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专利: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利: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利: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专利: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专利: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 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 实用新型专利 10 授权公告 号 45 授权公告日 21 申请 号 202020352362 8 22 申请日 2020 03 19 73 专利权人 广西壮 族自治区农业科 学院微 生 物研究所 地址 530007 广西壮 族自治区南宁市大 学 东路174 号 72 发明人 陈雪凤 吴圣进 韦仕岩 张雯 龙 王灿琴 王晓国 74 专利代理 机构 广西中知科创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4513 0 代理人 牙斐颖 51 Int Cl A01G 18 64 2018 01 A01G 18 69 2018 01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 养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 于食用 菌病害鉴 定的分区培养装置 涉及生物培养设备技术领 域 解决了食用菌病害鉴定测试不够准确 效率 低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要点是 其包括箱 体 配置 在箱体上的控温系统 控湿系统 空气循环系统 以及控制系统 箱体内设有用于培养的培养区 培养区中部立设有一分隔板 分 隔板将培养区分 隔为第一培养区和第二培养区 控湿系统通过管 道与分隔板连通 控湿系统能够通过分隔板分别 对第一培养区和第二培养区进行分区控湿 本实 用新型能够避免接种病源菌的处理区和对照区 之间交叉感病 减少外界环境其他病源菌对子实 体的侵染 提高病源菌鉴定准确性 通过分区创 造不同发病条件 提高鉴定测试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11881438 U 2020 11 10 CN 211881438 U 1 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 包括箱体 1 配置在箱体 1 上的控温 系统 控湿系统 空气循环系统以及控制系统 所述箱体 1 内设有用于培养的培养区 其特 征在于 所述培养区中部立设有一分隔板 2 所述分隔板 2 将所述培养区分隔为第一培 养区 102 和第二培养区 103 所述分隔板 2 朝向第一培养区 102 和第二培养区 103 的两侧均设有若干出气孔 201 所述分隔板 2 内设有多个相互独立的排放室 3 各所述 排放室 3 均通过各自的出气孔 201 连通培养区 所述控湿系统通过管道与所述分隔板 2 连通 所述控湿系统能够通过分隔板 2 分别对第一培养区 102 和第二培养区 103 进 行分区控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分隔板 2 内设有用于连通控湿系统管道的连接管 4 以及连通连接管 4 的若干排放管 5 一所述排放管 5 连通一所述排放室 3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排放管 5 上设有控制阀 所述控制阀与控制系统连接 用以控制湿气排放量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第一培养区 102 和所述第二培养区 103 内均设有可拆卸式的分隔组件 所述分隔组件将 培养区分隔为若个相互独立的培养室 若干个所述排放室 3 分别与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培 养室对应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分隔组件包括设有滑槽的安装条 6 以及间隔板 7 所述安装条 6 分别设在培养区上侧 和下侧 所述间隔板 7 连接在安装条 6 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间隔板 7 的边缘处设有密封条 8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控温系统对第一培养区 102 和第二培养区 103 进行分区控温 权 利 要 求 书 1 1 页 2 CN 211881438 U 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箱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 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食用菌子实体病害是影响产量和子实体商品性状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进行子实体 