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第16期 现代园艺 表1 青州花卉产业科技赋能重要举措及成效 完善产教融合体系 推进科技兴花 标准化 智能化建设 举措 成效 举措 成效 举措 成效 共建产业学院 2所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 新品种研发 15个 已制定盆花生产标准 15类 全国性产教融合共同体 1家 花卉类全国唯一 花卉种苗年产量 1亿株 地方级技术规程 4项 举办专业培训 30 场次 多肉种苗全国占比 0 8 国家标准修订项目 1项 培训人数 3000 人 冷凉花卉种苗全国占比 0 58 品牌价值 15 6亿元 评选花卉专家人才 3期 共60 人 企业转型 6家 智能连栋温室面积 1223万m 2 引进高层次人才 院士1名 博士4名 硕士13名 新引进花卉品种 98个 物联网设施使用率 70 吸引创业大学生 1000 人 科技研发平台 10个 引进智能控制系统套装 全套荷兰普瑞瓦系统 乡村振兴战略下青州花卉特色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李小东 1 刘爱凤 2 朱学成 3 1青州市花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山东青州 262500 2青州市亿海诚房地产公司 山东青州 262500 3聊城大学 东昌学院 山东寿光 262526 摘 要 为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青州花卉特色产业的创新路径与发展对策 助力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分析了青州花卉产业在 金融支持 科技赋能 集群化及电商转型等方面的实践成效 剖析其面临的科技创新不足 设施智能化水平偏低 风险防控薄弱等瓶颈问 题 提出了强化科技研发体系建设 推进设施智能化升级 构建多维风险防控体系等对策 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产业高质量发 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青州 花卉特色产业 创新发展 花卉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青州地区 乡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 1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产 业振兴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 其 中 产业振兴 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2 3 花卉产业附 加值高 市场需求强劲 生态效益良好 完全符合乡村振 兴的核心要求 1 青州花卉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1 1 金融支持助力花卉特色产业转型 近年来 青州市先后出台了 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妇 女花卉产业创业就业工作的意见 青州市花卉产业升 级信贷支持意见 等系列金融举措 建设银行建成全国 首个盆花大数据平台 推动花卉产业由 单一化 向 全 链条 方向转变 为1万多户花农 花企提供便利 授信 3 6亿元 开通 花卉贷 绿色金融通道 网络自助授信金 额4690余万元 签署 花卉产业提档升级战略合作框 架协议 打造花卉主题银行 启动 3230智慧花海工 程 为花卉设施更新投放3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 无感 授信 模式为青州花卉产业放贷20多亿元 成为全省创 新典型 同时 提供了发展政策性花卉保险 将常见的温 室种植花卉作为保险标的 支持赔付自然灾害 病虫害 等14种因素造成的损失 目前已帮助80多户花农挽回 经济损失160万元 1 2 科技赋能花卉产业 近年来 青州花卉产业通过科技赋能实现高质量发 展 逐步打造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人才支撑为保障 标 准引领为导向的产业新格局 1 2 1 产教融合体系不断完善 青州市通过与高等院校 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 搭建了涵盖人才引进 技术研 发和成果转化的协同平台 培育出一大批本地花卉科技 人才和专业技术团队 1 2 2 技术攻关 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 研深度融合的技术攻关机制 推动花卉育种 繁育 种质保 护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突破 研发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花卉新品种 形成了全国领先的花卉种苗产业集群 1 2 3 转型升级 青州不断优化花卉生产流程 制定和推 广生产技术标准 推动智能温室与物联网技术在花卉生 产中的大规模应用 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向高效 精准 绿 色生产的转型升级 主要核心成果指标见表1 1 3 规模化经营 集群化发展 青州花卉产业通过规模化经营与集群化发展形成 显著竞争优势 全市已建成覆盖生产 加工 物流的全产 业链体系 形成了 一核三区 产业空间布局 见表2 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构建合作模式 产业集中度持 续提升 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1 4 电商驱动数字化转型 青州市以 数商兴农 战略为契机 通过政策引导 平台搭建与生态重构 推动花卉产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见表3 政府出台 支持工商资本下乡参与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 李小东 1983 男 汉族 山东寿光人 硕士 农艺师 研究方 向 花卉育种与栽培 现代农业 产业论坛 null DOI 10 14051 ki xdyy 2025 16 033 2025年第16期现代园艺 表2 青州花卉产业规模化经营 集群化发展成效 类别 指标项目 数据量级 产业规模 年产值 110亿元 年交易额 