dendranthema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 e D japonense and D zawadskii belong to one category and other plants of the genus Dendranthema belong to the other category or into 4 groups Four active ingredients could be detected from 10 Dendranthema species and the content of active substances in each material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content of one or more active ingredients of several wild Dendranthem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ea chrysanthemum Key words Dendranthema total flavonoids chlorogenic acid 3 5 O dicaffeoyl quinic acid luteoloside 88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第 40 卷
展开阅读全文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