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65.020.20B 05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350201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绿豆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Mungbean(Vigna radiata L. Wilczek)2013- 05 - 20发布2013 - 08 - 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NY/T 23502013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符号15繁殖材料的要求26测试方法27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28性状表39分组性状310技术问卷3附录A(规范性附录)绿豆性状表4附录B(资料性附录)绿豆性状表的解释8附录C(规范性附录)绿豆技术问卷格式12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农业部种子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新品种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7)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新、程须珍、沈奇、堵苑苑、顾和平、张红梅、王素华、王丽侠、陈华涛、袁星星、崔晓艳、王显生。15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绿 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豆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技术要求和结果判定的一般原则。本标准适用于绿豆(Vigna radiata L. Wilczek)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和结果判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T 354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 5006 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改进的盐酸水解旋光法)GB/ T 5511 谷物和豆类 氮含量测定和粗蛋白质含量计算 凯氏法GB/ T 5514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中淀粉含量测定GB/ T 19557.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3 术语和定义GB/ T 19557.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群体测量 single measurement of a group of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测量,获得一个群体记录。3.2个体测量 measurement of a number of individual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测量,获得一组个体记录。3.3群体目测 visual assessment by a single observation of a group of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目测,获得一个群体记录。3.4个体目测 visual assessment by observation of individual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目测,获得一组个体记录。4 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MG:群体测量MS:个体测量VG:群体目测VS:个体目测QL:质量性状QN:数量性状PQ:假质量性状(a)(c):标注内容在B.2中进行了详细解释。():标注内容在B.3中进行了详细解释。_ :本文件中下划线是特别提示测试性状的适用范围。5 繁殖材料的要求5.1 繁殖材料以种子形式提供。5.2 提交的种子数量至少为1 kg。5.3 提交的繁殖材料应外观健康,活力高,无病虫侵害。繁殖材料的具体质量要求如下:净度98%,发芽率95%,含水量13%。5.4 提交的繁殖材料一般不进行任何影响品种性状正常表达的处理(如种子包衣处理)。如果已处理,应提供处理的详细说明。5.5 提交的繁殖材料应符合中国植物检疫的有关规定。6 测试方法6.1 测试周期测试周期至少为2个独立的生长周期。6.2 测试地点测试通常在一个地点进行。如果某些性状在该地点不能充分表达,可在其他符合条件的地点对其进行观测。6.3 田间试验6.3.1 试验设计申请品种与近似品种相邻种植。采用条播种植,每个小区至少120株,株距15 cm20 cm,行距40 cm60 cm,共设2个重复。6.3.2 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方案与测试点所在地区的大田管理措施相同,对申请品种、近似品种及标准品种的田间管理要严格一致。6.4 性状观测6.4.1 观测时期性状观测应按照表A.1和表A.2列出的生育阶段进行。生育阶段描述见表B.1。