病害的防控必须要对引起病害的病源菌进行分离鉴定 致病性测定及发病因子的研究 才 能对症下药 在病源菌鉴定中 需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引起病害的病源菌进行分离纯化 回接 到食用菌子实体上 经过一定时间的侵染 子实体出现病症与原症状一致 且可在感病子实 体中再次分离获得病源菌 则可鉴定该病源菌为引起该病害发生的致病病源菌 病源菌致 病力强弱受环境中温度 湿度 通风等因素影响 食用菌子实体的生长周期较短 病源菌接 种后如果没有适宜的发病条件 很难引起子实体发病 就无法鉴定病源菌和测定病源菌的 致病性 目前食用菌子实体病害病源菌鉴定 致病性及发病因子测定 主要在出菇大棚或不 分区的培养箱进行 而出菇大棚空间大 环境条件不易调控 且子实体接病源菌后 容易受 环境中其他病源菌的干扰 易造成误判 在不分区的培养箱进行鉴定时 由于没有分隔 容 易造成对照和处理交叉感病 从而无法判别或判断错误 要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就需要多套 培养设备或多个试验 因此要准确 快速的进行食用菌子实体病害的鉴定需要相对隔离的 环境且能创造适宜发病条件的设备或设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 区培养装置 以解决上述问题 其能够避免接种病源菌的处理区和对照区之间交叉感病 培 养箱与外界空间隔离 减少外界环境病菌对子实体的侵染 提高鉴定准确性 分区创造不同 发病条件 提高鉴定测试效率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 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 包括箱体 配置在箱体上的控温系统 控湿系统 空气循环系统以及控制系统 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培养的培养区 所述培养区中 部立设有一分隔板 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培养区分隔为第一培养区和第二培养区 所述分隔 板朝向第一培养区和第二培养区的两侧均设有若干出气孔 所述分隔板内设有多个相互独 立的排放室 各所述排放室均通过各自的出气孔连通培养区 所述控湿系统通过管道与所 述分隔板连通 所述控湿系统能够通过分隔板分别对第一培养区和第二培养区进行分区控 湿 0006 作为优选 所述分隔板内设有用于连通控湿系统管道的连接管以及连通连接管的 若干排放管 一所述排放管连通一所述排放室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排放管上设有控制阀 所述控制阀与控制系统连接 用以控制湿气 排放量 说 明 书 1 4 页 3 CN 211881438 U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第一培养区和所述第二培养区内均设有可拆卸式的分隔组件 所 述分隔组件将培养区分隔为若个相互独立的培养室 若干个所述排放室分别与若干个相互 独立的培养室对应设置 0009 作为优选 所述分隔组件包括有具有滑槽的安装条以及间隔板 所述安装条分别 设在培养区上侧和下侧以及分隔板上 所述间隔板插接在安装条之间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间隔板的边缘处设有密封条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控温系统对第一培养区和第二培养区进行分区控温 0012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 1 通过箱体 分隔板以及各个系统的设置 利用分隔板将箱体分隔成若干个独立 培养区用于培养食用菌 能够避免接种病源菌的处理区和对照区之间交叉感病 利用培养 箱与外界空间隔离 减少外界环境病菌对子实体的侵染 提高病源菌鉴定准确性 其次 与 现有技术相比 利用分隔板的内部结构配合控湿系统 能够利用一套设备 做多个试验处 理 缩短试验时间 减少利用多个培养箱和多个培养室能耗 0014 2 通过排放室 连接管 排放管以及控制阀的设置 控湿系统的湿气通过连接管 排放管排放到各个排放室进而排放至培养区 分隔板上的相互独立的排放室可以使湿气均 匀排放 为每个独立培养室提供实验环境 能同时进行多组试验 通过控制系统 对每个独 立的培养室进行湿度调节提供预设定条件的培养环境 0015 3 通过分隔组件的可拆卸的设置 分隔组件的可拆卸安装在培养区中形成多个相 互独立的培养室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装分隔组件 能够同时进行多组试验检测 0016 4 通过安装条 间隔板以及密封条的设置 间隔板插接在安装条上 能够实现分隔 功能 安装条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塑料材料制作 当间隔板安装在滑槽时 安装条配合密封 条能够贴合在间隔板边缘 以达到较好的气密性 防止病源菌通过缝隙进行其他培养室 具 有较好的气密性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隔板的俯视示意图 0020 图4为图2中A A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1 