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药剂对草莓蚜虫防效筛选研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7种药剂对草莓蚜虫防效筛选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7种药剂对草莓蚜虫防效筛选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7种药剂对草莓蚜虫防效筛选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种药剂对草莓蚜虫防效筛选研究 朱宏伟 邳州市农业干部学校 江苏 邳州 2 2 1 3 0 0 摘要 为筛选出防治草莓蚜虫高效的药剂 笔者选择2 0 氟啶虫酰胺悬浮剂 1 5 除虫菊素水乳剂 3 0 噻虫 嗪悬浮剂 2 苦参碱水剂 2 2 4 螺虫乙酯悬浮剂 5 0 g L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及1 0 啶虫脒乳油共计7种杀 虫剂开展了田间防效筛选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2 0 氟啶虫酰胺悬浮剂 2 2 4 螺虫乙酯悬浮剂和5 0 g L双丙环 虫酯水分散粒剂3种化学类药剂防治效果显著 生物类药剂2 苦参碱水剂和1 5 除虫菊素水乳剂防治效果一 般 化学类药剂效果要远好于生物类药剂 施药后1 d防效均达到7 5 以上 施药后1 4 d防效均在8 5 以上 则可说 明该3种药剂在防治蚜虫速效和持效上均表现较为优秀 推荐作为防治草莓蚜虫的优秀药剂 旨在为草莓产业健 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草莓 蚜虫 杀虫剂 虫口减退率 防治效果 草莓 Fragaria ananassa D u c h e s n e 属常见多年生草本植物 蔷薇科 原产于欧洲 美州和亚洲 是众所 周知的 水果之王 草莓具有鲜艳的色泽 丰富的营养 酸甜度适中的风味 深受消费者青睐 截至目前 中 国种植规模一直稳居世界前列 江苏草莓种植起步较早 源于徐州和句容 种植规模和产量位居前三的地位 近几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力度增加 农业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 科研院所项目逐步落地乡村 新品 种 新技术 新设备均稳步落地实施 基于草莓产业的兴起 各地均在打造草莓产业为主题的风情特色小镇 如铜山新区榆庄镇 台上草莓风情旅游观光小镇 邳州市港上镇 小草莓打造大世界观光产业园 徐州市贾 汪区耿集镇 莓好田园草莓特色小镇 等 大力发展观光旅游鲜食采摘项目 已成为振兴乡村经济的主导产 业 蚜虫属昆虫纲半翅目蚜科 是草莓上的优势害虫之一 草莓上蚜虫主要有三大种类 棉蚜 桃蚜和萝卜 蚜 1 蚜虫直接危害主要以成虫 若虫群集在幼嫩组织上刺吸汁液 草莓的嫩叶 花蕾 花序 果实及匍匐茎 受害严重 受害组织会因失水而坏死 使得正常生长 开花或坐果等生理活动受到影响 叶片受害后卷曲 光 合面积缩小 光合效率降低 严重阻滞营养物质积累 幼果受害后 影响果实的膨大和正常着色 易形成僵 果 2 蚜虫次生危害之一是在危害部位分泌出蜜露 蜜露可堵塞叶片上的气孔 影响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污 染果实 使得草莓品质和产量严重下降 削减了草莓的经济效益 蚜虫次生危害之二是蚜虫孤雌生殖 环境 适应能力强 繁殖力强 具有迁飞性 传播病毒能力强 是病毒原传播的主要媒介 设施内稳定温度环境 可实 现周年繁殖 在草莓整个生育期均可长时间危害 3 因此 蚜虫直接和次生危害均对草莓品质和产量造成较 大影响 严重制约了草莓的经济效益 阻碍了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 4 5 目前国内有关草莓蚜虫的防治措施 主要集中在物理防控和化学防控上 其中化控药剂的筛选方面的报道较少 且药剂选择涵盖了目前市场上效 果较好的药剂并推荐出安全使用的剂量 6 7 其田间防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选择7种药剂进行田间筛 选试验 以期筛选出高效 低毒 低残留的杀虫剂类型 为草莓蚜虫的化控提供参考 培育出高品质的草莓 满 足人们对草莓的消费需求 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旨在助力于草莓产业健康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药剂 2 0 氟啶虫酰胺悬浮剂 山东省青岛东生药业有限公司 1 5 除虫菊素水乳剂 清源能冠生物科技有 限责任公司 3 0 噻虫嗪悬浮剂 山东菏龙歌科技技术有限公司 2 苦参碱水剂 山东信合植保科技有限 公司 5 0 g L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 巴斯夫 中国 有限公司 2 2 4 螺虫乙酯悬浮剂 拜耳作物科学 中 国 有限公司 1 0 啶虫脒乳油 河北百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收稿日期 2 0 2 3 0 9 0 8 作者简介 朱宏伟 1 9 8 1 女 江苏邳州人 高级农艺师 主要从事园艺作物高效栽培及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工作 9 现代化农业 2 0 2 5年第1期 总第5 4 6期 1 