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为指导各地有效控制苹果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推进苹果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确保果品提质增效,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一、防控策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科学防控、减药增效、优质安全”的原则,集成应用农业健康栽培、生态调控、免疫诱抗、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二、防控对象苹果树腐烂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炭疽叶枯病、白粉病、锈病、轮纹病、霉心病等病害,蚜虫、叶螨、金纹细蛾、卷叶蛾、食心虫等害虫。三、防控技术(一)健康栽培落实科学肥水管理、疏花疏果、合理负载、规范树形、及时保护剪锯口等措施,培养健壮树势,抑制病虫发生。苹果采收后,及时落实剪除病虫枝梢、刮治病斑、树干涂白、清洁果园、深翻土壤等技术措施,压低病虫源基数。(二)生态调控果树行间种植三叶草、毛苕子、紫花苜蓿等豆科或鼠茅草、早熟禾等禾本科草本植物;或行间蓄留狗尾草、牛筋草、蒲公英等浅根性自然杂草;果园四周种植油菜、黑豆等作物,或金盏菊等其他显花蜜源植物,涵养天敌。(三)免疫诱抗苹果树开花前、落花后、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选用氨基寡糖素、芸苔素、赤吲乙芸苔等药剂,促进果树健康,增强抗逆性。(四)理化诱控1.糖醋液诱杀。糖醋液容器悬挂在果树中上部,诱杀金龟甲等害虫,每亩果园均匀设置510个容器,根据害虫密度调整。及时清理虫体并补充糖醋液。2.性信息素诱杀。果树开花前后,悬挂相应性诱捕装置诱杀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桃小食心虫等害虫。悬挂于树冠外中部,距地面高度约1.5米,连片使用时果园外围布置密度适当高于内圈和中心。及时更换诱芯和粘板。3.灯光诱杀。果树开花前,针对重发害虫,安装特定波段专用型杀虫灯,禁用广谱杀虫灯。于成虫发生期(一般是开花期和果实膨大初期),每天傍晚开灯诱杀。4.捆绑诱虫带。害虫下树越冬前,在果树第一分枝下1020厘米处树干绑扎诱虫带,或固定在其他大枝基部510厘米处,诱集害虫在其中越冬,来年早春害虫出蛰前解除诱虫带集中处理。(五)天敌防治生草或蓄草果园可释放捕食螨防治叶螨。一般于6月初越冬代叶螨雌成螨还处于内膛集中阶段时,挂螨后1月内果园禁止使用杀螨剂。根据性诱监测结果,在卷叶蛾等鳞翅目害虫越冬代成虫产卵初期投放赤眼蜂,每代每亩释放总量34万头,分2次投放,间隔35天。(六)科学用药严格按照农药登记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遵守用药剂量、用药方法、用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农药。1.萌芽前。全园喷施一次石硫合剂进行清园。2.花芽露红期。预防褐斑病、白粉病等病害侵染,可选用代森锰锌、腈菌唑等药剂;防治叶螨、金纹细蛾等出蛰害虫,可选用哒螨灵、氯虫苯甲酰胺、乙唑螨腈、乙螨三唑锡等药剂。3.落花后至套袋前。重点防治褐斑病、斑点落叶病、炭疽叶枯病、白粉病、锈病等叶部病害,可选用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氟菌戊唑醇、苯甲肟菌酯等杀菌剂;重点防治蚜虫、金纹细蛾、卷叶蛾等害虫,可选用氟啶虫酰胺、噻虫嗪、氯虫高氯氟、虫螨腈等药剂。分别于落花后1周、套袋前,按推荐用量叶面喷雾。如花期遇雨,防治时间提前至落花80%时施药,并加入多抗霉素,预防霉心病。套袋前尽量选用水分散粒剂、悬浮剂等水性化剂型,保护幼果果面。4.套袋后至果实膨大期。