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红’草莓再生体系和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玉.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圣诞红’草莓再生体系和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圣诞红’草莓再生体系和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圣诞红’草莓再生体系和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圣诞红’草莓再生体系和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玉.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圣诞红’草莓再生体系和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玉.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 方 园 艺 2 0 2 5 0 7 9 1 7 N o r t h e r n H o r t i c u l t u r e种质资源 分子生物学 第一作者简介 苗双玉 1 9 9 9 女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为设施园艺作物栽培与生理 E m a i l 1 5 0 9 6 2 0 3 6 5 q q c o m 责任作者 王丽娟 1 9 7 1 女 博士 教授 现主要从事设 施园艺作物栽培与生理等研究工作 E m a i l w a n g l i j u a n t j 1 2 6 c o m 基金项目 中央引导地方资助项目 2 4 Z Y C G S N 0 0 0 7 0 天 津市优秀企业特派员资助项目 2 3 Z Y C G S N 0 0 5 4 0 收稿日期 2 0 2 4 1 0 1 5 d o i 1 0 1 1 9 3 7 b f y y 2 0 2 4 4 0 6 7 苗双玉 王丽娟 圣诞红 草莓再生体系和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J 北方园艺 2 0 2 5 0 7 9 1 7 圣诞红 草莓再生体系和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苗双玉 王丽娟 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天津3 0 0 3 9 2 摘 要 以 圣诞红 草莓叶片和茎尖为试材 采用离体培养技术 研究了外源激素对愈 伤组织诱导 不定芽分化 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 建立 圣诞红 草莓离体再生体系和组培 快繁体系 以期为 圣诞红 草莓良种资源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表明 叶 片不定芽诱导阶段 1 5 m g L 1 T D Z和0 1 m g L 1 I B A组合最适宜愈伤组织诱导和不 定芽分化 不定芽增殖阶段 最适培养基为M S 1 0 m g L 1 T D Z 0 1 m g L 1 I B A 不 定芽生根阶段 最适培养基为M S 0 1 m g L 1 I B A 茎尖最适初代培养基为M S 1 0 m g L 1 6 B A 0 1 m g L 1 I B A 诱芽率为8 0 获得丛生芽的最适增殖培养基为 M S 0 5 m g L 1 6 B A 0 1 m g L 1 I B A 增殖系数为4 2 0 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 2 M S 生根率高达1 0 0 关键词 草莓 叶片再生 茎尖快繁 激素 中图分类号 S 6 6 8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0 0 0 9 2 0 2 5 0 7 0 0 0 9 0 9 草莓 FragariaananassaD u c h 属蔷薇科 草莓属 1 多年生草本植物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花青素 鞣花酸 氨基丁酸等多种功能性物质 具有防癌 舒缓压力的作用 深受消费者喜爱 圣诞红 草莓是西班牙引进的栽培品种 属于短 日照早熟品种 其亲本为 梅香 和 雪香 由于口 感好 硬度高 耐贮运 抗病能力强 是目前普遍栽 培的品种 草莓生产上普遍采用无性繁殖 单位 面积的草莓产量低 且易受病毒侵染 2 5 因此 国内外广泛应用组织培养进行脱毒处理 6 利用 组织培养所获得的草莓脱毒苗具有较好的生长稳 定性 抗病能力 通过离体培养 可打破草莓休 眠 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保持其优良性状 减少 病毒感染 是实现规模化 高品质栽培的重要 途径 7 8 茎尖培养是最常用的一种组培方式 但草莓 茎尖分生组织的数量有限 