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2014.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大麦20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大麦20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大麦20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大麦201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大麦201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 020 20 B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 T2224 2012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 测试指南 大麦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UPOV TG 19 10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Barley NEQ 2012 12 07 发布 2013 03 0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部 发 布 NY T 2224 2012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符号 1 5 繁殖材料的要求 2 6 测试方法 2 7 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 2 8 性状表 3 9 分组性状 3 10 技术问卷 3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大麦测试性状表 4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大麦形状表的解释 11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大麦技术问卷格式 18 参 考 文 献 22 NY T 2224 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 T 1 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 UPOV 指南 大麦 TG 19 10 本标准对应于 UPOV 指南 TG 19 10 与 TG 19 10 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与 UPOV 指南 TG 19 10 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 主要差异如下 增加了 12 个性状 开花类型 粒色 粒形 千粒重 低位叶鞘花青甙显色 低位叶鞘花 青甙显色强度 旗叶叶耳颜色 茎节花青甙显色 茎节花青甙显色强度 抽穗习性 芒类 型 芒性 删除了 UPOV 性状 植株 旗叶向后弯曲频率 调整了 UPOV 性状 穗密度 籽粒壳 芒长度 穗轴第一节弯曲度 籽粒浆片位置 5 个 性状的表达状态 本标准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新品种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 TC277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崔野韩 熊国富 杨建明 杨坤 陈如明 吕波 刘洋 堵苑苑 沈秋泉 李洁 汪军妹 杨文新 朱靖环 NY T 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大 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麦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 DUS 测试的技术要求和结果判定的一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大麦 