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珀霉素防治草莓炭疽病的研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哌珀霉素防治草莓炭疽病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哌珀霉素防治草莓炭疽病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哌珀霉素防治草莓炭疽病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哌珀霉素防治草莓炭疽病的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哌珀霉素防治草莓炭疽病的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42303-309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2018 年 4 月 收稿日期 2017-10-12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项目( 16391902400) 作者简介王承芳,硕士,农艺师, E-mail ; *通信作者,博士, E-mail 。 DOI 10.16409/ki.2095-039x.2018.02.019 哌珀霉素防治草莓炭疽病的研究 王承芳1,王伟民2,干华磊1,叶乃玮1,陈 娟1,毛伟力1*( 1. 上海万力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1203; 2. 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201700) 摘要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用橘绿木霉 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 TR673 在液体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物 哌珀霉素( Peptaibols) ,对多种植物病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哌珀霉素对草莓炭疽病的病原菌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其 EC50和 EC90分别为1.480 和 22.193 mg/L。将含有哌珀霉素的发酵粗提物制成含 12哌珀霉素可湿性粉剂,在上海青浦和金山2 个地区,进行防治草莓炭疽病的药效试验。当 12哌珀霉素的施用量 ≥ 450 g/hm2时,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施用量处理和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化学对照处理。在进行“安全性评价”测试时发现,用浓度为 900、 1800、 3600 g/hm2的 12哌珀霉素可湿性粉剂对 3 个草莓品种进行施药,不仅对生长无影响,也无药害产生。 关 键 词 哌珀霉素;草莓炭疽病;抗菌肽;木霉菌 中图分类号 S4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61201802-0303-07 Control Effect of Peptaibols against Strawberry Anthracnose WANG Chengfang1, WANG Weimin2, GAN Hualei1, YE Naiwei1, CHENG Juan1, MAO Weili1*1. Shanghai WLH Biotech Corpration, Shanghai 201203, China; 2. Qingpu Agro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Shanghai 201700, China Abstract By use of measuring the growth rate of fungal mycelium, many plant pathogens were antagonistically tested with a peptaibols, a secondary metabolite produced by the strain TR673 of 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 during liquid fermenta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peptaibols can strongly prevent the growth of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 a causal pathogen of strawberry anthracnose. The values of its EC50and EC90were 1.4795 mg/L and 22.1937mg/L, respectively. A ulation of 12 peptaibols wettable powder WP was made from the crude extractings and used to conduct an efficacy test on preventing the disease of strawberry anthracnose in Qingpu and Jinshan areas of Shanghai. When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12 peptaibols WP