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2014.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菊花20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菊花20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菊花20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菊花201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菊花201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B NY ICS 65.020.20 B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2013-03-01实施 2012-12-07发布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测试指南 菊花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ity and Stability Chrysanthemum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Chrysanthemum grandiflorum Ramat. (UPOVTG/26/5 corr.2,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ity and stabilityChrysanthemum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Chrysanthemum grandiflorum Ramat., Chrysanthemum pacificum Nakai Ajania pacifica Bremer and Humphries and hybrids between them,NEQ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国国家标准 NY/T 2228-2012 1 NY/T 22282012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符号1 5 繁殖材料的要求2 6 测试方法2 7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2 8 性状表3 9 分组性状3 10 技术问卷4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菊花性状表5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菊花性状表的解释16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菊花技术问卷格式31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指南TG/26/5 Corr.2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ity and stabilityChrysanthemum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Chrysanthemum grandiflorum Ramat., Chrysanthemum pacificum Nakai Ajania pacifica Bremer and Humphries and hybrids between them”。 本标准对应于UPOV指南TG/26/5 Corr.2,与TG/26/5 Corr.2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与UPOV指南TG/26/5 Corr.2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主要差异如下 --增加了“叶片先端形状”、“花蕾形状”、“舌状小花毛刺”共3个性状; --删除了“叶片表面光泽”、“*仅适用于矶菊品种叶片上表面淡色边缘明显程度”、“*仅适用于矶菊品种叶片下表面绒毛程度”、“*仅适用于矶菊品种叶片下表面颜色”、“仅适用于非丛生型品种花序最宽宽度”、“非丛生型品种花序每茎头状花数量”、“仅适用于丛生型品种植株头状花数量”、“花蕾开放花蕾外面颜色”、“头状花序花梗长度”、“仅适用于半重瓣、重瓣品种头状花序舌状小花轮数”、“头状花序舌状小花第三类型”、“舌状小花弯曲部位”、“舌状小花纵轴弯曲程度”、“仅适用于半重瓣、重瓣品种舌状小花内轮瓣纵轴(如果与外轮瓣不同)弯曲部位”、“仅适用于半重瓣、重瓣品种舌状小花内轮瓣纵轴(如果与外轮瓣不同)弯曲强度(弯曲小花)”、“舌状小花内面第三种颜色”、“舌状小花内面第三种颜色分布”、“舌状小花内面第三种颜色形式”、“仅适用于单瓣、半重瓣托桂型品种花盘直径”、“仅适用于非托桂型品种花盘中部深色区大小(在花盘中所占比例;花药开裂前观测)”、“仅适用于非托桂型品种花盘中部深色区颜色(花药开裂前观测)”、“仅适用于非托桂型品种花盘颜色(花药开裂时观测)”、“光反应类型(生长期准确控制昼长)”、“仅适用于不控制昼长时自然开花期”共23性状; --调整 “叶片边缘锯齿数量”、“仅适用于非丛生型多头品种花序形状”、“仅适用于非丛生型品种顶生头状花序着生姿态”、“舌状小花边缘卷曲部位”、“舌状小花管部截面形状(漏斗形、匙状和管状小花)”、“仅适用于内外轮舌状小花颜色不同的半重瓣、重瓣品种舌状小花内轮瓣内侧颜色(如果与外轮瓣不同)”、“仅适用于内外轮舌状小花颜色不同的半重瓣、重瓣品种舌状小花内轮瓣外侧颜色(如果与外轮瓣不同)”、“仅适用于非托桂型品种花盘纵切面形状”共8个性状。 本标准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新品种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昆明虹之华园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江民、义鸣放、张建华、张新明、薛建平、郝京辉、杨坤、管俊娇、刘艳芳、王建军等。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菊花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Chrysanthemum grandiflorum Ramat. ]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技术要求和结果判定的一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菊花品种及其杂交种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和结果判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557.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557.1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群体测量 single measurement of a group of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测量,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3.2 个体测量 measurement of a number of individual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测量,获得一组个体记录。 3.3 群体目测 visual assessment by single observation of a group of plant or parts of plant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目测,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3.4 个体目测 visual assessment by observation of individual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目测,获得一组个体记录。 3.5 多头菊(spray chrysanthemum)整个生长周期内不需要抹除侧芽和侧蕾的品种。如盆栽小菊、地被小菊等。 3.6 单头菊(disbud chrysanthemum)应在早期抹除侧芽和侧蕾,仅留顶芽和顶蕾的品种。如单头切花菊、案头菊等。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MG群体测量。 MS个体测量。 VG群体目测。 VS个体目测。 QL质量性状。 QN数量性状。 PQ假质量性状。 *标注性状为UPOV用于统一品种描述所需要的重要性状,除非受环境条件限制性状的表达状态无法测试,所有UPOV成员都应使用这些性状。 (a)(f)标注内容在B.2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标注内容在B.3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__本文件中下划线是特别提示测试性状的适用范围。 