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芽胞杆菌W51菌剂制备及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研究_蔡傅红.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类芽胞杆菌W51菌剂制备及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研究_蔡傅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类芽胞杆菌W51菌剂制备及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研究_蔡傅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类芽胞杆菌W51菌剂制备及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研究_蔡傅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类芽胞杆菌W51菌剂制备及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研究_蔡傅红.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类芽胞杆菌W51菌剂制备及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研究_蔡傅红.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7 5 982 988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2021 年 10 月 收稿日期 2020 10 2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772217 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 BY2019170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911049009Z 作者简介 共同第一作者 蔡傅红 硕士研究生 E mail CFHGGS 袁志香 博士研究生 E mail 15950387417 通 信作者 博士 教授 E mail ypwang DOI 10 16409 ki 2095 039x 2021 04 012 类芽胞杆菌 W51菌剂制备及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研究 蔡傅红 1 袁志香 2 史雨琪 2 朱晶凤 1 韦 欢 1 丁志鹏 1 张弯弯 1 颜歆雯 1 刘红霞 2 王晓莉 1 王云鹏 1 1 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江苏省益生菌制剂重点实验室 淮安 223003 2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南京 210095 摘要 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 Ralstonia solanacearum 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 本研究将制备得到的伊利石 吸附 W51 菌剂作用于防治番茄青枯病的温室试验 结果表明 伊利石吸附 W51 菌剂中的伊利石最佳剂量 为 4 最佳吸附时间为 30 min 在该条件下伊利石对菌体的吸附率达到 90 78 温室试验中 伊利石吸 附 W51 菌剂处理组在第 14 d 仍然表现出较好的防效 62 29 远高于类芽胞杆菌 Paenibacillus sp W51 菌 悬液处理组的 42 91 本研究表明 伊利石吸附 W51 菌剂相对于单一的类芽胞杆菌 Paenibacillus sp W51 对番茄青枯病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关 键 词 番茄青枯病 青枯劳尔氏菌 伊利石 类芽胞杆菌 W51 中图分类号 S432 1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5 9261 2021 05 0982 07 The Preparation of Paenibacillus sp W51 and Its Control Effect on Tomato Bacterial Wilt CAI Fuhong 1 YUAN Zhixiang 2 SHI Yuqi 2 ZHU Jingfeng 1 WEI Huan 1 DING Zhipeng 1 ZHANG Wanwan 1 YAN Xinwen 1 LIU Hongxia 2 WANG Xiaoli 1 WANG Yunpeng 1 1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Food Engineering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Probiotics preparation Huaian 223003 China 2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Abstract Bacterial wilt was a kind soil borne disease which caused by Ralstonia solanacearum In the greenhouse experiment of this study the prepared illite adsored W51 bacteria agent was applied to prevent and