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 市场需求 亟需建立合适的叶片再生体系予以补 充 9 1 0 由于叶片资源丰富 取材容易 试验操作 简单 对植株及环境的影响小 能实现可持续性发 展 生产上利用叶片作为外植体进行再生繁殖研 究 1 1 1 3 但在草莓叶片离体再生过程中 圣诞 红 草莓尚未形成完善的离体再生体系 该研究 以 圣诞红 草莓叶片和茎尖为外植体 采用离体 培养技术 比较了不同激素配比对草莓叶片和茎 尖培养不同阶段的影响 筛选不同阶段适宜的激 素种类和浓度 建立草莓叶片高效离体再生体系 同时建立草莓茎尖组培快繁体系 以期为 圣诞 红 草莓良种资源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提供参考 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供试 圣诞红 草莓叶片 匍匐茎茎尖于天津 农学院西校区试验基地采集 1 2 试验方法 1 2 1 叶片不定芽诱导 将 圣诞红 草莓叶片切成0 5 1 0 c m 2的 块状接至诱导培养基上 M S作为基本培养基 添 加不同激素T D Z 1 0 1 5 2 0 m g L 1 分别与 2 4 D 0 1 0 2 m g L 1 I B A 0 1 0 2 m g L 1 组合成1 2种类型 A 1 A 1 2 培养基中蔗糖 3 0 g L 1 琼脂粉7 g L 1 p H 5 8左右 每处 理接种1 0瓶 每瓶接种3块叶片 重复3次 光照 培养箱温度设置 2 5 2 光照时间1 6 h d 1 光照强度4 0 m o l m 2 s 1 在培养4 0 d后 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 不定芽再生率及每个叶块 平均再生芽数 同时对愈伤组织 不定芽的诱导情 况进行观察 1 2 2 不定芽增殖 将分化的丛生芽切下接至增殖培养基上 添 加不同激素T D Z 0 5 1 0 1 5 m g L 1 分别与 2 4 D 0 1 m g L 1 I B A 0 1 m g L 1 组合 成6种类型 B 1 B 6 每瓶接3个丛生芽 接种 3 0 d后统计各处理增殖系数 丛生芽生长状况 1 2 3 不定芽生根 待不定芽长至2 c m左右 转入生根培养基中 诱导生根 生根培养基以M S和1 2 M S为基本 培养基 添加I B A 0 1 0 2 m g L 1 C 1 C 6 接种3 0 d后统计茎叶鲜质量 根鲜质量 株高 根 长 生根率 1 2 4 茎尖初代培养 将茎尖分生组织 0 2 0 5 m m 接种于诱导 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初代培养 以M S为基本培养 基 添加不同种类 浓度的激素 6 B A 0 5 1 0 1 5 m g L 1 分别与N A A 0 1 0 2 m g L 1 I B A 0 1 0 2 m g L 1 组合成1 2种类型 D 1 D 1 2 培养基中蔗糖3 0 g L 1 琼脂粉7 g L 1 p H 5 8左右 每瓶接种1个茎尖 培养4 0 d后 统计茎尖诱导分化率 同时对茎尖的生长状况进 行观察 1 2 5 继代培养 将茎尖分化的丛生芽接种于继代增殖培养基 上 6 B A 0 5 1 0 m g L 1 分别与N A A 0 1 m g L 1 和I B A 0 1 m g L 1 组合成5种 类型 E 1 E 5 每瓶接种3个丛生芽 接种3 0 d 后统计各处理增殖系数 丛生芽生长状况 1 2 6 生根培养 生根培养基选择M S和1 2 M S培养基 添加 I B A 0 1 0 2 m g L 1 F 1 F 6 接种3 0 d后 统计茎叶鲜质量 根鲜质量 株高 根长 生根率 1 3 项目测定 愈伤组织诱导率 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外 植体数 总外植体数 1 0 0 1 4 不定芽再生率 再生出不定芽的外植体 数 总外植体数 1 0 0 1 5 平均外植体再生芽数 再生不定芽总数 再 生不定芽的外植体总数 1 5 增殖系数 培养3 0 d后丛生芽总数 接种丛 生芽总数 生根率 生根的外植体数 接种外植体 数 1 0 0 茎叶鲜质量 根鲜质量 取出植株 自来水冲 洗干净 在根茎处分开 天平测质量 株高 用直尺测量从培养基表面到叶片的 高度 根长 取出植株 自来水冲洗干净 直尺测 根长 1 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 x c e l 2 0 1 3和S P S S 2 7 0软 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激素配比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由表1可知 圣诞红 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 率随T D Z的增加而增加 在1 5 m g L 1 T D Z 和0 1 m g L 1 I B A浓度诱导下 叶片的愈伤组 织诱导率达8 6 6 7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当 T D Z浓度增加至2 0 m g L 1时 愈伤组织数量 较多 但增加I B A浓度愈伤组织出现部分褐化 