5 繁殖材料的要求 5.1 繁殖材料以种苗形式提供。 5.2 提交的种苗数量至少50株。 5.3 提交种苗应外观健康,活力高,无病虫侵害。种苗的具体质量要求如下地径≥0.3cm,苗高≥ 8cm,叶数≥4枚。 5.4 提交的种苗一般不进行任何影响品种性状表达的处理。如果已处理,应提供处理的详细说明。 5.5 提交的繁殖材料应符合中国植物检疫的有关规定。 6 测试方法 6.1 测试周期 测试周期至少为一个生长周期。 6.2 测试地点 测试通常在一个地点进行。如果某些性状在该地点不能充分表达,可在其他符合条件的地点对其进行观测。 6.3 田间试验 6.3.1试验设计 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相邻种植。 种苗开穴定植,每个小区不少于20株,共设2个重复。种植的株行距根据不同类型品种而定。 6.3.2 田间管理 可按当地大田生产管理方式进行。各小区田间管理应严格一致,同一管理措施应当日完成。 6.4 性状观测 6.4.1观测时期 性状观测应按照表A.1和表A.2列出的生育阶段进行。生育阶段描述见表B.1。 6.4.2 观测方法 性状观测应按照表A.1和表A.2规定的观测方法VG、VS、MG、MS进行。部分性状观测方法见B.2和B.3。 6.4.3观测数量 除非另有说明,个体观测性状VS、MS植株取样数量不少于10株,在观测植株的器官或部位时,每个植株取样数量应为1个。群体观测性状VG、MG应观测整个小区或规定大小的混合样本。 6.5附加测试 必要时,可选用表A.2中的性状或本文件未列出的性状进行附加测试。 7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 7.1 总体原则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按照GB/T 19557.1确定的原则进行。 7.2特异性的判定 申请品种应明显区别于所有已知品种。在测试中,当申请品种至少在一个性状上与近似品种具有明显且可重现的差异时,即可判定申请品种具备特异性。 7.3 一致性的判定 一致性判定时,采用1的群体标准和至少95的接受概率。当样本大小为40株时,最多可以允许有2个异型株。 7.4稳定性的判定 如果一个品种具备一致性,则可认为该品种具备稳定性。一般不对稳定性进行测试。 必要时,可以种植该品种的下一批种苗,与以前提供的种苗相比,若性状表达无明显变化,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8 性状表 根据测试需要,将性状分为基本性状、选测性状,基本性状是测试中必须使用的性状。菊花基本性状见表A.1,菊花可以选择测试的性状见表A.2。 8.1概述 性状表列出了性状名称、表达类型、表达状态及相应的代码和标准品种、观测时期和方法等内容。 8.2表达类型 根据性状表达方式,将性状分为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三种类型。 8.3 表达状态和相应代码 8.3.1 每个性状划分为一系列表达状态,为便于定义性状和规范描述,每个表达状态赋予一个相应的数字代码,以便于数据记录、处理和品种描述的建立与交流。 8.3.2 对于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所有的表达状态都应当在测试指南中列出;对于数量性状,为了缩小性状表的长度,偶数代码的表达状态可以不列出,偶数代码的表达状态可描述为前一个表达状态到后一个表达状态的形式。 8.4标准品种 性状表中列出了部分性状有关表达状态相应的标准品种,以助于确定相关性状的不同表达状态和校正年份、地点引起的差异。 9 分组性状 本部分中,品种分组性状如下 a *植株类型 表A.1中性状2; b *头状花序类型表A.1中性状21; c *重瓣品种除外花心类型表A.1中性状22; d *舌状小花内侧颜色数量表A.1中性状45; e *舌状小花内侧主要颜色表A.1中性状46。按颜色分组 1组白色或近白色。 2组黄绿色。 3组绿色。 4组淡黄色。 5组黄色。 6组橙色。 7组粉红色。 8组红色。 9组浅紫色。 10组紫色。 10 技术问卷 申请人应按附录C给出的格式填写菊花技术问卷。 规范性附录 菊花性状表 A.1 菊花基本性状见表A.1。 