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日光温室五彩椒丰产栽培关键技术_孟洋.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夏津县日光温室五彩椒丰产栽培关键技术_孟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夏津县日光温室五彩椒丰产栽培关键技术_孟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夏津县日光温室五彩椒丰产栽培关键技术_孟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SHANGHAI VEGETABLES上海蔬菜 栽培技术 夏津县日光温室五彩椒丰产栽培关键技术 孟 洋 王德明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农业农村局 山东 德州 253200 摘要 五彩椒富含维生素C 辣椒素等营养成分 兼具鲜食 加工及观赏多重价值 深受种植户和消费者 喜爱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的科技人员构建了日光温室五彩椒丰产栽培关键技术体系 五彩椒每667 m 2 产 量为5 000 kg左右 每667 m 2 种植效益约为5万元 经济效益显著 为提升日光温室五彩椒的产量与品质 推 动设施蔬菜产业升级 该文从品种选择 土壤处理 育苗 定植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采收等方面总结了五 彩椒丰产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五彩椒 日光温室 丰产栽培 山东德州 五彩椒 Capsicum annuum L 又名五彩樱桃椒 为茄科辣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 是樱桃辣椒的一种栽培类型 生产中常作一年生栽培 1 其果实单生朝天 呈圆球形 成熟过程中依次呈现 乳白色 紫色 黄色 橙色 红色5种颜色 具有果皮薄 肉质脆 辣度高等特性 观赏性与风味品质均较好 因 此 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景观栽培与特色蔬菜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从生物学特性来看 五彩椒株高为 50 80 cm 开展度达70 cm 分枝能力极强 单株可萌发50 80条侧枝 单株坐果量较多 为150 350个 这一 特性使其成为日光温室高效栽培的理想辣椒品种 2 此外 五彩椒富含维生素C 辣椒素等营养成分 兼具 鲜食 加工及观赏多重价值 市场需求量较高 夏津县作为山东省重要的蔬菜主产区 近年来通过系统推广日光温室五彩椒的标准化栽培技术 实现 了设施蔬菜产业的提质升级 该技术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单位面积产值 更通过特色品种开发带动了农民 增产增收 成为设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范例 为区域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 现 将夏津县日光温室五彩椒丰产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供种植户参考 1 品种选择 选用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产 优质 抗病抗逆性强的五彩椒品种 或结合市场需求选用畅销品 种 以提升种植效益 如京甜一号 果实美观 口感鲜嫩且耐储运 苏椒五号 果实大 果肉厚 抗病抗逆性 强 和红英达 早熟高产 2 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是确保五彩椒获得高产和优质的关键环节 2 1 高温闷棚 日光温室内地面覆盖地膜 夏季闭棚升温至50 以上 利用太阳光照进行高温闷棚 闷棚持续5 7 d 其 间通过调节通风口大小来调控温度 闷棚后通风散气 待有害气体散尽后定植 高温闷棚可杀灭土传病原 菌 为五彩椒丰产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2 2 化学消毒 土壤翻耕后 均匀撒施威百亩或棉隆等药剂 并及时覆盖地膜 密闭棚室 以彻底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 虫卵等有害生物 土壤熏蒸消毒结束后及时揭膜通风 待药味完全散尽后再定植五彩椒 避免残留药剂损 伤幼苗 2025 4 31 33 31 SHANGHAI VEGETABLES上海蔬菜 3 育苗和定植 专业苗场通过实施温湿度精准调控 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 可培育出根系发达 无检疫性病虫害的健 壮秧苗 定植成活率较传统育苗方式提升20 以上 此外 育苗和定植时机影响五彩椒的成活率 因此 实 际生产中需重点把握育苗和定植时间 3 1 育苗 7月中下旬开始播种育苗 育苗时 选用籽粒圆润 色泽鲜亮的优质五彩椒种子 种子用温水浸泡后 随后将其均匀撒播于疏松肥沃的苗床基质中 基质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苗龄为25 30 d 待幼苗长至2叶 1心时即可移栽 此时正值高温雨季 棚顶需覆盖遮阳网 防止高温灼伤幼苗 3 2 定植 8月下旬9月上旬为适宜移栽期 此时天气转凉 温室内昼夜温差适宜 有利于缓苗 选晴好天气带土坨 定植 定植深度以基质略高于土坨表面为宜 行距为60 cm 株距为35 cm 每667 m 2 种植2 000 2 200株 定 植后及时浇灌缓苗水 保持土壤湿润 以促进根系生长和尽快缓苗 为后期丰产奠定基础 4 田间管理 4 1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遵循 见干见湿 浇则浇透 的原则 3 定植时需浇足定根水 缓苗后适当控水蹲苗 促进根系 下扎 结果期保持土壤湿润 避免过度干旱或积水 高温季节宜在早晚浇水 低温季节宜在晴天中午前后 浇水 建议采用膜下滴灌技术进行灌溉 该项技术不仅可节水30 还可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从而减轻灰霉 病等病害的发生程度 农户形象地将其比喻为 输液式 浇灌 强调以少量多次的方式保持土壤呈湿润而不 积水的状态 此外 须选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 