was≥450 g/hm2, control efficacy of strawberry anthracnos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treatments including the chemical control of 50 carbendazim WP. A “Safety uation Test” was conducted with 3 application rates 900, 1800, 3600 g/hm2 onto 3 varieties of strawberr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no side-effects on growth and chemical toxicity to the strawberries. Key words peptaibols; strawberry anthracnose; antimicrobial peptides; Trichoderma spp. 由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浸染引起的草莓炭疽病,主要危害草莓的匍匐茎、叶片和根颈等部位,造成局部病斑或全株枯萎坏死[1,2]。炭疽病的高发期通常在草莓的苗期和定殖初期,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发病率可高达 90以上,造成毁灭性死苗,严重影响了草莓产量[2-4]。目前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主要以农田管理和化学防治为主。农田管理包括土壤消毒、选育抗病品种、及时清园、加强栽培304 中 国 生 物 防 治 学 报 第 34 卷 管理等。常用的化学防治药物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咪鲜胺等药剂[3-5]。由于农田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和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化学药剂,导致草莓炭疽病原菌对多菌灵和乙霉威等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防治效果不明显[4]。因此,开发和筛选有效防治草莓炭疽病的新药,对草莓种植业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木霉菌 Trichoderma spp.是一种重要的生防菌,其生防机制包括重寄生、竞争作用、产生代谢胞外酶、抗生性次级代谢产物、诱导植物产生抗性、水解酶与植物的防卫反应等[6,7]。近年来,抗生性代谢产物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8]。根据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木霉菌产生的抗生性次级代谢物可分为六大类聚酮类、肽及氨基酸类、萜烯类、含氮及杂环类化合物类、甾族类和羟酸衍生物类[6]。其中,多肽及氨基酸是木霉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抗生性次级代谢产物,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7,8]。 哌珀霉素( Peptaibols)是一类特殊肽类抗生素的总称[9]。其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含有高比例的非蛋白质氨基酸残基或脂氨酸,尤其富含 α-氨基异丁酸( Aib);( 2)具有烷基化的 N 末端和羟基化的 C末端;( 3)具有线性 α-螺旋,分子量大多为 500~ 2000 Da,分子长度在 5~ 20 残基之间,多数为 15~ 20个残基[9-11]。哌珀霉素具有两亲性的结构,能够有选择性与细胞膜进行结合形成跨膜孔道,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造成胞内物质外流而引起细胞的死亡[9,10]。哌珀霉素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线虫、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植物抗性等多种生物学活性[11-15]。有研究发现哌珀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 Rhizoctonia solani、黄瓜立枯病菌 R. solani、 黄瓜枯萎病菌 Fusarium oxysporum、西瓜枯萎病菌 F. oxysporum、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 等多种病原真菌具有强抑制作用[12-14]。 Beven 和 Wroblewski[15]发现哌珀霉素可通过诱导柔膜细菌运动能力和螺旋的丧失等实现杀细菌作用。 Yun 等[16]发现哌珀霉素对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 有强的抑制效果。 哌珀霉素主要由木霉菌代谢产生,目前已发现的 300 多种抗菌肽中,有 190 种由木霉菌产生,如长枝木霉 T. longibranchiatum、橘绿木霉 T. citrinoviride、哈茨木霉 T. harzianum、拟康宁木霉 T. koningiopsis、绿色木霉 T. chlorosporum 等[9]。本文研究的哌珀霉素是由上海万力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万力华)从橘绿木霉菌株 TR673 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其全序列为 Aib-Ala-Aib-Ala-Aib-Ala-Gln-Aib-Val-Aib- Gly-Leu-Aib-Pro-Val-Aib-Val-Gln-Gln-Fol。