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42卷 第6期 2 0 2 1 年6 月 Vol 42 No 6 pp50 59 Jun 2021 中 国 农 业 资 源 与 区 划 ChineseJournalofAgricultural esourcesand egionalPlanning 寒冷地区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社会经济效果综合评价 杨 森 1 孙周平 2 李宁辉 3 罗良国 1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 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辽宁沈阳 110866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 要 目的 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化肥的过量投入和利用效率低下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解决这 些问题的农业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又存在农户响应度低 可持续性差等问题 为了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水 平 保证设施蔬菜种植的可持续性 构建全面系统的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在技术推广应用时进行科学评价 是十分必要的 方法 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 专家咨询法 专家约束下的主成分赋权法 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 构建了由准则层 指标层和子指标层3个层次共27个子指标的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指 标体系 计算得到各项指标权重 最终结合指标数据得到5项技术模式综合得分及排序 模式1北票市 越夏番茄化肥减施 0 4432 模式3辽中区冬春茬番茄化肥减施 0 3438 模式2灯塔市越冬番茄化肥 减施 0 0504 模式4南票区冬春茬番茄化肥减施 0 4125 模式5凌源市越冬长季节黄瓜化肥减施 0 4250 结论 根据评价得分结果分别围绕5项技术模式的技术 经济 社会和管理方面进行分析讨 论 据此提出了技术模式推广优先序 针对各项技术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发展设施蔬菜的政策建议 对各 项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的完善与应用推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设施蔬菜 化肥 减施增效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专家约束下主成分赋权法 中图分类号 S9 F323 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9121 2021 06 0050 10 0 引言 21世纪以来 我国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持续快速增长 截止2017年 全国设施蔬菜的总面积为393 33 万hm 2 占全国蔬菜种植总面积的32 3 1 3 设施蔬菜种植产业的蓬勃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保证了蔬 菜的周年供应 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但是设施蔬菜施肥量偏高 施肥比例不合理和肥料 利用率低等问题 4 7 日益突出 不仅增加了蔬菜的生产成本 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 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 影响 为了减少化肥用量和提高化肥利用效率 各地区相关领域专家开始进行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 术的研发与集成 比如将嫁接育苗栽培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应用于 设施蔬菜生产中 8 将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技术和蔬菜套种技术集成应用于新疆吐鲁番地 区设施蔬菜生产上 9 等等 众多技术或技术模式正在研发或完善当中 但这些技术模式是否能够满足农业 生产实践对其简易性 适宜性 稳定可重复性方面的需求 能否普遍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满足农户追求经 济收益最大化的需求 是值得技术的研发者 推广者和部门管理者认真考虑的 目前更多的相关文献关 注的是减少化肥用量对环境改善的效果 10 13 而关于社会经济综合效果的研究少之又少 这也是我国 十 三五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门立项开展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社会经济效果评估研究的原因之一 绿色发展 doi 10 7621 cjarrp 1005 9121 20210607 收稿日期 2019 10 28 作者简介 杨森 1994 男 河北保定人 硕士 研究方向 农业技术评价与环境经济政策 通讯作者 罗良国 1966 男 四川广元人 研究员 研究方向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与环境经济政策 Email luoliangguo 资助项目 十三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应用及评估研究项目 2016YFD0201306 第6期 杨 森等 寒冷地区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社会经济效果综合评价 目前国内外关于社会经济评价的研究主要是在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等方法的 基础上加以改进或与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分析等方法相结合 14 17 文章运用专家约束下的主成分赋权法 以寒冷地区设施蔬菜研发团队所集成的5项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为评价对象 构建指标体系 确立指标权重 对5项技术模式进行减施增效的社会经济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排序 以期为北方寒冷地区农 