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 020 20 B 05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国 国 家 标 准 GB T 19557 7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 测试指南 水稻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Rice Oryza sativa L UPOV TG 16 8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Rice NEQ 发布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GB T 19557 7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符号 1 5 繁殖材料的要求 1 6 测试方法 2 7 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 2 8 性状表 3 9 分组 性状 3 10 技 术问卷 3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水稻性状表 4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水稻性状表的解释 12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水稻技术问卷格式 19 GB T 19557 7 I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 T 1 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 UPOV 指南 TG 16 8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Rice Oryza sativa L 本标准对应于 UPOV 指南 TG 16 8 与 TG 16 8 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与 UPOV 指南 TG 16 8 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 主要差异如下 增加了 倒二叶 姿态 倒二叶 叶舌长度 剑叶 叶片卷曲类型 花药 形状 花药 颜色 花药 不育花粉类型 穗 柱头总外露率 茎秆 基部茎节包露 剑叶 叶片长 度 剑叶 叶片宽度 穗 每穗粒数 穗 结实率 谷粒 形状 抗性 白叶枯病 共 14 个性状 删除了 胚芽鞘 花青甙显色强度 倒二叶 叶片花青甙显色分布 倒二叶 叶鞘花青 甙显色 倒二叶 叶鞘花青甙显色强度 倒二叶 叶枕花青甙显色 倒二叶 叶舌颜色 倒 二叶 叶片长度 倒二叶 叶片宽度 茎 弯曲向上生长能力 花药 花粉不育度 小穗 外颖脊花青甙显色强度 初期 小穗 外颖近颖尖部花青甙显色强度 初期 茎秆 节花青 甙显色强度 茎秆 节间花青甙显色 小穗 外颖尖端颜色 穗 二次枝梗 成熟期 叶 后期功能叶衰老时间 小穗 外颖脊花青甙显色强度 后期 小穗 外颖近颖尖部花青甙显色强 度 后期 小穗 护颖颜色 共 21 个性状 调整了 倒二叶 叶片茸毛密度 穗 芒颜色 初期 小穗 外颖茸毛密度 穗 二 次枝梗类型 穗 抽出度 精米 直链淀粉含量 共 6 个性状的表达状态 本标准为 GB T 19557 7 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水稻 的修订版 本标准代替 GB T 19557 7 2004 本标准与 GB T 19557 7 2004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 倒二叶 叶片绿色程度 倒二叶 叶片花青甙显色 抽穗期 穗 芒 穗 芒颜色 初期 小穗 外颖颖尖花青甙显色强度 初期 谷粒 外颖修饰色 小穗 外颖颖尖花青甙显色强度 后期 糙米 香味 谷粒 外颖苯酚反应 谷粒 外 颖苯酚反应强度 精米 胚乳类型 精米 直链淀粉含量 精米 碱消值 抗性 白 叶枯病 共 15 个性状 删除了 芽鞘色 叶片颜色 倒数第二叶叶片长度 倒数第二叶叶片宽度 倒数第 二叶叶舌色 倒数第二叶叶枕色 开颖角度 开颖时间 花时范围 花时高峰 