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设施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为指导各地开展设施番茄绿色生产,提高对灰霉病、叶霉病、病毒病、烟粉虱、番茄潜叶蛾等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保障番茄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方案。一、防控策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加强监测,协调应用生态调控、健康栽培、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实现设施番茄主要病虫害的有效控制,降低化学农药残留超标风险。二、防控对象主要病害有灰霉病、叶霉病、病毒病、晚疫病、灰叶斑病、根结线虫病、枯萎病、细菌性叶斑病、青枯病等;主要害虫有烟粉虱、番茄潜叶蛾、斑潜蝇、蓟马、棉铃虫等。三、防控措施(一)生态调控1.种植功能植物。定植或播种前,可在番茄田边缘种植功能植物,种植波斯菊等蜜源植物诱集招引食蚜蝇、瓢虫、姬蜂等天敌,种植薄荷、牛至等植物驱避害虫。2.土壤生态调控。夏季高温休耕时,将粉碎的稻草或玉米秸秆500公斤/亩、牛粪或羊粪等有机肥10立方米/亩、有机物料腐熟剂(含高活性酵母、黑曲霉)4公斤/亩,均匀铺撒在棚室内的土壤表面,用旋耕机深翻土地2540厘米,浇大水后覆膜,同时封闭棚膜。保持高温处理2030天后揭膜,翻耕土壤晾晒710天后即可定植。可优化土壤微生态环境,缓解土壤盐渍化,预防土传病害发生。(二)农业措施1.选用抗(耐)病品种。宜选用商品性好、适合当地种植的抗(耐)病品种。2.清洁田园。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败叶,集中深埋或堆沤处理。3.避免农事操作传播病害。宜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整枝打杈和采收等农事操作,利于伤口愈合;注意农事操作工具消毒,防止病原菌通过工具传播。(三)健康栽培1.轮作栽培。宜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倒茬。2.科学施肥。施足基肥育壮苗,多施有机肥和菌肥,结合水分管理合理追肥。3.双网覆盖育苗。采用育苗棚培育无病虫苗,用6080目防虫网覆盖门窗口和风口,或者用防虫网搭建育苗网室,视情况采用遮阳覆盖。4.膜下暗灌。覆盖地膜,提高地温,降低设施内空气湿度。5.熊蜂授粉。在番茄开花前12天,将蜂群放入温室,每1000平方米放置1箱蜂(6080只/箱),既能授粉又有助于降低灰霉病发生风险。(四)理化诱控1.防虫网阻隔。使用6080目防虫网,阻隔烟粉虱等害虫。2.昆虫信息素诱控。迷向干扰交配防治番茄潜叶蛾,或使用棉铃虫性诱剂、食诱剂等诱杀棉铃虫成虫。(五)加强监测悬挂黄板监测烟粉虱等,悬挂蓝(粉)板+蓟马信息素监测蓟马,使用性信息素监测番茄潜叶蛾等害虫,人工调查病害发生情况。(六)生物防治1.施用生物制剂。防治番茄潜叶蛾,选用苏云金杆菌G033A等药剂;防治叶霉病等真菌病害,选用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寡雄腐霉等药剂;防控病毒病,选用氨基寡糖素、香菇多糖等;预防土传病害,播种或定植前,选用木霉菌、芽孢杆菌等菌剂;防治根结线虫病,选用厚孢轮枝菌颗粒剂、淡紫拟青霉、杀线虫芽孢杆菌B16、苏云金杆菌HAN055、蜡质芽孢杆菌等药剂。2.释放天敌。在害虫发生初期,释放丽蚜小蜂等天敌昆虫防治粉虱,释放螟黄赤眼蜂等天敌昆虫防治番茄潜叶蛾。(七)免疫诱抗可选用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免疫诱抗剂或植调剂及氨基酸、腐殖酸等叶面肥,提高番茄抗逆性。(八)科学用药1.病害防治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选用氟吡菌酰胺嘧霉胺、嘧霉胺、啶酰菌胺、咯菌腈、腐霉利等药剂;防治番茄叶霉病,选用嘧菌酯、氟硅唑、甲基硫菌灵、氟菌肟菌酯等药剂;防治番茄晚疫病,选用嘧菌酯、霜霉嘧菌酯、嘧菌百菌清等药剂;防治番茄病毒病,选用盐酸吗啉胍、吗胍乙酸铜等药剂;防治青枯病,选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中生菌素、噻唑锌、噻森铜等药剂。2.害虫防治药剂。防治烟粉虱,选用溴氰虫酰胺、噻虫嗪、双丙环虫酯、螺虫乙酯、螺虫吡丙醚等药剂;防治番茄潜叶蛾,选用苏云金杆菌G033A、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防治斑潜蝇,选用溴氰虫酰胺、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四、注意事项(一)熊蜂授粉棚室,在药剂选择和使用上需充分考虑授粉蜂群安全。(二)释放天敌后,避免施用化学杀虫杀螨剂,2天内尽量减少农事操作,以利于天敌转移到植株上。(三)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农药,严格遵守用药剂量、用药方法、用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采收期间应遵守先采收后施药的原则。(四)在喷施药液时,优先选用低量或静电喷施机械施药,亩药液量控制在5升以内,以降低设施内相对湿度,减少病害发生传播与流行。来源:全国农技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