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 0 2 2年3月在徐州市贾汪区立本农业现代农业草莓种植产业园区内进行 试验设8个处理 处 理1为2 0 氟啶虫酰胺悬浮剂3 6 0 m L h m 2 处理2为1 5 除虫菊素水乳剂3 0 0 m L h m 2 处理3为3 0 噻 虫嗪悬浮剂9 0 m L h m 2 处理4为2 苦参碱水剂4 5 0 m L h m 2 处理5为5 0 g L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 2 4 0 g h m 2 处理6为2 2 4 螺虫乙酯悬浮剂1 8 0 m L h m 2 处理7为1 0 啶虫脒乳油3 0 0 m L h m 2 处理8为 清水对照 每个药剂处理3次重复 共设2 2个小区 每小区面积为1 0 m 2 每个小区间留白 预防交叉影响 试验采用背负式高压电机喷雾器 3 W B D 2 0 L 喷雾 各处理小区按设计剂量对水稀释配成药液 对全株幼 嫩组织茎 花 叶片正反面进行均匀喷雾 对照喷施等量清水 试验前7 d内不对各处理小区进行喷施药剂等 作业 基于防止交叉影响 各小区施用不同药剂后 均需要对喷雾器彻底清洗干净 8 1 0 1 3 调查内容及方法 分别在施药前 施药后1 d 施药后7 d 施药后1 4 d调查蚜虫发生数量 每个小区选取5个样点 每个样点 记录1 0株草莓上的活虫的数量 以清水为对照 分别调查各处理前后的虫口数量动态变化情况 计算各处 理小区的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 处理前虫口数 处理后虫口数 处理前虫口数 1 0 0 防治效果 处理区虫口减退率 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1 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1 0 0 2 结果与分析 2 1 安全性分析 施药后3 d 调查各药剂处理区的草莓 未见有白点 黄化 枯叶 死株等药害症状 草莓生长势良好 均与 对照区的草莓生长势无显著差异 判定现有剂量下不会导致药害发生 对草莓生长比较安全 2 2 防效分析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草莓蚜虫的防治效果 处 理 虫口基数 头 施药后1 d 存活蚜虫 头防效 施药后7 d 存活蚜虫 头防效 施药后1 4 d 存活蚜虫 头防效 1 9 3 0 2 3 6 7 5 3 5 6 9 4 5 7 6 9 5 7 2 9 1 2 3 2 0 6 5 9 1 8 5 8 2 5 2 1 0 7 7 8 3 8 5 0 3 5 6 5 9 2 2 1 7 7 7 0 2 5 2 7 0 3 4 9 1 5 4 6 2 4 9 5 2 7 2 7 3 2 3 1 2 6 7 2 5 8 9 0 2 4 2 8 9 2 8 2 9 6 4 1 2 8 8 6 2 6 8 6 2 1 9 2 7 8 3 9 2 9 0 3 1 1 2 8 7 5 7 9 4 0 3 0 6 6 8 3 1 9 8 8 0 9 3 1 2 6 8 2 8 8 8 6 9 1 2 9 8 2 9 2 0 注 表中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 经试验统计数据表明 蚜虫发生动态呈现出正态分布 3月上旬始见蚜虫零星发生 伴随气温逐渐回暖 蚜虫虫口密度稳步上升 4月中旬蚜虫虫口数量达至最高峰 伴随花果期逐渐结束 气温大幅度攀升 虫口数 量逐步下滑 5月上旬虫口密度达至低谷期 由表1可知 施药后1 d 5 0 g L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2 4 0 g h m 2处理防治效果最好 防效为8 9 2 其次是2 2 4 螺虫乙酯悬浮剂1 8 0 m L h m 2处理 防效为7 8 3 再次是2 0 氟啶虫酰胺悬浮剂3 6 0 m L h m 2处理 防效为7 5 3 1 0 啶虫脒乳油3 0 0 m L h m 2和1 5 除 虫菊素水乳剂3 0 0 m L h m 2处理防效一般 防效分别为6 8 3 和6 5 9 3 0 噻虫嗪悬浮剂9 0 m L h m 2和 2 苦参碱水剂4 5 0 m L h m 2处理防治效果最差 防效分别为5 9 2 和4 9 5 二者间无明显差异 施药后 7 d 5 0 g L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2 4 0 g h m 2处理防治效果最好 防效为9 6 4 其次是2 0 氟啶虫酰胺悬 浮剂3 6 0 m L h m 2处理 防效为9 4 5 再次是2 2 4 螺虫乙酯悬浮剂1 8 0 m L h m 2处理 防效为9 0 3 1 5 除虫菊素水乳剂3 0 0 m L h m 2和1 0 啶虫脒乳油3 0 0 m L h m 2处理防效一般 防效分别为8 2 5 和 8 0 9 防治效果最差的是3 0 噻虫嗪悬浮剂9 0 m L h m 2和2 苦参碱水剂4 5 0 m L h m 2处理 防效分别为 7 7 0 和7 3 2 二者间无明显差异 施药后1 4 d 2 0 氟啶虫酰胺悬浮剂3 6 0 m L h m 2处理防治效果最 01 现代化农业 2 0 2 5年第1期 总第5 4 6期 好 防效为9 5 7 其次是2 2 4 螺虫乙酯悬浮剂1 8 0 m L h m 2和5 0 g L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2 4 0 g h m 2 处理 防效分别为8 7 5 和8 6 2 二者间无明显差异 1 5 除虫菊素水乳剂3 0 0 m L h m 2和3 0 噻虫嗪 悬浮剂9 0 m L h m 2处理防效一般 防效分别为7 7 8 