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滩涂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团队揭示了生物炭对噻虫嗪等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中归趋行为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对农作物秸秆、滨海滩涂植物和海藻废弃物炭化利用,滨海盐渍土改良模式创建,以及新型炭基微生物肥料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研究结果相继发表在《有害物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农业与食品化学(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和《化学界(Chemosphere)》上。
据尤祥伟副研究员介绍,生物炭是废弃生物质在无氧的条件下经过慢速热解而得到的一种细粒度、多孔性的碳质材料,具有提升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生长、阻控和减少污染物有效性等多重作用,在农业及环境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团队利用农田废弃物和滩涂植物获得生物炭,开展了噻虫嗪等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归趋行为、吸附特性、微生物响应等一系列试验。研究发现,土壤中施加适量生物炭能够促进作物生长,降低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减少其向植物中迁移;而且能够改变手性污染物甲霜灵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立体选择性归趋行为;通过掺杂磷元素等改性方法,可以提高生物炭对莠去津等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并探讨了可能的吸附机理。
以上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
(1)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19317030
(2)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jafc.9b05559
(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5653519313992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