Hordeum vulgare L 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和结果判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版 适用于本标准 GB T 19557 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 GB 4404 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3 术语和定义 GB T 19557 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群体测量 Single measurement of a group of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测量 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3 2 个体测量 Measurement of a number of individual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测量 获得一组个体记录 3 3 群体目测 Visual assessment by a single observation of a group of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目测 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3 4 个体目测 Visual assessment by a observation of individual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目测 获得一组个体记录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MG 群体测量 MS 个体测量 VG 群体目测 VS 个体目测 QL 质量性状 QN 数量性状 PQ 假质量性状 标注性状为UPOV用于统一品种描述所需要的重要性状 除非受环境条件限制性状的表达状态无 法测试 所有UPOV成员都应使用这些性状 a b c d 标注内容在附录B 的B 2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标注内容在附录B的B 3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本文件中下划线是特别提示测试性状的适用范围 NY T 2224 2012 2 5 繁殖材料的要求 5 1 繁殖材料以种子形式提供 如果是杂交种 必要时提供亲本材料 5 2 提交的种子数量至少 3kg 如果是杂交种 必要时提供亲本材料各 3kg 5 3 提交的繁殖材料应外观健康 活力高 无病虫侵害 繁殖材料的质量至少达到 GB 4404 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中的要求 具体质量要求 净度 99 0 发芽率 95 0 含水量 12 0 5 4 递交的繁殖材料不应进行任何影响品种性状正常表达的处理 如种子包衣处理 如果繁殖材料 已处理 应提供处理的详细说明 5 5 提交的繁殖材料应符合中国植物检疫的有关规定 6 测试方法 6 1 测试周期 测试的周期至少为两个独立的生长周期 6 2 测试地点 测试通常在一个地点进行 如果某些性状在该地点不能充分表达 可在其他符合条件的地点对其进 行观测 6 3 田间试验 6 3 1 试验设计 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相邻种植 以条播方式种植 每个小区不少于 1000 株 采用当地适宜株行距 共设 2 个重复 6 3 2 田间管理 可按当地大田生产管理方式进行 6 4 性状观测 6 4 1 观测时期 性状观测应按照表 A 1 和表 A 2 列出的生育阶段进行 生育阶段描述见附录 B 表 B 1 6 4 2 观测方法 性状观测应按照表 A 1 和表 A 2 规定的观测方法 VG VS MG MS 进行 部分性状观测方法 见 B 2 和 B 3 6 4 3 观测数量 除非另有说明 个体观测性状 VS MS 植株取样数量不少于 20 株 在观测植株的器官或部位时 每个植株取样数量应为 1 个 群体观测性状 VG MG 应观测整个小区或规定大小的混合样本 6 5 附加测试 必要时 可选用表 A 2 