在相同浓度的生长素条件下 不同种类生长素对 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有所不同 在不同浓度 01北 方 园 艺 4月 上 T D Z和生长素组合下 I B A的诱导率比2 4 D 高 因此 适宜 圣诞红 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激 素组合为1 5 m g L 1 T D Z 0 1 m g L 1 I B A 图1 表1 不同激素配比对草莓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T a b l e 1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h o r m o n e r a t i o s o n c a l l u s i n d u c t i o n i n s t r a w b e r r y l e a v e s 处理 T r e a t m e n t 激素浓度H o r m o n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m g L 1 T D Z 2 4 D I B A 愈伤组织诱导率 C a l l u s i n d u c t i o n r a t e 愈伤组织生长状况 G r o w t h c o n d i t i o n o f c a l l u s A 1 1 0 0 1 0 4 7 7 8 3 8 5 f愈伤组织少 无褐化 A 2 1 0 0 2 0 6 3 3 3 3 3 4 e愈伤组织较少 质地疏松 无褐化 A 3 1 5 0 1 0 7 3 3 3 3 3 4 d愈伤组织较多 质地较疏松 无褐化 A 4 1 5 0 2 0 6 0 2 2 0 1 9 e愈伤组织较多 质地紧密 无褐化 A 5 2 0 0 1 0 8 3 3 3 3 3 4 a b愈伤组织多 无褐化 A 6 2 0 0 2 0 7 8 8 9 1 9 2 b c愈伤组织较多 质地疏松 部分褐化 A 7 1 0 0 0 1 5 0 0 0 3 3 3 f愈伤组织少 无褐化 A 8 1 0 0 0 2 6 0 0 0 3 3 3 e愈伤组织较少 无褐化 A 9 1 5 0 0 1 8 6 6 7 3 3 4 a愈伤组织多 质地紧密 无褐化 A 1 0 1 5 0 0 2 7 4 4 5 3 8 5 c d愈伤组织较多 质地紧密 无褐化 A 1 1 2 0 0 0 1 7 2 2 2 3 8 5 d愈伤组织较多 质地紧密 无褐化 A 1 2 2 0 0 0 2 7 1 1 1 1 9 2 d愈伤组织较多 质地紧密 部分褐化 注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 0 0 5 下同 N o t e D i f f e r e n t l o w e r c a s e l e t t e r s i n d i c a t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P C 1 C 3 C 5 C 6 C 4 其中C 2处理下生根 率高达9 8 8 9 C 4处理下不定芽生根率最低 为8 2 2 2 发现C 2处理的组培苗茎叶鲜质量 根鲜质量 株高 根长显著高于C 1 生根率有提高 但无显著性差异 C 5处理的组培苗茎叶鲜质量 根鲜质量 根长 生根率显著高于C 4 综上所述 M S 0 1 m g L 1 I B A为 圣诞红 草莓叶片最 适生根培养基 图4 表4 不同培养基对草莓叶片不定芽生根的影响 T a b l e 4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c u l t u r e m e d i a o n a d v e n t i t i o u s r o o t i n g o f s t r a w b e r r y l e a v e s 处理 T r e a t m e n t 培养基 M e d i u m I B A m g L 1 茎叶鲜质量 S t e m a n d l e a f w e i g h t g 根鲜质量 R o o t f r e s h w e i g h t g 株高 P l a n t h e i g h t c m 根长 R o o t l e n g t h c m 生根率 R o o t i n g r a t e C 1 M S 0 0 4 0 0 1 0 b 0 1 1 0 0 1 b 4 4 3 0 2 1 b 5 9 7 0 1 5 b 9 3 3 3 3 3 4 a b C 2 M S 0 1 0 5 1 0 0 3 a 0 1 5 0 0 2 a 5 0 3 0 1 5 a 6 3 7 0 1 2 a 9 8 8 9 1 9 2 a C 3 M S 0 2 0 3 9 0 0 1 b 0 1 2 0 0 2 b 4 3 0 0 1 0 b 5 3 0 0 1 0 d 9 2 2 2 5 0 9 b C 4 1 2 M S 0 0 2 0 0 0 2 d 0 0 5 0 0 1 d 3 4 3 0 1 5 d 4 7 7 0 1 5 e 8 2 2 2 1 9 2 d C 5 1 2 M S 0 1 0 3 0 0 0 2 c 0 0 8 0 0 2 c 3 6 7 0 1 2 c d 5 6 0 0 1 