6.4.2 观测方法性状观测应按照表A.1和表A.2规定的观测方法(VG、VS、MG、MS)进行。部分性状观测方法见B.2和B.3。6.4.3 观测数量除非另有说明,个体观测性状(VS、MS)植株取样数量不少15个,在观测植株的器官或部位时,每个植株取样数量应为1个。群体观测性状(VG、MG)应观测整个小区或规定大小的混合样本。6.5 附加测试必要时,可选用表A.2中的性状或本文件未列出的性状进行附加测试。7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7.1 总体原则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按照GB/ T 19557.1确定的原则进行。7.2 特异性的判定申请品种应明显区别于所有已知品种。在测试中,当申请品种至少在一个性状上与近似品种具有明显且可重现的差异时,即可判定申请品种具备特异性。7.3 一致性的判定对于测试品种,一致性判定时,采用1的群体标准和至少95的接受概率。当样本大小为120株时,最多可以允许有3个异型株。7.4 稳定性的判定如果一个品种具备一致性,则可认为该品种具备稳定性。一般不对稳定性进行测试。必要时,可以种植该品种的下一代种子,与以前提供的繁殖材料相比,若性状表达无明显变化,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稳定性。8 性状表根据测试需要,将性状分为基本性状和选测性状,基本性状是测试中必须使用的性状。绿豆基本性状见表A.1,选择测试的性状见表A.2。8.1 概述性状表列出了性状名称、表达类型、表达状态及相应的代码和标准品种、观测时期和方法等内容。8.2 表达类型根据性状表达方式,将性状分为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3种类型。8.3 表达状态和相应代码8.3.1 每个性状划分为一系列表达状态,以便于定义性状和规范描述;每个表达状态赋予一个相应的数字代码,以便于数据记录、处理和品种描述的建立与交流。8.3.2 对于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所有的表达状态都应当在测试指南中列出;对于数量性状,为了缩小性状表的长度,偶数代码的表达状态可以不列出,偶数代码的表达状态可描述为前一个表达状态到后一个表达状态的形式。8.4 标准品种性状表中列出了部分性状有关表达状态可参考的标准品种,以助于确定相关性状的不同表达状态和校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差异。9 分组性状本文件中,品种分组性状如下:a) 下胚轴:花青甙显色(表A.1中性状1)。b) 叶柄:花青甙显色强度(表A.1中性状9)。c) 成熟期(表A.1中性状13)。d) 植株:生长习性(表A.1中性状14)。e) 荚果:颜色(表A.1中性状25)。f) 种子:种皮颜色(表A.1中性状29)。g) 种子:种皮光泽(表A.1中性状31)。10 技术问卷申请人应按附录C给出的格式填写绿豆技术问卷。AA附录A (规范性附录)绿豆性状表A.1 绿豆基本性状见表A.1表A.1 绿豆基本性状表序号性 状观测时期和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1下胚轴:花青甙显色QL(+)10VG无中绿1号 C34081有大鹦哥绿925 C578692始花期QN(+)20MG极早1早保绿942 C56363中中绿1号 C34085晚绿豆C29697极晚93主茎:颜色PQ(a)30VG绿1绿紫2紫34主茎:茸毛QN(a)(+)30VG无或极少1少2多35叶:小叶数量QN(b)(+)30VG三小叶1多小叶26叶:小叶形状PQ(b)(+)30VG窄卵形1中等卵形2阔卵形3裂叶形47叶:绿色程度QN(b)30VG浅1中2深38叶:小叶基部花青甙显色QL(b)30VG无中绿1号 C34081有大鹦哥绿925 C578699叶柄:花青甙显色强度QN(b)(+)30VG无或极弱1弱2强310花:花冠颜色PQ30VG浅黄色1中等黄色2黄中带紫311花:龙骨瓣显色PQ30VG无1有9表A.1(续)序号性 状观测时期和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12花:萼片显色PQ30VG无1有913成熟期QN40MG极早1早保绿942 C56363中中绿1号 C34085晚绿豆C29697极晚914植株:生长习性PQ(+)4050VG直立中绿1号 C34081半蔓生鹦哥绿豆 C15472蔓生蓝绿豆 C4157315植株:高度QN4050MS极矮高阳小绿豆C02291矮大洋绿豆C03853中中绿1号 C34085高曲阳小绿豆C18197极高胡绿豆C1431916植株:分枝数量QN4050MS少1中2多317植株:分枝与主茎夹角QN(+)4050VG小1中3大518植株:荚果数量QN50MS极少大洋绿豆C03851少高阳小绿豆3中油绿豆C32475多中绿1号 C34087极多胡绿豆C1431919植株:炸荚性QN50VG无或极轻1轻2重320主茎:节数量QN4050MS少1中2多321荚果:长度QN(c)50MS短胡绿豆 C21851中中绿1号 C34082长大鹦哥绿925 C5786322荚果:种子数量QN(c)50MS少阜新绿豆 C34551中中绿1号 C34082多邓县绿豆 C2737323荚果:形状PQ(c)(+)50VG直筒形1镰刀形2弓形324荚果:横切面形状PQ(c)40VG圆形邓县绿豆 C27371扁圆形中绿1号 C3408225荚果:颜色PQ(c)(+)50VG黄白色胡绿豆 C21851褐色邓县绿豆 C27372黑色中绿1号 C34083表A.1(续)序号性 状观测时期和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26荚果:茸毛颜色PQ(c)50VG灰色1褐色227种子:百粒重QN50MG小1中3大528种子:形状PQ(+)50VG球形品绿优资88-49 C52341短圆柱形大鹦哥绿925 C57862长圆柱形中绿1号 C3408329种子:种皮颜色PQ(+)50VG绿色中绿1号 C34081黄色苏黄1号 C64022蓝色蓝绿豆 C41573褐色胡绿豆 C21854黑色黑珍珠 C5503530仅适用于绿色种皮品种:种子:绿色程度QN50VG浅1中2深331种子:种皮光泽QL50VG无1有9A.2 绿豆选测性状见表A.2。