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业强国建设的强劲引擎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综述时间:2023-12-04 13:48:31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徐刚 姜玉桂 刘月姣 曾诗淇 毛绪强 李雅洁 武琦 在河北邯郸市曲周县育苗产业园内,整齐划一的幼苗在自动化育苗床上茁壮成长,秧盘有序摆放,新育的瓜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在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植物工厂,通过调节温度、湿度、照明时间等参数,为蔬菜营造最有利的生长环境,不仅可以全年连续生产,而且不受病虫害困扰;在我国黄海海域,“蓝色国土”上长出一座座“粮仓”,世界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一年能养出3700吨鱼。一个个现代设施农业项目的高效运转,突破了资源环境制约,拓展了农业生产空间,正成为食物供给保障的“大宝库”、农民增收就业的“金饭碗”、撬动农业投资的“驱动器”,加速推进着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设施农业大有可为,要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推进现代设施农业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全面系统部署、有力有序推进,让现代设施农业迈出了崭新步伐。“大食物观”指引新航向走进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的临泽现代寒旱农业产业园的双孢菇工厂化生产菇房,18摄氏度恒温下,白胖的双孢菇从肥沃的黑色基质中探出头来。“菇床架有6层,光照、温度、湿度等指标均由电脑操控。”临泽县怡泉新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宋虎基说,这样的菇房一共有24间,平均日产双孢菇10吨左右,不仅销往兰州、成都等地,部分产品还通过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口到中亚地区。利用戈壁荒滩资源开辟新天地,全力守护“米袋子”“菜篮子”。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金泉介绍,甘肃近年来在河西走廊大力发展戈壁设施农业,坚持向戈壁要耕地、向节约要水源、向科技要产量、向光热要品质,突破了传统农业对水、土等自然条件的高度依赖,实现了“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在保障农民群众收入增加的前提下,腾出大量耕地用于粮食生产,不仅有利于缓解粮菜争地矛盾,也为同步丰富“米袋子”和“菜篮子”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甘肃有40万亩戈壁设施农业,从产量的角度测算,相当于增加了近100万亩农田,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00亿元。这是各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一个缩影。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上指出,设施农业大有可为,要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食物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发展设施农业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加快升级,食物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在耕地和水资源趋紧的背景下,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显得十分必要。一方面,有利于突破资源环境制约,拓展农业生产边界,提高单位产出效率,保障食物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设施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助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宝聚表示,设施农业的应用,可以有效拓宽作物生长的时间与空间,极大丰富我们食物的种类。从空间上看,我国耕地有限且有严格的用途管制,可用于生产非粮食类产品的增量面积几乎没有,必须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增加果蔬菌和肉蛋奶等的供给。从时间上看,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自然条件限制,实现时不分四季、地不分南北,促进了农产品周年供应。从品种来看,设施农业不仅可以大面积用于蔬菜、水果、花卉等园艺作物,也越来越多用于水产和畜牧养殖等领域。经过多年发展,设施农业已成为菜肉蛋奶等农产品供应的重要来源。据统计,2021年全国现代设施种植面积达到4000万亩,约70%的肉蛋奶和52%的养殖水产品由设施养殖提供。全国设施蔬菜产量达到2.3亿吨,占蔬菜消费量的30%以上。在此基础上,推动设施农业迈向现代化,仍有广阔空间:我国一年有9700多万吨肉、3400多万吨蛋、5900多万吨奶、近6亿吨菜、7100多万吨水产品的消费量;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向非耕地要面积、向新技术要效益,势在必行。事实上,设施农业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就有了暖窖生产蔬菜,著名的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面积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如今,寿光大棚已发展到第七代,机械化、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更加注重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5年前,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马横岭村点点家庭农场田利华还在为“马横岭村能不能种火龙果”犯嘀咕,这些年他先后购置了补光灯、栽培架、喷淋装置、暖风机等设备,如今农场一颗颗红红的果实挂满枝头,已经成为周边游客休闲采摘的热门打卡地。