和7 0 3 1 0 啶虫脒乳油3 0 0 m L h m 2和2 苦参 碱水剂4 5 0 m L h m 2处理防治效果最差 防效分别为6 8 2 和6 7 2 二者间无明显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 2 0 氟啶虫酰胺悬浮剂 2 2 4 螺虫乙酯悬浮剂和5 0 g L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3种 化学类药剂防治效果显著 生物类药剂2 苦参碱水剂和1 5 除虫菊素水乳剂防治效果一般 化学类药剂 效果要远好于生物类药剂 施药后1 d防效均达到7 5 以上 施药后1 4 d防效均在8 5 以上 则可说明该3 种药剂在速效和持效上均表现较为优秀 推荐作为防治草莓蚜虫的优秀药剂 生物类药剂在农药残留和环 境污染上占据安全优势 但在防效上表现一般 不推荐使用 1 1 1 2 本试验阶段正值草莓花果同期管理关键时期 本次试验选择的化学类药剂均对蜜蜂表现出较低的毒性 因此要加强对蜜蜂的保护工作 故施药前应移出蜂箱 通风完1 d后再放蜂 本研究仅选择了7种杀虫单剂 进行试验 未做混配试验 建议表现较为普通的药剂可以和优秀药剂轮换或混配使用 这样可以有效抑制蚜 虫抗药性产生 防控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1 3 农药剂型对果实的品质和安全影响比较大 本次试验剂 型有水乳剂 悬浮剂 乳油和水分散粒剂等剂型 其中水乳剂和悬浮剂对果品较为友好 乳油和水分散粒剂对 果品存在安全隐患 建议综合剂型和防效 选择优秀药剂进行防治 4 参考文献 1 郭静静 史雪岩 高希武 桃蚜对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氟啶虫胺腈抗性的快速检测方法 J 农药学报 2 0 1 7 1 9 5 5 5 5 5 6 2 2 吴声敢 苍涛 柴伟纲 等 草莓蚜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J 浙江农业科学 2 0 1 6 5 7 1 2 2 0 4 8 2 0 5 0 3 霍恒志 糜林 李金凤 等 几种生物农药对草莓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试验 J 江西农业学报 2 0 1 2 9 6 6 6 8 4 刘晶 郑书恒 张涛 等 北京地区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调查与防控建议 J 中国植保导刊 2 0 1 5 3 5 1 0 3 5 3 7 6 0 5 季守民 程传英 袁传卫 等 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及风险评价 J 农药 2 0 1 5 5 4 4 2 8 2 2 8 5 6 李卓 新型生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防治草莓红蜘蛛防治效果研究 D 银川 宁夏大学 2 0 1 5 7 张涛 影响草莓生长的各种病虫害 J 北京农业 2 0 1 3 7 1 8 2 2 8 孙传文 杨明 孙加亮 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J 长江蔬菜 2 0 1 8 1 1 5 7 5 9 9 刘政源 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的生物源药剂初步筛选 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 0 1 8 1 0 吴声敢 柳新菊 安雪花 等 浙江省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J 浙江农业科学 2 0 1 8 9 1 5 1 5 1 5 1 8 1 1 汤秋玲 桃蚜田间种群抗药性和遗传变异研究 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 0 1 5 1 2 郑冬梅 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 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 0 1 6 1 3 刘春来 王爽 杨帆 等 九种生物农药对两种蔬菜蚜虫室内毒力测定 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 0 1 8 1 0 8 4 8 6 0 2 0 欢迎订阅2 0 2 5年 现代化农业 杂志及历年合订本 现代化农业 杂志是由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综合性农业技术期刊 包括农业 农机 畜 牧 种子 林业 水利及农产品产后处理 国内外公开发行 大1 6开 9 6页 2 0 2 5年定价7元 期 全年 8 4元 全国各地邮局 所 收订 邮发代号1 4 8 4 如错过订阅日期 可直接汇款向编辑部订阅 不另收 邮费 编辑部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香福路1 0 1号 邮政编码 1 5 0 0 3 8 电话 0 4 5 1 5 5 3 9 9 3 6 6 欢迎订购 现代化农业 合订本 2 0 1 0 2 0 1 3年8 5元 套 2 0 1 4 2 0 1 5年9 5元 套 2 0 1 6 2 0 2 4年 1 0 5元 套 11 现代化农业 2 0 2 5年第1期 总第5 4 6期
展开阅读全文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