126亿元 专业村数量 136个 市场地位 多肉植物市场份额 60 全国 仙客来 草花产量排名 全国首位 蝴蝶兰市场份额 50 全国 集群建设 国家级合作社 1家 省级产业集群认定 山东省十大集群 从业人员规模 15万人 设施输出 温室建设市场份额 62 3 全国 出口国家数量 56个 温控设施市场占有率 70 全国 的实施意见 建成了全国首个盆花大数据平台 依托中 国青州花卉直播电商产业园 配备100余个专业化直播 间 吸引京东 抖音等头部平台云仓落地 实现 直播接 单 云仓分拣 冷链直达 24小时极速响应 通过40 余场电商培训 孵化从业人员超1万人 带动全市85 花卉商户开展直播营销 电商交易额突破45亿元 拉动 60余村3000余户农民增收 获评 山东省电商产业带 全国十佳直播基地 成为乡村振兴的数字经济新引 擎 2 青州花卉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瓶颈 2 1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当前 青州花卉产业已具备一定的科技基础 但整 体科技创新能力仍显不足 从科研投入来看 地方政府 和企业对花卉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相对有限 科研经费 来源单一 难以支撑持续性 系统性的种质资源开发与 新品种选育工作 从科研能力来看 青州本地高校与科 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与国内高水平单位 尚有差距 本地花卉科技平台的研发深度不足 缺乏高 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 尤其是在花卉种质资源的收集 鉴定与创新利用方面 尚未形成完整的科研体系和数据 库 优质本土品种储备不足 核心竞争力有待增强 此 外 目前青州花卉市场上的主流商品化品种大多依赖外 来引进 原创品种数量较少 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 占比较低 缺乏具有独特性和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2 2 高档智能化设施应用率偏低 近年来 青州在推动花卉产业设施化 智能化方面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尤其是高档智能温室建设面积在全 国范围内位居前列 但从整体结构来看 高端设施的覆 盖率和利用效率仍存在一定差距 当前全市高档智能温 室栽培面积与荷兰 日本等设施农业发达地区相比仍有 明显差距 尤其是在一些花卉专业村和中小花农经营单 位中 仍大量依赖传统的日光温室 塑料拱棚等简易设 施 难以满足现代花卉生产的高标准要求 智能化设施 的技术配套体系也尚未完善 如基于分级包装系统 机 器人采摘设备等智能设备在青州的普及率偏低 往往局 限于个别龙头企业和示范园区 尚未在全行业广泛推广 应用 2 3 风险防控体系存在漏洞 在青州花卉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存在产业抗风 险能力与规模化发展速度不匹配问题 2 3 1 自然风险管理能力较弱 近年来 青州极端天气频 发 但现有的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尚不完善 花农 自我保护能力有限 2 3 2 病虫害现代化监测与防控体系滞后 随着花卉品种 的多样化和引种范围的扩大 部分外来有害生物和新型 病虫害呈现出传播快 为害大 治理难的特点 现有监测 手段多依赖人工巡查 导致病虫害暴发时难以及时应对 2 3 3 市场风险较高 花卉产品价格受季节 节庆 消费 偏好等多种因素影响 价格波动频繁 当前青州尚未建 立起完善的价格预警机制及稳定销售渠道 大量花农在 生产和销售中面临 产销脱节 风险 虽有金融保险服 务 但覆盖面有限 保险试点覆盖品种 赔付额度及参保 率仍不高 特别是在中小花企和个体花农中 保险意识 淡薄 抗风险能力偏弱 不利于推动乡村振兴 2 4 绿色生产体系建设不足 当前青州花卉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绿色生产体 系建设相对不足 在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等方面仍 有较大进步空间 一方面 部分花卉种植仍存在过量使 用化肥 农药等问题 土壤退化 水体污染等环境隐患普 遍存在 另一方面 节水灌溉 有机栽培 生物防治等绿 色技术在产业链中推广仍有不足 尤其在中小花农中 绿色生产意识薄弱 绿色认证产品占比偏低 难以满足 高端市场对生态 安全产品的需求 不利于产业可持续 发展 3 青州花卉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对策 3 1 加强科技研发体系建设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针对当前青州花卉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 表3 青州花卉电商及数字化转型核心成果 维度 细分指标 数据量级 基础设施 花卉直播电商产业园等级 国家级示范 共享直播间数量 100 个 云仓物流覆盖率 江北大宗交易枢纽 交易规模 电商年交易额 45亿元 3000万以上电商企业 23家 1000万以上经销户 100 家 产业联动 入驻电商团队数量 670家 带动农民增收户数 3000户 村级电商服务站覆盖率 60 村 数字化渗透 生产端物联网覆盖率 70 电商商户参与率 85 大数据平台服务企业 10000 户 产业论坛 null 2025年第16期 现代园艺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植管理问题 通过改进技术 优化资源 配置进一步提升其产量 通过科学的农业规划和政策支 持 可在集约化种植的基础上 实现经济效益和粮食安 全的双重提升 收稿 2025 01 20 参考文献 1 钱开胜 广西 持续推动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J 中国果业信息 2023 40 02 53 2 王亚茹 广西水果产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D 南宁 广西大学 2023 3 广西优化布局推动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EB OL share YS0yMS0 xNDk1NTk1OA html 2023 08 12 4 橘园管护忙硕果枝头满 预计今年广西柑橘产量稳产略增 EB OL 5 广西园林水果种植面积超2000万亩 