中的性状或本指南未列出的性状进行附加测试 7 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 7 1 总体原则 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按照 GB T 19557 1 确定的原则进行 7 2 特异性的判定 申请品种应明显区别于所有已知品种 在测试中 当申请品种至少在一个性状上与近似品种具有明 显且可重现的差异时 即可判定申请品种具备特异性 7 3 一致性的判定 对于大麦品种 一致性判定时 采用 0 1 的群体标准和至少 95 的接受概率 当样本大小为 2000 株时 最多可以允许有 5 个异型株 7 4 稳定性的判定 如果一个品种具备一致性 则可认为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一般不对稳定性进行测试 NY T 3 必要时 可以种植该品种的下一代种子 与以前提供的繁殖材料相比 若性状表达无明显变化 则 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杂交种的稳定性判定 除直接对杂交种本身进行测试外 还可以通过对其亲本系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鉴定的方法进行判定 8 性状表 根据测试需要 将性状分为基本性状 选测性状 基本性状是测试中必须使用的性状 大麦基本性 状见表 A 1 大麦可以选择测试的性状见表 A 2 列出 8 1 概述 性状表列出了性状名称 表达类型 表达状态及相应的代码和标准品种 观测时期和方法等内容 8 2 表达类型 根据性状表达方式 将性状分为质量性状 假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三种类型 8 3 表达状态和相应代码 8 3 1 每个性状划分为一系列表达状态 以便于定义性状和规范描述 每个表达状态赋予一个相应的数 字代码 以便于数据记录 处理和品种描述的建立与交流 8 3 2 对于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 所有的表达状态都应当在测试指南中列出 对于数量性状 为了缩 小性状表的长度 偶数代码的表达状态可以不列出 偶数代码的表达状态可描述为前一个表达状态到后 一个表达状态的形式 8 4 标准品种 性状表中列出了部分性状有关表达状态可参考的标准品种 以助于确定相关性状的不同表达状态和 校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差异 9 分组性状 本文件中 品种分组性状如下 a 植株 抽穗习性 表 A 1 性状 16 b 穗 姿态 表 A 1 性状 19 c 穗 棱型 表 A 1 性状 21 d 颖果 皮裸性 表 A 1 性状 31 e 籽粒颜色 表 A 1 性状 36 f 冬春性 表 A 1 性状 38 10 技术问卷 申请人应按附录C格式给出的填写大麦技术问卷 NY T 2224 2012 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大麦测试性状表 表 A 1 大麦基本性状 见表 A 1 表 A 1 大麦基本性状表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直立 浙农大 3 号 1 半直立 秀麦 3 号 3 中间型 红日 1 号 5 半匍匐 临海光头大麦 7 1 幼苗 生长习性 QN 25 29 VG 匍匐 玉环洋大麦 9 无 早熟 3 号 12 最低位叶 叶鞘茸毛 QL a 25 29 VG 有 嵊县无芒六棱 9 无 13 低位叶 叶鞘花青甙显色 QL a 25 29 VG 有 9 极弱 1 弱 3 中 5 强 7 4 低位叶 叶鞘花青甙显色强 度 QN a 25 29 VG 极强 9 无 浙农大 3 号 15 旗叶 叶耳花青甙显色 QL b 45 49 VG 有 米麦 114 9 极弱 秀 9560 1 弱 哈铁系 1 号 3 中 秀麦 3 号 5 强 红日 1 号 7 6 旗叶 叶耳花青甙显色强度 QN b 45 49 VG 极强 米麦 114 9 白色 17 仅适用于叶耳无花青甙显色 品种 旗叶 叶耳颜色 PQ b 45 49 VG 绿色 2 NY T 5 表 A 1 续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极早 莆大麦 4 号 苏农 684 1 早 浙农大 3 号 新民大麦 3 中 早熟 3 号 红日 1 号 5 晚 义乌二棱大麦 冬青 15 号 7 8 抽穗期 