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 15 2907 2918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 3864 j issn 0578 1752 2023 15 006 收稿日期 2023 04 26 接受日期 2023 06 0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97248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2YFD1601500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 CAAS ASTIP IVFCAAS 国 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 CARS 23 联系方式 柴阿丽 E mail chaiali 杨红敏 E mail 2575964580 柴阿丽和杨红敏为同等贡献作者 通信作者李宝聚 E mail libaojuivf 开放科学 资源服务 标识码 OSID 湿度调控设施黄瓜棒孢叶斑病菌产孢和释放规律 及防治技术 柴阿丽 1 杨红敏 1 2 王少骅 1 赵昆 1 高苇 3 石延霞 1 谢学文 1 李磊 1 范腾飞 1 李宝聚 1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2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沈阳 110866 3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植 物保护研究所 天津 300381 摘要 目的 由多主棒孢 Corynespora cassiicola 侵染引起的棒孢叶斑病给黄瓜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产孢和 释放是多主棒孢实现再侵染的关键环节 论文旨在探究设施栽培条件下多主棒孢产孢 释放规律 湿度对多主棒孢产孢 释放的影响 以及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的最佳施药方式和施药时间 方法 通过测定黄瓜发病叶片 0 00 3 00 6 00 9 00 12 00 15 00 18 00 和 21 0 0 产孢量 分析多主棒孢的产 孢规律 在春 夏 秋 冬 不同季节 分别测定一天 之 内 0 00 3 00 6 00 9 00 12 00 15 00 18 00 21 00 时棚室空气样本中多主棒孢浓度 分析多主 棒孢释放的日变 化规律 在人工气候暴露仓和塑料拱棚内 分别设置持续高湿 相对湿度 90 24 h 持续干燥 相对湿度 60 24 h 先高湿 12 h 后干燥 12 h 先干燥 12 h 后高湿 12 h 等不同的湿度水平 研究不同湿度条件对多主棒孢产孢 释放的影响 比较 60 多菌灵 乙霉威可湿性粉剂和 5 亿活菌 g 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 喷雾法和弥粉法施药方式 不同施药时间对 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空间病原菌的杀灭效果 结果 多主棒孢产孢 释放数据显示 一天内不同时间 黄瓜 发病叶片病斑产孢量和棚室空间孢子浓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且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互补关系 夜间 18 00 之后 随着 高湿 相对湿度 90 持续时间延长 叶 片病斑产孢量增大 次日早上 6 00 病斑孢 子数达峰值 1 344 个孢子 cm 2 开风 口后 棚室内湿度降低 相对湿度 60 孢子释放到棚室空间 中午 12 00 空气中多主棒孢浓度达峰值 12 445 110 697 个孢子 m 3 不同季节棚室空间多主棒孢孢子浓度日变化规律一致 均表现为夜间高湿 相对湿度 90 产孢 白天低湿 相对湿度 60 释放的趋势 在人工气候暴露仓和塑料拱棚内 干湿交替条件下多主棒孢的产孢 释放量更高 病情 扩展更快 显著高于持续高湿或持续 干燥条件 用 60 多菌灵 乙霉威可湿性粉剂和 5 亿活菌 g 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 在傍晚 19 00 弥粉法施药 对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效果最好 分别达到 80 60 和 75 08 对空间病原菌的杀灭效果达 84 以上 结论 湿度是影响多主棒孢产孢和释放的关键环境因子 设施栽培干湿交替环境加快了多主棒孢的传播和扩散 弥粉法施药的防治效果优于喷雾施药 最佳施药时间为孢子大量繁殖前的傍晚或晚上 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黄瓜棒孢叶斑 病的高效防控策略 关键词 黄瓜棒孢叶斑病 多主棒孢 湿度 产孢 释放 弥粉法施药 施药时间 Effect of Humidity on Sporulation and Release of Corynespora cassiicola and Control Technology CHAI ALi 1 YANG HongMin 1 2 WANG ShaoHua 1 ZHAO Kun 1 GAO Wei 3 SHI YanXia 