全国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根据结构和特性,将中文通用名命名为“哌珀霉素”。本文通过对该哌珀霉素以及 12哌珀霉素可湿性粉剂( WP)的生物活性进行多方面的测试,为开发一种新型的生物化学农药在植物病害特别是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腐霉 Pythiumap.aphanidermatum、禾谷镰孢菌 Fusarium graminearum、灰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 F. oxysporum、尖核盘菌 Sclerotinias sclerotiorum、胶孢炭疽菌 C. gloeosporioides、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立枯丝核菌 Rhizctonia solani、大丽轮枝菌 Verticillium dahliae、 灰葡萄孢 B. cinerea 等,所有病原菌均由上海万力华生物科技公司分离、鉴定并保存。病原真菌采用 PDA(马铃薯 200 g、葡萄糖20 g、琼脂粉 15 g 加水至 1000 mL,自然 pH)进行培养。 1.2 供试草莓苗 供试草莓苗品种为章姬、红颜、宁玉,均由上海市金山草莓研究所提供。 1.3 试验药剂以及检测方法 1.3.1 试验药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 , 46哌珀霉素粗提物为将菌株 TR673发酵液中的菌丝体通过酒精浸提、减压干燥浓缩制成[17]; 12哌珀霉素 WP 由 46哌珀霉素粗提物,添加木质素磺酸钠、 NNO、硅藻土,经过气流粉碎而制成;哌珀霉素标准品( WLHTC20150809 批次)经LC-MS 测定,纯度为 98;乙腈(美国 TEDIA 公司);甲醇(美国 TEDIA 公司)为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3.2 检测方法 利用 CP64 型电子天平(美国 OHAUS)精准称取哌珀霉素标准品( WLHTC20150809 批次) 10 mg,置于 50 mL 容量瓶中,先加 10 mL 纯甲醇超声溶解,然后以纯甲醇稀释定容至刻度线,制成哌珀霉素质量浓度为 196 mg/L 的标准品储备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Agela LC-10F(包括 P2010 二元泵,第 2 期 王承芳等哌珀霉素防治草莓炭疽病的研究 305 UV2000D 检测器和 Agela 色谱工作站)通过外标法进行含量测定。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 Venusil MPC18( 4.6 mm 250 mm, 5 μm);流动相乙腈水(体积比 6040);流速 1.0 mL/min;检测波长 205 nm;柱温 40 ℃;进样量 20.0 μL[17]。 1.4 室内药效测试 1.4.1 抑菌谱测定试验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18,19]对橘绿木霉 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 菌株 TR673 在液体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物 哌珀霉素抑制病原真菌的活性进行测定。精确称取 2.173 g 的46哌珀霉素粗提物样品,加入 2 mL 的 N,N-二甲基甲酰胺(分析纯,国药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溶解后,用水稀释定容至 100 mL,配制成 10000 mg/L 的哌珀霉素母液备用。将母液加水梯度稀释成哌珀霉素含量为 500、 50、 5 mg/L 的药液。取 1 mL 配制好的药液和 9 mL 培养基加入到直径为 9 cm 的灭菌培养皿中,混合均匀制成含量为 50、 5、 0.5 mg/L 哌珀霉素的 PSA(马铃薯 200 g、蔗糖 20 g、琼脂粉 15 g,加水至 1000 mL,自然 pH)平皿。以含 2 N,N-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作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 3 次。将病原菌在 PDA 上培养 96 h( 25 ℃),用无菌打孔器在菌落边缘取直径为 5 mm 的菌块,放置到含哌珀霉素的 PSA(马铃薯 200 g、蔗糖 20 g、琼脂粉 15 g,加水至 1000 mL,自然 pH)平皿和空白平皿的中央, 25 ℃条件下培养,至对照处理的菌落生长到接近平皿边缘时,采用十字交叉法量取病原菌的直径,计算各处理对菌落的生长抑制率。生长抑制率( )=(对照菌落直径-药剂处理菌落直径) /(对照菌落直径-菌饼直径) 100。 1.4.2 室内活性测定试验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哌珀霉素对胶孢炭疽菌 C. gloeosporioides 的抑制情况进行测定。按照 1.4.1 方法,配制哌珀霉素含量为 125.0、 62.50、 31.250、 15.625、 7.813、 3.906、 1.953、0.976 mg/L的含药 PSA平板。 以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 称取 2 g 50多菌灵 WP溶于 2 mL 0.1 mol/L的盐酸溶液,后加水稀释定容至 100 mL,配置成 10 g/L 的多菌灵母液,按照配制哌珀霉素的含药平板的配制方法,配制多菌灵含量分别为 250.0、 125.0、 62.50、 31.250、 15.625、 7.813、 3.906、 1.953 mg/L 的含药 PSA 平板。