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保定市农业部门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建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包括2个国家级后备产业园区、20个省级园区在内的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达到了183个。今年全市共完成各类农产品抽检29.9万批次,总体合格率99.9%,有4家屠宰企业、12家蔬菜基地与北京13家市场签订协议。
以科技为动力,强化农技推广应用。建立完善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采取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推广服务模式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畅通农技服务渠道,主推技术与主导品种入户率达到95%以上;农技推广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网络书屋1000多个,覆盖率90%以上。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全市农机总动力达656.57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9%,小麦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均达到99%。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农业大数据,整合产业优势资源,先后成立智慧农业、草莓、杂粮等一系列产业联盟,探索建立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模式。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太行山道路”,全面启动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创建,谋划建设30个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规划建设面积28.3万亩,建成面积8.6万亩,100多个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在驿站得到转化、应用和推广,带动农户近7万户。
以发展绿色农业作为底色。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综合技术,制订、修订施肥指标48套(个),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956.7万亩,化肥施用量同比减少2%以上。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种植业农药使用量同比降低4.9%。绿色防控面积393.5万亩,同比增长15%。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明显,新改扩建15处秸秆收储中心,全市秸秆收储运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今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左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速推进,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共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达到1986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5.2%,比去年同期提高15.2%。
以发展品牌农业作为重点。积极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实施“一县一品一牌”培育计划,培育打造提升一批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健全加工、物流、销售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完善服务,培育产业化经营核心力量,提高带动辐射能力。目前,该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个、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个,“三品一标”农产品279个,认证各类无公害、绿色生产企业309家。其中,满城草莓被授予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安国中药材、阜平大枣、阜平“老乡菇”等被评为省级名优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内引外联,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保定,高碑店新发地作为北京首批外迁企业,成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标杆和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成功典范。娃哈哈、蒙牛、白象等一批国内知名产业龙头企业相继扎根保定,有效提升了保定农业的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