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进展.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进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进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进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进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进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 年 11 月 灌溉排水学报 第 39 卷 第 11 期 Nov 2020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No 11 V ol 39 112 文章编号 1672 3317 2020 11 0112 08 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孙树臣 1 赵 鑫 1 翟 胜 1 田晓飞 1 李建豹 2 朱 超 3 郑云珠 1 1 聊城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59 2 南京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南京 210023 3 聊城大学 人力资源处 山东 聊城 252059 摘 要 土壤 水分是 植物生 存及生 长发育 的物质 基础 不仅决 定植被 的分布 格局 而且对 作物的 产量及 品质等 均 具 有重要 影响 生物质 炭因其 特殊的 孔隙结 构和肥 力等特 征 在 改善土 壤水分 提高 土壤肥 力 促 进作物 生长 及 增 加 产量等 方面具 有重要 意义 然而 因生物 质炭种 类 颗 粒大小 裂解 温度 施用量 及施入 土壤类 型等的 不同 导 致 炭添加 后对土 壤水分 等方面 的影响 存在较 大差异 限制 了生物 质炭在 农业生 产及土 壤改良 等方面 的广泛 应用 为 深 入理解 生物质 炭对土 壤水分 的影响 从土 壤水动 力学参 数 土 壤含水 率 蒸 散发及 水分利 用效率 等方面 对生 物 质 炭 添加的 响应进 行总结 并就 生物质 炭与土 壤水分 之间的 相互关 系研究 进行了 展望 以期为 生物质 炭更好 的服 务 于 土 壤改良及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生物质炭 土壤水力学参数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蒸散发 中图分类号 S152 7 S216 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 13522 ki ggps 2020091 孙树臣 赵鑫 翟胜 等 生物 质炭施用对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J 灌 溉排水学报 2020 39 11 112 119 SUN Shuchen ZHAO Xin ZHAI Sheng et al The Effect of Biochar Amendment on Soil Moisture A Review J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2020 39 11 112 119 0 引 言 1 生物质炭是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将有机物料 秸 秆 树干或枝条 粪便 生产和生活垃圾等 经高温 裂解产生的一类富含碳素 稳定性高 具有不同芳香 化的固态颗粒物质 1 3 因其具有丰富的孔隙度 巨 大的比表面积 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及矿质营养元素等 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改良 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 质 净化和吸收土壤污染物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并 能有效促进植物营养吸收等 4 9 生物质炭的研究源 于对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黑土的认识 之后利用各种有 机物料制备生物质炭并应用于农业备受关注 特别是 秸秆质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 肥料缓释载体及碳封 存剂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0 12 全球废弃生 物质 包括初级农林生产剩余物 农林次级剩余物和 生物利用及转化废弃物等 资源可达 1 400 亿t 10 如 果制备为生物质炭不仅可促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 利用 还 可改善土壤肥力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促进 农作物稳产及高产的作用 9 同时 生物质炭平均维 收稿日期 2020 02 23 基金项目 国家自 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41701243 41807092 聊城大学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318051748 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项目 cxcy2019y061 作者简介 孙树臣 1984 男 山东 汶上人 讲师 主要从事土壤水分 与植物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E mail sunshuchen123 持时间为 2 000 a 半衰期 为 1 400 a 12 有利于碳封 存和缓解温室效应 土壤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分布格局及演替 