花粉不 育度 柱头单外露率 柱头双外露率 茎秆节间色 主茎叶片数 茎秆潜伏芽活力 落 粒性 颖尖色 护颖色 不育株率 不育系的可恢复性 恢复系的恢复力 不育系的异 交结实率 亲和性 亲和谱 连续不育期 不育性 可繁性 抗稻瘟病 抗纹枯病 抗二化螟 抗三化螟 共 32 个性状 调整了 倒二叶 叶耳花青甙显色 倒二叶 叶舌长度 倒二叶 叶舌形状 茎 秆 节花青甙显色 穗 芒分布 穗 芒颜色 后期 穗 抽出度 穗 二次枝梗类 型 糙米 颜色 共 9 个性状的表达状态 本标准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和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新品种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 TC277 归口 GB T 19557 7 IV 本标准修订单位 中国水稻研究所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 魏兴华 吕波 余汉勇 堵苑苑 陈能 任永浩 王凤华 本标准历次发布情况 GB T 19557 7 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水稻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 2004 年 6 月 11 日发布 2004 年 12 月 1 日起 实施 GB T 19557 7 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水 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 Oryza sativa L 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技术要求和结果 判定的一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和结果判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本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 T 3543 6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水分测定 GB 4404 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 T 15683 大米 直链淀粉的测定 GB T 19557 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 NY 83 米质测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 T 19557 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群体测量 single measurement of a group of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测量 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3 2 个体测量 measurement of a number of individual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测量 获得一组个体记录 3 3 群体目测 visual assessment by a single observation of a group of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目测 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3 4 个体目测 visual assessment by observation of individual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目测 获得一组个体记录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MG 群体测量 MS 个体测量 VG 群体目测 VS 