treat tomato bacterial wi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dosage of illite in the illite adsored W51 agents was 4 and the optimal adsorption time was 30 min Under the conditions the adsored rate of illite to bacteria could reach 90 78 in the greenhouse experiment Illite adsored W51 agents treatment group still showed better biocontrol effect on Ralstonia solanacearum than the Paenibacillus sp W51 suspension treatment group 42 91 at the 14 th day 62 29 It was proved in this study that illite adsorbed W51 bacteria agent could better prevent and treat tomato bacterial wilt when comparing with Paenibacillus sp W51 Key words tomato bacterial wilt Ralstonia solanacearum illite Paenibacillus sp W51 番茄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 近年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由青枯劳尔氏菌 R solanacearum 引起的细菌 性土传病害 导致番茄产量急剧下降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青枯病原菌可通过雨水 灌溉 地下虫害 或操作工具等方式从番茄的根部 茎基部皮孔或伤口侵入并潜伏 条件适宜时在维管束内迅速繁殖 堵塞 导管使植株得不到应有的水分和营养而萎蔫死亡 2 该病害一旦发病便难以控制 常造成番茄植株的大面 积枯萎死亡 严重制约了番茄产业的发展 3 4 目前 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已有诸多报道 比如药剂灌根 作物轮种 抗性育种等 但尚无稳定有效 第 5 期 蔡傅红等 类芽胞杆菌 W51 菌剂制备及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研究 983 的防治措施 5 6 近年来 生物防治已成为一种安全可靠的病害防治方法 7 8 利用生防菌株如无致病力青 枯菌 9 假单胞菌 10 11 芽胞杆菌 12 13 等对番茄青枯病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已引起广大科研人员和农药公 司的研究兴趣 其中芽胞杆菌是多种病原菌的拮抗菌 能预防和控制多种作物病害 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环 境友好 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途径 14 15 目前 国内外利用生防菌株防治番茄青枯病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 展 但仍然缺少高效 低毒 安全的微生物制剂产品 16 伊利石是一种常见的黏土矿物 含有大量金属阳离子如 Fe 2 Mg 2 Si 2 等 17 可以与细菌细胞壁表面 的肽聚糖相结合 此外 伊利石晶体所具有的大比表面积的特征也使得其具备良好的静电吸附性能 这些 特征使得伊利石在水中能够聚集细菌菌体 17 18 但有关以粘土矿物吸附剂为载体制备的微生物制剂对番茄 青枯病防治研究鲜有报道 本研究以伊利石为载体吸附生防菌从而制得微生物制剂 并用于番茄青枯病的 防治 为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提供有效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 1 伊利石 伊利石购自河南舒山伊利石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粒度 2 m Al 2 O 3 32 K 2 O 6 SiO 2 54 TiO 2 Fe 2 O 3 1 自然白度 85 1 2 菌株与培养条件 病原菌选用青枯劳尔氏菌 ZJ3721 由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提供 类芽胞杆菌 W51 分离自江苏 省淮安市马头镇番茄种植园土壤 培养青枯劳尔氏菌 ZJ3721 的固体培养基为 YGPA 培养基 19 葡萄糖 10 g 蛋白胨 5 g 酵母提取物 5 g 琼脂 18 g 用蒸馏水定容至 1 L 调节 pH 至 7 0 类芽胞杆菌 W51 的固体培养基为 LB 琼脂培养基 NaCl 10 g 蛋白胨 10 g 酵母提取物 5 g 琼脂 18 g 用蒸馏水定容至 1 L 调节 pH 至 7 0 培养青枯劳尔氏菌 ZJ3721 和类芽胞杆菌 W51 的种子液培养基为 YGPB 培养基 葡萄糖 10 g 蛋白胨 5 g 酵母提取物 5 g 用蒸馏水定容至 1 L 调节 pH 至 7 0 青枯劳尔氏菌 ZJ3721 扩繁培养基为 NB 培养基 NaCl 5 g 蛋白胨 10 g 牛肉浸粉 5 g 用蒸馏水定容至 1 L 调节 pH 至 7 0 类芽胞杆菌 W51 扩繁培养基为 PDB 液体培养基 马铃薯浸出粉 8 g 葡萄糖 20 g 用蒸馏水定容至 1 L 调节 pH 至 7 0 1 3 类芽胞杆菌 W51 对青枯劳尔氏菌 ZJ3721 的抑菌试验 将保存在甘油管中的类芽胞杆菌 W51 于 LB 平板上活化 32 培养 48 h 