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南农业 2018 年第 5 期(中)HENANNONGYE10栽培育种ZAI PEI YU ZHONG温室辣椒育苗技术及田间管理技术卢天龙(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芦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惠水 550600)摘 要: 辣椒常被作为食物中的调味品出现在餐桌上,其具有驱寒除湿、增强食欲等功能。为了提高产量,辣椒的种植常在温室中完成,因此需要对温室辣椒的培育管理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介绍温室辣椒的育苗技术,并对温室辣椒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说明,旨在为实际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温室辣椒的产量及质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关键词: 温室大棚;辣椒;育苗技术;田间管理技术辣椒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口味使辣椒成了一种很受欢迎的调味品。近年来,温室大棚技术不断发展成熟,许多农作物开始在温室中栽培,辣椒也是一种适合在温室中栽培的作物。为了提高温室辣椒的产量和质量,应对温室种植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通过实地种植、试验、分析得到最适宜辣椒生长的环境因素。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辣椒的育苗和田间管理,这两个环节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温室辣椒的种植质量。一、准备阶段在开始育苗前,需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确保育苗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准备阶段主要包括辣椒品种的选取、温室修建等。(一)辣椒品种选择目前市面上的辣椒品种众多,各品种的特点不同,适宜种植的环境也不同。在选择辣椒品种时,应对各品种进行综合考察,选择适应本地环境条件的品种进行种植,以确保辣椒的产量和质量。经考察研究发现,贵州省惠水县芦山镇适宜选择丰椒 28 作为大规模种植品种。(二)划分和整平苗床在种植辣椒前,需要对温室中的苗床进行划分和整平,每个苗床控制在0.04 0.09 hm2,不宜过小或过大1。另外,苗床的平坦度需要达到一定要求,垂直方向的误差不应超过 2 cm,以确保辣椒的正常生长。苗床整平后,应对苗床进行灌溉处理,确保苗床的整体湿度达到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苗床的湿度不宜过大,否则会提高辣椒生长过程中的患病概率。(三)修建蓄水池为了节约灌溉用水,提高育苗过程中施肥、施药的效率,往往需要在温室中修建蓄水池。蓄水池的占地面积以46 m2为宜,并配备水泵以便灌溉使用。为了使蓄水池发挥一定的控温作用,应在其上盖上盖子,盖子的面积不宜过大,以减小蓄水池中的水分蒸发速度。(四)铺设地膜为了避免温室中杂草的生长影响辣椒育苗过程,而且温室对温度的要求较高,而太阳辐射往往会导致温室内的温度过高,因此需要在温室内铺设地膜,地膜的颜色以深色为宜,以有效吸收太阳辐射,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室内 温度。二、育苗阶段(一)浸种催芽播种前,应使用 55 左右的温水浸泡辣椒种子,为确保每个种子在浸泡过程中受热均匀,需要对种子进行搅拌处理。温度降低至 35 以下后,停止搅拌并继续浸泡 10 12 h,然后将种子取出进行冲洗,并用湿毛巾包裹,进行种子的催芽操作。在催芽过程中,需要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温度在2730 。整个催芽过程中需要保持种子处于湿润环境下,催芽一般持续五六天,当大部分种子出芽后便可进行播种。(二)播种播种育苗一般在穴盘上完成,种植过程常用的穴盘规格为 50 穴,为了给种子提供适宜的环境,将种子放入穴盘后需要在上方覆盖一定量的湿润沙土,然后将穴盘按一定次序摆放整齐,每排穴盘间应预留 0.5 m 以上的空隙作为道路。(三)灌溉浇水播种完毕后即可开始对发芽的种子进行灌溉,灌溉操作一般使用水管完成。在灌溉过程中,应着重注意水的流速,避免水流过大将穴盘中的种子或基质冲散。每次浇水一定要彻底,但开始时浇水的频率不宜太高,一般以两三天一次为宜,并对灌溉用水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剂为多菌灵。辣椒出苗以后,应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营养液进行灌溉浇水,以促进辣椒苗的生长。此时的浇水频率可以适当提高为每天一次,每次浇水仍要彻底,确保所有辣椒幼苗的良好发育。(四)苗床管理1. 温度管理惠水县芦山镇的年平均气温较高,太阳辐射较强,因此,在辣椒育苗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对苗床温度进行控制。除了铺设深色地膜外,在温室外围还应加设遮阳网,防止过强的阳光辐射使室内温度过高。在种子出苗前,室内温度应控制在 25 29 ,苗床温度应控制在 25 左右;出苗过程中,应稍微降低室内温度,以日间温度 23 25 、夜间温度 15 17 为宜,直到辣椒出现真叶后再逐渐升高室内温度2。2. 炼苗为了提高辣椒幼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应对幼苗进行炼苗处理。具体操作为在为期 7 d 的时间内,逐渐去除温室外围的遮阳网,使幼苗逐渐适应外界的温度。这是辣椒育苗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能够使幼苗更加强壮。3. 间苗幼苗间的距离太近会影响彼此的生DOI:10.15904/j.cnki.hnny.2018.14.00611河南农业 2018 年第 5 期(中)HENANNONGYE栽培育种ZAI PEI YU ZHONG长发育,因此,应在幼苗长出真叶后对其进行间苗处理,增大苗与苗之间的间隔。间苗应选在一天中温度较低的时间段进行,间苗过程中应注意去除弱苗,保留壮苗,间苗完成后应及时浇水灌溉。