1 XIE XueWen 1 LI Lei 1 FAN TengFei 1 LI BaoJu 1 2908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56卷 1 Institute of Vegetables and Flower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ble Biobreeding Beijing 100081 2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66 3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381 Abstract Objective Cucumber target leaf spot caused by Corynespora cassiicola has brought great economic losses to the cucumber industry Sporulation and release of C cassiicola spor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pidemiology of the disease In this study the regularity and the effect of humidity on sporulation and release of C cassiicola and the optimal application method and time for control of cucumber target leaf spot were evaluated Method The sporulation regularity of C cassiicola was evaluated by quantifying the spore concentration on lesions of diseased cucumber leaves at 0 00 3 00 6 00 9 00 12 00 15 00 18 00 and 21 00 respectively The release regularity of C cassiicola was evaluated in different seasons of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ai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naturally infested cucumber greenhouse at 0 00 3 00 6 00 9 00 12 00 15 00 18 00 and 21 00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C cassiicola in the air wer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relative humidity on sporulation and release of C cassiicola was also assessed in artificial climate exposure chambers and plastic greenhouses at four different humidity conditions of continuous high humidity RH 90 24 h continuous low humidity RH 60 24 h high humidity for 12 h followed by low humidity for 12 h and low humidity for 12 h followed by high humidity for 12 h The control efficiency of 60 carbendazim diethofencarb wettable powder WP and 500 million spores g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WP on cucumber target leaf spot disease was compared by using powder spraying and water spraying at different application times in the field Result The study on the daily variation regularity of sporulation and release of C cassiicola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quantity of spores on diseased leaves and in the greenhouse air at different times of the day There was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spores on diseased leaves and in the greenhouse air at the same time After 18 00 as the duration of high humidity RH 90 prolonged