表A.1 菊花基本性状表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 准 品 种 代 码 1 *植株高度 QN 70 MS 矮 中 高 滇之霜 小凯撒 滇之光 3 5 7 2 *植株类型 QL () 50 VG 非丛生型 丛生型 1 2 3 *仅适用于丛生型品种植株生长习性 PQ () 50 VG 直立 半直立 半球状 平展 蔓生 1 2 3 4 5 4 仅适用于丛生型品种植株分枝密度 QN 60 VG 稀 中 密 3 5 7 5 茎颜色 PQ (a) 60 VG 绿色 绿棕色或绿紫色 棕色 紫色 1 2 3 4 6 托叶大小 QN (a) 70 VG 无或极小 小 中 大 1 3 5 7 7 叶柄姿态 QN (b) () 70 VG 极向上 向上 平伸 向下 下垂 1 3 5 7 9 8 叶柄相对于叶片的长度 QN (b) 70 VG 短 中 长 3 5 7 9 *叶长度 QN (b) 70 MS 短 中 长 滇之芒 小凯撒 绿天赞 3 5 7 表A.1(续)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 准 品 种 代 码 10 *叶宽度 QN (b) 70 MS 窄 中 宽 黄天赞 绿天赞 南农皇冠 3 5 7 11 *叶长/宽比 QN (b) 70 MS 小 中 大 滇之香 南农月桂 黄天赞 3 5 7 12 *叶片顶生裂片相对于叶片的长度 QN (b) () 70 VG 短 中 长 3 5 7 13 *叶片最低位一级裂刻深度 QN (b) () 70 VG 浅 中 深 3 5 7 14 叶片最低位一级裂刻边缘 PQ (b) 70 VG 分开 平行 聚拢 接触 重叠 1 2 3 4 5 15 *叶片基部形状 PQ (b) () 70 VG 锐角 钝角 圆 平截 心形 不对称 1 2 3 4 5 6 16 叶片先端形状 PQ (b) () 70 VG 锐尖 尖 圆钝 1 2 3 17 *叶片上表面绿色程度 QN (b) 70 VG 浅 中 深 1 2 3 18 叶片边缘锯齿深浅 QN () 70 VG 浅 中 深 3 5 7 表A.1(续)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 准 品 种 代 码 19 *仅适用于多头非丛生型品种花序一级侧枝与茎的夹角 QN () 70 VG 小 中 大 3 5 7 20 花蕾形状 PQ 50 VG 扁平形 圆形 杯状 1 2 3 21 *头状花序类型 PQ (c) () 70 VG 无舌状小花 单瓣 半重瓣 重瓣(后期露心) 重瓣(后期不露心) 1 2 3 4 5 22 *重瓣品种除外花心类型 QL () 70 VG 非托桂型 托桂型 1 2 23 *仅适用于单头品种头状花序直径 QN (c) 70 MS 小 中 大 南农红星 虹之灯火 绿安娜 3 5 7 24 *仅适用于多头品种头状花序直径 QN (c) 70 MS 小 中 大 绿宝石 黄天赞 滇之独 3 5 7 25 仅适用于单头品种头状花序高度 QN (c) 70 MS 矮 中 高 3 5 7 26 仅适用于多头品种头状花序高度 QN (c) 70 MS 矮 中 高 3 5 7 表A.1(续)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 准 品 种 代 码 27 *仅适用于单瓣、半重瓣品种头状花序舌状小花数量 QN (c/d) 70 MS 少 中 多 滇之如 虹之灯火 绿波 3 5 7 28 *仅适用于半重瓣、重瓣品种头状花序舌状小花密度 QN (c/d) 70 VG 稀 中 密 3 5 7 29 *头状花序舌状小花类型数量 PQ (c/d) 70 VG 1 2 >2 1 2 3 30 *头状花序舌状小花主要类型 PQ (c/d) () 70 VG 平瓣 内曲 匙瓣 管瓣 漏斗状 1 2 3 4 5 31 *头状花序舌状小花次要类型 PQ (c/d) () 70 VG 平瓣 内曲 匙瓣 管瓣 漏斗状 1 2 3 4 5 32 舌状小花毛刺 QL (c/d) () 70 VG 无 有 1 9 33 *仅适用于单瓣、半重瓣品种舌状小花基部朝向 QN (c/d) () 70 VG 向上 水平 向下 3 5 7 表A.1(续)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 准 品 种 代 码 34 舌状小花上表面质地 PQ (c/d) () 70 VG 光滑 有棱 有龙骨 1 2 3 35 舌状小花龙骨数量 PQ (c/d) () 70 VG 1 2 >2 1 2 3 36 *舌状小花花冠筒长度QN (c/d) 70 VG 短 中 长 3 5 7 37 *舌状小花花瓣最宽处横切面形状 QN (c/d) () 70 VG 边缘重叠型强凹陷 边缘接近型强凹陷 强凹陷 凹陷 略凹 平 略凸 凸 强凸 边缘接近型强凸 边缘重叠型强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8 舌状小花边缘卷曲 QN (c/d) () 70 VG 强内卷 中内卷 弱内卷 不卷 弱外卷 中外卷 强外卷 1 2 3 4 5 6 7 39 *舌状小花纵向姿态 PQ (c/d) () 70 VG 内曲 直伸 外翻 S形 扭曲 折弯 1 2 3 4 5 6 表A.1(续)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 准 品 种 代 码 40 仅适用于半重瓣、重瓣品种舌状小花内轮瓣纵向姿态(如果与外轮瓣不同) PQ (c/d) () 70 VG 内曲 直伸 外翻 S形 扭曲 折弯 1 2 3 4 5 6 41 *舌状小花长度 QN (c/d) 70 MS 短 