0 c 9 0 0 0 3 3 3 b c C 6 1 2 M S 0 2 0 2 3 0 0 1 c d 0 0 6 0 0 2 d 3 8 0 0 1 0 c 6 0 3 0 1 5 b 8 5 5 6 1 9 3 c d 图4 在不同培养基上草莓叶片不定芽的生根情况 F i g 4 R o o t i n g o f a d v e n t i t i o u s s h o o t s o f s t r a w b e r r y l e a v e s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m e d i a 31 第7期 苗双玉等 圣诞红 草莓再生体系和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2 5 不同激素配比对茎尖诱导分化的影响 由表5可知 在不同浓度6 B A处理下 茎尖 诱导分化率先升高后降低 其分化速率逐渐加快 丛生芽生长旺盛 在6 B A与N A A的组合中 0 5 m g L 1 6 B A浓度下产生的芽数量最少 图5 D 1 D 2 且生长状况最差 1 0 m g L 1 6 B A 浓度下茎尖的分生芽数量显著增加 图5 D 3 D 4 长势旺盛 N A A浓度提高至0 2 m g L 1时 诱导分 化率可达7 1 1 1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6 B A浓度为 1 5 m g L 1时 随N A A浓度提高 分化速度由较快 变慢 芽长势逐渐变弱 图5 D 5 D 6 在6 B A与 I B A组合中 0 5 m g L 1 6 B A处理下 随I B A浓度 的升高 分化速度由慢变较快 芽长势逐渐旺盛 图5 D 7 D 8 1 0 m g L 1 6 B A处理下 茎尖诱导分化 率在I B A浓度为0 1 m g L 1时最大 图5 D 9 当 I B A浓度升高至0 2 m g L 1时 诱导分化率显著降 低 图5 D 1 0 在1 5 m g L 1的6 B A处理下 增加 I B A的浓度 对茎尖诱导分化能力无明显的促进作 用 图5 D 1 1 D 1 2 在相同的6 B A浓度条件下 6 B A和I B A组 表5 不同激素配比对草莓茎尖诱导分化的影响 T a b l e 5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h o r m o n e r a t i o s o n i n d u c e d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o f s t r a w b e r r y s t e m t i p 处理 T r e a t m e n t 激素浓度H o r m o n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m g L 1 6 B A N A A I B A 诱导分化率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r a t e 生长势 G r o w t h t r e n d D 1 0 5 0 1 0 3 3 3 3 3 3 4 f F分化慢 芽数少 长势弱 D 2 0 5 0 2 0 4 1 1 1 1 9 2 e E分化慢 芽数少 长势较弱 D 3 1 0 0 1 0 6 0 0 0 3 3 3 c C分化较快 芽数多 长势较旺 D 4 1 0 0 2 0 7 1 1 1 1 9 2 b B分化快 芽数多 长势旺盛 D 5 1 5 0 1 0 5 8 8 9 3 8 5 c C分化较快 芽数多 长势较旺 D 6 1 5 0 2 0 5 0 0 0 3 3 3 d D分化慢 芽数多 长势弱 D 7 0 5 0 0 1 4 7 7 8 1 9 2 d D分化慢 芽数多 长势弱 D 8 0 5 0 0 2 5 8 8 9 1 9 2 c C分化较快 芽数多 长势较旺 D 9 1 0 0 0 1 8 0 0 0 3 3 3 a A分化快 芽数多 长势旺盛 D 1 0 1 0 0 0 2 5 1 1 1 1 9 2 d D分化较快 芽数少 长势旺盛 D 1 1 1 5 0 0 1 7 3 3 3 3 3 4 b B分化快 芽数多 长势旺盛 D 1 2 1 5 0 0 2 6 8 8 9 1 9 2 b B分化快 芽数多 长势弱 注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 0 0 1 N o t e D i f f e r e n t u p p e r c a s e l e t t e r s i n d i c a t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P F 5 F 6 F 3 F 2 F 1 其中F 4 F 5生根率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F 2 F 3和F 6之间差异不显 著 F 1生根率最低 为8 4 4 5 结果表明 生长 在1 2 M S培养基上组培苗生根情况优于M S 在M S培养基处理下 F 3显著高于F 1 F 2 添加 I B A浓度为0 2 m g L 1时生根效果最佳 在 1 2 M S培养基处理下 随I B A浓度的增加 茎叶 鲜质量 根鲜质量 