“只要技术过硬、设施到位、管护得当,南果北种有赚头!”田利华自豪地说。各地实践显示,一亩高端设施蔬菜年产量相当于陆地蔬菜产量的58倍,比大田用水效率提高50%以上,农药与化肥使用量相对减少30%和20%。工厂化循环养殖单产达6公斤/立方米以上,用地比传统节约90%以上。现代设施农业适应性强、产出效率高等优势凸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当下,更好向设施农业要食物、要动能,是时代所需也是现实之要。密集政策铺展新蓝图“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在保护生态和不增加用水总量前提下,探索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中央有部署,部委见行动。6月15日,农业农村部在山东青岛召开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会,对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会上强调:把现代设施农业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摆上突出位置、集聚资源要素切实抓好抓到位。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制定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这是我国首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明确了现代设施农业建设的重点任务、重要工程、保障措施等一系列要求。规划明确建设以节能宜机为主的现代设施种植业、以高效集约为主的现代设施畜牧业、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渔业、以仓储保鲜和烘干为主的现代物流设施4方面重点任务;部署实施现代设施农业提升、戈壁盐碱地现代设施种植建设、现代设施集约化育苗(秧)建设、高效节地设施畜牧建设、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冷链物流和烘干设施建设六大工程。按照规划,到2030年,我国现代设施农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设施蔬菜产量占比提高到40%,畜牧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3%,设施渔业养殖水产品产量占比达到60%,设施农业机械化率与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60%和70%。此后,农业农村部还陆续发布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指导意见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关于做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谋划储备的通知等多个文件,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形成了密集的政策指南和支持。福建乾动海上粮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装备研发、科学养殖、销售网络、深加工、海洋生化”的科技型企业。该公司拟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建设桁架类深水网箱20台进行深远海养殖,计划总投资8亿元,融资总需求5.6亿元,需分期融资并实施。“中信银行为我们的桁架类深水网箱养殖项目提供了916万贷款,并跟进后续项目融资需求,缓解了我们深远海养殖项目的资金需求难题。”该公司负责人郭建涛介绍。这是中信银行参与农业农村部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合作机制后首个落地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也是融资项目库中股份制商业银行首个实现贷款投放的项目。设施农业前期投入大,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农业农村部协调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开发支持设施农业的专项金融产品,组织开展现代设施农业项目储备和投融资对接。截至今年三季度,已累计储备现代设施农业项目2739个、涉及投资规模约10101亿元、融资需求约5285亿元,已对接金融机构累计获得授信1400余亿元。“我们通过出台贷款贴息补助政策等政策,优化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调动市场主体参与现代设施农业建设的积极性。”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有关负责同志说。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贷款贴息试点,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投向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试点采取申报制,实行“地方补贴、中央补助”,即各地自主申报试点,方案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审核备案后实施,对符合要求的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贷款予以贴息,并对保障粮食和油料、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贷款予以优先支持。贴息对象为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在中央支持政策的引导下,各地也拿出务实管用的支持政策,助力设施农业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要求各地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开通“设施农业企业报装绿色通道”,提升水电气等审批时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联合出台江苏省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引领示范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实施现代设施农业“三年千亿”投资计划,每年统筹省以上相关财政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带动市县相关财政共同投入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为设施农业用地提供规范。