个体目测 QL 质量性状 QN 数量性状 PQ 假质量性状 标注性状为 UPOV 用于统一品种描述所需要的重要性状 除非受环境条件限制性状的表达状 态无法测试 所有 UPOV 成员都应使用这些性状 标注内容在附录 B 的 B 2 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本文件中下划线是特别提示测试性状的适用范围 5 繁殖材料的要求 5 1 繁殖材料以种子形式提供 5 2 提交的种子数量至少 2kg 如果是杂交种 必要时还需提供亲本种子各 0 5kg 5 3 提交的繁殖材料应外观健康 活力高 无病虫侵害 繁殖材料的具体质量要求如下 GB T 19557 7 2 品种类型 净度 发芽率 含水量 常规种 98 0 85 13 0 籼 14 5 粳 不育系 保持系 恢复系 杂交种 98 0 80 13 0 5 4 提交的繁殖材料一般不进行任何影响品种性状正常表达的处理 如种子包衣处理 如果已处 理 应提供处理的详细说明 5 5 提交的繁殖材料应符合中国植物检疫的有关规定 6 测试方法 6 1 测试周期 测试周期至少为两个独立的生长周期 6 2 测试地点 测试通常在一个地点进行 如果某些性状在该地点不能充分表达 可在其他符合条件的地点对 其进行测试 6 3 田间试验 6 3 1 试验设计 申请品种与近似品种相邻种植 以育秧移栽方式种植 适时播种育秧 单本苗适龄移栽 每个小区不少于 200 株 采用当地适 宜的密度 等行距种植 共设 2 个重复 6 3 2 田间管理 按当地大田生产管理方式进行 各小区田间管理应严格一致 同一管理措施应同日完成 6 4 性状观测 6 4 1 观测时期 性状观测应按照表 A 1 和表 A 2 列出的生育阶段进行 生育阶段描述见表 B 1 6 4 2 观测方法 性状观测应按照表A 1和表A 2规定的观测方法 VG VS MG MS 进行 部分性状观测方法见附 录B的B 2 6 4 3 观测数量 除非另有说明 个体观测性状 VS MS 植株取样数量不少于20个 在观测植株的器官或部位时 每个植株取样数量应为1个 群体观测性状 VG MG 应观测整个小区或规定大小的混合样本 6 5 附加测试 必要时 可选用表A 2中的性状或本指南未列出的性状进行附加测试 7 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 7 1 总体原则 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按照GB T 19557 1确定的原则进行 7 2 特异性的判定 申请品种应明显区别于所有已知品种 在测试中 当申请品种至少在一个性状上与近似品种具 有明显且可重现的差异时 即可判定申请品种具备特异性 7 3 一致性的判定 7 3 1 对于自交种 常规种 保持系 恢复系和光温敏核不育系 一致性判定时 采用 0 1 的群 体标准和至少 95 的接受概率 当样本大小为 356 818 株时 最多可以允许有 2 株异型株 7 3 2 对于杂交种和三系不育系 一致性判定时 采用 1 的群体标准和至少 95 的接受概率 当 样本大小为 400 471 株时 最多可以允许有 8 株异型株 7 4 稳定性的判定 如果一个品种具备一致性 则可认为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一般不对稳定性进行测试 GB T 19557 7 3 必要时 自交种可以种植该品种的下一代种子 与以前提供的繁殖材料相比 若性状表达无明 显变化 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杂交种和三系不育系的稳定性判定 除直接对杂交种或三系不育系本身进行测试外 还可以通 过测试其亲本系的一致性或稳定性进行判定 8 性状表 根据测试需要 性状分为基本性状和选测性状 基本性状是测试中必须使用的性状 基本性状 见表A 1 选测性状见表A 2 8 1 概述 性状表列出了性状名称 表达类型 表达状态及相应的代码和标准品种 观测时期和方法等内 容 8 2 表达类型 根据性状表达方式 将性状分为质量性状 假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三种类型 8 3 表达状态和相应代码 8 3 1 每个性状划分为一系列表达状态 以便于定义性状和规范描述 每个表达状态赋予一个相应 的数字代码 以便于数据记录 处理和品种描述的建立与交流 8 3 2 对于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 