株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而根长 生根率逐渐下降 根系出现水渍状愈伤组 织 影响根系正常生长 图7 表7 不同激素配比对草莓茎尖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T a b l e 7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h o r m o n e r a t i o s o n t h e r o o t i n g o f s t r a w b e r r y s t e m t i p s e e d l i n g s g r o w n 处理 T r e a t m e n t 培养基 M e d i u m I B A m g L 1 茎叶鲜质量 S t e m a n d l e a f w e i g h t g 根鲜质量 R o o t f r e s h w e i g h t g 株高 P l a n t h e i g h t c m 根长 R o o t l e n g t h c m 生根率 R o o t i n g r a t e F 1 M S 0 0 1 8 0 0 2 c 0 1 2 0 0 3 c 3 5 7 0 2 5 d 5 3 7 0 2 1 d 8 4 4 5 1 9 5 c F 2 M S 0 1 0 1 2 0 0 3 d 0 0 7 0 0 1 d 3 8 7 0 1 2 d 6 3 7 0 1 2 b 9 0 0 1 3 3 2 b F 3 M S 0 2 0 2 9 0 0 1 b 0 1 8 0 0 2 b 4 9 3 0 2 1 c 6 5 3 0 2 5 b 9 2 2 2 1 9 2 b F 4 1 2 M S 0 0 4 5 0 0 6 a 0 2 2 0 0 2 a 5 0 0 0 1 0 b c 7 2 3 0 2 1 a 1 0 0 0 0 0 0 0 a F 5 1 2 M S 0 1 0 5 0 0 0 2 a 0 2 5 0 0 1 a 5 3 7 0 3 2 b 6 7 7 0 2 5 b 9 7 8 0 1 9 1 a F 6 1 2 M S 0 2 0 3 0 0 0 1 b 0 1 5 0 0 3 b c 5 8 3 0 1 5 a 5 9 0 0 1 7 c 9 2 2 3 3 8 7 b 51 第7期 苗双玉等 圣诞红 草莓再生体系和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图7 在不同培养基上草莓茎尖组培苗的生根情况 F i g 7 R o o t i n g o f s t r a w b e r r y s t e m t i p g r o u p s e e d l i n g s o n d i f f e r e n t m e d i a 3 讨论与结论 6 B A T D Z是最常用的细胞分裂素 1 6 1 7 张 志宏等 1 8 通过比较T D Z与6 B A不同浓度下的 叶片再生情况 发现T D Z处理的效果要好于 6 B A T D Z在0 5 0 8 m g L 1范围内的再生 速度及平均出芽数无明显差别 说明T D Z能有 效促进草莓叶片不定芽再生 可以代替6 B A 王 翡等 1 9 再次证实了T D Z对草莓叶片再生效果优 于6 B A 并且使用T D Z可以加快生长速度 但 是T D Z容易引起玻璃化现象 通过暗培养和及 时转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与张利义等 2 0 研究 结果相一致 该研究在 圣诞红 草莓叶片离体培养过程中 发现 T D Z与2 4 D I B A 2种生长素分别组合均 能诱导草莓叶片产生不定芽 但不同生长素对叶 片不定芽再生效果存在差异 宋国庆等 2 1 研究 表明 I A A对红丰草莓叶片不定芽再生效果优于 I B A 谢志兵等 2 2 发现生长素的浓度并不是越 高越好 与T D Z配合使用时 N A A 2 4 D浓度 均为0 0 5 m g L 1时丰香再生率较高 向发云 等 2 3 发现2 4 D和T D Z组合对晶玉叶片不定芽 再生的效果最好 该研究选择1 5 m g L 1 T D Z和0 1 m g L 1 I B A组合不定芽诱导效果 最好 可知不同草莓品种所需的激素种类及浓度 各不相同 因此 选择适宜的激素组合是提高组培 效率的关键 1 0 传统的繁殖方式以匍匐茎为主要材料进行无 性繁殖 会使草莓积累多种病毒 造成植株矮小 抗病能力下降 子苗繁殖系数降低 果实产量降低 及质量变劣 因此 脱毒苗在草莓生产中得到了广 泛应用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草莓苗具有繁 殖速度快 脱去病毒 种质资源保存等优势 2 4 该试验以 圣诞红 草莓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 繁研究 成功获得优良组培苗 该研究结果表明 最适宜 圣诞红 草莓叶片 诱导分化的培养基为M S 1 5 m g L 1 T D Z 0 1 m g L 1 I B A 茎尖诱导分化的培养基为 M S 1 0 m g L 1 6 B A 0 1 m g L 1 I B A 诱 芽率分别为5 3 3 3 和8 0 叶片最佳增殖培养 基为M S 1 0 m g L 1 T D Z 0 1 m g L 1 I B A 增殖系数高达4 