的重要限制因子 当前 全球气候变暖及水资源短缺 已经对全球性的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物质炭 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度等特点在施入 土壤后可有效改善土壤水分状况 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增加土壤有效水量 5 8 13 有利于节水灌溉及提高水资 源利用效率 进而实现水资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然 而 因生物质炭裂解温度 种类 颗粒大小 添加量 及所施入土壤的类型 质地等的不同 不同学者关于 生物质炭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存在一定差异 基于 此 为深入理解生物质炭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本文系 统回顾了生物质炭对土壤水力学参数 土壤含水率 蒸散发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 并就生物质炭 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进行了展望 以 期为促进生物质炭与土壤水分的研究提供参考 1 生物质炭对土壤水力学参数的影响 土壤水力学参数综合反映了土壤的孔隙状况 导水 性 入渗 持水性及供水能力等 受土壤质地 结构 有机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14 生物质炭因其独特 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等 施入土壤后可有效改 孙树臣 等 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进展 113 善土壤结构 降低土壤体积质量 增加土壤孔隙度 15 17 同时 生物质炭可起到稳定和提高土壤有机质量 的作 用 1 而有机质又是 土壤团聚体 形成的关键 进一步 对土壤结构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土壤水分运移及再分 配过程等 18 进而引起土壤水力学参数的变化 1 1 生物质炭对土壤水分常数的影响 土壤水分常数是表征土壤水形态和性质转折点 的特征值 综合反映了土壤的持水能力 土壤水的物 理特性及对植物的有效性 受土壤孔隙状况 质地 结构及有机质量等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大量研究表 明 农田土壤施入生物质炭后可显著增加土壤田间持 水率 饱和含水率及土壤有效含水率等水分常数 且 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 并 能 有效降低土壤 凋萎系数 19 21 Tryon 等 22 研究指出 添加生物质炭 使沙土的田间持水率增加且提高 18 的有效水量 并 使 土壤萎焉系数降低 Karhu 等 5 在芬兰南部的研究 也发现 粉土田间持水率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 增大 黄土高原 3 种典 型土壤塿土 黄绵土 风 沙土 的田间持水 率 随生物质炭 苹果树枝和锯末生物炭 添加量 2 5 10 的增加而增大 且苹果树 枝生物炭效果优于锯末生物炭 2 种 生物炭均表现为 对风沙土的效果最佳 23 在黑土 14 潮 土 15 及黄壤 24 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果 生物质炭对土壤水分常数 的增加效应一方面是由生物质炭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生物质炭在炭化过程中形成的多孔结构及巨大的比 表面积为土壤水分提供了良好的存储空间 6 25 26 其 本身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 比土壤有机质高 1 2 个 数量级 2 27 其次 生物质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多 种官能团 16 而土壤水分常数随土壤有机质量的增加 而增加 另一方面是由于生物质炭施入土壤后土壤体 积质量降低 孔隙度增加 其较高的含盐量导致土壤 对水分的吸持能力增强 15 同时 生物质炭还可以提 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整体的吸附能力 28 从而有 利于提高土壤田间持水率 饱和含水率和有效水量并 有效降低土壤萎焉系数 5 6 25 29 也有学者研究表明 生物质炭对土壤水分常数 的影响无明显规律 30 或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其影 响效果减弱 2 31 甚至出现负效应 32 Dugan 等 31 研 究发现 土壤添加 5 10 t hm 2 的玉米 秸秆生物炭时 田间持水率均有显著增加 而在 15 t hm 2 条件下 增加 幅度却又明显下降 旱作黄绵土在生物质炭施用量为 40 t hm 2 时土 壤水分 常数 达到峰 值 之后增 加幅 度下 降 各水分常数趋于稳定 但对土壤凋萎系数的影响 不显著 33 魏彬萌等 26 通过研究生物质炭添加对砒砂 岩与沙复配土时指出 土壤田间持水率在生物质炭施 用量达到 50 g kg时出现 下降 砂质土壤有效含水量 随生物炭 施 用量 0 0 6 1 8 3 6 5 4 的增加呈降低趋势 凋萎系数则呈增加趋势 32 因 此 生物质炭对土壤水分常数的改善可能只适用于粗糙 质地的土壤 或者具有大量孔隙的土壤 而对于黏质 土壤则表现出抑制作用 13 22 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可 能是由于生物质炭本身的吸水能力是有限的 且生物 质炭大多含有疏水基团 34 当生物质炭添加量增加时 这种水分排斥作用就会更容易表现出来 17 31 并且生 物质炭中大量的有机质 量 也是导致其斥水性的主要 原因 35 36 此外 当生物质炭施用量较大时 其细颗 粒会堵塞土壤毛管孔隙 从而导致土壤田间持水率 饱和含水率 