所有的表达状态都应当在测试指南中列出 对于数量性状 为 了缩小性状表的长度 偶数代码的表达状态可以不列出 偶数代码的表达状态可描述为前一个表达 状态到后一个表达状态的形式 8 4 标准品种 性状表中列出了部分性状有关表达状态可参考的标准品种 以助于确定相关性状的不同表达状 态和校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差异 9 分组性状 本文件中 品种分组性状如下 a 倒二叶 叶耳花青甙显色 表A 1中性状7 b 抽穗期 表A1中性状10 c 仅适用于非深水稻品种 茎秆 长度 不包括穗 表A 1中性状23 d 糙米 长度 表A 1中性状48 e 糙米 颜色 表A 1中性状51 f 糙米 香味 表A 1中性状52 10 技术问卷 申请人应按附录C格式填写水稻技术问卷 GB T 19557 7 4 规范性附录 水稻性状表 A 1 水稻基本性状见表A 1 表 A 1 水稻基本性状表 序号 性状 观测时期 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26 绿色 合江 18 Dasanbyeo 1 VG 紫色线条 元子占稻 2 浅紫色 Heuknambyeo 3 1 基部叶 叶鞘颜色 PQ 中等紫色 竹云糯 4 40 直立 合江 18 Dasanbyeo 1 VG 半直立 陆川早 1 号 3 散开 5 披散 7 2 植株 生长习性 QN 匍匐 盘蝶谷 9 45 极浅 1 VG 浅 轮回 01 3 中 Dasanbyeo 5 深 CPY 2199 7 3 倒二叶 叶片绿色程度 QN 极深 花溪简稻 9 45 无 合江 18 Dasanbyeo 14 倒二叶 叶片花青甙显色 QL VG 有 紫香糯 陆川早 1 号 9 45 直立 桂花黄 1 VG 半直立 3 平展 Sariqueen 5 5 倒二叶 姿态 QN 下弯 丽江新团黑谷 7 45 无或极疏 旱轮稻 1 VG 疏 广陆矮 4 号 3 中 浙场 9 号 5 密 矮糯 7 6 倒二叶 叶片茸毛密度 QN 极密 川 7 号 Yumetoiro 9 45 无 合江 18 Dasanbyeo 17 倒二叶 叶耳花青甙显 色 QL VG 有 竹云糯 Asamurasaki 9 45 短 雨粒 3 VG 中 Asamurasaki 5 8 倒二叶 叶舌长度 QN 长 浙场 9 号 7 GB T 19557 7 5 表 A 1 续 序号 性状 观测时期 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45 平截 1 VG 尖 三粒寸 2 9 倒二叶 叶舌形状 PQ 二裂 Dasanbyeo 3 55 极早 1 MG 早 雨粒 3 中 浙场 9 号 5 晚 Sariqueen 7 10 抽穗期 QN 极晚 红壳老来青 9 60 直立 桂花黄 IR 30 1 VG 半直立 Heuknambyeo 3 平展 元子占稻 Daelip 1 5 11 剑叶 姿态 初期 QN 下弯 丽江新团黑谷 7 60 无 广陆矮 4 号 Dasanbyeo 112 穗 芒 QL VG 有 桂花黄 Tsukushiakamochi 9 60 白色 1 VG 浅黄色 桂花黄 2 中等黄色 3 棕色 4 红棕色 红壳老来青 5 浅红色 6 中等红色 Tsukushiakamochi 7 浅紫色 8 紫色 Beniroman 9 13 仅适用于有芒的品种 穗 芒颜色 初期 PQ 黑色 黑龙黑米 10 65 不卷或微卷 广陆矮 4 号 桂花黄 1 VG 正卷 花溪简稻 CPY 2199 2 反卷 竹云糯 3 14 剑叶 叶片卷曲类型 PQ 螺旋状 4 65 细小棒状 1 VG 水渍状 协青早 A 2 15 仅适用于不育系品种 花 药 形状 PQ 饱满状 3 65 白色或乳白色 协青早 A 1 VG 浅黄色 2 16 仅适用于不育系品种 花 药 颜色 PQ 中等黄色 3 GB T 19557 7 6 表 A 1 续 序号 性状 观测时期 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65 无花粉型 1 VG 典败型 协青早 A 2 圆败型 3 17 仅适用于不育系品种 花 药 不育花粉类型 PQ 染败型 4 65 无或极弱 广陆矮 4 号 Dasanbyeo 1 VG 弱 红壳老来青 3 中 陆川早 1 号 5 强 7 18 小穗 外颖颖尖花青甙 显色强度 初期 QN 极强 Heuknambyeo 9 65 白色 合江 18 Dasanbyeo 1 VG 浅绿色 2 黄色 3 浅紫色 Asamurasaki 4 19 小穗 柱头颜色 PQ 中等紫色 