中 长 绿宝石 南农红雀 滇之霜 3 5 7 42 *舌状小花宽度 QN (c/d) 70 MS 窄 中 宽 绿安娜 诺亚 虹之星光 1 2 3 43 *舌状小花长/宽比 QN (c/d) 70 MS 小 中 大 汉斯姆M289 黄沙姆 绿安娜 3 5 7 44 舌状小花顶端形状 PQ (c/d) () 70 VG 尖 圆 平截 微凹 齿状 乳突状 流梳状 条裂状 1 2 3 4 5 6 7 8 45 *舌状小花内侧颜色数量 PQ (c/d) 70 VG 一种 二种 多于二种 1 2 3 46 *舌状小花内侧主要颜色 PQ (c/d/e) 70 VG RHS比色卡标定 表A.1(续)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 准 品 种 代 码 47 *舌状小花内侧次要颜色 PQ (c/d/e) 70 VG RHS比色卡标定 48 *舌状小花内侧次要颜色分布位置 PQ (c/d/e) () 70 VG 尖端 端部1/4 端部1/2 端部3/4 基部3/4 基部1/2 基部1/4 基部 边缘 边缘带 中脉带 横条带 全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9 *舌状小花内侧次要颜色分布形式 PQ (c/d/e) () 70 VG 连续或近连续 细沙点晕斑 模糊条纹 清晰条纹 斑点 斑点和条纹 斑块 1 2 3 4 5 6 7 50 *舌状小花外侧与内侧颜色比较 PQ (c/d/e) 70 VG 相似 不同 1 2 51 *舌状小花外侧颜色(内侧与外侧明显不同时) PQ (c/d/e) 70 VG RHS比色卡标定 表A.1(续)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 准 品 种 代 码 52 仅适用于单瓣、半重瓣非托桂型品种花心直径 QN (d) 70 MS 小 中 大 绿宝石 雪凯撒 粉沙姆 3 5 7 53 *仅适用于单瓣、半重瓣非托桂型品种花心直径相对于头状花序直径的大小 QN (d) 70 VG 小 中 大 3 5 7 54 *仅适用于非托桂型品种花心颜色(花药开裂前) PQ (c/f) 70 VG 白色 绿色 黄绿色 淡黄色 黄色 橙黄色 橙色 红棕色 棕色 棕黑 紫黑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5 *仅适用于非托桂型品种花心中部深色区(花药开裂前) QL (c/f) 70 VG 无 有 1 9 56 *仅适用于托桂型品种 花心颜色(花药开裂前) PQ (c/f) 70 VG RHS比色卡标定 57 *仅适用于托桂型品种 花心颜色(花药开裂时) PQ (c/f) 70 VG RHS比色卡标定 表A.1(续)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 准 品 种 代 码 58 仅适用于托桂型品种 花心小花类型 PQ (c/f) () 70 VG 针状 管状 漏斗状 管状(上端增粗) 花瓣状 1 2 3 4 5 59 仅适用于托桂型品种 管状小花颜色 PQ 70 VG RHS比色卡标定 60 仅适用于托桂型品种 管状小花长度 QN (f) 70 MS 短 中 长 3 5 7 A.2菊花选测性状见表A.2。 表A.2菊花选测性状表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 准 品 种 代 码 61 叶片边缘锯齿数量 QN () 70 VG 少 中 多 3 5 7 62 仅适用于非丛生型多头品种花枝形状 PQ () 70 VG 圆锥形 拱圆顶状 圆柱形 伞形 平顶伞形 1 2 3 4 5 63 仅适用于非丛生型品种顶生头状花序着生姿态 QN 70 VG 上冲 斜上冲 水平 下垂 1 2 3 4 64 舌状小花边缘卷曲部位 PQ (c/d) 70 VG 基部1/4 基部1/2 基部3/4 中部1/2 端部3/4 端部1/2 端部1/4 全部 1 2 3 4 5 6 7 8 65 舌状小花管部截面形状(漏斗形、匙状和管状小花) PQ (c/d) 70 VG 圆形 扁圆 平 三角形 1 2 3 4 66 仅适用于内外轮舌状小花颜色不同的半重瓣、重瓣品种舌状小花内轮瓣内侧颜色(如果与外轮瓣不同) PQ (c/d/e) 70 VG RHS比色卡标定 表A.2(续)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 准 品 种 代 码 67 仅适用于内外轮舌状小花颜色不同的半重瓣、重瓣品种舌状小花内轮瓣外侧颜色(如果与外轮瓣不同) PQ (c/d/e) 70 VG RHS比色卡标定 68 仅适用于非托桂型品种花托纵切面形状 PQ (c) () 70 VG 凹 平 微圆拱 微圆锥 强拱圆 强圆锥 1 2 3 4 5 6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菊花性状表的解释 B.1 菊花生育阶段表 见表B.1。 