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低风险赚出高收益 小蔬菜做成大产业

2018-07-09 13:46:38   |  715 人气

 

       在高密市醴泉街道北志屯村的田间地头,几辆满载新鲜西红柿的外地牌照货车,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些来自外省的客商都是被该村高品质西红柿吸引而来。“我们这里土质好,又是无公害种植,所以产出的西红柿个头大、口感好,均价能卖到八元一公斤,一公斤就能多赚四元多。”村党支部书记蔡德升说。

  高密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技术革新、品种升级和精细化操作,实现蔬菜产业跨越发展,推动蔬菜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目前,该市无公害、有机、绿色产品认证的蔬菜已达到15种,其中“胶河土豆”“大金钩韭菜”“前岭山药”等特色蔬菜品种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今年上半年,蔬菜产业完成产值8.4亿元,比去年同期上涨9.7%,小小蔬菜谱写出农村发展新篇章。

  发展高效种植基地,筑牢蔬菜产业基础

  眼下正是土豆收获时节,在高密市胶河生态发展区“万亩胶河土豆示范种植基地”,地里满眼的“金蛋蛋”和农民弯腰忙碌的身影,勾勒出一幅精美的风景画。“胶河两岸土壤肥沃,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所以产出的土豆外形规则、皮薄肉嫩、品质佳、口感好。目前我们初步发展起了5万多亩,辐射周边50多个村的种植规模,被中科院挂牌‘中国农科院科学家研究成果转化基地和中国食品安全绿色有机生物技术示范基地’。”该区农技站站长赵金玉介绍说。

  该市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蔬菜基地建设,夯实蔬菜产业发展基础。近几年累计投资32亿元,建成蔬菜种植基地130多个,种植面积达25.95万亩,年产量可达104.75万吨。同时,加强技术服务,组织专家、技术人员进基地,指导菜农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切实加强农药等投入品的监管,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创新蔬菜产销模式,让菜农不再为“菜”发愁

  走进该市柴沟镇柴北村的蔬菜大棚,韭菜、芹菜等各类蔬菜映入眼帘,村民邱泽光告诉记者,以前他们种菜,不是担心蔬菜卖不出去,就是担心蔬菜卖不上好价钱。这几年,他们成立了蔬菜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的要求进行种植,种多少合作社就要多少,价格还不低。“现在我年收入能有6万多元,不仅买了车,还翻新了房子,提前进入小康生活了!”

  近年来,该市着力在农民增收上下功夫,先后到先进地区进行对标学访,创新实施了国内国外市场“两条路线并进”的产销模式,一方面,依托蔬菜合作社,积极与青岛、北京各大超市、餐饮单位进行对接,签订包销协议,实现“订单式”种植;另一方面,依托蔬菜企业,将经过加工的马铃薯、西红柿、韭菜、菠菜、青刀豆等特色达标产品出口至美国、俄罗斯、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该市完成蔬菜产业产值达到17.5亿元,出口额达到3.2亿元,菜农年均增收2.1万元。

  加强蔬菜产业培育,让“菜篮子”变成“菜园子”

  走进高密瑞丰食品有限公司的蔬菜加工车间,工人们正把蔬菜分门别类装入包装盒,保鲜、速冻,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等待运走的蔬菜整齐划一地摆放在1000多平方米的冷藏车间内,阵势颇为壮观,但这仅仅是该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冰山一角。

  该市着力加强蔬菜企业和蔬菜合作社培育,支持一批生产带动型、加工带动型、产业链延伸型的蔬菜企业加快发展。以瑞丰食品为龙头,重点帮扶望乡食品、南洋食品、龙河食品等蔬菜相关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农业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引导力度,积极壮大农村蔬菜专业合作社,扩大合作社的辐射面,培育“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捆绑式发展模式。目前,该市共发展培育蔬菜企业70多家,蔬菜专业合作社496家,形成了种植规模化、产销新型化、发展一体化的蔬菜产业新格局。



收藏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