竹云糯 协青早 A 5 69 极低 1 MS 低 3 中 协青早 A 5 高 培矮 64S 7 20 仅适用于不育系品种 穗 柱头总外露率 QN 极高 9 70 极少 1 MS 少 Asamurasaki 3 中 5 多 陆川早 1 号 7 21 植株 单株穗数 QN 极多 丛矮 2 号 9 70 极细 1 MS 细 丛矮 2 号 3 中 广陆矮 4 号 Yumetoiro 5 粗 浙场 9 号 7 22 茎秆 直径 QN 极粗 9 70 极短 99Z 239 1 MS 短 3 中 丽水糯 5 长 川 7 号 7 23 仅适用于非深水稻品种 茎秆 长度 不包括穗 QN 极长 9 70 包 Asamurasaki Dasanbyeo 124 茎秆 基部茎节包露 QL VG 露 白芒稻 黑龙黑米 9 GB T 19557 7 7 表 A 1 续 序号 性状 观测时期 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70 无 合江 18 Dasanbyeo 125 茎秆 节花青甙显色 QL VG 有 紫香糯 9 70 80 顶端 紫香糯 1 VG 上部 1 4 2 上部 1 2 桂花黄 3 上部 3 4 白芒稻 4 26 仅适用于有芒的品种 穗 芒分布 PQ 整穗 Tsukushiakamochi 5 70 80 极短 Asamurasaki 1 VG 短 3 中 当地水稻 5 长 7 27 仅适用于有芒的品种 穗 最长芒长度 QN 极长 Tsukushiakamochi 9 70 80 无或极疏 旱轮稻 1 VG 疏 广陆矮 4 号 3 中 合江 18 5 密 桂花黄 7 28 小穗 外颖茸毛密度 QN 极密 Sariqueen 9 71 极短 1 MS 短 桂花黄 3 中 Yumetoiro 5 长 浙场 9 号 7 29 剑叶 叶片长度 QN 极长 川 7 号 9 71 窄 雨粒 3 MS 中 当地水稻 5 30 剑叶 叶片宽度 QN 宽 矮糯 7 77 直立 Yumetoiro IR 30 1 VG 半直立 矮糯 3 平展 Koshihikari Sariqueen 5 31 剑叶 姿态 后期 QN 下弯 Daelip 1 丽江新团黑谷 7 90 浅黄色 桂花黄 1 VG 中等黄色 2 棕色 3 红棕色 红壳老来青 4 浅红色 5 中等红色 6 浅紫色 7 中等紫色 Tsukushiakamochi 8 32 仅适用于有芒的品种 穗 芒颜色 后期 PQ 黑色 紫香糯 9 GB T 19557 7 8 表 A 1 续 序号 性状 观测时期 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90 直立 特矮选 1 VG 半直立 2 轻度下弯 桂花黄 3 33 穗 姿态 PQ 强烈下弯 浙场 9 号 Dasanbyeo 4 90 少 丛矮 2 号 1 VG 中 2 34 穗 二次枝梗类型 QN 多 矮糯 3 90 直立 桂花黄 1 VG 半直立 广陆矮 4 号 Dasanbyeo 3 35 穗 分枝姿态 QN 散开 陆川早 1 号 IR 30 5 90 严重包颈 1 VG 中度包颈 协青早 A 2 轻度包颈 3 正好抽出 特矮选 花溪简稻 4 抽出较好 Dasanbyeo 5 36 穗 抽出度 PQ 抽出良好 丽江新团黑谷 6 73 92 极短 1 MS 短 雨粒 3 中 陆川早 1 号 元子占稻 5 长 7 37 穗 长度 QN 极长 9 73 92 极少 1 MS 少 三粒寸 Heuknambyeo 3 中 广陆矮 4 号 Asamurasaki 5 多 7 38 穗 每穗粒数 QN 极多 9 92 不结实或极低 1 MS 低 3 中 Kusahonami 5 高 Dasanbyeo 7 39 穗 结实率 QN 极高 广陆矮 4 号 9 92 无或极弱 广陆矮 4 号 Dasanbyeo 1 VG 弱 3 中 旱轮稻 5 强 竹云糯 7 40 小穗 外颖颖尖花青甙显 色强度 后期 QN 极强 元子占稻 Asamurasaki 9 GB T 19557 7 9 表 A 1 续 序号 性状 观测时期 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92 极短 1 VG 短 特矮选 川 7 号 3 中 浙场 9 号 5 长 三粒寸 7 41 小穗 护颖长度 QN 极长 稻翅 9 92 浅黄色 广陆矮 4 号 Dasanbyeo 1 VG 金黄色 川 7 号 陆川早 1 号 2 棕色 3 浅紫红色 4 紫色 丽江新团黑谷 5 42 谷粒 外颖颜色 PQ 黑色 紫香糯 6 92 无 广陆矮 4 号 