the number of spores on diseased leaves increased reaching a peak of 1 344 spores cm 2 at 6 00 the next day Then the humidity decreased gradually to RH 60 after opening the air vent of the greenhouse and spores were released into the greenhouse space At 12 00 the spore concentrations in the greenhouse air reached a peak of 12 445 110 697 spores m 3 In different seasons of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the daily variation regularity of sporulation and release is consistent showing that C cassiicola produced a large amount of spores under high humidity RH 90 at night and released to greenhouses under low humidity RH 60 during the day In artificial climate exposure chambers and plastic greenhouses the highest quantity of C cassiicola spores was detected under alternating wet and dry condition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under continuous high humidity or continuous low humidity condition By powder spraying at 19 00 60 carbendazim diethofencarb WP and 500 million spores g P fluorescens WP gave the best control efficiency of 80 60 and 75 08 respectively and the spore inhibition efficiency was higher than 84 Conclusion Humidity is a key environmental factor affecting the spore reproduction and release of C cassiicola The alternating day dry and night wet environment in the greenhouse promotes the reproduction and diffusion of C cassiicola and accelerates the spread of cucumber target leaf spot Powder spraying method is better than water spraying method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the best application time is the evening before spore reproduc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trategies for the effective alleviation and control of cucumber target leaf spot Key words cucumber target leaf spot Corynespora cassiicola humidity sporulation release powder spraying application time 0 引言 研究意义 由多主棒孢 Corynespora cassiicola 引起的棒孢叶斑病是近 20 年黄瓜产区危害最重的病 害 该病害传播速度快 田间流行规律不清楚 已有 的防治措施效果较差 1 3 多主棒孢寄主范围广泛 可 侵染 53 科 380 属 530 多种植物 4 8 1993 年 该病害 在我国辽宁 河南保护地内大面积发生 9 至今已遍 及山东 河北 北京等 19 个省 市 区 田间发病 率一般 10 25 严重时可达 60 70 甚至 100 对产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已成为设施黄瓜 主要病害之一 10 11 病原菌的产孢和释放是病害短时 间 大面积暴发的先决条件 12 明确设施环境中的 湿度对多主棒孢产孢 释放的影响和调控 将有助于 提出科学有效 切实可行的生态防控策略 对设施黄 瓜优质 绿色 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前人 15 期 柴阿丽等 湿度调控设施黄瓜棒孢叶斑病菌产孢和释放规律及防治技术 2909 研究进展 目前 高湿被认 为对许多病害的发生有重 大影响 相对湿度超过 85 维持 8 h 以上 番茄灰霉 病菌 Botrytis cinerea 才能连续侵染 13 黄瓜霜霉病 菌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侵染需要至少 