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这些数字你必须知道! 中国花卉报解读最新全国花卉统计数据中国花卉报不久前,农业部公布了 2015 年全国花卉统计数据。对比 2014 年,不少统计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数字增减直观反映产业现状,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哪些还在一直增长?2015 年,我国花卉生产总面积为 130.55 万公顷,比 2014 年的 127.02 万公顷增长近 2.78%;销售总额为 1302.57 亿元,比 2014 年增长 1.81%;出口总额 6.20 亿美元,与 2014 年基本持平。花卉种植总面积意料之中地持续多年增长,销售总额增长从 2014 年的-0.67%逆转为 2015 年的 1.81%,说明内销开始逐渐恢复,对行业发展而言是好事。整个花木行业的活力依旧在持续,但与这些宏观上的数据相比,一些“小”数据的变化则更令人欣喜。首先,盆栽植物的内销呈现增长态势,2015 年的销售额比 2014 年增加了约 27.70亿元。在盆栽植物类中,盆景以及花坛植物的销售额都是略微下降的,因此数据增长主要来自盆栽植物,如盆栽花卉的贡献。市政消费为主的花坛植物以及高端消费产品盆景的销售下滑、普通盆栽植物销售上升充分说明,个人花卉消费市场正在逐渐打开。这在切花市场也有所体现,最近几年进口高档切花,如厄瓜多尔玫瑰等产品供不应求,说明消费者开始对花卉产品提出品种多样化以及品质高档化的要求。其次,2015 年,种植面积在 3 公顷以上或年营业额在 500 万元以上的大中型花卉企业有所增加,其数量从 2014 年的 15127 家增加到 2015 年的 15592 家,增加数量为 465 家,增幅 3.1%。花卉企业数量增加,从设施栽培面积的变化也可看出 2015 年,连栋温室的面积基本没有变化,但节能日光温室的面积比 2014 年增加了2222.6 万平方米;与之相对应的是,简易大棚的面积有所减少,相比 2014 年减少了 14.04%。众所周知,国内多数花卉企业都是使用带有一定设施设备的日光温室生产花卉,所以节能日光温室面积增加、简易大棚减少,说明花卉企业愈发重视设施建设。在不久前的 2016 中国设施农业产业大会上,云南英茂花卉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坚表示,花卉要发展,首先应规划好与产品匹配的设施,再建立技术体系、配备专业人才团队。不过需要正视的是,国内花卉设施的利用率依然较低,尤其是诸如自动化、补光、生物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等环节的设施设备的应用依旧处于初级水平。另外,还要注意花卉生产所产生的污染,类似云南部分地区因农业污染而要拆花卉生产大棚的事件还应尽力避免发生。总体而言,虽然花卉生产面积、节能日光温室面积、花卉销售额等几项数据都有所提升,但花卉生产效率,尤其是可持续生产领域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哪些属于合理减少?数据有增加,自然就有减少。不过,面对一些数据的下滑我们无需慌乱,毕竟,这是市场的正常调整,花企完全可以从这些减少中来调整产品结构,以避免来年“殃及池鱼”。从盆花种植方面看,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较大的依旧是兰花类、观叶芋类、凤梨类以及花烛属等种类,与 2014 年相比,除了兰花类的种植面积上涨外,其余品种的数据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是,这种下滑是好事,因为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当前花卉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原本长时间占据盆花主体的品类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其他花卉品种“侵占”,比如最近几年风头一时无两的多肉植物,以及各式各样的小盆花、菖蒲备受欢迎,而且市场对新颖花卉的极度渴望,说明了大众花卉消费正在起势。另外,球根花卉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从 2014 年的 1066.1 公顷减少至 2015 年的 922公顷,减少幅度达到 13.52%。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或许与 2013 年球根花卉尤其是百合的种植数量太多,导致花价过低、花农大幅亏损有关。从数据上看,百合的销售额下降幅度较大,2015 年比 2014 年下降约 4.424 亿元,数字印证了这一观点。