Dasanbyeo 1 VG 金黄色条纹 旱轮稻 2 棕色条纹 3 紫色斑点 4 43 谷粒 外颖修饰色 PQ 紫色条纹 5 92 极低 1 MS 低 特矮选 Sariqueen 3 中 浙场 9 号 桂花黄 5 高 白芒稻 7 44 谷粒 千粒重 QN 极高 三粒寸 Daelip 1 9 92 极短 1 MS 短 99Z 239 3 中 Beniroman 5 长 Dasanbyeo 7 45 谷粒 长度 QN 极长 三粒寸 9 92 极窄 1 MS 窄 3 中 丽水糯 5 宽 元子占稻 7 46 谷粒 宽度 QN 极宽 9 92 短圆形 99Z 239 1 MG 阔卵形 旱轮稻 2 椭圆形 Heuknambyeo 3 47 谷粒 形状 PQ 细长形 丽水糯 4 GB T 19557 7 10 表 A 1 续 序号 性状 观测时期 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92 极短 99Z 239 1 MS 短 广陆矮 4 号 3 中 陆川早 1 号 Dasanbyeo 5 长 竹云糯 7 48 糙米 长度 QN 极长 三粒寸 9 92 窄 3 MS 中 陆川早 1 号 5 49 糙米 宽度 QN 宽 Daelip 1 7 92 近圆形 特矮选 Beniroman 1 VG 椭圆形 广陆矮 4 号 Asamurasaki 2 半纺锤形 Yumetoiro 3 纺锤形 丽水糯 4 50 糙米 形状 PQ 锐尖纺锤形 5 92 白色 丽水糯 1 VG 浅棕色 广陆矮 4 号 合江 18 2 棕色斑驳 3 深棕色 4 浅红色 三粒寸 5 红色 Beniroman 6 紫色斑驳 Heuknambyeo 7 紫色 8 51 糙米 颜色 PQ 紫黑色 紫香糯 9 92 无或极弱 广陆矮 4 号 合江 18 1 VG 弱 2 52 糙米 香味 QN 强 紫香糯 3 GB T 19557 7 11 A 2 水稻选测性状见表 A 2 表 A 2 水稻选测性状表 序号 性状 观测时期 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92 无 桂花黄 Koshihikari 153 谷粒 外颖苯酚反应 QL VG 有 广陆矮 4 号 Dasanbyeo 9 92 极弱 1 VG 弱 3 中 广陆矮 4 号 5 强 Dasanbyeo 7 54 谷粒 外颖苯酚反应强度 QN 极强 9 92 糯 丽水糯 1 VG 中间类型 2 55 精米 胚乳类型 PQ 秥 广陆矮 4 号 3 92 无或极低 1 MG 低 3 中 5 高 7 56 精米 直链淀粉含量 QN 极高 9 92 无或极低 1 VG 低 3 中 5 57 精米 碱消值 QN 高 7 40 高抗 1 VG 抗 2 中抗 3 中感 4 感 5 58 抗性 白叶枯病 QN 高感 6 GB T 19557 7 12 规范性附录 水稻性状表的解释 B 1 水稻生育阶段 见表B 1 表B 1 水稻生育阶段表 编号 描述 编号 描述 编号 描述 发芽期 茎生长期 71 颖果水样成熟 00 干种子 30 假茎直立 73 灌浆早期 01 开始吸水 31 第 1 节出现 75 灌浆中期 03 吸水结束 32 第 2 节出现 77 灌浆晚期 05 胚根从颖果中冒出 33 第 3 节出现 蜡熟期 07 胚芽鞘从颖果中冒出 34 第 4 节出现 80 09 叶刚从胚芽鞘顶端露出 35 第 5 节出现 83 蜡熟早期 幼苗生长期 36 第 6 节出现 85 软蜡熟 10 第一叶从胚芽鞘长出 37 剑叶刚好可见 87 硬蜡熟 11 第一叶展开 39 剑叶叶舌 颈片刚好可见 成熟期 12 2 片叶展开 孕穗期 90 13 3 片叶展开 40 91 颖果坚硬 末端小穗成熟 14 4 片叶展开 41 剑叶叶鞘明显伸长 15 5 片叶展开 43 刚好可见穗苞开始膨大 92 颖果坚硬 90 以上小穗 成熟 16 6 片叶展开 45 穗苞膨大 93 17 7 片叶展开 47 剑叶叶鞘绽开 94 过熟 秸秆枯萎并倒伏 18 8 片叶展开 49 穗顶颖果露出 95 种子休眠 19 9 片叶或更多片叶展开 抽穗期 分蘖期 50 刚见第 1 小穗 96 有发芽能力的种子 50 发芽 20 仅主苗 53 1 4 穗抽出 97 种子休眠结束 21 主苗和 1 个分蘖 55 1 2 穗抽出 98 诱发二次休眠 22 主苗和 2 个分蘖 57 3 4 穗抽出 99 丧失二次休眠 23 主苗和 3 个分蘖 59 整个穗抽出 移栽和恢复 24 主苗和 4 个分蘖 开花期 T1 拔秧 25 主苗和 5 个分蘖 60 开花开始 T3 插秧 26 主苗和 6 个分蘖 65 开花一半 