2 h 的高湿条件 14 另外 当叶片湿润或空气相对湿度为 100 时 黄瓜霜霉病菌产生大量孢子囊 相对湿度 低于 70 时 几乎不产生孢子囊 15 子囊菌在高湿 或遇水条件下子囊吸水膨胀 囊壁破裂继而将子囊孢 子弹射释放 16 相对湿度降到 75 以下 苔藓植物 蒴齿开放 孢子从孢蒴释放而出 17 丁香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syringae 等引起的细菌性病害一般在 雨后或持续高湿后暴发 18 恶疫霉 Phytophthora cactorum 完成显症发病至少需要持续 40 h 的湿润时 间 19 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 湿度是影响多主棒孢产 孢量和孢子大小的主要因素 最适产孢相对湿度为 100 在高湿 相对湿度 100 条件下 多主棒孢 产孢量大 分生孢子细长 对黄瓜植株有致病性 在 低湿 相对湿度 75 条件下 多主棒孢产孢量小 分生孢子短宽 对黄瓜植株无致病性 20 本研究 切入点 然而设施栽培条件下 多主棒孢的产孢 释 放规律 以及湿度对其产孢 释放的调控机制尚不清 楚 目前生产中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以喷雾法施 药为主 不但费时费力 而且增加棚内湿度 病害 防治效果较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探究设施栽 培条件下 昼夜干湿交替环境对多主棒孢产孢 释 放的影响 明确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的最佳施药方式 和施药时间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 2021 2022 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 卉研究所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 菜研发中心温室完成 1 1 供试菌株和黄瓜品种 供试菌株为黄瓜多主棒孢 HG14102524 保存于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病害综合防治课 题组 黄瓜 中农 6 号 购自中蔬种业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 1 2 主要设备和药剂 ABI 7500 实时荧光定量 PCR 仪 美国 ABI 公司 3K15 型高速离心机 德国 Sigma 公司 微量移液器 德国 Eppendorf 公司 VB 55 型高压湿热灭菌器 德 国赛斯太克高压灭菌技术有限公司 60 多菌灵 乙霉威可湿性粉剂 5 亿孢子 g 荧光 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 精量电动弥粉机 中蔬生物 寿光 科技有限公司 1 3 多主棒孢产孢规律 1 3 1 接种 产孢动态规律研究在活体发病黄瓜植 株上完成 供试黄瓜种子 55 温汤浸种 30 min 后进 行催芽 待露白后播种至育苗钵 每钵 1 株 挑选两 片真叶期长势一致的植株进行接种 供试菌株在马铃 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otato dextrose agar PDA 28 黑暗培养 10 d 后 在培养皿中加入 10 mL 0 05 吐温 20 使用无菌毛刷轻刷菌落 将菌丝和分生孢子 混合液通过 4 层纱布过滤 血球计数板调节悬浮液浓 度至 1 10 5 个孢子 mL 备用 采用点滴法接种 使用微量移液枪吸取 10 L 孢子悬浮液 接种至黄瓜叶片正面 每个叶片以主 脉为对称轴从叶尖到叶基均分为 6 个区域 每个区 域中心接种 1 滴菌悬液 每株接种两片真叶 每个 叶片接种 6 滴 接种后的黄瓜植株在 25 相对 湿度 98 2 人工气候室培养 48 h 后 转移至 15 18 夜晚 24 27 白天 的温室继续 培养 5 d 待黄瓜植株表现明显的棒孢叶斑病症状 后备用 1 3 2 产孢日变化规律 挑选 6 株发病一致的黄瓜 植株 首先使用小风扇从不同方向吹风 去除病斑 表面已存在的孢子 然后转移至日光温室产孢柜 70 cm 60 cm 60 cm 内 分别于 0 00 3 00 6 00 9 00 12 00 15 00 18 00 和 21 00 统计病斑孢子数 具体方法 使用透明胶带轻轻粘 贴病斑正面 以添加 0 15 酸性品红的甘油溶液作 为浮载剂 在光学显微镜 Nikon 80i 日本 100 倍视野下统计孢子个数 每个处理设置 3 次重复 每次重复统计 18 个病斑产孢量 通过公式 B N S 计算单位病斑面积多主棒孢的孢子数 式中 B 为 单位病斑面积多主棒孢的孢子数 个孢子 cm 2 N 为显微镜下多主棒孢的分生孢子数 S 为病斑面积 cm 2 病斑面积通过记录病斑的最长 L 和最 宽 W 长和宽垂直 利用公式 S 1 4 L W 来统计 每个产孢柜中放置温湿度记录仪 DL WS210 杭州尽享科技有限公司 每隔 5 min 记录 温湿度数据 1 4 日光温室多主棒孢孢子释放规律 1 4 1 自然发病温室空气微生物样本采集 分别于 2021 年 5 月 春季 8 月 夏季 11 月 秋季 2022 年 2 月 冬季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 2910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56卷 