表B.1 菊花生育阶段表 编号 名称 描述 50 顶蕾显色期 顶蕾充分显色,且即将开放时 60 始花期 小区50的植株至少有1个头状花序开放 70 盛花期 单瓣、半重瓣品种花药开裂前;重瓣品种顶端头状花序充分绽放时 B.2 涉及多个性状的解释 (a)涉及茎杆和托叶的性状应观测茎杆自上往下1/3处。 (b)涉及叶片的性状应观测茎杆自上往下1/3处的叶片。 (c)涉及头状花序的性状,应观测顶端头状花序。 (d)涉及舌状小花的性状,除非另有说明,应观测最外轮小花。如无舌状小花,这些性状不观测。 (e)主色指分布面积最大的颜色,次色如果存在指分布面积第二大的颜色。 f 涉及管状小花的性状应在花药开裂前观测外轮管状小花。 B.3 涉及单个性状的解释 性状分级和图中代码见表A.1。 性状2 植株类型 a)非丛生型 顶端优势明显,自然形成单一茎杆的品种。 b)丛生型顶端优势弱,无单一茎杆的品种。 性状3 仅适用于丛生型品种植株生长习性,见图B.1。 直立 半直立 半球状 1 2 3 平展 蔓生 4 5 图B.1 仅适用于丛生型品种植株生长习性 性状7 叶柄姿态,见图B.2。 向上 平伸 向下 3 5 7 图B.2 叶柄姿态 性状12 叶片顶生裂片相对于叶片的长度,见图B.3。 短 中 长 3 5 7 图B.3 叶片顶生裂片相对于叶片的长度 性状13 叶片最低位一级裂刻深度,见图B.4。 浅 中 深 3 5 7 图B.4 叶片最低位一级裂刻深度 性状15 叶片基部形状,见图B.5。 锐角 钝角 圆 1 2 3 平截 心形 不对称 4 5 6 注尽管基部不对称的情形各不相同,但在本性状中基部不对称的品种都记为6。 图B.5 叶片基部形状 性状16 叶片先端形状,见图B.6。 锐尖 尖 圆钝 1 2 3 图B.6 叶片先端形状 性状18 叶片边缘锯齿深浅,见图B.7。 浅 中 深 3 5 7 图B.7 叶片边缘锯齿深浅 性状19 仅适用于多头非丛生型品种花序一级侧枝与茎的夹角,见图B.8。 小 中 大 3 5 7 图B.8 仅适用于多头非丛生型品种花序一级侧枝与茎的夹角 性状21 头状花序类型 a)无舌状小花头状花序仅由管状小花组成。 b)单瓣头状花序舌状小花只有一轮,花盘始终可见并且明显。 c)半重瓣头状花序舌状小花多轮,盛花时可见管状小花。 d)重瓣(后期露心)头状花序重瓣型,仅有极少数管状小花。 e) 重瓣(后期不露心)头状花序重瓣型,无管状小花。 性状22 重瓣品种除外花心类型,见图B.9。 非托桂型 托桂型 1 2 图B.9 重瓣品种除外花心类型 性状30 头状花序舌状小花主要类型 如果头状花序中只含有一种类型的舌状小花时按性状30记载。头状花序中含第二种类型的舌状小花时按性状31记载。 性状30 头状花序舌状小花主要类型,见图B.10。 性状31 头状花序舌状小花次要类型,见图B.10。 平瓣 内曲 匙瓣 1 2 3 管瓣 漏斗状 4 5 图B.10 头状花序舌状小花主要类型 头状花序舌状小花次要类型 性状32 舌状小花毛刺,见图B.11。 无 有 1 9 图B.11 舌状小花毛刺 性状33 仅适用于单瓣、半重瓣品种舌状小花基部朝向,见图B.12。 向上 水平 向下 3 5 7 图B.12 仅适用于单瓣、半重瓣品种舌状小花基部朝向 性状34 舌状小花上表面质地,见图B.13。 形状(上排),横截面轮廓(下排) 光滑 有棱 有龙骨 1 2 3 图B.13 舌状小花上表面质地 性状35 舌状小花龙骨数量,见图B.14。 看轮廓线 1 2 2 1 2 3 图B.14 舌状小花龙骨数量 性状37 舌状小花花瓣最宽处横切面形状,见图B.15。 边缘重叠型强凹陷 边缘接近型强凹陷 强凹陷 凹陷 1 2 3 4 略凹 平 略凸 凸 5 6 7 8 强凸 边缘接近型强凸 边缘重叠型强凸 9 10 11 图B.15 舌状小花花瓣最宽处横切面形状 性状38 舌状小花边缘卷曲,见图B.16。 强烈内卷 中内卷 弱内卷 不卷 1 2 3 4 弱外卷 中外卷 强外卷 5 6 7 图B.16 舌状小花边缘卷曲 性状39 舌状小花纵向姿态,见图B.17。 性状40 仅适用于半重瓣、重瓣品种舌状小花内轮瓣纵向姿态(如果与外轮瓣不同),见图B.17。 内曲 直伸 外翻 1 2 3 S型 扭曲 折弯 4 5 6 图B.17 舌状小花纵向姿态 仅适用于半重瓣、重瓣品种舌状小花内轮瓣纵向姿态(如果与外轮瓣不同) 性状44 舌状小花顶端形状,见图B.18。 尖 圆 平截 1 2 3 微凹 齿状 乳突状 4 5 6 流梳状 条裂状 7 8 图B.18 舌状小花顶端形状 性状48 舌状小花内侧次要颜色分布位置,见图B.19。 尖端 端部1/4 端部1/2 1 2 3 端部3/4 基部3/4 基部1/2 4 5 6 基部1/4 基部 边缘 7 8 9 边缘带 中脉带 横条带 全部 10 11 12 13 图B.19 舌状小花内侧次要颜色分布位置 性状49 舌状小花内侧次要颜色分布形式,见图B.20。 连续或近连续 细沙点晕斑 模糊条纹 1 2 3 清晰条纹 斑点 4 5 斑点和条纹 斑块 6 7 图B.20 舌状小花内侧次要颜色分布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