技推广人员进行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为后续更多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提供宝贵经验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 1 5项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介绍 该研究所评价的技术模式及相关参数由沈阳农业大学蔬菜绿色栽培研究团队提供 5项化肥减施增效 技术模式包括模式1 北票市越夏番茄化肥减施模式 模式2 灯塔市越冬番茄化肥减施模式 模式3 辽中区冬春茬番茄化肥减施模式 模式4 南票区冬春茬番茄化肥减施模式 和模式5 凌源市越冬长 季节黄瓜化肥减施模式 各技术模式都主要是围绕应用化肥的部分有机物料替代 水肥一体化 引入施 用新型高效肥料等技术与栽培管理方式结合的集成 但在集成的关键技术环节措施各异 表1 主要体 现在种植方式上 模式1采用的是传统大小垄 宽窄行 种植方式 种植密度为3 60万株 hm 2 其他4项 模式均采用大垄双行的种植方式 但模式2 模式3和模式4均降低种植密度至3 00万株 hm 2 模式5因种 植蔬菜为黄瓜 种植密度较其常规密度6 00万株 hm 2 减少0 75万株 降至5 25万株 hm 2 化肥减施方面 5项技术模式都因增加有机肥的投入 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化肥的用量 同时为了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5 项技术模式均改进施肥方式 追肥环节由传统的撒施改为水肥一体化管理 并在肥料种类选择上均选择 施用水溶性好 杂质少和养分比例更合理的专用水溶肥 其中模式1采用水溶肥养分比例为16 7 34 其他 4项模式均采用养分比例为17 7 27的水溶肥 而在有机肥替代上 各技术模式选用粪肥种类不同 用量不 同 并差异化施用商品有机肥 豆饼 作物秸秆和生物菌肥 1 2 研究方法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过程中 如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赋权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影 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合理性 目前对指标赋权的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主观赋权法方 便快捷 能够较明确地反映决策者的意向 但是决策或评价结果是依靠专家的经验来决定的 具有很大 的主观随意性 很难消除个人因素对指标权重的影响 客观赋权法赋权结果有很强的数理依据 但是当 指标个数过多时 计算会变得比较复杂 而且结果有时又脱离实际 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各有优缺 点 为了得到客观而合理的权重结果 该文采用专家咨询约束下的主成分赋权法 18 该赋权方法最大的优 势是可以将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 既有技术实测数据保证结果的客观性 一定程度上减弱专家赋权的主 表1 5项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特征描述 技术模式类别 常规对照1 模式1 常规对照2 模式2 常规对照3 模式3 常规对照4 模式4 常规对照5 模式5 种植方式 大小垄 大小垄 大小垄 大垄双行 大小垄 大垄双行 大小垄 大垄双行 大小垄 大垄双行 栽培密度 万株 3 60 3 60 3 60 3 00 3 60 3 00 3 60 3 00 6 00 5 25 化学氮肥投入量 kg hm 2 291 00 153 00 482 70 243 00 297 15 209 25 527 55 385 50 735 00 441 00 化学磷肥投入量 kg hm 2 376 50 132 75 369 30 162 00 255 00 175 50 418 20 304 50 201 60 120 90 有机氮肥投入量 kg hm 2 750 00 975 00 392 31 888 75 346 15 450 00 692 31 900 00 2059 62 2677 50 有机磷肥投入量 kg hm 2 825 00 1072 50 431 54 819 00 184 62 240 00 484 62 630 00 1787 02 2323 13 51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1年 观随意性 又将权重约束在专家打分赋权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避免结果过分追求最优而脱离实际 其具体运用步骤可描述如下 第一步 设有k个指标 记为I 1 I 2 I k n项技术对应的样本记为 I 1 X 11 X 12 X 1n I 2 X 21 X 22 X 2n I k X k1 X k2 X kn 对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公式为 X X ij X i X imax X imin 1 式 1 中 X 为去量纲后的标准化数据 X ij 为原始数据 X i 为原始数据的均值 X imax 与X imin 分别为 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在均值之上的数据会得到一个正的标准化分数 反之会得到一个负的标准 化分数 第二步 判断指标方向 对正向指标 这里定义其方向系数为1 负向指标系数为 1 X 与方向系数 相乘即得方向均为正向的标准化数据X 第三步 由标准化的数据算出I 1 I 2 I k 的协方差矩阵 第四步 对指标I 1 I 2 I k 通过专家咨询表的形式 由专家给出各个指标权数的下限 i 和上限 i i 1 2 k 为了消除专家打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奇异值 定义权重打分的上下限按如下公式为 i 2 i 3 式 3 中 分别为专家打分的均值与标准差 当 i i 时 就是专家加权法 要求0 i i 模式3辽中区 冬春茬番茄化肥减施模式 模式2灯塔市越冬番茄 化肥减施模式 模式4南票区冬春茬番茄化肥减施 模式 模式5凌源市越冬长季节黄瓜化肥减施模式 表明排在前三的技术模式更适合优先推广普及 排名靠后的技术模式其社会经济效果还有很大提 升空间 纵观5项技术模式分别在技术特征 经济效 益 社会效益和管理4个层面的排序结果 发现各 技术模式在技术层面的分值排序与5项技术模式社 会经济效果综合评价分值排序相同 表明在评价 一项技术模式社会经济综合效果的时候 技术本 身的特征非常重要 在反映技术可持续性上发挥 关键作用 技术本身的特征决定了技术被持续采 纳利用的潜力 27 即对一项技术进行评价时其技术 的轻简性和技术本身的属性应该是最关键 最核 心的内容 事实上 从技术层面排序我们可以看出 模 式1的减施效果最好 模式5效果最差 模式1得 分较高的原因一方面是示范应用区域有良好的推 广示范基础 当地菜农经验丰富 环保意识较高 茬口安排更合理 另一方面是技术模式本身所集 成技术较为简便易操作 省时省工 较其他技术 模式有其天然优势 而模式5示范推广的越冬一大茬黄瓜栽培在自然条件上不利于黄瓜生长 此茬口的黄 瓜栽培技术难度高 较其他茬口病虫害多 而且由于生育期长 需要投入的人工多 因此模式5的技术轻 简性不足 排名最低 从经济效益层面排序看 