重点控制叶部病害进一步扩展,可选择丙森锌、代森锰锌等保护性药剂与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治疗性药剂组合,降雨多时可单独喷施一次倍量式或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治叶螨、金纹细蛾等害虫,可选用联苯肼酯、乙螨唑、除虫脲、虫螨腈等药剂。预防腐烂病、轮纹病等枝干病害,刮除主干和大枝粗老翘皮后,选用戊唑醇或苯醚甲环唑等药剂200300倍液喷淋或涂刷主干大枝2次,间隔1015天。5.果实采收后。选用长持效杀虫剂与广谱性杀菌剂组合全树喷雾,压低越冬病虫源基数。秋末冬初果树落叶后,对当年的新发腐烂病斑刮除表面溃疡后,用甲基硫菌灵糊剂原膏或丁香菌酯悬浮剂涂抹病斑,并结合冬前药剂清园全树喷雾,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展。2025年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为指导各地有效控制柑橘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推进柑橘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确保果品提质增效,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一、防控策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技术配套、科学防控、减药增效”的原则,集成应用生态调控、健康栽培、免疫诱抗、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二、防控对象柑橘木虱、实蝇类、害螨、蓟马、潜叶蛾、粉虱、天牛、蚜虫及蛾类等害虫,溃疡病、树脂病、炭疽病、疮痂病、脂点黄斑病等病害。三、防控技术(一)生态调控1.冬季清园。果实采收后,清除柑橘病株,剪除病虫枝、枯枝及树上僵果,挖出病死树和枯桩,清扫园中落叶、落果、病虫枯枝和杂草。2.耕翻土壤。冬季翻松土壤表层,深度在810厘米,降低病虫源基数。3.适度生草。夏秋季铲除果园内深根、高秆等恶性杂草,离树冠滴水线30厘米以内的草全部铲除或在树盘覆盖防草膜,减少草与柑橘争水、争肥;选留自然生长的浅根、矮生、与柑橘无共生性病虫害的良性草,控制高度在2030厘米内。人工种草可选择豆科(三叶草、白三叶草、紫云英等)、禾本科(高羊茅、黑麦草、百喜草、鼠毛草等)以及菊科(藿香蓟等)。(二)健康栽培按照矮化栽培、平衡树势、层次分明、立体结果,以轻为主、轻重结合的原则,及时抹去夏梢,统一放秋梢,协调营养生长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科学肥水管理,按需施肥,增施有机肥,冬季对主干和大枝杈上刷抹白涂剂,增强主干抗冻能力,增强树势。(三)生物防治在果园生草条件下,可释放捕食螨防治害螨,结合其他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23月,调查每叶害螨12头时,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将捕食螨袋挂树释放,每株1袋,释放位置以主干分叉处为宜,避免阳光直射。虫口基数较高,释放捕食螨前710天对果园内的病虫害进行1次施药防治,压低害螨和其他病虫害基数。投放时应注意天气,避免挂后2天内下大雨造成捕食螨死亡;释放捕食螨后,严禁使用化学杀虫杀螨剂,如需用药应选用生物农药或选择性强的高效低毒化学农药进行挑治。(四)理化诱控1.灯光诱杀。411月,在连片种植果园,每2030亩果园安装1盏特定波段专用型杀虫灯,高度距离地面3米左右,挂置在果园外围,通过不同时段光波调节诱杀金龟子、卷叶蛾、吸果夜蛾等趋光性害虫。2.黄板诱杀。4月初开始,每亩挂2025张黄板,高度在柑橘的中上部树枝,诱杀柑橘粉虱、蚜虫等害虫,粘满虫后更换。3.食诱剂诱杀。510月份防治柑橘大实蝇和橘小实蝇,每亩挂糖醋液或蛋白等食物饵剂诱捕器1520个。使用食诱剂点喷诱杀或采用食物诱饵和药剂混合进行诱杀,药剂可选用阿维菌素或多杀霉素。(五)科学用药严格按照农药登记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遵守用药剂量、用药方法、用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农药。