QN 50 52 VG 极晚 玉环洋大麦 长芒大麦 2 9 无或极弱 龙中黄 1 弱 上虞早大麦 3 中 红日 1 号 5 强 嵊县 209 7 9 旗叶 叶鞘蜡质 QN 50 60 VG 极强 哈铁系 1 号 9 无 110 茎秆 节花青甙显色 QL c 65 VG 有 9 弱 3 中 5 11 茎秆 节花青甙显色强度 QN c 65 VG 强 7 无芒 1 直芒 红日 1 号 2 12 芒 类型 QL 65 92 VG 钩芒 ICNB 367 3 无 113 仅适用于有芒品种 芒 芒 齿 QL 80 92 VG 有 红日 1 号 9 无 苏农 684 114 芒 尖端花青甙显色 QL 65 VG 有 红日 1 号 9 极弱 龙中黄 1 弱 浙农大 3 号 3 中 哈铁系 1 号 5 强 红日 1 号 7 15 芒 尖端花青甙显色强度 QN 65 VG 极强 莆大麦 4 号 9 不抽出 肚里黄 1 半抽出 2 16 植株 抽穗习性 PQ 65 75 VG 全抽出 红日 1 号 3 无或极弱 鄂 91049 1 弱 新民大麦 3 中 红日 1 号 5 强 秀麦 3 号 7 17 穗 蜡质 QN 65 75 VG 极强 哈铁系 1 号 9 闭颖 早熟 3 号 118 花 开花类型 QL 65 VG 开颖 秀 9560 9 NY T 2224 2012 6 表 A 1 续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直立 浙农大 3 号 1 半直立 秀 9560 3 水平 临海光头大麦 5 半下垂 上虞早大麦 7 19 穗 姿态 QN 71 VG 下垂 龙中黄 9 极矮 苏农 684 1 矮 浙皮 1 号 3 中 浙农大 3 号 5 高 早熟 3 号 7 20 植株 高度 QN 80 92 MS 极高 临海光头大麦 9 二棱 浙农大 3 号 121 穗 棱型 QL 80 92 VG 多棱 威 24 嵊县无芒 2 塔形 米麦 114 1 柱形 S 096 2 22 穗 形状 PQ 80 92 VG 纺锤形 早熟 3 号 3 疏 S096 3 中 早熟 3 号 5 23 穗 小穗密度 QN 80 92 VG 密 嵊县 209 7 极短 苏农 684 1 短 浙农大 3 号 3 中 早熟 3 号 5 长 藏 83062 7 24 穗 长度 不包括芒 QN 80 92 MS 极长 长芒大麦 2 9 短于 嵊县 209 1 等于 苏农 684 2 25 仅适用于有芒品种 芒 相对于穗长度 QN 80 92 VG 长于 红日 1 号 3 短 浙农大 3 号 1 中 嵊县无芒六棱 2 26 穗轴 第一节长度 QN 92 VG 长 威 24 3 弱 新民大麦 3 中 鄂 91049 5 27 穗轴 第一节弯曲程度 QN 92 VG 强 威 24 7 平行 米麦 114 1 弱分叉 鄂 91049 2 28 不育小穗 着生姿态 QN 92 VS 分叉 浙农大 3 号 3 短于 威 24 1 等于 哈铁系 1 号 2 29 小穗 护颖 包括芒 相对于 籽粒的长度 QN 92 VS 长于 红日 1 号 3 NY T 7 表 A 1 续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短型 甘木二条 130 穗 小穗轴茸毛类型 QL 80 92 VG VS 长型 早熟 3 号 2 裸 米麦 114 131 颖果 皮裸性 QL 92 VG 皮 早熟 3 号 2 无或极弱 浙农白壳 1 弱 红日 1 号 3 中 鄂 91049 5 强 上虞早大麦 7 32 颖果 外稃花青甙显色强度 QN 80 85 VS 极强 秀麦 3 号 9 无 早熟 3 号 133 籽粒 腹沟茸毛 QL 92 VS 有 威 24 9 正面 米麦 114 1 侧面 哈铁系 1 号 2 34 籽粒 浆片着生位置 PQ 77 85 VS 极浅 浙农大 3 号 红日 1 号 1 浅 新民大麦 埃塞 B8 2 35 籽粒 糊粉层颜色 PQ d 85 87 或 92 VS 深 京 97 537 哈铁系 1 号 3 白色 浙农白壳 1 黄色 蒲大麦 4 号 2 灰褐色 临海光头大麦 3 红色 4 蓝色 瓦蓝青稞 5 紫色 哈铁系 1 号 6 36 籽粒 颜色 PQ d 85 92 VG 黑色 黑大麦 7 细长形 哈铁系 1 号 1 纺锤形 红日 1 号 2 37 籽粒 形状 PQ 92 VG 卵圆形 早熟 3 号 3 冬性 玉环洋大麦 紫皮大麦 1 半冬性 浙原 18 长芒六棱露仁 2 38 冬春性 PQ 60 92 VG 春性 浙农大 3 号 红日 1 号 3 极低 临海光头大麦 1 低 嵊县无芒六棱 3 中 浙农大 3 号 5 高 早熟 3 号 7 39 籽粒 千粒重 QN 92 MS 极高 S 