技术模式1 3和5的经济效益分值与其各自技术模式社会经济效果综合评 价分值排序完全一致 这与其对应的技术特征优势支撑紧密相关 因为良好的技术或技术的先进性必然 带来潜在的或转化为良好的经济优势 28 但模式2和模式4分值排序正好与其相应技术特征和综合评价结 果排序颠倒 也就是说模式4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略优于模式2 这与模式2与模式4产值相近但模式2的 表8 专家约束下主成分赋权 准则层 B1 B2 B3 B4 权重 0 5932 0 1469 0 1903 0 0696 指标层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C9 C10 C11 C12 权重 0 3878 0 2324 0 0753 0 1962 0 1083 0 5827 0 4173 0 2415 0 3761 0 3824 0 6363 0 3637 子指标层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10 D11 D12 D13 D14 D15 D16 D17 D18 D19 D20 D21 D22 D23 D24 D25 D26 D27 权重 0 5669 0 2918 0 1413 1 0000 1 0000 1 0000 0 0941 0 1978 0 1991 0 2122 0 1363 0 1605 0 1307 0 2307 0 0990 0 1749 0 0579 0 1808 0 1260 0 5557 0 2612 0 1831 1 0000 1 0000 1 0000 1 0000 1 0000 表9 专家约束下主成分分析法技术模式社会经济评价得分与排序 技术模式 模式1 模式2 模式3 模式4 模式5 综合 得分 0 4432 0 0504 0 3438 0 4125 0 4250 排序 1 3 2 4 5 技术特征 得分 0 2635 0 1420 0 2060 0 2709 0 3065 排序 1 3 2 4 5 经济效益 得分 0 5315 0 1105 0 0240 0 0234 0 4685 排序 1 4 2 3 5 社会效益 得分 0 3547 0 2352 0 4391 0 3791 0 1795 排序 2 4 1 5 3 管理 得分 0 1818 0 2273 0 3636 0 4545 0 1364 排序 2 4 1 5 3 56 第6期 杨 森等 寒冷地区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社会经济效果综合评价 成本更高一些有关 5项技术模式中经济效益最好的是模式1 最差的是模式5 虽然模式5的产值高于模 式1 但是由于其投入的物料以及人力成本都很高 导致净收益比不上模式1 显然 提高机械化水平 适当规模化种植来降低人工成本无疑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方法 尼日利亚学者Dunmade指出技术评价离不开社会的接受性 它是反映社会效益的核心或支柱指标 29 但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技术推广 农户的相应或接纳 还需要配套良好的管理政策 30 因为技术推 广还依赖于推广组织机构 推广人才支撑及完善的基础设施与相关方的合作等等 从社会效益和管理层 面的分值排序来看 5项技术模式都呈现出模式3优于模式1优于模式5优于模式2优于模式4的趋势 其 中模式3所示范推广的地区是辽阳市辽中区 其地理区位接近政治中心 得到的政策支持力度更大 政策 执行速度也更加快 因此推广面积最大 辐射农户最多 媒体宣传报道次数跟多 社会效益与管理层得 分最高 而模式1虽然技术成熟度高 简便易操作 但是宣传力度不够 导致好技术没能大面积推广 总之 一项社会经济效果综合评价优秀的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它反映的优秀是多维度的 既有 良好技术本身的特征 也有能带来良好经济效益保障的属性 同时容易被更多农户接受 采纳和大面积 应用 更有良好的管理机制作保证 3 结论与建议 1 评价对象与评价方向与以往研究不同 评价对象为难度更大的多项技术集成模式 评价内容主 要为技术模式的社会经济效果 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 结合我国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研发和推广现状 首次提出针对设施蔬菜化肥减施技术模式的社会 经济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包括准则层 指标层 子指标层3个层次共27个子指标 为后续 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评价指标的选取提供了宝贵经验 3 专家约束下的主成分赋权方法可以克服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各自的不足 做到优势互补 得到更加科学的权重 对提高综合评价的科学性有重要意义 4 评价结果可以为辽宁省及其省外其他寒冷地区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的推广应用 提供参考 特别是有助于农技推广部门择优开展不同技术模式的推广 5 针对5项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从综合评价结果分析来看 越夏番茄化肥减施模式相较于其他 4项技术模式更优 值得在寒冷地区优选普及推广 但是从技术特征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管理四个方 面分别来看 5项技术模式各有优劣 建议技术特征与经济效益排名较低的技术模式进一步优化完善技术 的集成 如适当缩短其生育期 控制物料的投入 提高机械化水平和降低人工成本 以提高蔬菜种植净 收益 对于社会效益与管理层面得分较低的技术模式则需要当地政府继续完善减施技术的配套政策 如 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和增加农技工作者下乡培训指导的次数 努力做到产学研结合 让广大菜农感 受到设施蔬菜科学种植的广阔前景和巨大增收潜力 使更多的农户了解并接受使用化肥减施增效技术 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亚坤 河北省蔬菜生产投入要素分析与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博士论文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15 2 孙锦 高洪波 田婧 等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现状与趋势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9 42 4 594 604 3 郭世荣 孙锦 束胜 等 我国设施园艺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蔬菜 2012 18 1 14 4 余海英 李廷轩 张锡洲 温室栽培系统的养分平衡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3 514 522 5 曹齐卫 张卫华 陈伟 等 