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大棚环境、黄瓜产量及病害发生的影响

返回 相似 举报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棚环境、黄瓜产量及病害发生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棚环境、黄瓜产量及病害发生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棚环境、黄瓜产量及病害发生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76 -上海农业科技                                                                             2018-2收稿日期 : 2018-03-07基金项目 : 上海市科委项目 ( 16391901100 ), 上海市农委项目 沪农科种字 ( 2017 ) 第 3-1-2 号 , 上海市农科院卓越团队 ( 11 )* 为通讯作者不同种植密度对大棚环境、黄瓜产量及病害发生的影响金海军   张红梅   丁小涛   余纪柱 *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奉贤区   201403)黄瓜 ( Cucumis sativus  L. ) 在我国瓜果类蔬菜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其栽培范围广、 种植面积大, 占全国蔬菜总种植面积的 10 左右。 目前在黄瓜设施栽培中, 人们进入了 “栽得越多, 产量越高” 的误区, 引起了种植密度过大、 管理成本过高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 本文针对设施条件下黄瓜种植密度问题,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大棚环境、黄瓜生长和产量以及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 以期确定设施栽培黄瓜较适宜的种植密度, 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黄瓜产量、 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供试黄瓜品种为 “春秋王 2 号”, 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提供。1.2  试验设计试验于 2015 年秋季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的 17 号和 19 号八型棚 (棚宽 8 m ) 进行。试验设两个处理 : 一棚四畦 ( 17 号棚) 和一棚五畦( 19 号棚), 种植规格见图 1 。 畦面和畦沟全部铺上地膜。 四畦棚畦宽 1 m , 沟宽 1 m , 棚两边各留 50 cm ,黄瓜种植株距 35 cm , 种植总株数为 900 株 ; 五畦全膜棚畦宽 1 m , 沟宽 50 cm , 棚两边各留 50 cm ,黄瓜种植株距 40 cm , 种植总株数为 1 000 株。 2015年 9 月 1 日进行穴盘育苗, 9 月 9 日定植到大棚中,采用膜下滴灌方式定期定时浇水, 其它措施按常规管理方法。图 1 一棚四畦和一棚五畦的作畦方式和种植规格1.3  调查项目在每个大棚中部放置 2 套空气温湿度仪 ( WS-TH )、 土壤温度仪 ( WS-T ) 和 CO 2 浓度测定仪, 以上仪器均是由杭州微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便携式数据记录仪。 将土壤温度仪的探头插入 10cm 深的土壤中, 测量表层土温度 ; 将空气温湿度仪和 CO 2 浓度测定仪的探头悬挂至距地面 1 m 高处,3 种记录仪均设定为每 30 min 记录 1 次数据。黄瓜开始每次采收后, 测定产量。 黄瓜生长期间定期调查霜霉病、 白粉病、 病毒病发生情况。试验数据用 Excel 软件进行处理, 用 SPSS 软件对平均值用 Duncan s 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用OriginPro7.5 软件进行绘图。摘  要 : 为确定设施栽培黄瓜适宜的种植密度, 比较了一棚四畦和一棚五畦两种种植密度对大棚空气温湿度、 土壤温度以及黄瓜产量和病害发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 : 一棚四畦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秋季后期大棚空气温度、 降低空气湿度, 从而降低了植株病害的发生 ; 一棚四畦由于种植密度小, 促进了植株茎粗和叶面积的增长, 单株产量也有所提高。 因此, 黄瓜在八型棚 (棚宽 8 m ) 内栽培, 可以采取一棚四畦的种植密度(即每棚种植 900 株)。关键词 : 黄瓜 ; 种植密度 ; 设施栽培 ; 大棚环境 ; 产量 ; 病害发生- 77 -上海农业科技                                                                             2018-2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时期晴天大棚内空气温度比较由图 2 可知, 17 号棚和 19 号棚晴天的空气温度在晚上相差不大, 当白天接受太阳照射时, 两个棚内空气温度表现出一定差异, 尤其是中午, 差异更大, 19 号棚白天空气温度明显高于 17 号棚, 这与 19号棚种植密度大、 棚内空气流通小有关。图 2 不同时期晴天大棚内空气温度变化2.2  晴天和雨天大棚内空气湿度变化由图 3 可知, 17 号棚和 19 号棚晴天晚上空气湿度没有差异, 均达 100 % ; 白天 17 号棚低于 19 号棚,最大相差 10.1% 。 