花卉出口方面,无论是鲜切花类,还是盆栽植物类的出口额都出现了小幅下滑,其中鲜切花类下滑 1221.4 万美元;盆栽植物类下滑 826.6 万美元。这一方面说明国外花卉消费市场持续疲软;另一方面,国产花卉品质还有待继续提升。因为,与鲜切花以及盆栽植物出口下滑相比,干燥花和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两项的出口却大幅增加。其中,干燥花从 2014 年出口 226 万美元增加至 2015 年的 418 万美元;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的出口额则从 4502.1 万美元上升至 8404.7 万美元,几乎都呈翻倍增长态势。这种情况令人感到惊喜的同时,也说明中国作为花卉生产大国却依然不是花卉强国的尴尬,最被国外市场接受的依然是“原材料”级别的花卉。从零售终端看,全国的花卉市场呈减少趋势,其数量从 2014 年的 3286 家减少到2015 年的 3220 家,减少了 66 家,减幅达 2%。其中,减幅最大的区域是北京,共减少 18 家,但与之对应的是,江西、湖北、四川等省增加了不少花卉市场,尤其是江西,比 2014 年增加了 38 家。对于全国花卉市场的减少不必持悲观态度,随着花卉物流水平的进步,尤其是在诸如北京这样的一线大城市,花卉配送已经相对容易,而且互联网花卉销量的持续提升以及园艺中心的出现,势必要冲击传统花卉市场的生存空间。另外,有越来越多花店开始经营盆花,相比花卉市场,花店更贴近社区,自然更受欢迎。而以前花卉消费不发达的区域,随着居民花卉消费意愿的逐渐提升,新的花卉市场自然应运而生。因此,传统花卉消费地花卉市场减少、新兴花卉消费区花卉市场增加是自然更替的结果。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传统花卉市场依然是以摊位费作为生存的唯一保障,那么花卉市场或许还会继续减少。纵观全国花卉市场,招租难已是通病,但如郑州陈砦这样能开“连锁店”的花卉市场,却能在看起来惨淡的花卉市场领域“混”得风生水起,秘诀是经营创新,能帮助商户开拓市场,给予商户更多的服务。哪些需要我们警惕?在发布的数据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值得业内人士深思:2015 年,花农数量从 2014年的 1881153 户减少到 1751122 户,减少户数为 130031 户,减少幅度为 6.9%;花卉行业的从业人员则连续减少,2014 年比 2013 年减少 0.05%,2015 年比 2014 年减少 1.3%;专业技术人员方面,2014 年比 2013 年减少 0.08%,2015 年比 2014 年大减 16.7%,减少人数为 46768 人!如果说,在花卉产业由市政、团体消费为主的时代向大众消费时代转变的过程中,花农粗放、低质的生产模式受到冲击,且生产部分花卉品种如牡丹、君子兰等花卉的花农明显年纪偏大,再加上遇见拆迁等外部不利条件,导致“高龄”花农自然退出行业是必然现象的话,那么从业人员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减少,则令人对行业的未来无比担忧。事实上,中国花卉报记者在最近几年的采访中发现,招人难、留人难已经成为严重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对企业而言,不仅仅是一般的生产型人才难以留住,那些能够操作、管理现代化机械,制定出合理生产计划的“高级”技术人才更是一将难求;至于熟悉互联网思维,能准确而敏锐地发现花卉流行趋势的综合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诚然,其他行业有不少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但一方面其在花卉领域容易“水土不服”;另一方面,花卉行业长久以来的低薪酬、长工时、地偏远的弱势,对这些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在此情况下,培养与企业自身特点契合度高的生产、管理人才是当务之急,但甚少有企业能建立起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别说形成人才梯队。随着“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概念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农业乃至花卉领域,人才将成为企业与同行竞争的第一生产力。而花卉企业也应该乘着家庭园艺之风才起时,做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工作,形成一套人才吸引、培养机制。否则,即使大中型花卉企业的数量增加,花卉行业优化提质也只能沦为一纸空谈。更多资讯请浏览中国花卉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