济南地区日光温室养分投入特征和利用状况的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24 5 1818 1827 6 蔡红明 王士超 刘岩 等 陕西日光温室养分平衡及土壤养分累积特征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6 44 9 83 91 7 徐福利 梁银丽 陈志杰 等 延安市日光温室蔬菜施肥现状与环境效应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5 797 801 8 杨嫦景 邱传明 蔬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应用 农业研究与用 2017 1 54 56 9 甘付华 李蔚蔚 高进玲 等 吐鲁番设施蔬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探析 中国农技推广 2018 34 2 59 61 57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1年 10 刘兆辉 薄录吉 李彦 等 氮肥减量施用技术及其对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 4 1 8 11 李燕青 不同类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农学和环境效应研究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12 陈正刚 崔宏浩 张钦 等 光叶苕子与化肥减量配施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7 03 411 416 496 13 李亮科 生产要素利用对粮食增产和环境影响研究 博士论文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15 14 解维锋 刘秦南 刘艳慧 等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养老社区项目社会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工程管理学报 2018 32 1 154 158 15 YangJ TangZH JiaoT CombiningAHPandgeneticalgorithmsapproachestomodifyDRASTICmodeltoassessgroundwatervulnerability A casestudyfromJianghanPlain China EnvironmentalEarthSciences 2017 76 12 426 16 纪广月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中国碳排放预测中的应用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4 44 14 243 249 17 谭玉莲 漆雁斌 但鹏飞 基于层次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农户安全生产行为评价 以四川省564户种植业农户为例 粮食科技与经 济 2019 44 3 113 118 18 姜国麟 刘弘 朱平芳 专家咨询约束下的最大方差权数计算法 统计研究 1996 6 65 67 19 苏晨晨 周奥 潘玉翠 等 基于PCA的龙口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39 12 96 103 20 赵婷 基于灰色关联的西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39 10 62 66 21 周丽 基于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的西部农村生态经济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 12 192 196 234 22 BatteseGE CoelliTJ Amodelfortechnicalinefficiencyinastochasticfrontierproductionfunctionforpaneldata EmpiricalEconomics 1995 2 325 332 23 黄绍文 唐继伟 殷学云 等 基于发育阶段的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栽培番茄水肥一体化技术 中国果菜 2017 37 9 52 54 60 24 靳露 王健 郭世荣 等 新型潮汐式无土栽培设施设计与试验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8 41 6 1142 1150 25 张迎春 颉建明 李静 等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33 4 196 205 26 杨文杰 别之龙 黄远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 长江蔬菜 2019 16 32 34 27 Rogers E M Diffusionofinnovations ColumbusOhio FreePress 2003 28 孙联辉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 博士论文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29 IsraelDunmade Indicatorsofsustainability Assessingthesuitabilityofaforeigntechnologyforadevelopingeconomy TechnologyinSociety 2002 24 4 461 471 30 LeeDR Agriculturalsustainabilityandtechnologyadoption Issuesandpoliciesfordevelopingcountries 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 nomics 2006 87 1 1325 1334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EFFECTS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EDUCTION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TECHNOLOGIES ON PROTECTED VEGETABLES IN COLD AREAS Yang Sen 1 Sun Zhouping 2 Li Ninghui 3 Luo Liangguo 1 1 InstituteofEnvironment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inAgriculture 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 Beijing100081 China 2 CollegeofHorticulture 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 