以 2 mmol/L 的盐酸溶液为对照,计算抑菌率。 1.4.3 数据统计与分析 将抑菌率转换成抑菌机率值( Y),杀菌剂质量浓度转换成对数值( X),按浓度对数与机率值回归法求得不同杀菌剂对供试菌株的毒力回归方程 Y= aX+ b。数据的整理应用 Excel 软件,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 r, EC50和 EC90由 DPS 数据处理系统分析获得,同时计算出相对毒力指数。 T=B/A) 100, T 为相对毒力指数, A 为试验药剂的 EC50或 EC90, B 为标准药剂的 EC50或 EC90。 1.5 田间药效试验 2015 和 2016 年在上海市金山区草莓研究中心和上海市青浦区白鹤草莓研究所,分别进行了 12哌珀霉素 WP 防治草莓炭疽病的田间药效试验[20]。所有试验均选用对炭疽病高度敏感的草莓品种红颜进行。试验共设 5 个处理, 分别为 12哌珀霉素 WP 225、 450、 900 g/hm2、 50多菌灵 WP 900 g/hm2和清水对照 ( CK) ,每个小区 20 m2, 4 个重复随机排列。第一次施药时间在炭疽病的发病初期,每隔 10 d 施用 1 次,连续施用 3 次。用喷雾器将药液均匀喷洒在草莓苗上,药液使用量为 750 kg/hm2,对照处理区喷等量的清水。调查方法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 GB/ T 17980.19-2000),在最后一次施药 14 d 后,对草莓炭疽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每个小区随机取 5 个点,每点 5 株,每株取 20 片叶片进行病情指数统计。炭疽病的分级标准为 0 级无病斑; 1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5以下; 3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6~ 10; 5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11~ 25; 7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26~ 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51以上。病情指数=Σ(各级发病数相对级数值) /(调查总数 9)100;防治效果( )=(空白对照病情指数药剂处理病情指数) /空白对照病情指数 100。试验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 DMRT)进行统计分析。 1.6 12哌珀霉素 WP 安全性试验 以推荐的田间使用最高剂量 900 g/hm2为安全性测定的最低剂量,按 1、 2、 4 倍的剂量梯度,即 12哌珀霉素 WP 900、 1800 和 3600 g/hm2以及清水处理( CK),共计 4 个处理,对照处理区喷等量的清水。每个小区 20 m2, 4 个重复随机排列。选择长势均匀的红颜、章姬、宁玉 3 个品种草莓,进行安全性试验测定。 2016 年 2 月 19 日进行整株喷雾处理。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对作物安全性评价准则[21]。用药后306 中 国 生 物 防 治 学 报 第 34 卷 7、 14 和 21 d,按照目测观察法和生长速率检测法( 5)分别进行 12哌珀霉素 WP 对草莓生长情况影响的调查。 ( 1)目测观察法。药害分级方法“ −”表示无药害;“+”表示轻度药害,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表示明显药害但可复原,不会造成植株明显矮化、黄化或畸形;“+++”表示高度药害,影响植株正常生长,造成不可恢复的矮化、黄化或畸形等;“++++”表示严重药害、植株死亡。 ( 2)生长速率检测法。方法参考农药对作物安全性评价准则[22]。生长速率 R= L/D,统计分析每个重复随机调查 10 株草莓秧苗株高,用邓肯氏方差分析对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药效测试结果 杀菌谱的测试结果表明,哌珀霉素在 50 mg/L 浓度下对腐霉、核盘菌、胶孢炭疽菌、茄链格孢菌、立枯丝核菌、大丽轮枝菌的病原菌的离体抑菌率均在 50以上。哌珀霉素对胶孢炭疽菌的抑菌活性高于对其他的病原菌,在浓度为 5 和 50 mg/L 时,对胶孢炭疽菌的离体抑制率分别为 71.8和 95.2(表 1)。 表 1 哌珀霉素杀菌谱测试结果 Table 1 The test results of petaibols’ antifungal spectrum 抑菌率 Antifungal rate 测试靶标 Test targets 0.5 mg/L 5 mg/L 50 mg/L 腐霉 P. aphanidermatum 黄瓜猝倒病 14.4± 0.7 16.2± 0.7 75.4± 3.0 禾谷镰孢 F. graminearum 小麦赤霉病 12.3± 0.8 17.4± 1.0 32.8± 1.9 灰葡萄孢 B. cinerea 葡萄灰霉病 11.5± 0.7 19.5± 1.2 47.3± 1.5 尖孢镰刀菌 F. oxysporum 草莓根腐病 5.4± 0.9 12.7± 1.0 28.1± 1.3 尖孢镰刀菌 F. oxysporum 西瓜枯萎病 8.9± 0.5 13.0± 1.7 33.5± 0.4 核盘菌 S. sclerotiorum 油菜菌核病 15.4± 1.1 28.7± 1.4 58.9± 1.0 胶孢炭疽菌 C. gloeosporioides 草莓炭疽病 30.4± 0.8 71.8± 1.3 95.2± 0.4 茄链格孢菌 A. solani 番茄早疫病 11.5± 1.2 23.3± 0.6 67.8± 0.8 立枯丝核菌 R. solani 辣椒立枯病 28.5± 0.9 56.7± 1.2 81.4± 0.8 大丽轮枝菌 V. dahliae 棉花黄萎病 16.7± 0.3 32.2± 2.2 65.5± 1.1 灰葡萄孢 B. cinerea 草莓灰霉病 9.2± 0.8 14.0± 0.8 42.4± 0.3 2.2 室内活性测试 哌珀霉素抑制草莓炭疽病原菌丝生长的毒力回归方程为 Y= 4.815+ 1.090X,相关系数 r= 0.993, EC50和 EC90分别为 1.480 和 22.194 mg/L。