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技“金钥匙” 助农打开致富之门

2018-11-07 10:12:23   |  1024 人气

编者按:“钱支援,物支援,最好来位科技特派员。”2003年3月,根据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浙江全省“乡乡都有科技特派员”的盛景得以在全国率先实现。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启动15周年。15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来到欠发达地区的田间地头,依靠科技创新扶助当地农民造血扶智、脱贫致富,为推动我省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网近期推出科技特派员15周年系列报道,深入一线走访浙江省内偏远山区,探寻科技特派员们的足迹,讲述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敬业实干、创新创业的事迹,展示这一平凡而伟大的队伍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把学问做在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山深处。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十五年来,浙江全省构建起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实现了“乡乡都有科技特派员”目标。


  “温州全市累计下派各级个人科技特派员达3038人次,他们将自身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造就了很多骄人的业绩,提高了贫困山区群众的满意度、认可度。”温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温州当地的科技特派员工作不断加强,科技特派员们发挥着“阵地战”、“集团军”的团队作用,以点带面,把派驻地的整个产业带动起来,为乡村振兴战略在温州的深入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发勇(左)指导柑橘种植


  昔日荒山上 收获“致富源”


  从苍南县县城出发,驱车到桥墩镇,再到岱岭畲族乡,九曲十八弯的傍山公路会让不常坐车的人感到眩晕不适。可对于省科技特派员、浙江省农科院助理研究员李发勇来说,这条山路的路况早已烂熟于心。大学毕业分配到农科院,不久即申请担任科技特派员派驻到苍南县岱岭畲族乡,一晃已有13个年头。


  过去富源村曾是省级扶贫重点村,农业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效益低下,耕作方式落后。如何改变这里荒山遍野的面貌,带领村民找到致富之源?李发勇想到了发展不与粮争地的“造血”产业,而种植果树就成了首选。通过借鉴以往产业扶贫的经验,李发勇从8个行政村中选定富源村为示范点,并有效利用了富源村的大片荒芜土地。2007年2月,李发勇带领富源村村干部赴象山引进苗木11200株,种植于富源村斗湾自然村的荒坡山上,开始引领村民走种橘致富之路。



李发勇牵头负责的柑橘种植基地


  10多年过去,如今的富源村柑橘种植的种类逐渐丰富,种植面积也达到1008亩,柑橘真正成了村里的“致富之源”。目前,富源村的柑橘种植,涉及265户村民的土地。站在高山上向下望,目之所及都是郁郁葱葱的柑橘树,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山面貌已不复存在。


  为了帮助收获的柑橘打开销路,李发勇带着村干部到温州市区、苍南县城等地的水果批发市场找客户,还帮助种植基地申请了“甘馀绿递”商标,设计了不同规格的产品包装,并引入电商企业,开始“互联网+”的销售模式。此外,李发勇还牵头组织富源村引入柑橘采摘游,在收获季引得温州地区的游客纷至沓来,仅游客采摘游收入就有50多万元。


  在李发勇的努力下,富源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原先的“空壳村”变成年收入超50万元的富裕村。农民人均纯收年均增长19.8%,其中原先低收入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增至10930元,柑橘产业的发展壮大带领着山区百姓走出了一条扶贫致富的路子。去年,富源村柑橘销售收入达92万元。“13年的科技特派员生涯,每当我看到农民钱包鼓了、村庄变美了,心里想,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李发勇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辛勤培育的柑橘产业,让这个过去的空壳村实现了“花果畲乡”的美丽梦想。



王五宏指导当地农户种植树莓


  山区树莓地 扶农“生意经”


  酸甜爽口的树莓汁,馨香四溢的树莓酒,甜香味浓的树莓果……在浙南山区泰顺,有位科技特派员,硬是在偏僻难行的山间地头建立了浙江省最大的高山黑树莓种植加工基地,带动农户建立树莓种植基地500多亩,让农户种植亩收入实现了三年番两番。


  2014年,被派驻到泰顺县筱村镇的省科技特派员、省农科院副研究员王五宏在调研后认识到,要想让当地村民致富,就得让他们接受新技术。为此他先后对接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农业企业3家,通过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将树莓种植加工产业引入当地。


  温州市泰顺县拓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翁文麦,对王五宏博士很是感激。“他不但引导扶植农户种植黑树莓,解决农户种苗繁育和种植技术难题,还运用自身的关系人脉,引进技术资源帮助我进行树莓果酒工艺开发,使企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树莓果酒发酵工艺。”