雨天大棚内空气湿度较大, 白天最低值也有 83.3% , 17 号棚略低于 19 号棚, 最大相差 2.7% 。 可见一棚四畦种植密度可以增加空气流通量, 降低空气湿度, 从而降低植株发病率。2.3  晴天和雨天大棚内土温变化规律由图 4 可知, 17 号棚和 19 号棚晴天的土壤温度日变化均呈 “ S ” 形曲线, 17 号棚的土壤温度在正午及午后一段时间低于 19 号棚, 其他时间略高于 19 号棚。 雨天时大棚的土壤温度变化均平缓, 17 号棚高于 19 号棚, 最大相差 0.6 。图 4 晴天 ( 10 月 13 日) 和雨天 ( 10 月 7 日)大棚内土壤温度日变化2.4  不同种植密度下黄瓜植株的生长差异由图 5 可知, 17 号棚黄瓜的株高和叶片数稍低于 19 号棚, 而茎粗和叶面积在生长旺盛期超过了 19号棚。 这是因为 17 号棚为一棚四畦种植密度, 定植株数相对较少, 行距较大, 有利于叶片更加平展生长, 植株更加粗壮。2.5  不同种植密度对黄瓜产量及病害的影响由表 1 可知, 一棚四畦的 17 号棚黄瓜定植总株数为 900 株, 比一棚五畦的 19 号棚少 100 株, 但单株产量大于 19 号棚, 大棚总产量增加 8% , 这与 17号棚植株生长空间大、 生长健壮、 结瓜多有关。 17号棚在定植初期死株率为 1.67% , 明显低于 19 号棚,这与黄瓜植株种植密度小、 通风散热较好、 土温较低有关。 17 号棚的黄瓜病毒病病株率为 0.78% , 也低于 19 号棚。 黄瓜结果中后期 19 号棚的白粉病发生图 3 晴天 ( 10 月 13 日) 和雨天 ( 10 月 7 日)大棚内空气湿度日变化 (下转第 110 页)- 110 -上海农业科技                                                                             2018-2保叶效果与每 667 m 2 用 10% 甲维 虫酰肼 SC 35g 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其余药剂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药后 21 d , 每 667 m 2 用 26% 甲氧 茚虫威 SC2 0 、 25 、 30 g 处理的杀虫效果分别为 92.74% 、 92.74% 、93.15% , 保叶效果分别为 91.38% 、 94.67% 、 92.20 % ;每 667 m 2 用 10% 甲维 虫酰肼 SC 30 、 35 、 40  g处理的杀虫效果分别为 8 1.05% 、 88.31% 、 76.61% , 保叶效果分别为 79.89% 、 82.36% 、 76.61% , 以每 667m 2 用 35 g 处理的防效最好。3  小结与讨论2017 年常熟市武进区五 ( 3 ) 代稻纵卷叶螟大发杀虫效果 /%19.55047.003.8931.3331.33-保叶效果 /%0029.315.159.1826.41-杀虫效果 /%93.29abA93.29abA98.78aA88.41abA81.10bA88.41abA-保叶效果 /%85.72abA87.40abA91.18aA79.00abA75.64bA85.72abA-杀虫效果 /%92.74aA92.74aA93.15aA81.05abA88.31abA76.61bA-药后 7 d处理(每 667 m 2 用量)26% 甲氧 茚虫威 SC 20 g26% 甲氧 茚虫威 SC 25 g26% 甲氧 茚虫威 SC 30 g10% 甲维 虫酰肼 SC 30 g10% 甲维 虫酰肼 SC 35 g10% 甲维 虫酰肼 SC 40 g空白对照 ( CK )药后 15 d保叶效果 /%91.38abcA94.67aA92.20abA79.89bcA82.36abcA78.25cA-药后 21 d表 1 药后不同时期各药剂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与保叶效果生, 田间蛾量大、 峰期长, 产卵期长, 田间累积虫量高。 本试验选用的 26% 甲氧 茚虫威 SC 、 10% 甲维 虫酰肼 SC 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均较好, 其中 26%甲氧 茚虫威 SC 的 3 个剂量处理药后 21 d 的杀虫效果、 保叶效果均达到 90% 以上, 表现出稳定的持效性和高效性 ; 10% 甲维 虫酰肼 SC 的 3 个剂量处理的防效略差, 药后 21 d 的杀虫效果、 保叶效果均在 80% 左右。 从成本和防效综合分析, 防治稻纵卷叶螟, 优先选用 26% 甲氧 茚虫威 SC , 每 667 m 2推荐用量为 20 g , 选用 10% 甲维 虫酰肼 SC 时, 每667 m 2 推荐用量为 30 g , 每 667 m 2 用水量均为 50kg , 均在卵孵高峰期喷雾防治。严重, 17 号棚黄瓜白粉病病叶也较多, 但轻于 19 号棚。 19 号棚的霜霉病发生较严重, 病叶上病斑数较多, 而 17 号棚只是少数叶片有 2 3 个病斑, 这与 17号棚黄瓜种植密度小、 空气湿度低有关。表 1  17 号棚和 19 号棚黄瓜的产量及病害指数图 5  17 号棚和 19 号棚黄瓜的生长变化3  结   论试验结果表明, 黄瓜采用一棚四畦的种植密度,由于种植密度小, 大棚内空气流动较通畅, 可以明显降低空气湿度, 从而降低植株病害的发生 ; 较低的种植密度促进了黄瓜植株茎粗和叶面积的增长,从而使单株产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因此, 黄瓜在八型棚 (棚宽 8 m ) 内栽培, 可以采取一棚四畦的种植密度 (即每棚种植 900 株)。*(上接第 77 页)棚号17 号棚19 号棚单株产量 /kg1.321.10大棚总产量 /kg1 188.001 100.00定植初期死株率 /%1.673.80病毒病病株率 /%0.781.70霜霉病病情指数27.4172.69白粉病病情指数0.632.08
展开阅读全文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