多菌灵的毒力回归方程为 Y= 3.632+ 1.270X,相关系数 r= 0.984,EC50和 EC90分别为 11.943 和 121.899 mg/L。哌珀霉素对多菌灵的相对毒力指数 T50和 T90分别为 8.072 和5.493。由此可见,哌珀霉素比多菌灵对胶孢炭疽菌的抑菌活性高(表 2)。 表 2 12哌珀霉素 WP 对草莓炭疽病的抑菌活性 Table 2 Inhibitive effect of peptaibols on strawberry anthracnose 处理 Treaments 回归方程 Regression equations 相关系数 Correlation coefficientEC50mg/L 95置信限 Confident limits EC90mg/L 95置信限 Confident limits 12哌珀霉素 peptaibols WP Y= 4.815+ 1.090X 0.993 1.480 1.258~ 1.740 22.194 17.297~ 28.478 50多菌灵 carbendazim WP Y= 3.632+ 1.270X 0.984 11.943 9.554~ 16.123 121.899 110.92~ 168.221 2.3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 2015 年和 2016 年 2 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 3)显示, 12哌珀霉素 WP 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随着施药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施药量增加到 450 和 900 g/hm2时,两个处理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 12哌珀霉素 WP 225 g/hm2和 50多菌灵 WP 的化学对照处理 (除 2015 年金山区) ( P≤ 0.05) 。 第 2 期 王承芳等哌珀霉素防治草莓炭疽病的研究 307 表 3 12哌珀霉素 WP 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Table 3 12 Peptaibols WP against strawberry anthracnose in the field 防治效果 Control efficacy 上海市青浦区 Qingpu area of Shanghai City 上海市金山区 Jinshan area of Shanghai City处理 Treaments 剂量 Amount g/hm2 2015 2016 2015 2016 225 52.00± 1.80 Bb 46.09± 1.10 Bb 47.92± 8.04 ABb 55.86± 5.34 BCb 450 66.33± 4.68 Aa 61.57± 1.34 Aa 68.45± 8.41 Aa 74.60± 7.58 Aa 12哌珀霉素 peptaibols WP 900 71.67± 2.09 Aa 64.28± 1.35 Aa 59.23± 9.89 ABab 66.04± 2.58 ABa 50多菌灵 carbendazim WP 900 53.67± 2.37 Bb 42.19± 1.89 Bb 43.45± 3.98 Bb 49.20± 5.34 Cb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极显著性差异( P≤ 0.01)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 0.05) 。 Note Data in the same column followed by the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indica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at 0.01 level, the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at 0.05 level. ABA空白对照 Control; B 12哌珀霉素 Peptaibols WP 图 1 12哌珀霉素 WP 防治草莓炭疽病田间试验 Fig. 1 Field tests of controlling strawberry anthracnose with 12 peptaibols WP 2.4 安全性试验 2.4.1 目测观察结果 用浓度为 900、 1800 和 3600 g/hm2的 12哌珀霉素 WP,对 3 个品种(红颜、章姬和宁玉)的草莓进行喷洒。施药 7 和 14 d 后, 3 个品种的草莓均未出现明显的药害症状。以田间推荐的最高使用剂量( 900 g/hm2) 4 倍的用药量,对草莓进行施药仍是安全的(表 4)。 2.4.2 生长速率测定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 12哌珀霉素 WP 在 900、 1800、 3600 g/hm2浓度条件下,章姬、红颜、宁玉 3 个品种的草莓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也无药害症状出现(表 5)。 