后接种至 YGPB 液体培养基 中 32 200 r min 振荡培养 24 h 用无菌 PDB 液体培养基将菌液稀释至 1 10 8 CFU mL 将保存在甘 油管中的青枯劳尔氏菌 ZJ3721于 YGPA平板上活化 35 培养 24 h后接种至 YGPB液体培养基中 35 180 r min 振荡培养 24 h 用无菌 NB 液体培养基将菌液稀释至 1 10 8 CFU mL 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 菌类芽胞杆菌 W51 对青枯劳尔氏菌 ZJ3721 的抑制能力 20 21 取 100 L 青枯劳尔氏菌 ZJ3721 菌悬液均匀 涂布在 LB 平板中 在 LB 平板上放置无菌滤纸片 加入类芽胞杆菌 W51 菌悬液 空白用无菌 PDB 液体 培养基做对照 试验重复 3 次 35 培养 24 h 后观察统计抑菌圈直径 1 4 类芽胞杆菌 W51 的鉴定 将待测菌株接种在 NB 培养基中 32 培养 24 h 以 10000 g min 离心 15 min 收集菌体 用细菌 DNA 提取试剂盒 Promega 美国 提取所分离类芽胞杆菌 W51 的全基因组 以其为模板进行 16S rDNA 基因 的 PCR 扩增 扩增引物为细菌 16S rDNA 基因通用引 27F 5 AGAGTTTGATCCTGGCTCAG 3 和 1492R 5 GGTTACCTTGTTACGACTT 3 22 24 PCR 反应体系 50 L 反应体系混合液 25 L 上 下游引 物各 2 L 样品 DNA 提取液 1 L ddH 2 O 补足至 50 L PCR 反应条件 95 预变性 5 min 95 变性 30 s 60 退火 30 s 72 复性 90 s 重复 25 个循环 72 延伸 10 min 所得 PCR 产物委托上海美吉 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序 将 16S rDNA 测序结果在 NCBI 上进行 BLAST 比对 再用 MEGA7 0 构 建系统发育树 1 5 吸附条件筛选 1 5 1 最佳吸附配比筛选 将振荡培养 24 h的类芽胞杆菌 W51培养液以 1 500接种至 PDB液体培养基中 984 中 国 生 物 防 治 学 报 第 37 卷 32 200 r min 振荡培养 36 h 3500 g min 离心 30 min 弃上清 沉淀用无菌水重悬至 OD 600 0 8 此 时菌悬液的浓度约为 1 10 9 CFU mL 选取质量比为 1 2 3 4 5 6 的伊利石 根据前期试 验结果表明所选浓度对菌体生长无影响 进行最佳吸附配比的筛选试验 使用蔗糖密度梯度法 25 测定不同 比例的伊利石粉对类芽胞杆菌菌体的吸附效果 向浓度为 1 10 9 CFU mL 的类芽胞杆菌 W51 菌悬液中加入上述配比的无菌伊利石 于摇床中 32 200 r min 振荡培养 30 min 取混合液于试管中 向其底部缓慢加入等体积的 60 质量浓度的无菌蔗糖溶液 静置 2 h 吸附在伊利石上的菌体会下沉至蔗糖溶液的底部 而未被吸附的菌体则继续停留在蔗糖溶液的 上层 吸取上层混合液稀释涂平板 32 培养 12 h 后计单菌落数 计算吸附率 C 选取最佳吸附率的伊 利石粉添加配比进行后续试验 C 1 m M 100 其中 m 表示加入吸附剂后的混合液在蔗糖 溶液上层的单菌落数 M 表示未加入吸附剂的菌悬液在蔗糖溶液上层的单菌落数 1 5 2 最佳吸附时间筛选 选取 10 20 30 40 50 60 min 进行最佳吸附时间的筛选试验 使用蔗糖密 度梯度法测定不同比例的伊利石粉对类芽胞杆菌 W51 菌体的吸附效果 向类芽胞杆菌 W51菌悬液中加入已筛选出的最佳配比的无菌伊利石粉 分别于摇床中 32 200 r min 振荡培养上述吸附时间 取混合液于试管中 向其底部缓慢加入等体积的 60 质量浓度的无菌蔗糖溶液 静置 2 h 后吸取上层液体稀释涂平板 32 培养 12 h 后计数单菌落数并按公式计算吸附率 1 6 伊利石吸附 W51 菌剂的制备 将保存在甘油管中的类芽胞杆菌 W51 于 LB 平板上活化 32 培养 48 h 后接种至 YGPB 液体培养基 中 32 200 r min 振荡培养 24 h 将类芽胞杆菌 W51 培养液以 1 500 接种至 PDB 液体培养基中 32 200 r min 振荡培养 36 h 后 3500 g min 离心 30 min 弃上清 沉淀用无菌水重悬至 OD 600 0 8 此时菌悬 液的浓度约为 1 10 9 CFU mL 向菌悬液中加入 4 的灭菌后的伊利石粉 121 高压灭菌 20 min 于 摇床中 32 200 r min 振荡培养 30 min 即为所需的伊利石吸附 W51 菌剂 1 7 温室防效试验 将番茄种子 品种为上海合作 903 先用无菌水冲洗两遍 后用 75 酒精浸泡 2 min 再用无菌水冲洗 3 遍 消毒后的番茄种子在培养皿中催芽 72 h 后选取发芽种子播种至穴盆中 当番茄苗生长至 5 6 片真 叶时选取长势一致的苗转移至盆钵 11 cm 10 cm 8 cm 中 每盆种植 1 株番茄 45 d 后进行试验处理 试验设 3 个处理 1 空白对照组 向每盆的番茄根部灌入 20 mL 无菌水 2 类芽胞杆菌 W51 菌悬 液处理组 向每盆的番茄根部灌入 20 mL 类芽胞杆菌 W51 浓度为 1 10 9 CFU mL 菌悬液 3 伊利 石吸附 W51 菌剂处理组 向每盆的番茄根部灌入 20 mL 伊利石吸附 W51 菌剂 浓度为 1 10 9 CFU mL 7 d 后向每盆的番茄苗灌入 20 mL 青枯劳尔氏菌 ZJ3721 浓度为 1 10 7 CFU mL 每个处理组有 24 棵番 茄苗 试验重复 3 次 温室试验条件为 35 自然光照 在 10 14 d 对番茄青枯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 按照李茹等 27 Hai 等 28 报道的方法 记录分析病情指数和防效 0 级 无症状 1 级 1 片叶枯萎 2 级 2 3 片叶枯萎 3 级 除底部 2 3 片叶外 其他叶片均枯萎 4 级 整株叶片枯萎 病情指数 病级 数 该病级植株数 最高病级数 总植株数 100 