发中心黄瓜棒孢叶斑病自然发病温室进行 使用病原 菌收集仪 21 采集棚室空间微生物样本 采集时间为每 天 00 00 3 00 6 00 9 00 12 00 15 00 18 00 21 00 每个季节分别采集 3 d 作为 3 次重 复 每次重复间隔 1 d 采样前 将 600 L 无菌矿物 油 MACKLIN 均匀涂抹在直径 90 mm 无菌铝箔上 制备油膜平板 21 置于病原菌收集仪样本采集仓内 用于棚室空气微生物样本采集 收集仪放置在发病黄 瓜植株周围 距离地面 1 5 m 采样时间为 10 min 流量为 1 000 L min 1 采样完毕后 样本置于冰盒中 带回实验室 用于空气中多主棒孢浓度的 qPCR 定量 分析 同时 调查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情指数 采用 空气温湿度记录仪 DL WS210 杭州尽享科技有限 公司 每隔 5 min 记录黄瓜棚室内温湿度数据 并 对空气中多主棒孢浓度与棚室内温湿度进行相关性 分析 1 4 2 空气微生物样本中多主棒孢检测 将铝箔油 膜置于 50 mL 离心管中 用管盖压住油膜少许 8 000 r min 离心 5 min 将离心管底部的石蜡油转至 1 5 mL 离心管 加无菌水至 1 mL 12 000 r min 离心 2 min 弃上层石蜡油 底部沉淀用于 DNA 提取 DNA 提取 采用真菌基因组 DNA 提取试剂盒 DP305 03 博迈 德 北京 使用课题组前期筛选的多主棒孢特异性引 物 ga4F1 5 ATTGATGGGAATTGCTCTGC 3 和 ga4R1 5 CCTGCTCCGACTTTGTTGA 3 进行 qPCR 扩增 12 引物由北京博迈德科技有限公司合成 qPCR 反应体系 20 L SYBR qPCR Master Mix 博迈 德 北京 10 L 上 下游引物各 0 4 L 50 Reference Dye ROX 加入 0 4 L DNA 模板 1 L 反应条件 95 预变性 15 min 95 变性 10 s 60 退火 32 s 共 40 个循环 反应结束后分析扩增曲线及熔解曲线 每个 qPCR 反应进行 3 次重复 1 5 湿度对多主棒孢产孢和释放的影响 1 5 1 人工模拟湿度对多主棒孢产孢和释放的影 响 试验在人工气候暴露仓内完成 暴露仓由有机 玻璃制成 长 宽 高分别为 70 60 60 cm 4 个 暴露仓分别设置不同的湿度条件 持续高湿 相对 湿度 90 24 h 持续干燥 相对湿度 60 24 h 先干燥后高湿 相对湿度 60 12 h 相 对湿度 90 12 h 先高湿后干燥 相对湿度 90 12 h 相对湿度 60 12 h 暴露仓内空气 温度由空调控制在 25 2 湿度调控主要通过加 湿器 SC EB35B 北京亚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产生 的湿润气流经 HEPA 滤膜进入暴露仓加湿 干燥通过 在暴露仓内放置吸附干燥剂变色硅胶 S821279 上 海麦克林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进行调控 每个暴 露仓分别放置温湿度记录仪 每隔 5 min 记录黄瓜棚 室内温湿度数据 黄瓜幼苗 2 3 叶期 采用点滴法接种后 挑选发 病一致的植株转移至暴露仓内 不同湿度条件下处理 3 d 后 采用病原菌收集仪 收集暴露仓内空气样本到 铝箔油膜上 qPCR 定量检测多主棒孢浓度 同时 调查各处理黄瓜的发病情况 按病斑占叶片面积的百 分率进行分级 0 级 无病斑 1 级 0 5 3 级 6 25 5 级 26 50 7 级 51 75 9 级 76 100 病情指数 各级病叶数 相对级 数值 调查总叶数 9 试验设置 3 次重复 每 个暴露仓为 1 次重复 1 5 2 温室湿度对多主棒孢产孢和释放的影响 试 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塑料拱棚完 成 每个拱棚长 18 m 宽 6 m 拱棚两侧设有通风 口 黄瓜 5 6 片真叶期 喷雾接种浓度 1 10 5 个 孢子 mL 的孢子悬浮液 保湿培养 2 d 待黄瓜植株 均匀发病后进行试验 3 个拱棚分别设置不同的湿 度条件 持续高湿 棚室 24 h 封闭 相对湿度 90 持续干燥 相对湿度 60 风口 24 h 打 开 干湿交替 8 00 18 00 风口打开 相对 湿度 60 18 00 至次日 8 00 棚室封闭 相对 湿度 90 持续处理 3 d 每个拱棚分别于处理前 及处理后 用病原菌收集仪收集拱棚内空气样本到 铝箔油膜上 qPCR 定量检测空气中多主棒孢浓度 同时 调查各处理黄瓜的发病情况 3 个拱棚分别 放置温湿度记录仪 每隔 5 min 记录黄瓜拱棚内温 湿度数据 试验分别于 2022 年 3 月 4 月 5 月进 行 3 次重复 1 6 不同施药方式和施药时间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 防治效果 试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塑料拱 棚完成 待黄瓜长至 10 片真叶时 喷雾接种浓度 1 10 5 个孢子 mL 的孢子悬浮液 接种后第 2 天 用 化学农药 60 多菌灵 乙霉威可湿性粉剂和生物农药 5 亿活菌 g 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分别采用喷雾法和弥粉法两种施药方式 在 8 00 16 00 和 19 00 施药 调查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 