等水分常数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 降低 37 生物质炭本身巨大的多孔结构和比表面积及 高盐分特性 会导致其对土壤水分的吸持能力增强 作物无法吸收利用 也是使土壤有效水量降低及凋萎 系数升高的重要原因 11 32 1 2 生物质炭对土壤导水性能的影响 生物质炭施入土壤后极大的改变了土壤的原有 结构 甚至会形成特殊的双层或多层土壤结构 38 从 而使得土壤水分在土壤中的迁移及停留时间发生改 变 进 而 影 响土壤水分的入渗 扩散及导水率等 18 1 2 1 生物质炭对土壤水分入渗及扩散的影响 土壤水分入渗及扩散综合表征了土壤孔隙度状 况及导水性能 分别用土壤水分入渗率及扩散率表示 对土壤水分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 生物质炭 可有效提高黏性土壤水分入渗能力 促进水分下渗及 扩散 39 42 黑土土壤水分入渗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 加而逐渐升高 当土壤含水率 42 时 生物炭抑制 土壤水分的扩散 而当土壤含水率 42 时则促 进了 土壤水分的扩散 14 43 塿 土 44 和壤土 45 的累积入渗量 及入渗速率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不断增加 且不 同粒径生物质炭对塿土入渗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在 低添加量条件下对塿土入渗影响不明显 44 而高海英 等 2 研究则指出 随生物质炭施入量的增加塿土水分 入渗率逐渐降低 因此 生物质炭的不同施用方式及 施用量均会对塿土的入渗过程及累积入渗量产生较 大影响 46 在轻质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后土壤水分入渗 受到抑制 且生物质炭添加量越高 抑制作用越明 显 2 39 47 黄绵土随生物 质炭添加量 的增加入渗 能力 明显降低 小粒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大粒径 且对黄 绵土入渗的抑制效果弱于黑垆土 8 48 肖茜等 49 在黄 土区的研究也表明 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风沙土 及黑垆土的湿润锋移动速度及累积入渗量均呈降低 趋势 在砂土 45 淡灰钙土 50 及砂壤土 51 中亦得出 相似的结论 并且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及生物质炭添 灌溉排水学报 114 加 量 10 20 40 60 g kg 的增加 沙壤土的扩散率 呈降低趋势 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 45 00 79 11 80 56 和 83 33 51 生物质炭与土壤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产生以上差 异的主要原因 黏质土壤添加生物质炭后可增加土壤 的通透性 使土壤孔隙增多 从而促进黏质土壤水分 入渗及扩散 13 17 39 而质地较轻土壤一方面因其本身 含有较多的孔隙 施加生物质炭后导致土壤通透性降 低 甚至堵塞土壤孔隙 2 37 另一方面生物质炭表面 含有丰富的高密度负电荷 有助于形成有机 无机复 合物和团聚体 增加土壤黏粒量 降低轻质土壤孔隙 度 23 从而导致轻质土壤入渗及扩散的减小 1 2 2 生物质炭对土壤导水率的影响 生物质炭对土壤导水率的影响因生物质炭种类 添加量 土壤质地等而异 黏质土壤中施用生物质 炭后可有效提高土壤孔隙度 增加通气孔隙 从而 促进土壤导水率的升高 Asai 等 42 研究表明 生物 质炭对 0 5 cm水稻田土壤饱和导水率具有明显提高 作用 在 16 t hm 2 添加量 下增加效果最明显 但对土 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效果在不同土质条件下差异较 大 生物质炭添加可提高黑土土壤饱和导水率的 14 3 52 4 43 黑土的 非饱和导水率亦表现出增加 趋势 14 52 但在土壤含水率 30 条件下 随土壤含 水 率 的增加非饱和导水率增加缓慢 而在土壤含水 率 30 时 非饱和导水率增加迅速 14 Lim 等 21 通 过开展 4 种 生物质炭 硬木粒 硬木片 燕麦壳 木 屑 对 4 种质 地土壤 粗砂土 细砂土 壤土和黏土 饱和导水率的研究发现 生物质炭添加可提高壤土和 黏质土的导水率 却抑制了沙质土的导水率 且随 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抑制效果越明显 30 47 主要 是由于砂质土壤本身含有较高的孔隙度 添加生物 质 炭后反而 堵塞了原有的土壤孔隙 导致土壤导水性 能下降 2 23 37 此外 还有研究指出 生物质炭对土 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只有在一定施用量 土壤干质量 的 1 6 6 条件下才会起作用 而在低添加量 0 1 0 8 条件下效果不明显 15 53 1 3 生物质炭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反映土壤水能态和土壤含 水率关系的基本水力参数 也是推求其它土壤水力学 参数的基础 24 凡是对土壤孔隙状况及水分特性产生 影响的因素均会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产生影响 生物 质炭因其特殊的孔性结构施入土壤后对土壤孔性 结 构等均会产生重要影响 进而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产 生影响 但其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在不同水吸 力下表现出较大差异 研究表明 较高的生物质炭 2 可提 高基质势在 100 kPa 和 500 kPa 条件下 的 土壤含水率 但对 33 kPa 和 1 500 kPa 基质势条件下 含水率 则无明显作用且 对土壤渗透系数改变不明显 在低吸力下对土壤给水度几乎没有影响 6 54 而 Brockhoff 等 55 56 研究则指出 生物质炭使较高土壤水 势下的含水 率 高于空白 即使作物长期受水分胁迫 生物质炭也能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 