防效 对照组病害病情指数 处理组病 害病情指数 对照组病害病情指数 100 1 8 数据统计与分析 统计并计算吸附率 不同处理组的病情指数和防效 利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3 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单 因素方差分析 One way ANOVA 数据绘图工作利用 Origin 8 0 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 1 类芽胞杆菌 W51 对青枯劳尔氏菌 ZJ3721 的抑菌效果 类芽胞杆菌 W51 对青枯菌 ZJ3721 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图 1 抑菌圈直径达到 3 79 cm 2 2 类芽胞杆菌 W51 的基因测序分析 测序获得菌株 W51 的 16S rDNA 序列长度为 1436 bp 该序列在 NCBI 上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 GenBank 登录号 SUB9552020EDF300401MZ049605 选择同属的模式菌株利用 MEGA 7 0 构建了系 第 5 期 蔡傅红等 类芽胞杆菌 W51 菌剂制备及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研究 985 A B C A 50 L 类芽胞杆菌 W51 Paenibacillus sp W51 B 10 L 类芽胞杆菌 W51 Paenibacillus sp W51 C 空白对照 PDB 液体 CK PDB liquid 图 1 类芽胞杆菌 W51 对青枯菌 ZJ3721 的抑制作用 Fig 1 Inhibition of Paenibacillus sp W51 on R solanacearum ZJ3721 统发育树结果表明 菌株 W51 与 GenBank 中报 道的类芽胞杆菌 Paenibacillus sp KCTC13919 的相似性最高为 99 65 图 2 初步判断菌 株 W51 为类芽胞杆菌 2 3 吸附条件优化 未加伊利石的菌体由于其密度低于蔗糖 溶液而始终悬浮在蔗糖溶液的上层 在添加伊 利石后菌体吸附在伊利石上 由于伊利石密度 大 吸附在伊利石上的菌体而下沉 图 3 吸附显微观察结果发现 未加入伊利石吸附前 类芽胞杆菌 W51 菌体呈分散状态 图 3C 而加入伊利石吸附后 绝大多数类芽胞杆菌 W51 菌体在伊利石的附近出现聚集现象 图 3D 表明伊利石具有良好吸附菌体的能力 W51 Paenibacillus jamilae KCTC1391 T HE981793 Paenibacillus polymyxa JW 21 T DQ513325 Paenibacillus peoriae 3763 T NR042092 Paenibacillus kribbensis AM49 T NR025169 Paenibacillus brasilensis PB172 T NR025106 Paenibacillus terrae AY38 T KX129792 Paenibacillus hunanensis IC32 31 T KY393339 Paenibacillus forsythiae T98 T NR043728 Paenibacillus puldeungensis CAU9324 T NR117451 Paenibacillus timonensis SCTB120 T JN650285 Paenibacillus barengoltzii SAFN 125 T DQ124699 Paenibacillus lemnae MER91 T KT719666 Paenibacillus xylanilyticus KJ 03 T HQ258920 Paenibacillus urinalis 2CB2 T MH158275 Paenibacillus relictisesami KB0549 T NR133806 Paenibacillus azoreducens CM1 T NR025391 Paenibacillus favisporus GMP01 T AY208751 2 Paenibacillus cineris LMG18439 T NR042189 Paenibacillus rhizosphaerae CECAP06 T NR043166 53 100 98 52 91 67 47 59 44 36 74 96 98 90 72 68 44 图 2 类芽胞杆菌 W51 基于 16S rDNA 系统发育树 Fig 2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enibacillus sp W51based on the 16S rDNA 吸附配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 在 1 4 的吸附剂比例下 伊利石对类芽胞杆菌 W51 的吸附效率 显著增加 分别为 58 05 0 62 78 29 1 60 85 92 0 44 和 90 39 1 29 当 伊利石比例超过 4 时 吸附率曲线趋于平稳 5 时吸附率为 90 76 1 06 6 时吸附率为 91 36 0 40 这可以解释为伊利石对类芽胞杆菌 W51 的吸附逐渐达到饱和 图 4A 因此 选取 4 作 为最佳吸附比例 吸附时间筛选试验结果显示 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 吸附率不断上升 在吸附时间为 30 min 时吸附 率达到峰值 为 90 78 1 36 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 吸附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在 40 50 和 60 min 时分别为 90 42 1 54 90 06 1 12 和 89 18 1 56 图 4B 