3 7 茎尖丛生芽在M S 0 5 m g L 1 6 B A 0 1 m g L 1 I B A培养基 中的增殖效果最好 增殖系数为4 2 0 叶片在 M S 0 1 m g L 1 I B A生根培养基中生根效果 最好 而茎尖组培苗生根培养基以1 2 M S培养基 为基本培养基 生根率达到1 0 0 该研究建立 草莓叶片高效再生体系可为今后遗传转化奠定基 础 同时建立了组培快繁体系 为 圣诞红 草莓快 速繁殖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侯丽媛 董艳辉 聂园军 等 世界草莓属种质资源种类与分 布综述 J 山西农业科学 2 0 1 8 4 6 1 1 4 5 1 4 9 2 韩如春 常婧 赵静 等 草莓茎尖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J 山西农业科学 2 0 2 2 5 0 1 1 5 2 1 3 汤玲 贺欢 孔芬 等 草莓组织培养研究综述 J 甘肃农业 科技 2 0 1 7 9 6 8 7 1 4 姚思扬 赵春莉 刘子平 等 红颜草莓组培快繁体系优化 61北 方 园 艺 4月 上 J 福建农业学报 2 0 1 8 3 3 9 9 5 0 9 5 6 5 吴鹏飞 激素与光质处理对设施草莓组培快繁的影响研究 D 天津 天津农学院 2 0 1 7 6 马秀明 缪军 王俊峰 等 草莓茎尖脱毒繁育体系研究进展 J 安徽农业科学 2 0 2 1 4 9 2 4 1 8 2 3 7 夏瑾 赵密珍 孟宪凤 宁玉草莓茎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J 江西农业学报 2 0 1 4 2 6 3 1 6 1 7 2 1 8 和秀云 毕海林 薛润光 等 草莓 托特母 的组培快繁技术 研究 J 西南农业学报 2 0 1 3 2 6 0 2 7 0 1 7 0 4 9 姜福星 黄远祥 周鹏 等 植物叶片再生的探究 J 分子植 物育种 2 0 1 8 1 6 2 0 6 8 3 2 6 8 3 9 1 0 李文清 杨正威 孟更 等 五种栽培草莓叶片再生体系的初 步筛选 J 浙江农业科学 2 0 2 5 6 6 1 1 2 0 1 2 6 1 1 陶爱群 尹婷 谢深喜 黄金梨叶片再生体系建立研究 J 湖南农业科学 2 0 1 2 5 1 0 8 1 1 1 1 2 凤婷 赵密珍 王钰 等 草莓品种宁玉再生体系的建立 J 江苏农业学报 2 0 1 3 2 9 3 6 8 8 6 9 0 1 3 李海玲 吴绍魏 王庆莲 等 紫金四季 草莓组培快繁技术 研究 J 中国南方果树 2 0 1 7 4 6 4 1 3 1 1 3 5 1 4 郝红云 义鸣放 唐菖蒲花茎愈伤植株再生途径的优化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 0 0 7 2 2 4 6 2 5 0 1 5 王婷婷 蔡蕊 武慧 等 激素配比对草莓叶片不定芽分化的 影响 J 北方园艺 2 0 1 4 8 9 6 9 9 1 6 吴鹏飞 王丽娟 切岩祥和 等 设施草莓组培快繁研究现状 分析 J 北方园艺 2 0 1 6 1 1 9 5 1 9 9 1 7 宋金锋 晶瑶 草莓高效离体再生体系建立及抗病性诱导 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 0 1 2 1 8 张志宏 吴禄平 代红艳 等 草莓主栽品种再生和转化的研 究 J 园艺学报 2 0 0 1 3 1 8 9 1 9 3 1 8 5 1 9 王翡 高志红 章镇 等 草莓高效离体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J 西北植物学报 2 0 1 0 3 0 5 1 0 4 5 1 0 4 9 2 0 张利义 高遐虹 于同泉 等 草莓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 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 0 0 4 2 5 7 2 1 宋国庆 肖兴国 李绍华 等 草莓叶片和叶柄再生体系的建 立 J 落叶果树 2 0 0 0 2 8 1 1 2 2 谢志兵 钟晓红 李金 等 丰香草莓叶片诱导不定芽的研究 J 孝感学院学报 2 0 0 7 3 1 9 2 2 2 3 向发云 吴金平 曾祥国 等 晶瑶 草莓叶片再生体系的 建立 J 江西农业学报 2 0 1 0 2 2 1 1 2 8 3 1 2 4 谢莹莹 黄敏 鲁峻宏 等 红颜 草莓无糖组培生根技术研 究及移栽基质筛选 J 北方园艺 2 0 2 4 1 4 1 8 2 6 Establishmentof Poinsettia StrawberryRegenerationSystemand TissueCultureRapidPropagationSystem M I A O S h u a n g y u W A N G L i j u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H o r t i c u l t u r e T i a n j i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C o l l e g e T i a n j i n 3 0 0 3 9 2 Abstract T a k i n g P o