1.萌芽至开花期。防治柑橘木虱、花蕾蛆、蓟马、蚜虫、害螨等害虫,可采用矿物油(花前15天禁用)、球孢白僵菌、苦参碱、藜芦根茎提取物、烯啶虫胺、乙唑螨腈、啶虫脒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炭疽病、溃疡病、疮痂病、树脂病等病害,可选用春雷霉素、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铜制剂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2.花后至幼果期。防治柑橘木虱、实蝇类、蓟马、害螨、介壳虫等害虫,可采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啶虫脒、氟啶虫胺腈、联苯肼酯、螺螨酯等药剂。防治溃疡病、疮痂病、树脂病、炭疽病等病害,可选用铜制剂、代森锰锌、丙森锌、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3.夏梢抽发期。防治柑橘木虱、实蝇类、锈壁虱、粉虱、潜叶蛾等害虫,可采用印楝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螨脲、氰戊菊酯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溃疡病、炭疽病、树脂病等病害,可选用春雷霉素、铜制剂、吡唑醚菌酯、咪鲜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选用肟菌戊唑醇防治脂点黄斑病。4.果实膨大期。防治柑橘实蝇类、介壳虫、锈壁虱等害虫,可选用阿维菌素、多杀霉素、氟啶虫胺腈、噻嗪酮、虱螨脲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炭疽病、树脂病等病害,可选用代森锰锌、咪鲜胺、吡唑醚菌酯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5.秋梢抽发期。防治柑橘木虱、潜叶蛾、柑橘害螨、介壳虫、实蝇类等害虫,可选用阿维菌素、丁氟螨酯、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溃疡病、树脂病、炭疽病等病害,可选用铜制剂、噻唑锌、吡唑醚菌酯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6.果实转色至采收前期。防治橘小实蝇、柑橘害螨等害虫,可选用阿维菌素、螺螨酯、噻虫嗪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炭疽病、树脂病、青霉病、绿霉病等病害,可采用咪鲜胺、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抑霉唑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7.果实采收后。采收后清园,可选用石硫合剂、松脂酸钠、铜制剂、矿物油等。2025年橘小实蝇防控技术方案橘小实蝇是多种果树上的主要害虫,在我国年发生311代,世代重叠明显,发生危害严重,为做好2025年橘小实蝇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一、防控策略采取分区治理、联防联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加强橘小实蝇发生期监测,通过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开展持续治理,降低危害程度。二、重点区域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周年发生区和贵州、湖南、江西、浙江、四川、重庆等季节性发生区为橘小实蝇防控重点区域。三、防控措施(一)成虫监测周年发生区需要全年监测,季节性发生区在311月进行监测。悬挂诱捕器于树冠中部,高度离地面1.5米左右,避免受树叶直接遮蔽和阳光直射。在橘小实蝇发生区,每个监测点悬挂35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间隔50米以上;在橘小实蝇潜在发生区,每0.51.0平方公里范围内挂1个诱捕器。