高海英等 2 和吴 维等 24 的研究也表明 在低吸力下土壤含水率与生物 质炭添加量正相关 在高吸力段土壤含水率与生物炭 添加量负相关 这一结果与王竹等 57 在黄棕壤中的研 究结果相反 生物质炭对黑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各参 数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各吸力段内黑土持水 能力均随生物质炭的添加呈上升趋势 其影响程度还 受地形坡度的制约 14 51 而王睿垠等 52 的研究则指出 生物质炭对黑土持水能力的增加主要是 2 200 cm 吸 力范围 2 生物质炭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也是土壤内部生物 化学及物理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 介质 生物质炭添加可显著影响土壤含水率 但其影 响程度会受到生物质炭施加量 类型 制备工艺及土 壤自身结构等的共同影响 生物质炭本身的多孔特性 使其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 2 13 27 31 添加到土壤后可 降低土壤体积质量 增加对土壤水分的固持能力 21 58 和土壤孔隙度 且添加量越多对土壤孔隙及土壤含水 率 的增加越明显 28 59 61 Oguntunde 等 29 研究表明 向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可提高 5 左 右的土壤孔隙度 孔隙度的增大提高了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和比表面积 且生物质炭对黏质土壤体积质量的微小变化会在很 大程度上制约土壤液相与气相孔隙的平衡 62 从而导 致土壤含水率上升 同时 生物质炭添加还可促进土 壤团聚体的形成及稳定性 进而提高土壤含水率 15 而对砂性土壤的影响则不显著 63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 生物质炭对土壤含水率的促进作用是有限度的 一定 范围内土壤含水率 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 超过一定量后土壤含水率又会下降 2 其原因可能是 由于在高添加量条件下 生物质炭的斥水性表现明显 从而导致土壤含水率在高添加量下降低 19 生物质炭对土壤含水率 的影响还受到生物质炭 原料 制备工艺及土壤类型等的影响 吴愉萍等 64 通 过对比分析 7 种生物质炭 材料 黄秋葵秸秆炭 茭白 秸秆炭 水稻秸秆炭 废弃食用菌基质炭 无花果秸 秆炭 猪粪炭和稻壳炭 及 4 种添加 量 0 5 1 2 和 5 对 土壤水分的影响发现 生物质炭均能显 著提高土壤含水率 2 下效果最佳 其中又以水稻 秸秆效果最 明显 Herath 等 59 单瑞 峰等 65 和Shaf e 孙树臣 等 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进展 115 等 66 研究表明 同种生物质炭材料下土壤含水率随裂 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其原因是由于随裂解温度的升 高其平均孔径及表面积均增大 65 不同土壤类型条件 下的研究表明 生物质炭对黑垆土土壤含水率的提高 作用优于黄绵土 48 黄棕壤含水率随烟杆生物质炭施 用量 0 1 4 7 11 的 增加逐渐升高 赤红壤 水稻土及紫色土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变 化 而黄红壤则表现出降低的趋势 67 此外 田间管 理方式及 生物质炭粒径大小的不同也会使生物质炭 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产生较大差异 68 69 3 生物质炭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 蒸发是土壤水分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 有效抑 制土壤无效水分蒸发对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具有 重要意义 农田土壤施入生物质炭后 受耕作措施 土壤环境及生物质炭本身特性等的共同影响 对土 壤水分的蒸发表现出双重效应 一些学者研究认为 农田土壤施入生物质炭后 有利于抑制土壤水分蒸 发 1 3 5 15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生物质炭可促进土 壤盐 分的增加 并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 增强对土壤 水分的吸持能力 降低土壤水分蒸发 另一方面是由 于当生物炭添加量较小时 对土壤孔隙及颜色的影响 较小 抑制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15 如邢英等 70 通过 室内土柱模拟试验探讨 4 种 杉树木屑生物质炭添加 量 1 2 4 10 对黄壤蒸发的影响指出 4 种 生物质炭 处理分别使黄壤蒸发减少 0 01 0 02 0 03 14 10 处理条件下对土壤蒸发的抑制效 果最佳 潮土蒸发量随生物质炭添加量 0 0 5 1 3 6 的增加逐渐降低 在 6 添加量条 件 下对土壤水分蒸发的抑制效果最佳 15 而在沙化土壤 的研究则表明 随生物质炭浓度 0 2 4 6 8 的增加 除 2 处理 促进土壤蒸发外 其余各处 理均降低土壤蒸发 且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对土 壤蒸发的抑制效果增强 71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 生物质炭因其颜色深 施入 农田土壤后 土壤吸热能力增强 特别是高添加量有 利于土壤温度的快速升高 从而促进土壤水分蒸发 7 且不同质地土壤蒸发对生物质炭添加后的响应也存 在较大差异 黏质土壤中添加 5 的 生物质炭可有效 抑制土壤蒸发 而高添加量则促进土壤蒸发 69 黑 垆 土 黄绵土和风沙土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 0 0 5 1 2 3 5 的 玉米秸秆生物质炭 30 d 后 