水果生产总值超1700亿元 EB OL 6 陆超 广西 从 水果大省 向 水果强省 转变的思考 J 中国农村科技 2023 09 34 35 7 林益群 广西柑橘产业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 J 南方园艺 2024 35 03 71 75 8 胡瑶 杨兆杏 曾玉凤 等 广西芒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对策 J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52 14 257 260 270 上接第46页 应从体制机制 人才引培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升科研水 平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地方政府应设立专项科技创新 基金 提升对花卉种质资源研究 新品种选育 绿色高效 栽培技术等 卡脖子 的关键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 鼓励 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形成 政府引导 企业主体 协同攻 关 的研发格局 应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 高水平农业 大学的长期合作 推动科研资源向青州集聚 建立联合 研发中心与花卉种质资源库 实现花卉种质的本地化收 集 鉴定 创新利用 在人才建设方面 应加快引进高层 次科研人才 完善 产业导师 青年科研人员 技术工 人 的梯队体系 通过 揭榜挂帅 院士工作站 博士后 创新基地 等机制激发科研活力 最后 要加强科技成果 转化平台建设 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打造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市场竞争力强的本土拳头花卉品 种 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实现从 引进模仿 向 自主创 新 的战略转型 3 2 推进设施智能化升级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针对青州花卉产业高档智能化设施应用率偏低的 问题 应以智能化温室为核心 推动设施农业的系统升 级和全域覆盖 1 制定分区域 分类型的花卉设施改造 提升计划 重点支持花卉专业村和中小花农更新替代传 统设施 推广节能环保型智能温室 政府可通过财政补 贴 技术服务 金融支持相结合的方式 降低花农升级改 造门槛 提升其参与意愿与能力 2 加快智能化设备的 集成应用 推动基于传感器 物联网 人工智能的设施控 制系统在温湿度调节 光照管理 营养供给 病虫监测等 关键环节的应用 建设 可视化 可预警 可调控 的智慧 花卉生产体系 3 建立 智慧花卉 技术服务中心 组织 专家团队开展技术培训 开设智慧农业大讲堂等 提升 花农对智能设备操作维护的技术水平 3 3 构建多维风险防控体系 提升产业稳定性 针对当前青州花卉产业风险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自然灾害预警 病虫害防控 市场风险管理等层面入 手 1 建立健全花卉产业气象服务体系 联合气象 农 业 应急等部门建设区域性 现代化农业气象灾害预警 系统 提高极端天气的预警精度 2 强化花卉病虫害智 能监测 防控体系建设 依托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开 发图像识别病虫系统 实现早发现 快反应的精准防治 3 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 加快建设花卉价格动态预警 机制 完善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 推动订单农业 期货交 易等新型交易模式 降低产销脱节风险 4 进一步扩大 政策性花卉保险覆盖面 丰富保险产品种类 提升赔付 额度和理赔效率 增强广大花农的参保意愿和风险抵御 能力 3 4 构建绿色 低碳生产模式 加快构建绿色 低碳的生产模式 推动青州花卉产 业向生态友好型转型 1 强化绿色标准体系建设 制定 并推广绿色种植规范 引导花农减少使用农药化肥 推 广有机肥 生物防控等环保技术 2 加快应用节能减排 技术 推进太阳能温室 雨水收集系统 循环水灌溉等绿 色设施建设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3 推动绿色认证和品 牌建设 鼓励企业开展绿色产品认证 打造生态花卉品 牌 提升市场附加值 4 加强绿色发展宣传与培训 提 升花农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 济效益双赢 4 结语 青州是我国北方花卉重要产区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 动下 已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 链条完整 特色鲜明的发 展格局 在新时代农业现代化 智能化背景下 花卉产业 仍需在科技创新 设施升级和风险防控等方面进一步完 善 针对当前青州花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科技创新能力 不足 高档智能化设施应用率偏低以及风险防控体系不 健全等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未来 青州应进一 步加强政策引导 资源整合与技术融合 推动花卉产业 向智能化 绿色化 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 真正实现 产 业兴旺 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 的发展目标 收稿 2025 04 25 参考文献 1 王晓菲 青州市政府花卉产业政策优化研究 D 青岛 青岛大学 2021 2 吴茂英 李毅 王龙杰 如何联动内生多元主体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J 农 业经济问题 2025 01 132 144 3 葛扬 余晋晶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J 人文杂志 2025 01 8 19 产业论坛 null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