表A.2 绿豆选测性状表序号性 状观测时期和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32抗性:病毒病QN(+)VG高感1感3中抗5抗7高抗933抗性:叶斑病QN(+)VG高感1感3中抗5抗7高抗934抗性:豆蚜QN(+)VG高感1感3中抗5抗7高抗935抗性:豆象QN(+)50VG高感1感3中抗5抗7高抗9表A.2(续)序号性 状观测时期和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36种子:粗蛋白含量QN(+)50MG低3中5高737种子:淀粉含量QN(+)50MG低3中5高7BB附录B (资料性附录)绿豆性状表的解释B.1 绿豆生育阶段见表B.1。表B.1 绿豆生育阶段表编号名称解释10幼苗期对生单叶完全展开20始花期小区内10%植株出现第一朵花开放30盛花期小区内70%的植株开花40成熟期小区内50%的荚果成熟,豆荚呈现成熟色,豆粒变硬50完熟期小区内90%以上的荚果成熟,豆荚呈现成熟色,豆粒变硬B.2 涉及多个性状的解释(a) 观测主茎的中上部。(b) 测量植株中上部第8到10节复叶的侧生小叶。(c) 测量植株中上部荚果。B.3 涉及单个性状的解释性状分级和图中代码见表A.1。性状1 下胚轴:花青甙显色,见图B.1。无有19图B.1 下胚轴:花青甙显色性状4 主茎:茸毛,见图B.2。无少多123图B.2 主茎:茸毛性状5 叶:小叶数量,见图B.3。三小叶多小叶12图B.3 叶:小叶数量性状6. 叶:小叶形状,见图B.4。窄卵形中等卵形阔卵形裂叶形1234图B.4 叶:小叶形状性状14 植株:生长习性,见图B.5。直立半蔓生蔓生123图B.5 植株:生长习性性状17 植株:分枝与主茎夹角,见图B.6。小中大135图B.6 植株:分枝与主茎夹角性状23 荚果:形状,见图B.7。直筒形镰刀形弓形123图B.7 荚果:形状性状25 荚果:颜色,见图B.8。黄白色褐色黑色123图B.8 荚果:颜色性状28 种子:形状,见图B.9。球形短圆柱形长圆柱形123图B.9 种子:形状性状29 种子:种皮颜色,见图B.10。绿色黄色蓝色褐色黑色12345图B.10 种子:种皮颜色性状32 抗性:绿豆病毒病,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2片真叶完全展开时接种,接种后14 d左右调查病毒病发病情况。根据群体发病情况,划分抗性等级。性状33 抗性:绿豆叶斑病,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开花期接种,接种后20 d30 d调查叶斑病发病情况。根据群体发病情况,划分抗性等级。性状34 抗性:豆蚜,采用自然感虫鉴定方法,鉴定圃设在菜豆蚜虫重发区,田间不喷施杀蚜药剂。在蚜虫盛发期,调查豆蚜着生情况。根据群体发病情况,划分抗性等级。性状35 抗性:豆象,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接种籽粒。接虫40 d45 d后调查豆象着生情况。根据群体发病情况,划分抗性等级。性状36 种子:粗蛋白含量,根据GB/T 551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以干基计。性状37 种子:粗淀粉含量,根据GB/T 5514和GB 5006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以干基计。CC附录C (规范性附录)绿豆技术问卷格式 绿豆技术问卷申请号: 申请日: (由审批机关填写)(申请人或代理机构签章)C.1 品种暂定名称:C.2 植物学分类拉丁名: 中文名: C.3 品种类型 在相符的类型 中打。C.3.1 繁殖方式C.3.1.1 常规种 C.3.1.2 杂交种 C.4 申请品种的具有代表性彩色照片(品种照片粘贴处)(如果照片较多,可另附页提供)C.5 其他有助于辨别申请品种的信息(如品种用途、品质和抗性,请提供详细资料)C.6 品种种植或测试是否需要特殊条件在相符 中打。是 否 (如果回答是,请提供详细资料)C.7 品种繁殖材料保存是否需要特殊条件在相符 中打。是 否 (如果回答是,请提供详细资料)C.8 申请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在表C.1中相符的代码后 中打,若有测量值,请填写在表C.1中。表C.1 申请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序号性 状表达状态代 码测量值1下胚轴:花青甙显色(性状1)无1 有9 2叶:小叶形状(性状6)窄卵形1 中等卵形2 阔卵形3 裂叶形4 3叶:小叶基部花青甙显色(性状8)无1 有9 4叶柄:花青甙显色强度(性状9)无或极弱1 弱2 强3 5花:花冠颜色(性状10)浅黄色1 中等黄色2 黄中带紫3 6成熟期(性状13)极早1 极早到早2 早3 早到中4 中5 中到晚6 晚7 晚到极晚8 极晚9 7植株:生长习性(性状14)直立1 半蔓生2 蔓生3 表C.1(续)序号性 状表达状态代 码测量值8植株:高度(性状15)极矮1 极矮到矮2 矮3 矮到中4 中5 中到高高6 7 高到极高8 极高9 9荚果:形状(性状23)直筒形1 镰刀形弓形2 3 10荚果:颜色(性状25)黄白色1 褐色2 黑色3 11种子:百粒重(性状27)小1 小到中2 中3 中到大4 大5 12种子:种皮颜色(性状29)黄色1 绿色2 蓝色3 褐色4 黑色5 13种子:种皮光泽(性状31)无1 有9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