096 9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NY T 2224 2012 8 短型 甘木二条 1 长型 早熟 3 号 2 30 穗 小穗轴茸毛类型 QL 80 92 VS 裸 米麦 114 131 颖果 皮裸性 QL 92 VG 皮 早熟 3 号 2 无或极弱 浙农白壳 1 弱 红日 1 号 3 中 鄂 91049 5 强 上虞早大麦 7 32 颖果 外稃花青甙显色强度 QN 80 85 VS 极强 秀麦 3 号 9 无 早熟 3 号 133 籽粒 腹沟茸毛 QL 92 VS 有 威 24 9 正面 米麦 114 134 籽粒 浆片着生位置 PQ 77 85 VS 侧面 哈铁系 1 号 2 极浅 浙农大 3 号 红日 1 号 1 浅 新民大麦 埃塞 B8 2 35 籽粒 糊粉层颜色 PQ d 85 87 或 92 VS 深 京 97 537 哈铁系 1 号 3 白色 浙农白壳 1 黄色 蒲大麦 4 号 2 灰褐色 临海光头大麦 3 红色 4 蓝色 瓦蓝青稞 5 紫色 哈铁系 1 号 6 36 籽粒 颜色 PQ d 85 92 VG 黑色 黑大麦 7 细长形 哈铁系 1 号 1 纺锤形 红日 1 号 2 37 籽粒 形状 PQ 92 VG 卵圆形 早熟 3 号 3 冬性 玉环洋大麦 紫皮大麦 1 半冬性 浙原 18 长芒六棱露仁 2 38 冬春性 PQ 60 92 VG 春性 浙农大 3 号 红日 1 号 3 极低 临海光头大麦 1 低 嵊县无芒六棱 3 中 浙农大 3 号 5 高 早熟 3 号 7 39 籽粒 千粒重 QN 92 MS 极高 S 096 9 NY T 9 表 A 2 大麦选测性状见表 A 2 表 A 2 大麦选测性状表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直立 浙农大 3 号 1 半直立 义乌二棱大麦 3 平展 上虞早大麦 5 40 旗叶 姿态 QN 71 VS 披垂 莆大麦 4 号 7 易 早熟 3 号 3 中 浙皮 1 号 5 41 芒 落芒性 QN 92 VG 难 浙原 18 7 硬质 1 半硬质 2 42 籽粒 质地 PQ 92 VS 软质 3 极低 1 低 3 中 5 高 昆仑 12 号 7 43 籽粒 葡聚糖含量 QN 92 MS 极高 9 条带 34 1 条带 33 2 条带 35 3 条带 32 5 4 44 D 醇溶蛋白组成 Hor 3 位点上等位基 因表达 92 条带 32 5 条带 62 65 68 1 条带 62 65 66 68 2 条带 65 68 3 条带 66 5 71 4 条带 61 5 66 5 71 5 条带 65 6 条带 60 67 5 68 5 7 条带 61 65 68 73 8 条带 69 72 9 条带 64 66 5 10 条带 67 71 11 条带 65 68 69 70 12 条带 61 5 68 71 13 45 C 醇溶蛋白组成 Hor 1 位点上等位基 因表达 92 条带 65 67 5 14 NY T 2224 2012 10 表 A 2 续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 码 条带 79 86 88 100 1 条带 79 88 91 95 97 101 2 条带 79 91 92 95 97 101 3 条带 75 82 87 91 97 4 条带 79 86 88 97 101 5 条带 78 84 95 101 6 条带 79 90 91 94 100 7 条带 78 86 91 95 100 8 条带 79 82 88 91 92 101 9 条带 76 79 86 88 100 10 条带 79 86 89 92 95 101 11 条带 79 95 101 12 条带 78 89 92 101 13 条带 75 78 79 81 89 101 14 条带 75 78 79 81 83 86 15 377 条带 81 84 88 90 101 16 条带 75 78 79 81 83 86 17 条带 82 88 100 18 条带 81 100 19 46 B 醇溶蛋白组成 Hor 2 位点上等位 基因表达 92 条带 75 79 83 89 91 20 NY T 11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大麦形状表的解释 B 1 大麦生育阶段 见表B 1 表B 1 大麦生育阶段表 代码 描 述 代码 描 述 代码 描 述 发 芽 期 茎生长期 灌 浆 期 00 干种子 30 假茎直立 70 01 开始吸水 31 第 1 节出现 71 颖果水熟 03 吸水结束 32 