Shenyang110866 Liaoning China 3 InstituteofAgriculturalEconomicsandDevelopment 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 Beijing100081 China Abstract The excessive input and low use efficiency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during the cultivation of protected vegetables has cause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during the application and extensiontosolvetheseproblemshavelowresponsivenessandpoorsustainability Inordertoimprovethelevelof agriculturaltechnologyextensionandensurethecultivationsustainabilityofprotectedvegetables itisnecessary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technic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technologiesduringtheextension Byusingthemethodsofliteratureanalysis theexpertconsultation and the expert constrained principal component weighting a se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chemical fertilizerapplicationreductionandefficiencyimprovementtechnologiesconsistingofthecriteria theindicatorsand the sub indicators three layers with a total of 27 indicators was constructed The weights of each indicator were 58 第6期 杨 森等 寒冷地区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社会经济效果综合评价 calculated andthenthecomprehensivescoresandrankingsoffivetechnicalmodeswereobtainedwiththeweights andindicatordata Therankingsfollowedtheorderofmodel1summertomatofertilizerreductiontechnologymode in the city of Beipiao 0 443 2 model 3 winter and spring tomato fertilizer reduction technology mode in the Liaozhong district 0 343 8 model 2 winter tomato fertilizer reduction technology mode in the city of Dengta 0 0504 model4winterandspringtomatofertilizerreductiontechnologymodeintheNanpiaodistrictfrom 0 4125 model5winterandsummercucumberfertilizerreductiontechnologymodeinthecityofLingYuan 0 4250 Thetechnological economic socialandmanagementaspectsforthefiveagriculturaltechnologymode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and then the priority of promoting the technologymodeswereproposed Thecorrespondingpoliciesforeachtechnologymodeswererecommendedinview of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eachtechnologymode whichisofgreatsignificancetotheimprovementand applicationofthechemicalfertilizerapplicationreductionandefficiencyimprovementtechnologies Keywords protectedvegetables chemicalfertilizer applicationreductionandefficiencyimprovement indica torsystem comprehensiveevaluation expertconstraintprincipalcomponentweightingmethod 书评 乡村振兴中的艺术创作赋能思考 评 艺术化 乡村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 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 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特别是农村地区 不平 衡不充分 问题尤其突出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 历史意义 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和 全面升级提供了全局性的宏观指导 从根本上得 以推动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究竟 是要建设怎样的乡村呢 是简单复制城市景观的 千村一面 还是从多视角出发唤醒乡村文化 让 艺术参与其中的乡土再造 由董进智著 四川大 学出版社于2020年5月出版发行的 艺术化 乡 村的未来 一书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作者向 读者展示了艺术创作在打造有韵味 有品位 有 魅力的乡村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有助于读者从整 体上形成对艺术化乡村的认知 全书共由5个部分构成 分别为专题报告 政 策背景 实践基础 思考之源和若干断想 汇集 了作者近10年研究乡村艺术化的相关文章 全书 建立在大量实践调研基础之上 对乡村振兴和乡 村艺术化的理解十分深刻 同时 作者的整体叙 述建立在四川 业兴 家富 人和 村美 的幸 福美丽新村建设的背景之下 案例具有很强的指 导性 其对乡村建设的内在审美追求是形成一个 完整而有涵养的体系 下转第68页 5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