从中央一号文件到规划发布,再到各地出台的系列部署,汇聚成了政策“大礼包”,为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带来了阵阵春风。科技赋能激活新空间瓜果飘香戈壁来,畜禽肉蛋楼层养;植物进了工厂,鱼儿进了船舱因为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设施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水平正在明显提升,传统设施农业也正在实现“现代”的华丽转变。“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不受地域条件限制、不受土壤条件限制,在任何区域,只要水电配套,就可以组织生产。”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崔海成说。据测算,新建1亩戈壁日光温室相当于增加了3亩到5亩耕地,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柏杨河村,“南果北种”基地果香四溢。通过发展温室大棚,原本在南方生长的人参果、百香果、火龙果也可以在西北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科技赋能,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制的环境条件,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植物工厂里,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自然依赖,实现了少看甚至不看“老天的脸色”。今年47岁的江西省永丰县佐龙乡菜农艾光才,最初只是小打小闹种蔬菜,如今已拥有200多亩设施大棚。“以前搞农业是靠天吃饭,现在可不一样啰!靠技术、靠科学,咱心里有底!”艾光才告诉记者,他的农场享受了县里每亩2000多元的奖补政策,每个大棚都铺设了水肥一体浇灌设备,开展“早春空心菜秋延辣椒轮作栽培技术”,年产值达400多万元。而在云南省镇沅县海川柑橘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在种植基地内架设滴灌管网,按照50亩为一个片区,分片区喷灌和滴灌相结合的办法,让每一棵果树都能得到灌溉。据沃柑基地管理员魏学斌介绍,以前种沃柑是采用挑水的方式灌溉,一点一点地浇水。滴灌设备安装后,可以节省30%的劳动力成本,亩产量增加450公斤左右。海川柑橘合作社负责人李世华说:“我们在生产管理技术上主要是采取水肥一体化设施高效栽培,所以在提质增效这方面比较明显。产量和产值也在逐年提高,2022年我们的产量是1500吨,预计今年的产量在2800吨到3000吨。”从过去的看天吃饭,到大棚里各种农作物的四季高产;从人工喂养,到自动化禽畜栏舍的智能投喂;从开放式的挖塘养鱼,到水循环系统下的陆基渔业,现代设施农业技术日新月异,给农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更多的空间、更多的精彩。在河南省内乡县牧原210万头生猪肉食产业综合体项目中,每栋6层智能化猪舍年可出栏生猪10万头,与传统的平层养殖相比,单位土地面积承载的生猪养殖量提升了4.3倍。“在这,猪吃的是营养餐、睡的是空调房,连排出的粪尿也实现了资源化利用。”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总经理张龙飞介绍,该综合体的21栋楼房式猪舍,都全部建成了智能猪舍,包括猪的体重和日龄,单元里面的温度湿度,雾化增湿设备、饲喂器,如果发现有异常,会通过手机推送给这个单元的饲养员,提醒他来处理这些异常的信息。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集约化立体养殖已是大势所趋。立体多层生猪养殖圈舍、蛋鸡肉鸡叠层笼养等这些纵向往上延伸的新形态,正在各地因地制宜加快推广建设,拓展了养殖空间,提升了养殖效率。“我们的产蛋舍安装的是层叠式饲养设备,单栋鸡舍(3400平方米)便可提供200万个鸡位,极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单栋饲养规模可提升3倍。”辽宁省朝阳韩伟蛋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各地设施农业的科技范儿、智能劲儿日益浓郁。在北京市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10万平方米的智能连栋温室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突显科技感和现代感。走进室内,一排排整齐的番茄秧,被牵引绳固定向上生长,高高的秧枝上挂满了一串串小番茄。“温室内配备了有感知环境的一系列传感器,可以根据温室内的湿度、温度变化来实现环境的自动化调控。”翠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旭介绍,根部重量的传感器可以监测植株的水分吸收的状态,通过控制系统自动计算,可以精准地灌溉到每一棵植株的根部,实现生产过程的智慧化管理。“智能猪舍”“植物工厂”不只在陆地上能建设动植物的“新家”,在深远海域,大型“养殖工船”里住着的大黄鱼们,也正在自在生长。“我们在全船设置了2108个测点,可以对养殖舱内水、氧、光、饲、鱼进行集中控制与实时监测,保证鱼儿的生长环境智慧可控。在工船上这种游弋式的船载舱养模式下,养殖舱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换水,还可以躲避一些自然灾害。”据山东“国信1号”养殖工船工程师介绍,仅此一艘船每年就可提供高品质鱼类3700吨。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金融,将信息科技与工业技术引流到农业,现代设施农业装上了“科技芯”,有了更多的形式和形态,打开了空间、拓展了边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元素更加凸显。多头发力释放新效应“玉池设施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园区建设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参与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每年解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700余人,年均创造劳务收入600余万元。”