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机农艺融合的思考.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关于农机农艺融合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农机农艺融合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2 HENANNONGYE 河南农业 2020 年第 6 期 上 NONG YE ZONG HENG 农业纵横 现代化农业得以发展与实现的基础在于农业机械 化 近年来 党中央对农业发展十分重视 城市化进 程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极大地改变了农村 的劳动力结构 如今 国家相继颁布与实施了农机购 置补贴政策 农民群众逐渐加深了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 程度 农业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成产中 一 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意义 农机农艺有效融合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 趋势 能够从根本上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良好条件 二者融合客观 规范 科学 为保证农机农艺的真正融合 促进与共同发展 就需要有效的融合理论与技术 以此可高效率的利用 各种农机设备 促进农业技术生产水平的显著提高 通过积极融合农机农艺 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设备 与农业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优势 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 的实现 致力于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的显著提高 二 农机与农艺融合现状 我国农机与农艺融合通常会涉及多个方面 在融 合农业机械和农艺的过程中多种粮食作物 水果与蔬 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下 玉米农机和农艺的 融合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 传统玉米生产过程中的 农艺路线有很多 但是都能够依靠现代化农业机械实 现 如选种 耕地 播种 植保 收割 储存等 在 传统玉米种植过程中使用农业机械可减轻农民的劳动 强度 致力于各个时期工作时间的缩短 促进玉米生 产效率的显著提高 同时 国家越来越重视保护农业 生产环境 如传统农艺中的秸秆处理 现可以使用专 门机械来收集 处理 总之 应用玉米生产的机械与 实际农艺要求相符 对于传统农艺很难解决的问题都 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三 我国今后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 我国今后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为集约化 规模化 通过有效融合农机农艺 可促进农业种植效率的显著 提高 增加农业产量 提高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 水平的显著提高 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然而 一些地方的农业 农机保持相对独立性 分别属于两 个不同的部门 在融合过程中极易引发一系列问题 为有效解决各种问题就必须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 四 存在的问题 一 农机化发展不平衡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农机化在我国就获得 了长远的发展且成效显著 究其原因 这有赖于我国 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与先进的工业技术 不断增加了 对于农业机械化人才资源 技术资源的投入 调查发 现 我国农机耕种水平在 十一五 期间达 69 农 机播种水平 收割水平分别为 38 47 由此可见 相比较于农机播种 收割 农机耕种水平更高 而农 机收割又高于农机播种 与此同时 不同农作物的机 械化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 其机耕水平 机播水平 机收水平最高的当属小麦 高达 95 而水稻与玉 米分别为 60 75 油菜机耕水平 49 机播水平 10 机械化水平最低的当属棉花 只有 35 由此 可见 在不同耕作行业 农作物之间 农机化发展水 平不均衡 地域化发展存在很大差异 东部明显高于 西部 这种不平衡性导致在城市化进程过程中越来越 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 从而造成农村土地与生产 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 也会加大对于农机化的需 求量 二 农机与农艺融合不足不利于推动农机化发展 农民机械化需求意识薄弱 机械化成本高 农机 不适应农艺等都不利于提高我国农机的发展水平 其 中最为主要的因素在于农机不适应农艺 对于农机设 计者或生产商而言 因不能充分了解农艺 导致研制 过程中不能有效配合农艺 所设计的机具不能有效的 推广与应用到市场中 五 主要对策与措施 一 强化宣传 对于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性 可以借助各种方式 与渠道向全社会进行积极的宣传 特别是各级政府重 视 认真组织和协调农机农艺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标 准 为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农机农艺融合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相关行业与部门需要强化合作 在农机农艺管理 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 