每周调查1次诱集成虫数量。(二)生态调控1.科学规划布局。种植区内果树种类尽量统一、成熟期相对一致,避免混栽,以切断橘小实蝇的食物链。周边不宜种植番石榴、李、桃、柿子、芒果、杨桃、火龙果等橘小实蝇易危害果树。2.清除虫果。及时捡拾虫果、落果、烂果,进行无害化处理。3.果园生草。在条件适宜的果园开展生草栽培,优化果园生态环境,培育涵养自然天敌,控制橘小实蝇发生。(三)生物防治1.养鸡除虫。利用老熟幼虫从落果中跳入表土化蛹的特性,有条件的果园可养鸡取食表土中橘小实蝇蛹,也可啄食落地果实内橘小实蝇幼虫。每亩果园放养3050只,在放养期间果园注意安全用药,注意避免鸡啄伤果树根部。2.人工释放寄生蜂。在生态良好的果园,可释放寄生蜂等天敌防控。一般先压低果园橘小实蝇基数,再根据田间监测结果,选择前裂长管茧蜂、蝇蛹俑小蜂等寄生蜂,选择卵寄生蜂、幼虫寄生蜂、蛹寄生蜂等不同虫态进行释放,宜连续释放3次、间隔7天,每亩次释放1万头以上。放蜂应选择气温22以上、晴朗、风力小于3级的天气。(四)物理防治1.黄板诱杀。每亩悬挂2030张带有诱剂的可降解黄色粘板,每30天更换1次黄板。2.果实套袋。套袋应选晴天进行。套袋前先把果柄或果穗基部上多余叶片疏除,视需要喷1次杀虫,防止袋内害虫的滋生危害。(五)药剂防治柑橘果树背阴面1.5米左右高处,投放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噻虫嗪、吡虫啉等饵剂,早熟品种采果前1520天投放,中晚熟品种适当增加防治次数。橘小实蝇成虫羽化初期,选择果树中外层叶片点喷多杀菌素。橘小实蝇发生严重的果园,可结合防治柑橘木虱、红蜘蛛等害虫防治橘小实蝇,使用农药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2025年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全国茶园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茶尺蠖、茶毛虫、茶丽纹象甲、害螨、蚧、蓟马、黑刺粉虱、茶角胸叶甲、茶网蝽、盲蝽以及茶饼病和炭疽病等。近年来,茶网蝽、茶角胸叶甲扩散加快,蓟马在西南地区危害加重。为有效控制茶树主要病虫危害,确保茶叶生产和质量安全,特制订本方案。一、防控策略采取以生态调控、农艺措施为基础,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为重点,科学用药相辅助的茶树病虫绿色防控策略。优先采用健身栽培、免疫诱抗、性信息素诱捕、灯光诱杀、色板诱集和生物农药以及保护和利用天敌等绿色防控技术,科学使用高效低风险农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环境安全。二、防控对象(一)华南茶区。主要包括海南、云南南部、广东中南部、广西南部、福建东南部。重点防治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茶毛虫、茶丽纹象甲、害螨、蚧、角盲蝽、茶角胸叶甲、茶谷蛾、黑刺粉虱、茶饼病和茶炭疽病,密切关注贡山喙蓟马等虫害。(二)西南茶区。主要包括云南中北部、西藏东南部、四川、贵州和重庆。重点防治茶小绿叶蝉、害螨、灰茶尺蠖、茶毛虫、茶网蝽、贡山喙蓟马、茶棍蓟马、蚧、茶饼病、茶白星病和茶炭疽病,密切关注盲蝽、黑刺粉虱等虫害。(三)江南茶区。主要包括广东北部、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东南和西部、安徽和江苏南部。重点防治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茶尺蠖、茶毛虫、害螨、黑刺粉虱、茶丽纹象甲、茶角胸叶甲、茶黄蓟马、茶细蛾、茶炭疽病、茶白星病和茶饼病,密切关注茶网蝽、盲蝽、茶棍蓟马等虫害。(四)江北茶区。主要包括湖北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东南部、河南南部、陕西南部和甘肃陇南。重点防治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茶网蝽、绿盲蝽、茶橙瘿螨、茶毛虫和茶炭疽病,密切关注黑刺粉虱、茶小卷叶蛾等虫害。三、防控技术(一)茶小绿叶蝉。