第 2 节出现 73 早期灌浆 05 胚根从颖果中露出 33 第 3 节出现 75 中期灌浆 07 胚芽鞘从颖果中露出 34 第 4 节出现 77 晚期灌浆 09 叶刚露出胚芽鞘顶端 35 第 5 节出现 腊 熟 期 幼苗生长期 36 第 6 节出现 80 10 第 1 叶从胚芽鞘长出 37 第 7 节出现 83 早期腊熟 11 第 1 叶展开 85 软腊熟 12 第 2 叶展开 39 旗叶叶舌 叶耳 刚好可见 87 硬腊熟 13 第 3 叶展开 孕 穗 期 成 熟 期 14 第 4 叶展开 40 90 15 第 5 叶展开 41 旗叶叶鞘伸展 16 第 6 叶展开 91 颖果变硬 用大拇指 压难以使麦粒破开 17 第 7 叶展开 43 刚好可见穗苞 开始膨大 18 第 8 叶展开 45 穗苞膨大 92 颖果坚硬 用大拇指 压不能使麦粒凹陷 19 第 9 叶展开 47 旗叶叶鞘张开 93 颖果松动 分 蘖 期 49 芒可见 20 仅有主茎 花序形成期 94 过熟 茎秆枯萎 并倒伏 21 主茎和 1 个分蘖 50 刚可见花序第 1 小穗 95 种子休眠 22 主茎和 2 个分蘖 53 1 4 花序出现 23 主茎和 3 个分蘖 55 1 2 花序出现 96 有活力的种子 50 能发芽 24 主茎和 4 个分蘖 57 3 4 花序出现 97 种子休眠结束 25 主茎和 5 个分蘖 59 整个花序出现 98 诱发第二次休眠 26 主茎和 6 个分蘖 开 花 期 99 第二次休眠消失 27 主茎和 7 个分蘖 60 开花开始 28 主茎和 8 个分蘖 65 开花一半 29 主茎和 9 个分蘖或更多 69 开花结束 NY T 2224 2012 12 B 2 涉及多个性状的解释 a 观测部位为低位叶鞘 b 观测部位为旗叶叶耳 c 观测部位为倒二叶茎节位 B 3 涉及单个性状的解释 性状分级和图中代码见表A 1 性状1 幼苗 生长习性 见图B 1 目测外部叶片和分蘖与模拟垂直轴之间的角度 图B 1 幼苗 生长习性 性状8 抽穗期 目测整个小区 50 的植株抽穗为抽穗期 穗抽出类型以第一个小穗露出旗叶叶耳为标准 穗不抽出类型以旗叶鞘裂开为标准 性状12 芒 类型 见图B 2 无芒 直芒 钩芒 1 2 3 图B 2 芒 类型 NY T 13 性状13 仅适用于有芒品种 芒 芒齿 见图B 3 无 有 1 9 图B 3 芒 芒齿 性状16 植株 抽穗习性 不抽出类型 穗从旗叶叶鞘的叶耳处抽出 旗叶叶鞘裂开处可见穗 半抽出类型 穗从旗叶叶鞘的叶耳处抽出一半左右 全抽出类型 穗从旗叶叶鞘的叶耳处全部抽出 性状19 穗 姿态 见图B 4 直立 半直立 水平 半下垂 下垂 1 3 5 7 9 图B 4 穗 姿态 性状20 植株 高度 测量主茎从茎秆基部到穗顶端 不包括芒 的长度 性状22 穗 形状 见图B 5 NY T 2224 2012 14 塔形 柱形 纺锤形 1 2 3 图B 5 穗 形状 性状23 穗 小穗密度 计数4cm内节片数 性状24 穗 长度 不包括芒 测量从穗轴第一节到穗顶端 不包括芒 的长度 性状 25 仅适用于有芒品种 芒 相对于穗长度 见图 B 6 短于 等于 长于 1 2 3 图 B 6 芒 相对于穗长度 性状 27 穗轴 第一节的弯曲程度 见图 B 7 弱 中 强 3 5 7 图 B 7 穗轴 第一节的弯曲程度 性状 28 不育小穗 着生姿态 见图 B 8 NY T 15 平行 弱分叉 分叉 1 2 3 图 B 8 不育小穗 着生姿态 性状 29 小穗 护颖 包括芒 相对于籽粒的长度 见图 B 9 短于 等于 长于 1 2 3 图 B 9 小穗 护颖 包括芒 相对于籽粒的长度 性状 30 穗 小穗轴茸毛类型 着生于主轴节片上的小穗轴 见图 B 10 短型 长型 1 2 图 B 10 穗 小穗轴茸毛类型 性状 32 颖果 外稃花青甙显色强度 见图 B 11 乳熟至腊熟期目测 NY T 2224 2012 16 无或极弱 弱 中 强 1 3 5 7 图 B 11 颖果 外稃花青甙显色强度 性状 33 籽粒 腹沟茸毛 见图 B 12 无 有 1 9 图 B 12 籽粒 腹沟茸毛 性状 34 籽粒 浆片着生位置 见图 B 13 正面 侧面 1 2 图 B 13 籽粒 浆片着生位置 性状 35 籽粒 糊粉层颜色 见图 B 14 浸泡 12h 后剥开种皮观察 NY T 17 极浅 浅 深 1 2 3 图 B 14 籽粒 糊粉层颜色 性状 37 籽粒 形状 见图 B 15 细长形 纺锤形 卵圆形 1 2 3 图B 15 籽粒 形状 性状 38 冬春性 春播后目测评估 将标准品种和测试品种进行比照描述 当最晚的春性品种完全成熟时 评估各 个品种所达到的生长阶段 若该品种尚处于分蘖至拔节期时 属冬性品种 若该品种处于孕穗至抽穗 期时 属半冬性品种 NY T 