因此 选取 30 min 作为最 佳吸附时间 986 中 国 生 物 防 治 学 报 第 37 卷 6 伊利石比例 Proportions of illite 吸附前 Before adsorption C D 静置 2 h后 After 2 h A 5 4 3 2 1 0 6 5 4 3 2 1 0 静置 2 h后 After 2 h 伊利石比例 Proportions of illite 吸附后 After adsorption B A 吸附配比筛选静置 2 h 前 Adsorption ratio screening before standing for 2 h B 吸附配比筛选静置 2 h Adsorptionratio screening after standing for 2 h C 未添加伊利石显微效果 Effect without adding illite under the microscopic D 添加伊利石吸附显微效果 Effect with adding illite under the microscopic 图 3 伊利石对类芽胞杆菌 W51 的吸附效果 Fig 3 The adsorption effect of illite on Paenibacillus sp W51 吸附率 Adsorption rate 吸附率 Adsorption rate 注 图上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 0 05 水平下有显著差异 Note Data with the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 05 level 图 4 最佳吸附条件筛选结果 Fig 4 Optimal adsorption conditions screening results 2 4 温室防效试验 空白对照组番茄植株在青枯劳尔氏菌 ZJ3721 处理第 9 d 开始发病 至第 14 d 空白对照组发病最严重 接种病原菌后 试验组的番茄病情指数始终显著低于同一时期空白对照组的病情指数 P 0 05 这表明 类芽胞杆菌 W51 菌悬液以及伊利石吸附 W51 菌剂均对番茄青枯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且伊利石吸附 W51 第 5 期 蔡傅红等 类芽胞杆菌 W51 菌剂制备及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研究 987 菌剂处理组的番茄病情指数始终显著低于同一时期类芽胞杆菌 W51 菌悬液处理组的病情指数 P 0 05 10 14 d 时伊利石吸附 W51 菌剂处理组的生防效果高于类芽胞杆菌 W51 菌悬液处理 P 0 05 通过伊 利石吸附后的类芽胞杆菌 W51 菌体相较于单一类芽胞杆菌 W51 菌体则具有较高的生物防治效果 此外 伊利石吸附 W51 菌剂处理组番茄植株前期 0 9 d 无发病现象 比空白对照组延迟发病 2 d 比类芽胞 杆菌 W51 菌悬液处理组延迟发病 1 d 且该处理 10 14 d 内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始终稳定在 69 23 以上 显著优于类芽胞杆菌 W51 菌悬液处理组的 42 91 P 0 05 表 1 表 1 类芽胞杆菌 W51 和伊利石吸附 W51 菌剂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Table 1 The control effects of Paenibacillus sp W51 and illite adsorption W51 agents against tomato bacterial wilt 10 d 11 d 12 d 13 d 14 d 处处理 Treatment 病情 指数 Disease index 防效 Control efficacy 病情 指数 Disease index 防效 Control efficacy 病情 指数 Disease index 防效 Control efficacy 病情 指数 Disease index 防效 Control efficacy 病情 指数 Disease index 防效 Control efficacy 空白对照 CK 34 14 4 86 b 51 39 9 84 c 73 90 4 37 c 80 21 3 76 c 89 34 4 69 c W51 15 27 2 77 a 53 84 a 27 78 1 39 a 44 78 a 31 25 2 09 a 55 89 a 37 48 2 05 a 54 14 a 50 69 8 41 a 42 91 a 伊利石 Illite W51 100 b 9 71 1 58 b 80 32 b 15 83 1 81 b 78 43 b 21 87 1 05 b 72 64 b 27 43 1 59 b 69 23 b 注 数据用平均值 标准误差表示 同一列不同字母表示有显著差异 P 0 05 Note Data were presented as mean S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fferent letters of the same column P 0 05 3 讨论 番茄青枯病是番茄维管束系统性病害之一 发病严重时造成植物青枯死亡 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29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利用生防菌株防治番茄青枯病 从而降低青枯病侵染番茄而造成的影响 如乔俊卿等 30 筛选出的枯草芽胞杆菌 Bs916 对番茄进行灌根处理 可有效减轻番茄的青枯病 防效达到 55 60 王丽丽 等 30 施用拮抗菌株处理 3 次 番茄青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 43 Frey 等 32 利用无致病力青枯菌进行番 茄青枯病的防治 也有较好 