3 讨论 随着草莓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及易感病品种的重茬种植,草莓炭疽病正在逐年加重,给草莓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2,3,23]。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苯并咪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醋( QoIs)类和当醇脱甲基抑制剂类( DMIs)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进行防治[24]。由于这些杀菌剂均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作用位点单一,特别是在连续高剂量药剂的压力下,使草莓胶孢炭疽菌的抗药性日益加重[3,4,23,24]。韩国兴等[3]发现草莓炭疽病菌对多菌灵和乙霉威的抗药性频率分别为 92.1和 93.7。林婷[24]的研究发现,草莓炭疽病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抗药性频率高达 98.53。然而,哌珀霉素主要是通过影响和破坏细胞质膜,进而抑制或杀死病原菌,其作用机理独特[11,24]。病原菌要对哌珀霉素产生抗药性,首先必须改变它们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25]。因此,作为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生物农药,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哌珀霉素,不但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还能降低病原菌对使用药品的抗药性频率。 308 中 国 生 物 防 治 学 报 第 34 卷 表 4 对 12哌珀霉素 WP 在草莓上使用的目测安全性评价结果 Table 4 Safety uation of 12 peptaibols WP on strawberries through visual measurement 药害分级 Phytotoxicity uation 种 Strawberry varieties 处理 Treatments 制剂用量 Amount g/hm2 7 d 14 d 安全性评价 Safety uation 900 − − 安全 1800 − − 安全 12哌珀霉素 peptaibols WP 3600 − − 安全 红颜 清水对照 − − − 安全 900 − − 安全 1800 − − 安全 12哌珀霉素 peptaibols WP 3600 − − 安全 章姬 清水对照 − − − 安全 900 − − 安全 1800 − − 安全 12哌珀霉素 peptaibols WP 3600 − − 安全 宁玉 清水对照 − − − 安全 表 5 对 12哌珀霉素 WP 在草莓上使用的生长速率安全性评价结果 Table 5 The safety uation of 12 peptaibols WP on strawberries determined by the growth rate 生长速率 The growth rate( mm/d) 品种 Strawberry varieties 处理 Treatments 用量 Amount 7 d 14 d 21 d 900 7.37± 0.07 Aa 5.54± 0 Aa 5.08± 0.02 Aa 1800 7.40± 0.08 Aa 5.56± 0.07 Aa 5.08± 0.03 Aa 12哌珀霉素 peptaibols WP 3600 7.33± 0.08 Aa 5.52± 0.03 Aa 5.06± 0.03 Aa 红颜 清水对照 − 7.36± 0.08 Aa 5.54± 0.04 Aa 5.07± 0.03 Aa 900 7.33± 0.27 Aa 5.52± 0.21 Aa 5.06± 0.09 Aa 1800 7.33± 0.12 Aa 5.52± 0.06 Aa 5.10± 0.04 Aa 12哌珀霉素 peptaibols WP 3600 7.30± 0.14 Aa 5.51± 0.07 Aa 5.05± 0.05 Aa 章姬 清水对照 − 7.30± 0.07 Aa 5.51± 0.04 Aa 5.05± 0.02 Aa 900 6.73± 0.12 Aa 5.22± 0.06 Aa 4.86± 0.04 Aa 1800 6.79± 0.08 Aa 5.25± 0.04 Aa 4.88± 0.03 Aa 12哌珀霉素 peptaibols WP 3600 6.76± 0.14 Aa 5.24± 0.07 Aa 4.87± 0.05 Aa 宁玉 清水对照 − 6.78± 0.08 Aa 5.25± 0.04 Aa 4.88± 0.03 Aa 注相同品种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极显著性差异( P≤ 0.01)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 0.05) 。 Note Data in the same column followed by the different uppercase letters indica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at 0.01 level, the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at 0.05 level. 本研究的室内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哌珀霉素( EC9022.194 mg/L)对草莓炭疽病的抑菌活性显著优于化学农药多菌灵( EC90 121.899 mg/L)。