要求二者科研部门创 造良好的协作攻关机制 立足于科研 管理 就二者 如何融合发展制定统一协调的制度 实现对顶层设计 高端平台的真正打造 特别需要对现有院所具备的科 关于农机农艺融合的思考 郸城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李平芳 王海涛 王建峰 李艳秋 HENANNONGYE 63 河南农业 2020 年第 6 期 上 NONG YE ZONG HENG 农业纵横 研力量进行充分整合 将相关单位与企业联合起来 共同做好攻关工作 同时 应致力于联合会议制度的 建立与健全 形成一定的平台 便于相关科研人员积 极的研讨与交流技术 将科研育种和栽培模式推广的 重要指标选作为机械适应性 另外 需要将国家 地 方科研投入项目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通过设立 专项的方式形成一定的制度 对当下农机农艺融合中 的重大问题进行重点扶持与解决 三 做好知识与技术培训工作 要组织广大农机农艺工作者积极的开展业务培训 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研发 制造与推广工作 通过强 化多学科技术培训工作 可确保农机农艺对彼此的工 作进行了解与掌握 互相邀请非专业的专家开展有针 对性的跨学科技术培训工作 可确保短时间内掌握全 面技术 实现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 即农机农艺 相融合 同时 各级农机化 科研与种植部门要主动 配合农机手的相关培训工作 有重点的与农时结合起 来 做好专项培训活动的开展 将先进的 极具适用 性的农机农艺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机手 四 不断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 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 的角色 相关部门需要适当的增加在人力 物力 财 力方面的投入 且能够根据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现状进 行适当的改革 进一步强化转移支持力度 或与社会 性结构联合实现对专项基金的设立提供强有力的力量 来更好的推广与应用农业技术 在与非政府部门的合 作过程中 政府部门需要强化自身的引导作用 切实 改革公共服务的私有化方向问题 五 积极培育农业生产经营新型主体 为更好的建设制度 开展规范化经营与管理 就 需要农机农民合作社的共同努力 以此可以更好的融 合农机农艺 通过规范 标准的管理农机农民合作社 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深度融合农机农艺 基于此 需要对农业农民合作社进行有效的发展 使其逐渐成 为农业生产当中的主力军 综上所述 农机与农艺的有效融合 能够更好地 发展农业机械化 更好地推广与应用新农艺技术 促 进农村生产力与土地产出比的显著提高 从而更好地 提高现代化农业的综合发展水平 息县位于河南省南部 地处淮河流域 地势平坦 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 属于典型的平原农区 息县总 面积 1835 km 2 总人口 113 万人 辖 23 个乡镇办事处 耕地面积 10 多万 hm 2 以种植小麦 水稻为主 小麦 常年种植面积 9 33 多万 hm 2 水稻常年种植面积 4 93 多万 hm 2 是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 一 全程机械化水平现状 息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 耕地 面积 98 667 hm 2 农作物以小麦和水稻为主 种植面 积 139 227 hm 2 其中 小麦种植面积 90 007 hm 2 水 稻种植面积 49 220 hm 2 分别占耕地面积的 91 2 和 49 88 小麦和水稻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96 65 其中 机 耕 99 99 机播 88 88 机收 99 99 水稻综合机 械化水平达到 85 24 其中 机耕 99 机械化种植 率 53 12 机收 99 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 61 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共 139 227 hm 2 植保机械保有量 7248 台 其中 高效植保机械保有量 1770 台 谷物 产地烘干能力 40 43 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 86 16 息县现有农机装备配备科学合理 基本可满足辖区内 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需要 二 制约因素 一 综合机械化水平仍然偏低 农产品生产成 本和市场价格矛盾凸显 自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实施以来 在购机补贴 等中央强农 惠农 富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 在广大 农民群众对机械化作业的旺盛需求拉动下 息县农业 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 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 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诸多 短板 亟待解决 从农作物上看 虽然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耕种收机械 化 但其他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水平仍然偏低 从环节 上看 虽然耕整地环节机械化水平较高 但部分作物 的播种 植保 收获 烘干 秸秆处理等环节机械化 水平仍然滞后 当前 息县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 关于发展全程机械化 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息县农机技术推广站 彭国勇
展开阅读全文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