的防效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伊利石吸附类芽胞杆菌 W51 制得的伊利石吸附 W51 菌 剂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 其防治效果达到 69 23 相对于其他单一生防菌对番茄青枯病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许多生防菌在实际应用时显现出受环境因素影响大 防效不佳 防效时间短等问题 郭坚华等 33 认为 抑菌能力强的菌株 如果在生防应用受到外界坏境条件的影响 防治效果就会不理想 近年来 随着材料 科学的发展 粘土类矿物表面的物化性质不断被阐明 利用粘土矿物为载体富集菌体可以使得生防菌免受 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 进而更好地发挥出生防菌株的防治潜力 伊利石是一种常见的粘土矿物 其表面带 有大量的阳离子 可以与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相结合 吸附大量的芽胞杆菌 34 本研究发现 将单一的类 芽胞杆菌 W51 用于防治番茄青枯病 其生防效果为 42 91 但用伊利石吸附类芽胞杆菌 W51 制得的伊利 石吸附 W51 菌剂用于番茄青枯病防治 其生防效果达到 69 23 为了保证伊利石吸附 W51 菌剂能够更好 地发挥生防作用 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防治番茄青枯病的田间试验 并进一步研究伊利石吸附 W51 菌剂对土壤生态坏境和田间微生物种群结构及数量的变化 本研究开发的伊利石吸附 W51 菌剂可以为以 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郑韦唯 番茄青枯病拮抗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及抗菌活性产物研究 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18 2 孟凡燕 刘淑新 温室番茄青枯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J 吉林蔬菜 2008 2 42 43 3 郑雪芳 刘波 朱育菁 等 番茄青枯病生防芽胞杆菌的筛选与鉴定 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6 32 5 657 665 4 杨胜文 酉阳县番茄青枯病发生防治现状及嫁接防治技术简介 J 南方农业 2016 10 22 92 94 5 谢秀明 沈虹 孙锦 番茄青枯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J 中国果菜 2018 38 11 69 73 6 Shen T Lei Y Pu X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G33 in compost to suppress tomato bacterial wilt disease J Applied Soil Ecology 2021 157 103724 988 中 国 生 物 防 治 学 报 第 37 卷 7 尹维 廖晓兰 植物源活性物防治作物细菌性青枯病研究进展 J 微生物学杂志 2013 33 4 84 87 8 项君 现代生物技术在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J 中国农业信息 2017 13 56 57 9 郑雪芳 刘波 朱育菁 等 青枯菌无致病力菌株 FJAT 1458 与强致病力株 FJAT 91 的竞争生长作用 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 35 1 75 80 10 Nion Y A Toyota K Recent trends in control methods for bacterial wilt diseases caused by Ralstonia solanacearum J Microbes and Environments 2015 30 1 1 11 11 Yendyo S Ramesh G C Pandey B R Evaluation of Trichoderma spp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and Bacillus subtili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Ralstonia wilt of tomato J F1000 Research 2018 6 1 22 12 Wan T Zhao H Wei W Effects of the biocontrol agent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N16 1 on the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y and growth of tomato J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 2018 166 5 324 332 13 张斌 乔俊卿 梁雪杰 等 番茄枯萎病菌和青枯病菌拮抗细菌的评价 J 植物保护学报 2015 42 3 353 361 14 王丽丽 周旭东 李国安 等 番茄青枯病病原菌拮抗菌株的筛选及其田间防控作用研究 J 植物保护 2017 43 1 182 185 15 Shen M Xia D Yin Z et al Bacillus pumilus WP8 exhibits biocontrol efficacy against tomato bacterial wilt via attenuation of the virulence of