治效果以及对空间病原菌的杀灭效果 空间病原菌孢 子灭杀效果 不施药处理棚室空间孢子浓度 施药后 15 期 柴阿丽等 湿度调控设施黄瓜棒孢叶斑病菌产孢和释放规律及防治技术 2911 棚室空间孢子浓度 不施药处理棚室空间孢子浓度 以接病原菌 不施药为对照 试验于 2022 年 3 月 5 月 10 月分别重复 3 次 喷雾法施药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 3WBD 20L 山东先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弥粉法施药使用手 持式精量电动弥粉机 中蔬生物寿光有限公司 喷粉前将拱棚风口关闭 喷粉管与地面呈 45 对空施 药 以防止微粉飘散 喷雾法和弥粉法施药 每次 用药量均为 50 g 667 m 2 喷雾法施药按 60 L 667 m 2 兑水量进行叶面喷雾 待对照开始发病后 采用病 原菌收集仪 收集各处理拱棚内空气样本到铝箔油 膜上 qPCR 定量检测空气中多主棒孢浓度 同时 调查各处理黄瓜的发病情况 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 效果 100 对照病情指数 处理病情指数 对照病情指数 1 7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21 整理汇总 SigmaPlot 14 0 作图 使用 SPSS 23 0 统计分析软件进 行方差分析 运用 Duncan 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 1 多主棒孢产孢规律 黄瓜棒孢叶斑病病株置于产孢柜 分别于不同时 间点统计病斑产孢量 湿度数据显示 下午 15 00 之后 产孢柜内温度逐渐降低 相对湿度逐渐上升 18 00 至次日 6 00 产孢柜内相对湿度持续在 90 以上 早上 9 00 开始 产孢柜内温度逐渐上升 相 对湿度逐渐下降 至 12 00 15 00 相对湿度达到 最低 图 1 A 产孢数据显示 夜间 18 00 后 随着高湿 相对 湿度 90 持续时间延长 单位面积病斑产孢数逐渐 增多 到次日早上 6 00 叶片病斑上的孢子数量最多 达 1 344 个孢子 cm 2 之后 随着温度逐渐升高 相对 湿度逐渐降低 病斑孢子数又趋于降低 下午 15 00 叶片病斑产孢数降至最低值 整体分析 白天低湿 相 对湿度 60 叶片病斑上多主棒孢的产孢量少 夜 间高湿 相对湿度 90 病斑产孢量多 图 1 B 因此 高湿是多主棒孢产孢繁殖的必要条件 10 20 30 40 50 0 00 3 00 6 00 9 00 12 00 15 00 18 00 21 00 24 00 时间 Time 温度 Temperature 20 40 60 80 100 相对湿度 Relati ve hu mi di ty 0 300 600 900 1200 1500 0 00 3 00 6 00 9 00 12 00 15 00 18 00 21 00 病斑单位面积产孢数 Co ncentrati on of C cas s ii cola spor e s cm 2 温度 Temperature 相对湿度 Relative humidity 0 时间 Time AB A 产孢柜内温湿度变化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 artificial sporulation cabinet B 黄瓜棒孢叶斑病单位面积病斑孢子数 The concentration of C cassiicola on leave lesions of cucumber target leaf spot 图 1 多主棒孢产孢规律及产孢柜内温湿度变化 Fig 1 Sporulation regularity of C cassiicola and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change in sporulation cabinet 2 2 日光温室多主棒孢孢子释放规律 qPCR 检测结果表明 一天内不同时间棚室空气 中多主棒孢孢子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与相对湿度呈 负相关 R 2 0 643 0 859 与温度呈正相关 R 2 0 614 0 972 从上午 6 00 开始 棚室内温度逐渐 升高 相对湿度逐渐降低 空气中多主棒孢浓度也随 之逐渐增加 到中午 12 00 棚室内温度达到峰值 30 3 41 9 相对湿度达到低谷 31 7 53 0 棚室空气中多主棒孢孢子浓度也达到最高 值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分别为 23 368 110 697 64 882 和 12 445 个孢子 m 3 之后 随着温度逐渐降 低 棚室内相对湿度逐渐增大 空气中多主棒孢浓度 2912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56卷 也随之逐渐降低 夜间 0 00 3 00 温度达到最低值 14 6 22 7 相对湿度最高 90 空气 中多主棒孢浓度也降至最低 不同季节孢子浓度范围 为 780 1 201 个孢子 m 3 不同季节棚室内相对湿度 和孢子浓度变化均呈相反趋势 表现为夜间相对湿度 升高 空间病原菌孢子浓度降低 白天相对湿度降低 空间病原菌孢子浓度升高 图 2 表 1 因此 推测 湿度降低是多主棒孢孢子主动释放的必要条件 表 1 不同季节日光温室多主棒孢孢子释放规律及病情指数 