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玉池村负责人庞文学高兴地告诉记者。据了解,2007年当地通过招商,引进甘肃省靖远县三合镇68户蔬菜种植大户建设玉池设施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园区2000亩。同时,园区采用标准化生产模式,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温室滴灌、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改善温室内环境。截至目前,棚均产值达到1.8万元,年创收达到680万元。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不仅有利于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也吸引了大批农民就地就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一人富不算富,一起富才是真的富。”这是重庆市涪陵区龙潭镇“菜臻多”蔬菜示范基地负责人杨光燕最常说的一句话。杨光燕2009年返乡创业,先后种过水稻、西瓜、草莓等,都没有成功。2015年开始接触电商,开始探索农旅融合之路。随着生意越做越大,2022年,杨光燕通过流转土地,打造了2000余亩的“菜臻多”蔬菜示范基地,她在龙潭镇以及周边区域招募菜农200多人,搭建设施大棚,引进先进的智慧农业管控系统,种植高端果蔬。“我们的务工人员85%是女性,其中不少是留守妇女、返乡就业妇女和带着孩子就读镇上重点高中的陪读妈妈。如今她们人均月收入达5000余元。”杨光燕介绍,蔬菜基地也带动了集体经济发展,基地所在的新乐村,每年全村可分红30余万元。在大力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路上,一些地方探索出了一些富有成效的联农带农模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也逐步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富林镇高效生态养殖小区是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首个“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小区。看着眼前整洁的鸡舍、高效运转的现代化设备、日益壮实的鸡苗,富海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桂连高兴地说:“养殖小区由温氏集团独立运营,提供种苗、饲料、兽药疫苗、技术服务、加工销售五统一服务,一个农户就可以照看一大片鸡舍,收入不错还离家近。”2022年,云浮市推动全市17个“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实现进苗投产,项目投资8.3亿元。全市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711个,占比83.94%。在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坪宝村的生态养殖场内,数字化智能管理、生态环保圈舍、无害化粪污处理等养殖设备让人眼前一亮。“我们村的生态养殖场采用集体+企业的模式,村集体提供猪场、猪苗,企业提供药品、疫苗、饲料、饲养技术、日常管理等,生猪出栏后由企业统一收购,获得利润村集体和企业五五分红。村企联建的新模式,可以实现村集体和企业双赢。”话语间,村支书谭仁海满怀期待。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带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同时,现代设施农业在拉动社会投资方面的作用也在不断显现。近年来,山西省天镇县聚焦打造京津冀都市圈特优农产品供给基地,推动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3万亩,预计全年产量可达18万吨以上,总产值7亿元以上。“我们对新建和改造提升设施蔬菜大棚给予资金奖补,每新建一亩全钢架塑料大棚奖补3000元、温棚奖补3万元,改造提升1亩老旧温棚奖补2万元。两年来共兑现奖补资金4253万元。”天镇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田利平表示,财政奖补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两年来全县多渠道整合资金83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3.02亿元,修缮改造蔬菜大棚8000亩,新发展设施大棚1万亩。现代设施农业作为高投入、高效益的产业,除了吸引当地农户投资建设外,还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本来投入参与,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支撑。挑高的厂房、平整的地面、崭新的排水管,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悦来镇的江苏京海禽业集团忠义种鸡场设施农业楼房养鸡项目,设备已安装到位,即将竣工投产。“我们重点实施的设施农业楼房养鸡项目,总投资2.4亿元,占地118亩,配有环境控制系统、喂料系统、饮水系统、自动集蛋系统,可饲养5万套父母代种鸡。”京海集团总经理王宏胜介绍,项目可带动农民增收超千万元。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郭沛表示,现代设施农业对农村基础建设、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也很强劲。据测算,改造一亩设施大棚需要使用钢材1.97吨、水泥0.4吨,新建一亩现代设施大棚需使用钢材5.5吨、水泥5.8吨。目前,全国有1900万亩老旧蔬菜大棚需要改造,高端设施农业还有500万亩的发展空间,预计可带动钢材水泥使用1亿吨以上、拉动投资近2万亿元。从稳产保供到就业增收,从科技赋能到产业发展,从改善设施到拉动投资各地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无不在告诉我们,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作用突出、潜力巨大。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现代设施农业必将带来更加耀眼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