促进了不同时期黄绵土和黑垆土的累积蒸发量 但与 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 但却显著抑制风沙土前 20 d 的土壤蒸发 而 20 d后 则表现出促进作用 49 此外 不同生物质炭施用方式及施用量亦 会对塿土蒸发产 生影响 既有促进也有抑制 但与对照相比均未达到 显著水平 46 4 生物质炭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农田土壤施入生物质炭后可显著提高土壤的水 分利用效率 但这种提高是有限度的 当生物质炭超 过一定量后又表现出下降趋势 1 13 47 沙 地土 壤水分 利用效率随生物质炭添加量 10 15 20 t hm 2 的 增 加分别比对照提高 6 139 91 这种提高主要 是源于生物质炭明显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渗漏损失 47 重壤土随小麦秸秆生物质炭添加量 0 20 30 40 50 60 t hm 2 的增 加 冬小麦 耗水 量逐渐 减小 水 分利用 效率 呈先增 加后 降低的 趋势 变化 40 t hm 2 处 理下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最佳 73 冲积型盐 化潮土条件下玉米农田土壤耗水量随生物质炭添加 量 1 8 3 6 7 2 t hm 2 的增加显著降低 水分利用 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低添加量条件下水分利 用效率最佳 且生物质炭施用年限亦对水分利用效率 有明显影响 72 此 外 生物质炭添加对水分利用效率 的影响还受到田间管理措施的影响 如马铃薯水分利 用效率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不断升高 但起垄覆 膜下增幅普遍高于露地平种 68 5 讨论与展望 国内外学者围绕生物质炭对土壤水力学参数 土 壤含水率 蒸散发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 卓有成效的研究 然而 因原料及制备工艺的不同导 致生物质炭特性存在较大差异 由此导致不同生物质 炭及添加量在施入不同的土壤类型 质地结构及植被 类型后对上述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也就存在较大差 异 加之田间管理方式的不同进一步加剧了生物质炭 对上述土壤水分状况影响的复杂性 特别是生物质炭 添加后 在田间管理措施的影响下容易形成特殊的双 层甚至多层土壤结构 而层状土壤水分的运动明显不 同于均质土壤 38 从而使得生物质炭还田后的土壤水 分运动更加复杂 46 基于此 为深入理解生物质炭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及推进生物质炭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 本文在 综述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水分影响研究的基础上 提 出生物质炭与土壤水分相互作用关系的未来研究应 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不同土壤类型及植被条件下适 宜生物质炭种类及添加量的研究 当前 生物质炭的 制备工艺 原料 裂解温度等 复杂多样导致生产出 的生物质炭性质差别较大 其在施入土壤后因添加量 土壤类型及田间管理措施等的共同影响下 对土壤水 分状况的影响也就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 在不同土壤 灌溉排水学报 116 及植被类型条件下如何选择最适的生物质炭类型 施 用量及施用方式以达到改善土壤水分并提高作物产 量及品质的最佳效果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生 物质炭在高效节水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当前 全 球气 候变暖及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 素 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生物质炭作 为新兴的土壤改良剂 在提高土壤肥力 节约水资源 及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 当前关于生物质炭与高效节水农业的相关研究 报道较少 未充分考虑节水灌溉条件下生物质炭对土 壤水分状况及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加强生物质炭 在高效节水农业中的应用研究有利于节约利用水资 源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质炭还田后的长 期生态水文效应研究 生物质炭还田后 在田间管理 措施影响下 必将会和土壤之间相互作用 从而对生 物质炭本身及土壤状况产生影响 而当前对生物质炭 添加后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期限相对较短 不足以说 明生物质炭对土壤水环境状况的长期影响 特别是生 物质炭添加后短期内的有利或不利影响可能被放大 或缩小 因此 加强生物质炭还田后的长期生态水文 效应研究 特别是长期定位研究 对于深入认识和理 解生物质炭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并且可为生物质炭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 理论依据 生物质炭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生态 脆弱区的应用研究 生物质炭添加后可有效提高土壤 水分状况及水分利用效率 而水资源短缺又是影响干 旱半干旱区及生态脆弱区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 的重要限制因素 为此 加强生物质炭在干旱半干 旱区特别是生态脆弱区的应用研究 对于改善区域 土壤水分状况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进而达到植被恢 