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nullnull25年 第 3期 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null 25nullnullnullnull 45nullnullnull 3 草莓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水果 自2018年 以来 由棒状拟盘多毛孢 Neopestalotiopsis clavis pora 引发的草莓红叶病在国内发生趋重 在云南部 分田块的发病率高达80 以上 1 该病又名草莓红 叶根腐病 2 草莓拟盘多毛孢根腐病 3 主要为害草 莓的根部和叶部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暗红色小圆病 斑 叶缘呈暗红色 发病后期整株呈红褐色 枯死 湿度大时在发病叶片上可见小黑点 2 4 该病暴发性 强 严重影响草莓的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 5 6 草莓红叶病属于草莓上的一种新型病害 在目 前没有好的抗病品种的情况下 施用药剂是主要的 防控措施 目前针对该病药剂防治的报道大多集中 于室内药剂筛选 笔者选择了9种杀菌剂 结合室内 抑菌活性测定与田间防效调查 综合评价供试药剂 对草莓红叶病的防效 旨在筛选出适用防治该病的 药剂 为生产实践提供用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null1 供试材料 1null1null1 供试菌株 供试菌株为棒状拟盘多毛孢 从云南省具有典 型病害症状的草莓植株上分离纯化获得 经nullnull氏 法则验证 确为采集地草莓红叶病的病原菌 保存于 昆明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病原菌库 1null1null2 供试药剂 供试杀菌剂包括 80 乙蒜素乳油 开封大地农 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 氟酰羟 苯甲唑悬浮剂 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20 抑霉唑水乳 剂 江西禾益化工有限公司 30 噻唑null悬浮剂 新 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 噻霉酮微乳剂 安道麦辉 丰有限公司 25 溴菌腈乳油 江苏null球农化股份 有限公司 50 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 南京南农 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5 嘧菌酯悬浮剂 先正 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及 10 多抗霉素可湿性 粉剂 河南绿色农华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1null2 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 7 测定供试药剂对棒状拟 盘多毛孢的毒力 常规制作PDA培养基 用无菌水 稀释供试药剂 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含药 PDA 平 板 接入直径5 mm的棒状拟盘多毛孢菌丝块 以不 防治草莓红叶病的药剂筛选 谢莹莹 1 宁 眺 1 季 洁 2 崔兴国 3 李 晶 1 4 1 昆明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云南省高校都市型现代农业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 昆明 650214 2 福建省 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 福州 350013 3 玉龙县null河欣兴农业开发种植有限公司 云南 丽江 674100 4 香格里拉市藏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 迪庆 674400 摘要 草莓红叶病是由棒状拟盘多毛孢 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 引起的真菌病害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 9 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生物活性 并进行田间防病试验 结果显示 溴菌腈与氟酰羟 苯甲唑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 抑制效果较好 EC 50 值均低于 1 mg L 溴菌腈与乙蒜素的田间防效最佳 防效均达到 87 以上 相应处理区草莓产量 较对照增加 10 以上 由此推荐使用溴菌腈防治草莓红叶病 关键词 草莓 红叶病 药剂筛选 室内抑菌活性 田间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6 6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 6820 2025 03 0084 03 收稿日期 2024 03 05 基金项目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02205AC160043 春城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C201914005 作者简介 谢莹莹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作物病害防控研究 E mail 2247363951 通讯作者 李null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分子遗传育种研究 E mail lijing 84 nullnull25年 第 3期 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null 25nullnullnullnull 45nullnullnull 3 含药PDA 平板上的接菌处理为对照 每处理重复 5 次 置于 28 恒温培养箱中黑暗培养 6 d 采用十 字交叉法测量病原菌的菌落直径 计算各处理对病 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 1null3 田间防治试验 1null3null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 26 21 N 103 03 E 草莓大棚 草莓品种为甜查理 近几年红 叶病发生均较重 垄面宽度为30 cm 高度为20 cm 每垄种植 2 行 株行距 15 cm 25 cm 2022 年 9 月 15日定植 各试验小区栽培条件一致 1null3null2 施药方法 选择室内毒力相对较高的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 验 于2022年9月29日试验地草莓红叶病发生初 期施药 此时各处理区病情指数较为接近 使用背负 式喷雾器按田间推荐剂量喷施药剂 共喷施2次 间 隔7 d 以喷施清水为对照 各处理间设置保护行 每处理重复3次 1null3null3 防效调查 在第2次喷药后7 d进行病害调查 双对角取 样 每小区随机调查20株草莓 病害分级标准参考 刘艳null对草莓根腐病的分级方法 1 具体为 0级 无 病害发生 1级 发病株数占总调查株数的1 5 2级 发病株数占总调查株数的6 15 3级 发病 株数占总调查株数的16 25 4级 发病株数占 总调查株数的26 50 5级 发病株数占总调查 株数的50 以上 