2224 2012 18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大麦技术问卷 申请人或代理机构签章 C 1 品种暂定名称 C 2 植物学分类 在相符的类型 中打 C 2 1 Hordeum vulgare L 皮大麦 C 2 2 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 裸大麦 C 3 品种类型 在相符的类型 中打 C 3 1 用途 啤用 饲用 食用 C 3 2 冬春性 冬性 半冬性 春性 C 4 申请品种的具有代表性彩色照片 品种照片粘贴处 如果照片较多 可另附页提供 申请号 申请日 由审批机关填写 NY T 19 C 5 其它有助于辨别申请品种的信息 如品种用途 品质和抗性 请提供详细资料 C 6 品种种植或测试是否需要特殊条件 在相符的类型 中打 是 否 如果回答是 请提供详细资料 C 7 品种繁殖材料保存是否需要特殊条件 在相符的类型 中打 是 否 如果回答是 请提供详细资料 NY T 2224 2012 20 C 8 申请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 在表 C 1 中相符的代码后 中打 若有测量值 请填写在表 C 1 中 表 C 1 申请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 序号 性 状 表达状态 代 码 测量值 直立 1 直立到半直立 2 半直立 3 半直立到中间型 4 中间型 5 中间型到半匍匐 6 半匍匐 7 半匍匐到匍匐 8 1 幼苗 生长习性 性状 1 匍匐 9 无 1 2 旗叶 叶耳花青甙显色 性状 5 有 9 无或极弱 1 极弱到弱 2 弱 3 弱到中 4 中 5 中到强 6 强 7 强到极强 8 3 旗叶 叶鞘蜡质 性状 9 极强 9 不抽出 1 半抽出 2 4 植株 抽穗习性 性状 16 全抽出 3 极矮 1 极矮到矮 2 矮 3 矮到中 4 中 5 中到高 6 高 7 高到极高 8 5 植株 高度 性状 20 极高 9 NY T 21 序号 性 状 表达状态 代 码 测量值 二棱 1 6 穗 棱型 性状 21 多棱 2 NY T 2224 2012 22 表 C 1 续 序号 性 状 表达状态 代 码 测量值 极短 1 极短到短 2 短 3 短到中 4 中 5 中到长 6 长 7 长到极长 8 7 穗 长度 不包括芒 性状 24 极长 9 裸 1 8 颖果 皮裸性 性状 31 皮 2 细长形 1 纺锤形 2 9 籽粒 形状 性状 37 卵圆形 3 极低 1 极低到低 2 低 3 低到中 4 中 5 中到高 6 高 7 高到极高 8 10 籽粒 千粒重 性状 39 极高 9 注 带星号性状不限于选择作为分组性状或者用于技术问卷的那些性状 NY T 23 参 考 文 献 1 GB T 19557 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 2 UPOV TG 19 10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BARLEY 大麦UPOV测试指南 3 UPOV TG 1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EXAMINATION OF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ARMONIZED DESCRIPTIONS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植物 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审查及性状统一描述总则 4 UPOV TGP 7 DEVELOPMENT OF TEST GUIDELINES 测试指南的研制 5 UPOV TGP 8 TRIAL DESIGN AND TECHNIQUES USED IN THE EXAMINATION OF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DUS审查中应用的试验设计和技术方法 6 UPOV TGP 9 EXAMINING DISTINCTNESS 特异性审查 7 UPOV TGP 10 EXAMINING UNIFORMITY 一致性审查 8 UPOV TGP 11 EXAMINING STABILITY 稳定性审查
展开阅读全文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