复与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GLASER B BALASHOV E HAUMAIER L et al Black carbon in density fractions of anthropogenic soils of the Brazilian Amazon region J Organic Geochemistry 2000 31 7 669 678 2 高海英 何绪 生 耿增超 等 生物 炭及炭基肥对土壤 持水性能影响 的研究 J 中国农 学通报 2011 27 24 207 213 GAO Haiying HE Xusheng GENG Zengchao et al Effects of biochar and biochar based nitrogen fertilizer on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11 27 24 207 213 3 陈温福 张伟明 孟军 农用生物炭研究进展与前景 J 中国农业 科学 2013 46 16 3 324 3 333 CHEN Wenfu ZHANG Weiming MENG Jun Advances and prospects in research of biochar utilization in agriculture 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13 46 16 3 324 3 333 4 GENESIO L MIGLIETTA F BARONTI S et al Biochar increases vineyard productivity without affecting grape quality Results from a four years field experiment in Tuscany 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Environment 2015 201 20 25 5 KARHU K MATTILA T BERGSTR M I et al Biochar addition to agricultural soil increased CH 4 uptake an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results from a short term pilot field study 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Environment 2011 140 2 309 313 6 LARID D A FLEMING P DAV I S D D et al Impact of biochar amendments on the quality of a typical Midwestern agricultural soil J Geoderma 2010 158 3 443 449 7 潘全良 陈坤 宋涛 等 生物炭及炭基肥对棕壤持水能力的影响 J 水土保持研究 2017 24 1 115 121 PAN Quanliang CHEN Qun SONG Tao et al Influences of biochar and biochar based compound fertilizer on soil water retention in brown soil J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7 24 1 115 121 8 解倩 王丽梅 齐 瑞鹏 等 生物炭 对黄绵土水分入渗 和持水性能的 影响 J 地球环境 学报 2016 7 1 65 76 XIE Qian WANG Limei QI Ruipeng et al Effects of biochar on water infiltration an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loessial soil J Journal of Earth Environment 2016 7 1 65 76 9 王梅勋 陈利 军 王家民 等 玉米 秸秆生物炭对烟田 褐土水分库容 及烤烟生物量的影响 J 土壤 2015 47 6 1 076 1 084 WANG Meixun CHEN Lijun WANG Jiamin et al Effects of maize straw biochar on soil water storage capacity and tobacco biomass in tobacco planting cinnamon soil J Soils 2015 47 6 1 076 1 084 10 何绪生 耿增 超 佘雕 等 生物炭 生产与农用的意义 及国内外动态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2 1 7 HE Xusheng GENG Zengchao SHE Diao et al Implications of production and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of biochar and its international dynamics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1 27 2 1 7 11 LEHMANN J A handful of carbon J Nature 2007 447 7 141 143 144 12 KUZYAKOV Yakov SUBBOTINA Irina CHEN Haiqing et al Black carbon decomposition and incorporation into soil microbial biomass estimated by 14 C labeling 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9 41 2 210 219 13 GLASER B LEHMANN J ZECH W Ameliorat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highly weathered soils in the tropics with charcoal a review