大田药效试验结果显示, 12哌珀霉素 WP 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比预期的低(使用剂量 900 g/hm2,防治效果 59~ 71)。究其原因,可能与哌珀霉素的理化性质以及所使用的剂型有关。在常温下,哌珀霉素粗提物为油状固体,不溶于水。通常情况下,同一种原药加在不同剂型中,其药效可能差异很大,因为除有效成分之外的“非有效成分”会对其活性功效的释放产生较大的影响[27]。有些原药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适合加工成乳油剂或水乳剂,而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低的原药,则适合加工成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27]。张金花等[28]的研究发现疏水性烯酰吗啉,其水乳剂对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明显优于可湿性粉剂。因此,用 12哌珀霉素 WP 作为防治草莓炭疽病的一种产品剂型,也许不能充分发挥哌珀霉素的抑菌活性功效。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哌珀霉素抑菌活性的作用机理,同第 2 期 王承芳等哌珀霉素防治草莓炭疽病的研究 309 时优化哌珀霉素的剂型配方,提高哌珀霉素在田间病害防治的效果,为产品的应用与推广,以及产业化生产打好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向发云 , 韩永超 , 曾祥国 , 等 . 湖北省草莓育苗期炭疽病病害调查 [J]. 湖北农业科学 , 2012, 5124 5650-653 [2] 陈官菊 , 厉晓腊 , 金轶伟 , 等 . 草莓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和药剂防治 [J]. 浙江农业科学 , 20106 1344-1346. [3] 韩国兴 , 礼茜 , 孙飞洲 , 等 . 杭州地区草莓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对多菌灵和乙霉威的抗药性 [J]. 浙江农业科学 , 20096 1169-1172 [4] 韩永超 , 曾祥国 , 向发云 , 等 . 湖北省草莓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 [J]. 农药学学报 , 2014, 165 535-540 [5] 杨敬辉 , 陈宏州 , 肖婷 , 等 . 草莓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对 12 种杀菌剂的毒力测定 [J].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286 2527-2531 [6] 杨合同 , 唐文华 , Ryde M. 木霉菌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J]. 山东科学 , 1999, 124 7-16. [7] 陈凯 , 杨合同 , 李纪顺 , 等 . 木霉菌产生的聚酮类抗生性代谢产物 [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09, 252 171-175。 [8] 陈捷 , 朱洁伟 , 张婷 . 木霉菌生物防治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进展 [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1, 272 145-151. [9] 宋晓妍 , 张玉忠 , 王元秀 . 木霉 peptaibols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J]. 微生物学报 . 2011, 514 438-444. [10] 潘顺 . 哈茨木霉菌发酵液中 peptaibols 类抗菌肽的分离纯化、鉴定及活性研究 [D]. 杭州 中国计量学院 , 2013. [11] 宋晓妍 , 陈秀兰 , 孙彩云 , 等 . 哌珀霉素类抗菌肽 一类特殊的肽类抗生素 [J]. 生命的化学 , 2005, 253 184-186. [12] Daniel J F, Filho E R. Peptaibols of Trichoderma[J]. Natural Product Reports, 2007, 245 1128-1141. [13] 潘顺 , 刘雷 , 王为民 . 哈茨木霉发酵液中 peptaibols 抗菌肽的鉴定及活性研究 [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2, 284 528-536。 [14]宋晓妍 , 解树涛 , 孙彩云 , 等 . Trichokonins 的抗菌性质及抗菌机理的研究 [C]. 生物农药研讨会 , 2006. [15] Beven L, Wroblewski H. Effect of natural amphipathic peptides on viability, membrane potential, cell shape and motility of mollicutes [J]. Research in Microbiology, 1997, 1482 163-175. [16] Yun B S, Yoo I D, Kim Y H, et al. Peptaivirins A and B, two new antiviral peptaibols against TMV infection[J]. Tetrahedron Letters, 2000, 419 1429-1431. [17] 陈娟 , 宋邦乐 , 旷文丰 , 等 . 橘绿木霉菌丝体中哌珀霉素 a、 b 的
展开阅读全文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