维护茶园周边自然植被,间作显花草本和木本植物,秋冬季在园边适度自然留浅根阔叶草,为蜘蛛类、寄生蜂类天敌提供庇护场所,增强生态控制潜能。生产季节,适时分批勤采,清除茶行间恶性杂草,控制虫口基数。春茶结束修剪后,悬挂黄红双色诱虫板,降低叶蝉第一峰虫口数量。防治药剂可选用除虫菊提取物、桉油精、印楝素、香芹酚、茶皂素、藜芦根茎提取物、双丙环虫酯、茚虫威、虫螨腈等。(二)灰茶尺蠖(茶尺蠖)。结合茶园秋季中耕施肥,翻耕土壤,降低土中越冬虫蛹的成活率。在灰茶尺蠖(茶尺蠖)常发茶园安装诱虫灯,羽化高峰期开灯诱杀成虫;在灰茶尺蠖(茶尺蠖)成虫羽化期,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虫。保护和利用绒茧蜂、赤眼蜂、蜘蛛等重要天敌。防治药剂可选用茶核苏云金、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苦参碱、高效氯氰菊酯等。喷药防治适期掌握在低龄幼虫期,重点做好2、3代防治工作。(三)茶毛虫。利用茶毛虫幼虫群集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在常发茶园安装诱虫灯,羽化高峰期开灯诱杀成虫;在茶毛虫成虫羽化期,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雄虫。药剂防治可选用:苏云金杆菌、苦参碱、联苯菊酯、联苯甲维盐等。喷药防治适期掌握在低龄幼虫期。(四)害螨。包括茶橙瘿螨、茶跗线螨、咖啡小爪螨等。适时分批勤采,带走部分成螨、卵、若螨。用石硫合剂或矿物油冬季封园。在茶园螨害初期释放捕食螨,每亩释放150000200000头。可选用矿物油等药剂进行防治。严重发生时可结合虫螨腈防治其他害虫时进行兼治。(五)黑刺粉虱。加强茶园管理,疏枝清园,促进茶园通风透光以抑制其发生。越冬代成虫羽化始盛期,使用黄红双色诱虫板诱杀成虫。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可喷施溴氰菊酯、联苯菊酯,严重发生时可结合噻嗪酮、唑虫酰胺防治其他害虫时进行兼治。(六)茶树蓟马。适时分批勤采,恶化其营养条件和庇护场所,带走部分卵、若虫和成虫。发生高峰前,可用蓝色(茶棍蓟马)或黄绿色(茶黄蓟马)诱虫板诱杀成虫。严重发生时可结合除虫菊提取物、印楝素、藜芦胺、矿物油、虫螨腈等防治其他害虫时进行兼治。(七)茶角胸叶甲。冬季封园时施肥翻土,深度20公分,减少越冬幼虫基数。成虫发生期,可在茶蓬内放置黄红双色诱虫板,粘满及时更换。可选择使用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除虫菊提取物或苦参碱施药防治。发生严重茶园,在成虫出土始盛期,可结合高效氯氰菊酯或虫螨腈在防治其它害虫时进行兼治。(八)茶网蝽。严重发生茶园可在春茶结束后采取重修剪或深修剪,降低虫口数量。做好秋季越冬代防控,减轻翌年春季危害。可选用除虫菊素、苦参碱、印楝素进行防治,严重发生时可结合联苯菊酯或高效氯氰菊酯防治其他害虫时进行兼治。(九)绿盲蝽。做好秋季绿盲蝽入园期防控,减轻翌年春季危害。可选用除虫菊素、苦参碱、球孢白僵菌等进行防治。严重发生时可结合溴氰菊酯或高效氯氰菊酯防治其他害虫时进行兼治。(十)茶饼病。适时分批勤采,选择适宜时期修剪,清除枯枝,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性。平衡施肥,增强茶树抗病能力。用石硫合剂冬季封园。在发病初期喷施补骨脂种子提取物、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等药剂。(十一)茶炭疽病。新建茶园选种抗性的健壮种苗。平衡施肥以增强茶树抗病能力,及时剪除病枝,适时采摘。用石硫合剂冬季封园。在发病初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百菌清等药剂。四、注意事项(一)选用在我国茶园登记使用的农药品种,生产出口茶叶的茶园应同时符合产品输入国的要求,慎重选择农药品种。(二)不建议使用吡虫啉、啶虫脒、呋虫胺、噻虫嗪、噻虫胺等水溶性农药。(三)使用灯光诱杀技术时应安装特定波段专用型杀虫灯,通过不同时段光波调节诱杀,禁用广谱杀虫灯。来源:全国农技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