J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02 35 4 219 230 14 魏永霞 王鹤 吴昱 等 生物炭对 不同坡度坡耕地土 壤水动力学参 数的影响 J 农业 机械学报 2019 50 3 231 240 WEI Yongxia WANG He WU Yu et al Effects of biochar on soil hydrodynamic parameters under different slopes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19 50 3 231 240 15 王浩 焦晓燕 王 劲松 等 生物炭 对土壤水分特征及 水胁迫条件下 高粱生长的影响 J 水土保持学报 2015 29 2 253 258 WANG Hao JIAO Xiaoyan WANG Jinsong et al Effects of biochar on water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sorghum growth under condition of 孙树臣 等 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进展 117 soil water stress 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5 29 2 253 258 16 CHEN Yan SHINOGI Yoshiyuki TAIRA Masahiko Influence of biochar use on sugarcane growth soil parameters and groundwater quality J Soil Research 2010 48 7 526 530 17 ZHANG Afeng BIAN Rongjun PAN Genxing et al Effects of biochar amendment on soil quality crop yield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in a Chinese rice paddy A field study of 2 consecutive rice growing cycles 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2 127 27 153 160 18 MAJOR J STEINER C DOWNIE A et al Biochar effects on nutrient leaching C LEHMANN J JOSEPH S Biochar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ndon Earth Scan 2009 271 287 19 DUGAN E VERHOEF A SOHI S The effect of biochar and stover amendment on soil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plant growth C UK Biochar Conference Edinburgh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11 25 26 20 LIANG Feng LI Guitong LIN Qimei et al Crop yield and soil properties in the first 3 years after biochar application to a calcareous soil 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4 13 3 525 532 21 LIM T J SPOKAS K A FEYEREISEN G et al Predicting the impact of biochar additions on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J Chemosphere 2016 142 136 144 22 TRYON E H Effect of charcoal on certain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forest soils J Journal of Ecological Monographs 1948 18 1 81 115 23 颜永豪 郑纪 勇 张兴昌 等 生物 炭添加对黄土高原 典型土壤田间 持水量的影响 J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127 4 120 124 YAN Yonghao ZHENG Jiyong ZHANG Xingchang et al Impact of biochar addition into typical soils on field capacity in loess plateau 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3 127 4 120 124 24 吴维 李心清 周 运超 等 玉米秸 秆生物炭对贵州黄 壤持水能力的 影响 J 地球与环 境 2017 45 6 675 680 WU Wei LEE Xinqing ZHOU Yunchao et al Impact of cron straw biochar on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the Yellow soil i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J Earth and Environment 2017 45 6 675 680 25 YANG Yang MA Shaoqiang ZHAO Yi et al A field experiment on enhancement of crop yield by rice straw and corn stalk derived biochar in Northern China J Sustainability 2015 7 10
展开阅读全文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