i n s e t t i a s t r a w b e r r y l e a v e s a n d s t e m t i p s a s t e s t m a t e r i a l s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e x o g e n o u s h o r m o n e s o n h e a l i n g t i s s u e i n d u c t i o n a d v e n t i t i o u s s h o o t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 r o o t i n g c u l t u r e w e r e s t u d i e d b y u s i n g t h einvitroc u l t u r e t e c h n i q u e s o a s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ninvitro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a n d a r a p i d m u l t i p l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f o r P o i n s e t t i a s t r a w b e r r y i n 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r a p i d p r o p a g a t i o n a n d g e n e t i c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o f P o i n s e t t i a s t r a w b e r r y s e e d r e s o u r c e s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1 5 m g L 1 T D Z a n d 0 1 m g L 1 I B A w a s t h e m o s t s u i t a b l e f o r c a l l u s i n d u c t i o n a n d i n d e t e r m i n a t e s h o o t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i n t h e i n d e t e r m i n a t e s h o o t i n d u c t i o n s t a g e t h e m o s t s u i t a b l e m e d i u m f o r t h e i n d e t e r m i n a t e s h o o t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s t a g e w a s M S 1 0 m g L 1 T D Z 0 1 m g L 1 I B A i n t h e i n d e t e r m i n a t e s h o o t r o o t i n g s t a g e t h e m o s t s u i t a b l e m e d i u m f o r t h e r o o t i n g m e d i u m w a s M S 0 1 m g L 1 I B A T h e m o s t s u i t a b l e m e d i u m f o r t h e p r i m a r y c u l t u r e o f s t e m t i p w a s M S 1 0 m g L 1 6 B A 0 1 m g L 1 I B A w i t h a g e r m i n a t i o n r a t e o f 8 0 t h e o p t i m u m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m e d i u m f o r o b t a i n i n g c l u m p e d s h o o t s w a s M S 0 5 m g L 1 6 B A 0 1 m g L 1 I B A w i t h a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o f 4 2 0 a n d t h e o p t i m u m r o o t i n g m e d i u m w a s 1 2 M S w i t h a r o o t i n g r a t e a s h i g h a s 1 0 0 Keywords s t r a w b e r r y l e a f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s t e m t i p r a p i d p r o p a g a t i o n h o r m o n e 71 第7期 苗双玉等 圣诞红 草莓再生体系和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