避免使用含盐量过高或含有害化学物质的水体 以防影响五 彩椒的生长发育和品质 4 2 温度管理 白天温度保持25 30 有利于五彩椒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晴天光照充足 适时开启通风口或安装 遮阳网调控温度 夜间温度保持15 20 促进光合产物积累与植株生理恢复 低温季节可增设保温帘或 辅助加热设备维持夜温稳定 此外 晴天上午与下午各通风1 2次 上午通风可排出夜间累积的湿气与有 害气体 下午通风能降低棚内温度 防止高温灼伤植株 阴天光照较弱时 需减少通风频次 保持空气流通 即可 以防棚内湿度过高引发病害 有条件的种植户可安装排风扇等通风设备 并采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棚 内温湿度 实现环境因子的精准调控 4 3 肥料管理 施肥需遵循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 4 基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 搭配施用适量复合肥 一般 每667 m 2 施腐熟有机肥5 000 kg与三元复合肥 N P K 18 18 18 质量分数 50 kg 均匀撒施后深 翻 使肥料与耕作层土壤混合均匀 确保根系充分吸收和利用养分 生长期需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追肥 花期每次每667 m 2 追施水溶肥 N P K 15 15 15 质量分数 每隔30 d施用1次 连续追施2 3次 果实膨大期增施高钾水溶肥 并喷施叶面肥 钙肥 既能预防脐腐病 还能提高果皮光泽度 像给果实打 蜡抛光一样 该施肥模式可保障五彩椒不同发育阶段的养分供给 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花果繁茂 从而 达到丰产的目的 5 病虫害防治 5 1 农业防治 优先选用无检疫性病虫害的抗病壮苗 从种苗源头降低病原菌基数 5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障碍 精准调 控温湿度 营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例如 幼苗期加强控温保湿 促进植株生长健壮 花果期降 低棚内空气湿度 预防病害发生 2025 4 32 33 32 SHANGHAI VEGETABLES上海蔬菜 5 2 物理防治 安装防虫网 构建物理阻隔屏障 可有效降低棚内害虫数量 为五彩椒营造安全的生长环境 温室内悬 挂黄板与蓝板 利用昆虫趋色习性诱捕蚜虫 蓟马等害虫 以上物理防治措施环保无污染 而且操作简便易 行 是提升五彩椒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手段 5 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日光温室五彩椒丰产栽培的关键环节 需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气候条件选用高效 低 毒 低残留药剂 白粉病可用嘧菌酯防治 蓟马可用乙基多杀菌素防治 施药时需严格遵守药剂使用安全 间隔期 喷药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规范执行 准确控制用药量和频次 均匀喷雾 确保叶片正反两面 茎 秆及果实等部位充分着药 以提升防治效果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药剂特性确定施药间隔期 通常7 15 d喷1次 连续喷2 3次 6 采收与效益分析 五彩椒通常分批次采收 夏津县日光温室栽培五彩椒 每667 m 2 产量为5 000 kg左右 按10元 kg均价 计算 单茬每667 m 2 种植效益约为5万元 经济效益显著 12月采收的果实储存于保鲜库中 可延后至春节 期间上市 此时市场价格可上涨30 能进一步提升种植收益 五彩椒丰产栽培关键技术体系已在夏津县 多家合作社及农场进行生产验证 农户反馈该技术体系操作简便 效益稳定 未来 随着智慧温室的推广应 用与物联网环境监测技术的深度融合 五彩椒产业将逐步向精准化生产模式升级 参考文献 1 吴星 龚明霞 赵曾菁 等 广西五彩椒山区旱坡地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J 北方园艺 2022 8 151 154 2 吴星 王萌 赵曾菁 等 广西大棚五彩椒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J 中国蔬菜 2020 12 113 116 3 陈晨 日光温室辣椒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 6 1 2 4 张秋玲 李玉华 日光温室优质辣椒精准施肥技术 J 长江蔬菜 2024 19 61 63 5 苏敏 日光温室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J 农业工程技术 2024 44 27 90 91 责任编辑 李梅玲 防治好蚜虫也可减轻病毒病发生程度 7 采收 金瓜以采收老熟瓜为主 其采收时间与生长期的积温密切相关 春季温度较低 金瓜从坐瓜至成熟需 35 40 d 秋季气温较高 坐瓜至成熟的时间缩短至30 d左右 当果柄发生龟裂 果梗变为褐色 果皮变硬且 呈金黄色时即可采收 为降低金瓜含水量 宜选择晴天采收 采收期若遇连续阴雨天 可将采收后的金瓜 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大棚栽培金瓜每667 m 2 产量约为3 500 kg 种植效益约为1 7万元 参考文献 1 尹协芬 沈明泉 金瓜分类地位分析 J 上海蔬菜 1990 2 32 34 2 张福建 陈磊 沈洁 等 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崇明金瓜 J 长江蔬菜 2025 2 21 22 3 冉权 冯世强 温室金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J 新疆农业科技 2008 5 52 4 王卫中 施善新 朱忠南 矮生型金瓜 崇金1号 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J 上海农业科技 2007 6 80 责任编辑 李梅玲 上接第30页 2025 4 33 33
展开阅读全文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