the pathogenic bacterium J Acta Agriculturae Scandinavica Section B Soil and Plant Science 2017 68 5 1 9 16 贺字典 高玉峰 生防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J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 17 2 56 59 17 刘盼 扶咏梅 殷世强 等 伊利石吸附处理重金属废水研究展望 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6 31 5 55 58 18 Nemec S Datnoff L E Strandberg J Efficacy of biocontrol agents in planting mixes to colonize plant roots and control root diseases of vegetables and citrus J Crop Protection 1996 15 8 735 742 19 王小兵 骆永明 刘五星 等 BZ6 1 菌株在制备治疗植物花生青枯病药物中的应用 P 中国发明专利 2011 CN102018000A 20 李威 肖熙鸥 李可 等 茄子青枯病拮抗放线菌 XL 6 的筛选 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J 微生物学通报 2018 45 2 357 367 21 杨冬静 张成玲 徐振 等 一株解淀粉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J 江西农业学报 2017 29 9 69 74 22 牛艳芳 闫伟 陈立红 等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杨树根际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及特性研究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8 46 3 79 86 23 Rawal I Joshi H Chaudhary B L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using physicochemical and bacteriological parameters of Fateh Sagar lake Udaipur India J Water Resources 2018 45 3 427 435 24 Zhou X Z Gao H Li M et al Cultivable bacterial diversity of 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 with 16S rRNA sequence analysis J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2017 48 18 3807 3814 25 Yee N Fein J B Daughney C J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pH ionic strength and reversibility behavior of bacteria mineral adsorption J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0 64 4 609 617 26 Swanson J K Montes L Mejia L et al Detection of latent infections of Ralstonia solanacearum race 3 biovar 2 in geranium J Plant Disease 2007 91 7 828 834 27 李茹 李水利 安德荣 等 解淀粉芽胞杆菌菌剂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J 中国植保导刊 2015 35 9 57 58 28 Hai T T Esch E Wang J F Resistance to Taiwanese race 1 strains of Ralstonia solanacearumin wild tomato germplasm J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08 122 4 471 479 29 黎起秦 罗宽 林纬 等 内生菌 B47 的定殖能力及其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作用 J 植物保护学报 2006 4 363 368 30 乔俊卿 陈志谊 梁雪杰 等 枯草芽胞杆菌 Bs916 防治番茄青枯病 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6 32 2 229 234 31 王丽丽 李洋 林乐志 抑制番茄青枯病拮抗菌株的田间生防效果 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 2 291 292 32 Frey P Prior P Marie C et al Hrp mutants of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as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s of tomato bacterial wilt 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
展开阅读全文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