T7 秧苗返青 27 主苗和 7 个分蘖 69 开花结束 T9 继续营养生长 28 主苗和 8 个分蘖 灌浆期 29 主苗和 9 个或更多分蘖 70 GB T 19557 7 13 B 2 部分性状的解释 性状分级和图中代码见表A 1 性状 2 植株 生长习性 见图 B 1 图 B 1 植株 生长习性 性状9 倒二叶 叶舌形状 见图B 2 图 B 2 倒二叶 叶舌形状 性状 10 抽穗期 播种次日至 50 的植株抽穗时的天数 1 3 5 直立 半直立 散开 7 9 披散 匍匐 1 2 3 平截 尖 二裂 GB T 19557 7 14 性状 11 31 剑叶 姿态 初期 后期 见图 B 3 1 3 5 7 直立 半直立 平展 下弯 图 B 3 剑叶 姿态 初期 后期 性状 14 剑叶 叶片卷曲类型 正卷指叶片的两边向叶面弯曲 反卷指叶片的两边向叶背弯曲 螺旋状指叶片的卷曲呈螺旋状 性状 17 仅适用于不育系品种 花药 不育花粉类型 不育花粉包括无花粉型 典败 圆败和染败共四种类型 分级标准见表 B 2 表 B 2 仅适用于不育系品种 花药 不育花粉类型的分级标准 表达状态 不育花粉类型分布情况 代 码 无花粉型 无花粉或只有极少量其他败育类型花粉 1 典败型 典败花粉占全部花粉的 50 以上 2 圆败型 圆败花粉占全部花粉的 50 以上 3 染败型 染败花粉占全部花粉的 50 以上 4 性状 20 仅适用于不育系品种 穗 柱头总外露率 颖花开花后柱头完全或部分伸出颖壳之外 称为柱头外露 柱头外露可分为两种情况 即单外 露 颖花两个柱头之一伸出颖壳之外 双外露 颖花两个柱头均伸出颖壳之外 柱头总外露率指整 个稻穗单 双柱头外露的颖花之和占 全 部 已 开 花 的 颖 花 的百分率 性状 22 茎秆 直径 观测部位为主茎茎秆倒数第三节间 性状 33 37 穗 姿态 33 穗 长度 37 见图 B 4 GB T 19557 7 15 图 B 4 穗 姿态 穗 长度 性状 34 穗 二次枝梗类型 见图 B 5 1 2 3 少 中 多 图 B 5 穗 二次枝梗类型 性状 35 穗 分枝姿态 见图 B 6 1 3 5 直立 半直立 散开 图 B 6 穗 分枝姿态 1 2 3 4 直立 半直立 轻度下弯 强烈下弯 穗颈节 穗长度 穗颈节 穗颈节 穗长度 穗颈节 GB T 19557 7 16 性状 36 穗 抽出度 见图 B 7 1 2 3 严重包颈 中度包颈 轻度包颈 4 5 6 正好抽出 抽出较好 抽出良好 图 B 7 穗 抽出度 性状 44 谷粒 千粒重 稻谷收获并风干后 按GB T 3543 6 方法测定谷粒的水分 随机选取1000粒发育良好的谷粒 准确称至0 01g 3次重复 将实测千粒重换算成水分含量为13 0 时的千粒重 规定水分千粒重按式 B 1 计算 Wd 1 Hd Ws 1 Hs B 1 式中 W s 千粒重 规定水分 g Wd 实测千粒重 g Hd 实测水分含量 Hs 规定水分含量 性状 50 糙米 形状 见图 B 8 GB T 19557 7 17 3 半纺锤形 2 椭圆形 1 近圆形 4 纺锤形 5 锐尖纺锤形 图 B 8 糙米 形状 性状 52 糙米 香味 将2g左右的糙米置于25ml试管中 加入10ml 1 7 KOH溶液 盖紧管口 在室温 25 下浸泡 10min后打开管口 立即鼻嗅 对照标准品种 判断测试品种香味 性状 53 54 谷粒 外颖苯酚反应 53 谷粒 外颖苯酚反应强度 54 取 10 粒谷粒放入直径为 5cm 的培养皿中 加入 5ml 1 5 苯酚溶液 盖上盖子 在室温下放置 48h 后 观察颖壳色泽反应 性状 55 精米 胚乳类型 将整精米横切 用 1 的 I KI 溶液在断口处染色 观察胚乳染色反应 红褐色为糯型 深蓝紫 色为秥型 略带红色的蓝紫色为中间型 性状 56 精米 直链淀粉含量 按 GB T 15683 方法测定 分级标准见表 B 3 表 B 3 精米 直链淀粉含量的分级标准 表达状态 直链淀粉含量 代 码 无或极低 2 1 极低到低 3 5 2 低 6 10 3 低到中 11 15 4 中 16 20 5 中到高 21 25 6 高 26 30 7 高到极高 31 35 8 极高 35 9 GB T 19557 7 18 性状 57 精米 碱消值 按 NY 83 方法测定 1 无或极低 无消化 米粒无变化 3 低 轻度消化 米心白色 仅边缘溶解 5 中 中等程度消化 边缘不清晰 但环完整 7 高 高度消化 环消失 性状 58 抗性 白叶枯病 选择当地优势菌群中致病力稳定的菌株 在肉汁蛋白胨或其他培养基上 于 28 恒温下培养 3d 配成 3 108个细菌 ml 的菌液 供试品种适时播种育秧 秧龄期早稻 30d 中晚稻 