根据调查结果计算病情指数与相 对防效 病情指数 各级代表值 各级病株数 调 查总株数 最高级代表值 100 防治效果 清水对照区病情指数 药剂处 理区病情指数 清水对照区病情指数 100 1null3null4 产量调查 收获时每小区5点取样 每点随机取6株草莓 共30株 计算平均单株产量 与清水对照区相比计 算增产率 增产率 药剂处理区产量 清水对照区产 量 清水对照区产量 100 1null4 数据统计与分析 使用Excel 2016处理数据 使用DPS 7 05制作 供试药剂抑菌效果回归曲线图 获得毒力回归方程 有效中浓度EC 50 值 相关系数 r 采用邓肯氏新复极 差法对田间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null1 室内毒力 室内活性测定结果如表 1 所示 供试的 9 种杀 菌剂对草莓红叶病病原菌 棒状拟盘多毛孢菌 菌 丝体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药剂间存在差异 其中 溴 菌腈 氟酰羟 苯甲唑的抑菌活性最高 EC 50 分别为 0 425 1 0 976 2 mg L 嘧菌酯 乙蒜素 抑霉唑 噻 唑null及噻唑酮也表现出明显的抑菌作用 EC 50 介于 1 0 1 7 mg L 多抗霉素和氯溴异氰尿酸的抑制作 用相对较差 EC 50 均在 2 4 mg L 以上 未参与田间 防治试验 2null2 田间防效 施药2次后调查各处理的田间防效 此时清水 对照区的病情指数为55 33 药剂处理区的病情指数 供试药剂 毒力回归方程 y ax b EC 50 mg L 相关系数 r 80 乙蒜素 EC y 0 812 8x 4 097 6 1 110 3 0 988 6 20 氟酰羟 苯甲唑 SC y 0 396 1x 5 004 1 0 976 2 0 986 4 20 抑霉唑 EW y 0 782 3x 3 752 5 1 594 7 0 950 5 30 噻唑null SC y 0 782 3x 3 752 5 1 594 7 0 950 5 3 噻霉酮 ME y 0 723 7x 3 825 8 1 622 4 0 970 3 25 溴菌腈 EC y 0 456 0 x 4 806 2 0 425 1 0 990 2 50 氯溴异氰尿酸 SP y 0 240 6x 3 945 7 4 382 6 0 882 6 25 嘧菌酯 SC y 0 111 8x 4 884 7 1 030 6 0 895 1 10 多抗霉素 WP y 0 611 6x 3 488 7 2 471 2 0 985 6 表 1 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红叶病菌 棒状拟盘多毛孢菌 的室内毒力 85 nullnull25年 第 3期 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null 25nullnullnullnull 45nullnullnull 3 供试药剂 有效成分用量 g hm 2 病情 指数 防效 单株产量 g 增产幅度 80 乙蒜素 EC 240 6 67 ef 87 95 ab 235 26 a 10 45 20 氟酰羟 苯甲唑 SC 120 11 11 def 79 92 bc 225 93 ab 6 07 20 抑霉唑 EW 135 13 33 cde 75 90 cd 229 27 ab 7 64 30 噻唑null SC 270 21 11 c 61 85 d 220 69 c 3 61 3 噻霉酮 ME 45 17 78 d 67 87 cd 227 99 b 7 04 25 溴菌腈 EC 150 5 12 f 90 96 a 235 61 a 10 61 25 嘧菌酯 SC 112 5 15 56 e 71 89 bcd 224 27 bc 5 29 清水对照 55 33 a 213 21 d 表 2 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红叶病的田间防效及对草莓产量的影响 1 1 试验于2022年9 10月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草莓大棚内进行 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 0 05 在5 12 21 11 显著低于对照 表明本试验各个施药 处理对草莓红叶病均有一定防效 其中 溴菌腈 乙 蒜素处理的病指防效最高 分别为90 96 87 95 两者间无显著差异 氟酰羟 苯甲唑 抑霉唑处理防 效次之 分别为 79 92 75 90 其他药剂处理的 防效则在 75 以下 表 2 经田间观察 各药剂在 试验设计用量下对草莓植株生长安全 试验期间无 药害发生 2null3 对产量的影响 测产结果 表 2 表明 药剂处理区草莓平均单 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区 较对照增产3 61 10 61 溴菌腈处理区单株产量最高 比对照增加了10 61 乙蒜素处理次之 较对照增产10 45 3 结论 目前我国植保领域对棒状拟盘多毛孢的研究多 集中于该菌的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室内抑菌测试 等方面 对于由其引起病害例如草莓红叶病的田间 防治技术报道相对较少 宁志null等发现苯醚甲环唑 和戊唑醇结合高效植物油助剂对红叶病的病原菌有 较好的抑制作用 8 薛德胜等在防治蓝莓拟盘多毛 孢菌属病害的药剂筛选试验中发现苯醚甲环唑抑菌 效果最明显 9 本试验在对草莓红叶病菌进行室内 毒力测定的基础上开展了田间施药试验 验证毒力 较高药剂的实际防病效果 综合供试药剂的EC 50 病 指防效与产量指标进行评价 推荐将溴菌腈作为防 治该病的主力药剂 将氟酰羟 苯甲唑和乙蒜素作为 轮换药剂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艳null 草莓拟盘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 选 D 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21 2 刘艳null 曹莹 孙琰 等 草莓红叶根腐病病原菌分离与 鉴定 J 植物病理学报 2022 52 1 104 108 3 吴娥娇 郭文龙 王志伟 等 不同地域草莓拟盘多毛孢 根腐病菌致病力差异及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 J 江 苏农业学报 2023 39 1 44 52 4 赵景楠 马null 刘正坪 等 草莓拟盘多毛孢叶斑病的病 原菌 J 菌物学报 2016 35 1 114 120 5 曾祥国 朱国芳 陈丰null 湖北地区草莓红叶病的发生 与防治策略 J 湖北植保 2019 46 6 6 8 6 宁志null 伊兴null 兰伟 等 安徽省甜查理草莓红叶病病 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17 15 5051 5056 7 Li Y Tsuji S S Hu M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difenoconazole resistance in 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from papaya in Brazil J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20 76 4 1344 1352 8 宁志null 伊兴null 黄锡桂 等 甜查理草莓红叶病防治药 剂筛选的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48 5 146 149 9 薛德胜 邵null浩 李保华 等 防治蓝莓棒状拟盘多毛孢 菌化学药剂的室内筛选 J 山东农业科学 2018 50 9 115 118 8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