附图标记 1 箱体 101 箱门 102 第一培养区 103 第二培养区 2 分隔板 01 出气孔 3 排放室 4 连接管 5 排放管 6 安装条 7 间隔板 8 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例 提供了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 参见图1和图2 其包括有箱体1 配置在箱体 上的控温系统 控湿系统 空气循环系统以及 控制系统 箱体1上部分设为培养区 箱体1的下部分用于安装各个系统的机器 箱体1的培 养区的两相对的外侧面上均设有箱门101 箱门 01上设有观察窗 箱体 位于培养区中部位 置设有分隔板2 将培养区分隔为第一培养区102和第二培养区103 通过分隔板2与控湿系 说 明 书 2 4 页 4 CN 211881438 U 统 控温系统实现对第一培养区102和第二培养区103的环境条件进行分区控制 分隔板2分 别朝向第一培养区102和第二培养区103的两侧面上均设有多个出气孔201 控湿系统的排 气通道连接分隔板2内部 能够将湿气通入分隔板2内部 进而通过出气孔201通入培养区 中 控温系统 空气循环系统以及控湿系统均采用现有技术 在此不再赘述 控制系统采用 PLC控制系统 能够对箱体1培养区内的温度 湿度以及通风进行监控 并根据设置的温度 湿度以及通风条件进行调控 其中 控温系统能够对第一培养区和第二培养区进行分区控 温 对此以便于创造不同的培养环境 其中 分区控温的设备及其技术都是现在已有的手 段 在此不再赘述 0024 如图2 图4所示 具体而言 分隔板2内部为中空结构 分隔板2内部采用十字型的 框架将其内部分隔为四个相互独立的排放室3 各个排放室3均通过各自区域上的出气孔 201连通培养区 其中 分隔板2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有连接管4 连接管 穿设在分隔板2中 部且其部分管道从分隔板2的底部延伸至箱体1下部空间 延伸到箱体 下部的连接管4与控 湿系统的管道接通 连接管4上分别连接有若干排放管5 每一排放管 对应接通一排放室3 控湿系统的湿气通过连接管4 排放管5排放到各个排放室3进而排放至培养区 分隔板2上 的相互独立的排放室3可以使湿气均匀排放 为每个独立培养室提供实验环境 能同时进行 多组试验 0025 为了方便控制个排放室3的湿气 排放管5上设有控制阀 控制阀与控制系统连接 通过控制系统调控控制阀的打开或者关闭进而控制各排放室3的湿气排放量 其控制方法 属于现有技术 在此不再赘述 0026 在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 第一培养区102和所述第二培养区103内均设有可 拆卸式的分隔组件 分隔组件将培养区分隔为若个相互独立的培养室 若干个所述排放室3 分别与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培养室对应设置 具体的 分隔组件包括安装条6以及安装在安装 条6之间的间隔板7 安装条6固定设置在两培养区的上侧和下侧以及分隔板2的板面上 安 装条6上设置有滑槽 用以供间隔板7安装 安装条 采用塑料材质 安装条6沿着滑槽底部指 向开口方向的开口大小逐渐缩小 能够用于间隔板7安装在滑槽时 安装条6配合密封条8能 够贴合在间隔板7边缘 以达到较好的气密性 防止病源菌通过缝隙进行其他培养室 分隔 组件的设置可以是在第一培养区102和第二培养区103的中部 可以设置为竖直方向或者水 平方向 为了提高气密性 间隔板7边缘固定有密封条8 使用时 直接将间隔板 安插在安装 条6上 待箱体1的箱门101关闭后 间隔板7的密封条8与箱门101相紧密贴合 实现密封 002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培养区102和第二培养区103均分别设置有一组分隔组件 能够 将第一培养区102分隔为两个培养室 同样的 第二培养区103分为两个培养室 对应的 将 排放室3的位置与各培养室相应设置 0028 本实用新型整体上通过箱体1 分隔板2以及各个系统的设置 利用分隔板 将箱体 1分隔成若干个独立培养区用于培养食用菌 能够避免接种病源菌的处理区和对照区之间 交叉感病 利用培养箱与外界空间隔离 减少外界环境病菌对子实体的侵染 提高病源菌鉴 定准确性 其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 利用分隔板2的内部结构配合控湿系统 能够利用一套设 备 做多个试验处理 缩短试验时间 减少利用多个培养箱和多个培养室能耗 0029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 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 但 说 明 书 3 4 页 5 CN 211881438 U 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说 明 书 4 4 页 6 CN 211881438 U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 2 页 7 CN 211881438 U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 2 页 8 CN 211881438 U
展开阅读全文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