王五宏为当地农户进行树莓种植技术培训


  王五宏以个人名义,为翁文麦的企业担保借款30万元,解决了企业研发资金困境,并帮助企业申报了树莓果酒加工技术的2项发明专利,让公司取得果酒生产QS认证。去年,企业生产的树莓酒被评为浙江农业博览会新产品金奖。“没有王博士的指导,就不会有我现在的公司。” 翁文麦说,目前企业已形成了“合作社供苗、农户标准化种植、公司订单式保护价回收加工”的产业模式,今年果酒产值预计将达700万元以上。


  如何能进一步拓展树莓的销路呢?依托泰顺县当地的南浦溪景区资源优势,王五宏牵头建起了树莓百果采摘园,扶植当地的休闲采摘服务产业开发。以品牌宣传与旅游产品销售服务相结合,王五宏在泰顺成功策划举办了两届树莓采摘节和吃树莓大赛,吸引游客1000多人次,迅速扩大树莓产品知名度和提升当地休闲旅游热度,实现短期农户就业100多人次,旅游收入近200万元。


  通过五年的全方位服务,王五宏把树莓产业扶植成为当地主导产业,并形成了“合作社无偿供苗、农户标准化种植、公司订单回收加工、休闲采摘服务配套”的一二三产融合模式,近年来培训和指导农户300多人次,实现了翁山行政村全覆盖,订单种植户200多户。泰顺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跟着王博士种树梅,让当地村民们的钱袋子,日渐鼓了起来。


陈永根在文成县授课


  美丽乡村游 杨梅海外销


  “服务无止境,我们科技特派员,正是这趟驶向乡村科技列车的服务员。”省科技特派员、浙江农林大学陈永根老师形象地说,“只要文成有需求,我就要去田间地头服务好”。自2007年派驻到文成县以来,12年的扎根基层服务三农,让陈永根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深厚的感情,这里已经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研究城乡规划专业的陈永根初到文成,就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着手为当地提供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咨询工作。在他的指导帮助下,乡镇通过组织生态厕所、生活污水集污纳管、生活垃圾整治、河道景观建设等项目实施,有力推动了文成县美丽乡村建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拓展文成当地农业种植基地和普通农户对新型农业的观念转变,陈永根专门组织赴桐庐狄浦村、森和花卉基地等参观考察,努力促进文成县传统农业向“互联网+”、“生态旅游+”方向发展,并呼吁各农业基地通过采摘游、周末游等方式,降低基地人工成本,有力带动了基地产业发展。文成仙果园农场负责人金玉堂说,“自从开展了采摘游,光采摘人工费用就节省了近20万”。



陈永根(左一)邀请专家对当地作物种植进行指导


  杨梅是文成第一大水果产业,全县杨梅栽培面积6万亩,年产量近2万吨,位居全县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首。2014年,文成杨梅产业落入低谷,遭遇了空前绝收的境地,其收购的价格甚至还抵不上采摘的人工费用。陈永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动对接文成县杨梅协会,邀请相关专业的科技特派员、农业局特产站及杨梅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等商讨对策,并形成了《文成杨梅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调研报告,被县政府采纳并作为《调查与思考》文件下发。


  如今,文成的杨梅产业已经越做越大,杨梅合作社、种植大户通过“互联网+”、“生态旅游+”、提升宣传特色品牌、标准化模式栽培等针对性措施,促进文成杨梅产业转型升级。据统计,在科技特派员们的帮扶下,2014年以来文成共培育电商主体5家,打造杨梅采摘游线路12条,培育杨梅品牌5个。今年6月,文成382.5公斤杨梅将打“飞的”到加拿大温哥华。这是温州今年首批出口的杨梅。过去4年,温州共出口了杨梅8885公斤。合作社负责人周作荣表示,这些文成产的杨梅在国外当地超市平均一颗能卖到1美元。目前文成杨梅还远销意大利、荷兰、法国、德国及美国等国家,估计今年合作社可以出口杨梅两三吨。“能有今天这样的销路和业绩,全都靠科技特派员们的帮扶!” 周作荣欣喜之余,仍不忘表达对科技特派员的感激。


  “科技特派员们的工作,紧紧围绕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战略,探索推进农村科技重心下移的新途径和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的新路子,强化科技与农业农村发展的结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温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年来,在广大科技特派员的带动下,全市累计实施各级科技开发项目2165项,项目总投入达3.04亿元。一批批的科技特派员,为当地农户推广了2000多项新技术,引进了近3000个新品种,帮助建立各类农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利益共同体600余个,带动当地3万多农户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达8%,让农户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大踏步向前迈进。


来源: 浙江在线 



收藏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