Table 1 Regularity of spore release of C cassiicola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disease index in greenhouses 孢子浓度 Spore concentration spores m 3 时间 Time 0 00 3 00 6 00 9 00 12 00 15 00 18 00 21 00 病情指数 Disease index 春 2021 年 5 月 Spring 2021 05 823 44 971 171 3309 531 12943 763 23368 159 11016 2 3335 213 1723 579 43 20 夏 2021 年 8 月 Summer 2021 08 779 46 1001 201 55629 853 72313 823 110697 685 82148 172 69252 150 33653 135 59 82 秋 2021 年 11 月 Autumn 2021 11 823 48 1201 180 16880 994 46883 910 64882 990 31170 991 4755 908 2378 780 53 85 冬 2022 年 2 月 Winter 2022 02 780 50 960 45 1683 835 5600 667 12445 774 1804 541 861 29 31 5 39 46 表中数据为平均值 标准差 n 3 表 2 同 Data are shown as th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SD The same as Table 2 2 3 湿度条件对多主棒孢产孢和释放的影响 分析了人工模拟不同湿度条件对多主棒孢产孢 释放和病情发展的影响 结果显示 先高湿后干燥条 件下 暴露仓空气中多主棒孢浓度最高 49 892 个孢子 m 3 病情最严重 病情指数为 63 22 其次为先干燥 后高湿和持续高湿条件下 暴露仓内多主棒孢浓度分 别为 23 301 和 12 463 个孢子 m 3 病情指数为 58 29 和 54 45 持续干燥条件下 暴露仓内多主棒孢浓度最 低 为 3 836 个孢子 m 3 病情指数为 51 72 图 3 说明先高湿后干燥条件有利于多主棒孢产孢 释放和 病害传播 塑料拱棚内干湿交替处理条件下 拱棚内夜间相 对湿度 63 28 95 17 白天相对湿度 32 67 63 28 棚室空气中多主棒孢孢子浓度增加值最大 为 16 868 个孢子 m 3 病情指数由处理前 24 28 增至 40 76 持续高湿 拱棚内相对湿度 63 93 100 00 或持续干燥 拱棚内相对湿度 28 97 65 37 条件 下 多主棒孢浓度和病情指数变化差异不显著 多主 棒孢浓度增大值分别为 9 911 和 10 195 个孢子 m 3 病 情指数分别由 25 00 增至 31 27 24 11 增至 34 08 图 4 说明设施栽培昼夜干湿交替环境促进了多主棒孢 的夜间高湿产孢繁殖和白天低湿释放 加快了病菌的 传播和扩散 加剧了病害的发生 2 4 不同施药方式和施药时间下黄瓜棒孢叶斑病的 防治效果 依据棚室内的温度 空气中孢子量及农户习惯性 选择上午 8 00 下午 16 00 和傍晚 19 00 3 个施药 时间 在棚室内比较喷雾法和弥粉法两种施药方式对黄 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空间病原菌的杀灭效果 施药量相同 弥粉法施药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 治效果和孢子灭杀效果显著高于喷雾法施药 60 多 菌灵 乙霉威可湿性粉剂 8 00 16 00 和 19 00 弥 粉法施药 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63 45 74 64 和 80 60 显著高于喷雾法施药的防 治效果 41 58 42 26 和 43 45 弥粉法施药对空 间病原菌杀灭效果在 71 81 以上 显著高于喷雾法施 药杀灭效果 52 52 58 12 同样 5 亿活菌 g 荧光 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 8 00 16 00 和 19 00 弥粉 法施药 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59 13 66 14 和 75 08 显著高于喷雾法施药的防 治效果 38 69 40 67 和 41 55 弥粉法施药对空 间病原菌杀灭效果在 72 28 以上 显著高于喷雾法施 药杀灭效果 64 81 70 53 因此 弥粉法适时施药 提高了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田间防治效果 表 2 施药量相同 傍晚或晚上施药对黄瓜棒孢叶斑病 的防治效果和棚室空间孢子灭杀效果高于白天施药 60 多菌灵 乙霉威可湿性粉剂和 5 亿活菌 g 荧光假单 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傍晚 19 00 弥粉法施药 对黄瓜棒 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84 12 和 85 80 显著 高于上午 8 00 弥粉法施药的防治效果 71 81 和 72 28 因此 病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