4. 病虫害防治育苗时期应避免各类病虫害对幼苗造成危害,常采用黄板预防虫害。当物理手段效果不佳时,可辅以百菌清和磷酸二氢钾对幼苗叶子进行喷施,喷施周期一般为 7 d 一次。四、温室辣椒田间管理技术(一)田间除草在温室辣椒育苗期间,容易滋生杂草,杂草过多会影响辣椒幼苗的正常发育生长,因此应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完成辣椒幼苗的间苗、定苗工作。将杂草清理干净后,应对穴盘内的幼苗进行筛选,确保每个穴内留两三株生长旺盛的幼苗。(二)灌溉与施肥在辣椒育苗生长期间,需要对幼苗进行充分的灌溉和施肥。在对幼苗进行灌溉时,为节约用水,常采取滴灌等灌溉措施,单次灌溉量不宜过多,以免因积水过多引起各种疾病。施肥需要根据辣椒的生长特点分阶段进行,第 1 次应选在中耕除草时进行,此时施肥量不应过大;第 2 次在开花期之前进行,根据幼苗生长情况确定施肥量;第 3 次施肥在开花结果初期进行,此时可以适当加大施肥量;第 4 次施肥在大量结果时期进行,此时辣椒大量生长,土壤养分消耗较快,因此应加大施肥量3。(三)修剪枝叶辣椒种植一般在秋冬时期,秋季温室内的温度较高,辣椒植株结果后容易衰老枯萎,此时是修剪植株的最佳时期。修剪时应去除衰老分枝,并在修剪后及时灌溉、施肥,促进植株生长和二次结果。此外,适时采摘果实有利于提高植株产量,因此应根据果实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采摘果实。五、结语温室种植能够有效解决作物对季节的依赖性,在温室辣椒种植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育苗技术及田间管理技术,促进辣椒幼苗及植株的健康生成长,确保辣椒的产量及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参考文献:1 闫冬,李烨,霍明辛 . 温室辣椒育苗技术及田间管理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13):108.2 谭春莲 . 温室辣椒育苗技术及田间管理技术分析 J. 农民致富之友,2015(12):187.3张宪.温室辣椒育苗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07(3):42,57.理人才,建立管理队伍,积极促进养殖主体、模式、品种、技术和规模的转型。全面实行生态特色畜牧业发展,由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转变为质量效益型管理模式,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为畜牧业搭建良好的交易平台。(五)促进畜牧业转型发展目前畜产品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需要根据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思想对畜牧业发展中的畜产品供给进行改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于生活用品的质量要求较高。为此,畜产品加工也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生产结构进行优化,才能满足消费者高标准的消费心理,也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的畜产品。(六)加强监管为保证畜牧业可以健康、长远发展,需做好动物卫生监管工作,对畜禽饲养、投入品使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以保证肉食品的安全。五、畜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发展实例(一)应用实例简介以贵州省天柱县江东镇金鸡村火炭创业园为例,发展项目总投入 180 万元,基地策划发展 40.00 hm2中草药种植基地(其中大血藤 13.33 hm2、钩藤 13.33 hm2、油茶 13.33 hm2);投资 100万元养猪、配套实施,种养结合,相互利用利、互补增收方式3。由此可见,畜牧业与种植业相结合,采取种养结合的方案,重视种植业但同时不忽略畜牧业所起到的作用,才能达到发展的。(二)发展模式的关键点1. 政策宣传扶贫的重点在于脱贫,并通过管理、规划、引导等多种手段致富。扶贫工作需要地方政府和贫苦户的共同努力,积极利用国家扶贫、帮扶政策为贫困户提供必要的支持,也需发挥政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让政府负责项目规划,贫困户也需配合政府工作积极学习经营管理方法,因地制宜,保证产业的稳定发展。2. 积极参与业务培训将村作为一个工作单位,组织养殖专业户和贫困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势,让养殖专业户带动贫困户向前发展。在培训过程中尽量做到通俗易懂、由浅至深,并将培训工作常态化,避免形式主义。3. 实践操作在实践过程中,需加强贫困户和规模养殖户的合作,在不断学习技术理论的同时,需密切联系实践工作,从卫生清洁、消毒、配料、喂养和防疫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升农户的技术水平。另外,政府部门在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后,需要依据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发展项目进行调查和研究,以形成地方特色产业。六、结语畜牧业在脱贫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他地区可以像天柱县江东镇一样把握好发展思路,根据实际优化发展模式,即可使畜牧业在脱贫发展中起到不可估量的贡献作用。参考文献:1 张静 . 发展丹霞镇山地生态畜牧业,助推脱贫攻坚 J. 畜牧兽医科学,2017(5):74.2徐胜林,刘琴.发挥行业和资源优势推进泰安畜牧业精准扶贫 J. 中国畜牧业,2017(10):70-71.3 李平,王宁 . 做好和田喀什地区脱贫攻坚民生改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J. 新疆财会,2017(2):58-62.(上接第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