25d 左右 每 个品种 4 行 每行 6 株 株行距 20cm 20cm 单本插 每隔 10 个品种设抗病和感病对照品种各 1 个 供试品种四周种植感病品种 秧苗返青后 肥水管理略高于大田 接种前 2 3d 根据苗情酌施氮肥 1 次 在剑叶期前后进行人工剪叶接种 每株剪主茎顶部已展开叶片 2 3 张 每叶剪去叶尖 2cm 左 右 剪口要平 每剪 1 次 沾菌液 1 次 每品种随机接种 10 株以上 在接种后 20d 左右 待感病 对照品种病情发展趋于稳定后 以叶片为单位进行调查 按下列 6 级标准目测记载病情 0 级 剪口处仅干枯剪痕 1 级 剪口处有少量病斑 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 0 1 6 0 3 级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 6 1 12 0 5 级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 12 1 25 0 7 级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 25 1 50 0 9 级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 50 1 以上 随机观测 20 个叶片以上 计算平均病级 分级标准见表 B 4 表 B 4 抗性 白叶枯病的分级标准 表达状态 平均病级 代 码 高抗 0 1 抗 0 1 1 0 2 中抗 1 1 2 0 3 中感 2 1 3 0 4 感 3 1 4 0 5 高感 4 0 6 GB T 19557 7 19 规范性附录 水稻技术问卷格式 水 稻 技 术 问 卷 申请人或代理机构签章 C 1 品种暂定名称 C 2 植物学分类 中文名 水稻 拉丁名 Oryza sativa L C 3 品种类型 在相符的类型 中打 C 3 1 籼粳亚种 籼 粳 C 3 2 早中晚稻 早稻 中稻 晚稻 C 3 3 水陆稻 水稻 陆稻 C 3 4 繁殖类型 常规种 保持系 三系不育系 光温敏核不育系 恢复系 杂交种 C 4 申请品种的具有代表性彩色照片 品种照片粘贴处 如果照片较多 可另附页提供 申请号 申请日 由审批机关填写 GB T 19557 7 20 C 5 其它有助于辨别申请品种的信息 如品种用途 品质抗性 请提供详细资料 C 6 品种种植或测试是否需要特殊条件 在相符的 中打 是 否 如果回答是 请提供详细资料 C 7 品种繁殖材料保存是否需要特殊条件 在相符的 中打 是 否 如果回答是 请提供详细资料 C 8 申请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 在表 C 1 中相符的代码后 中打 若有测量值 请填写在表 C 1 中 表 C 1 申请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 序号 性 状 表达状态 代 码 测量值 1 基部叶 叶鞘颜色 性状1 绿色 紫色线条 浅紫色 中等紫色 1 2 3 4 2 倒二叶 叶耳花青甙显色 性状7 无 有 1 9 3 抽穗期 性状10 极早 极早到早 早 早到中 中 中到晚 晚 晚到极晚 极晚 1 2 3 4 5 6 7 8 9 4 小穗 外颖颖尖花青甙显色强度 初期 性状18 无或极弱 极弱到弱 弱 弱到中 中 中到强 强 强到极强 极强 1 2 3 4 5 6 7 8 9 GB T 19557 7 21 表 C 1 续 序号 性 状 表达状态 代 码 测量值 5 仅适用于非深水稻品种 茎秆 长 度 不包括穗 性状23 极短 极短到短 短 短到中 中 中到长 长 长到极长 极长 1 2 3 4 5 6 7 8 9 6 小穗 外颖茸毛密度 性状28 无或极疏 极疏到疏 疏 疏到中 中 中到密 密 密到极密 极密 1 2 3 4 5 6 7 8 9 7 穗 每穗粒数 性状38 极少 极少到少 少 少到中 中 中到多 多 多到极多 极多 1 2 3 4 5 6 7 8 9 8 糙米 长度 性状48 极短 极短到短 短 短到中 中 中到长 长 长到极长 极长 1 2 3 4 5 6 7 8 9 9 糙米 颜色 性状51 白色 浅棕色 棕色斑驳 深棕色 浅红色 红色 紫色斑驳 紫色 紫黑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糙米 香味 性状52 无或极弱 弱 强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