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寒,一年中最冷时段。外面冰天雪地,双城区西官镇兢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园区里,几十栋“厚墙温室”里长满了绿油油的新鲜蔬菜。春节期间,走上冰城百姓餐桌的“地产菜”,大多来自这里。走进温室,暖风扑面而来。这里无采暖设施,全靠太阳光照,真很神奇。
“厚墙温室”种菜
冬天靠阳光取暖
双城西官镇兢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园区里一栋“厚墙温室”占地约有6亩。一年能产三茬蔬菜:两茬果菜,一茬叶菜。
记者见到,与普通温室不一样,“厚墙温室”可以说长得有些“蠢笨”。园区负责人马海涛告诉记者,这种温室的墙壁底座厚度6米,最上面厚度也达到了两米。建造时墙上特地抹了黄泥夯实。温室的棚顶盖了层塑料布,能透进阳光,冬季每天下午三点钟左右就把上面的棉被放下来保温。温室的厚墙壁白天吸热,晚上散热,使温室内晚上也能达到10摄氏度左右,适宜蔬莱生长。因此,无采暖设施,冬天只靠阳光取暖,在“厚墙温室”也一样能种菜。
在“厚墙温室”里待小一会儿,记者就浑身冒汗,不得不脱下棉衣,看一眼温度计“24℃”。管理人员说,有时这里最高温度能达到30℃。
在这样的温度下,蔬菜长势旺盛自不用说。记者看到一种名叫“法国皇后”的芹菜已有一尺多高,园区负责人马海涛告诉记者,马上就能上市了。在专门种植生菜的温室内,一棵棵菜绿油油的惹人喜爱。现在它们已经长到盆口大小,叶片肥硕、鲜嫩。管理人员说,这茬菜每棵都有八九两重,等再长个四五天,长到一斤一二两时再卖。那时不仅菜重一些,离年也近了,价格会更高。
温室里种的小白菜、臭菜等已开始上市。茼蒿的叶子有一拃长,年前也能上市。
工作人员正在挑选大颗的油菜装箱。马海涛说,这是应市民要求配送进城的菜,目前油菜还不能大量上市,只能挑大的卖。
在种西红杮的温室里,一棵棵杮秧被吊了起来,一个个西红杮悬在空中,粉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都有。几位工人正在摘杮子,装满筐后,放在温室靠墙一侧的滑车上。滑车下面铺设了轨道,一按遥控器,滑车自己便往前走,省去了很多人力。马海涛说,西红杮很快就要“罢园”下架了,接着种黄瓜。
外出取经
淘得“第一桶金”
“厚墙温室”不用取暖,省去了大笔费用,种菜成本自然降下来了。这样神奇的温室为何在我市只有双城区西官镇才有?
马海涛告诉记者,2016年时,西官镇有关部门到山东、辽宁等地考察取经,希望掌握蔬菜种植新技术,调整当地的种植结构,带动农民致富,就是那时见识了“厚墙温室”技术,随后,对这项技术感兴趣的人,又先后多次考察,认为可行。于是,在2017年开始引进这项技术,并把温室加厚加高,在育人村建起了55栋“厚墙温室”,当年年末投产。经过2018年的试运营,效果良好。
春节前,西官镇“厚墙温室”上市的蔬菜有西红杮、芹菜、油菜、小白菜、红丁、臭菜、甘蓝等10余个品种。由于是地产蔬菜,不需要长途运输,当天摘下来就送到哈达批发市场,市民第二天早上就能买到。
马海涛说,地产菜吃起来口感更好,卖起来也更抢手。现在,送往哈达批发市场的蔬菜,每公斤比外地同类蔬菜高5角钱左右,而且还供不应求,有些菜贩每天在批发商那里等着他们的菜。
哈达批发市场的蔬菜批发商早早就和他们签了合同,并交了保证金,园区的蔬菜“哈达”全包了。不论冬夏,也不论市场行情怎样,一律都要。这种订单式种植模式,种菜人心里有了底,也更能放开手脚去做。他们相信,好东西,不愁卖。
今年,园区打算利用空地,再建5栋“厚墙温室”,并扩建一些只在春秋种菜的温室,让更多市民吃上地产新鲜蔬菜。
“神奇温室”
变致富金饭碗
“厚墙温室”生产的地产蔬菜,不仅给经营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也带动了当地农民走上致富路。
在“兢业”蔬菜园区内,长期工就有60人,短期工数百人。蔬菜生产旺季时,一天用工量达300多人,园区周边10余个村屯,都有村民到园区从事与蔬菜种植有关的工作。
育人村的衡国林告诉新晚报记者,他今年64岁了,没啥技术,这把年龄上哪儿干活也没人愿意要,却在“兢业”找到了好活儿。他在园区负责管理温室,每天8时来上班,15时30分下班,每月工资2900元。老伴儿也在这里工作,老两口每月加起来收入5000多元,还不耽误家里种地收地,“上哪儿找这好事儿去,可满足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他说,村里有30多位他这个岁数的人在这里打工。
富民村的刘宝说,以前他和妻子在天津等地做物流工作,他开长途大货往南方送货,妻子在物流园区做其他工作,一年只能回两次家。家里种地和看孩子的活儿都由老人侍弄,孩子当时才3岁就成了留守儿童,家里啥忙都帮不上,只能干着急。如今父母年岁大了,孩子也越来越难管,他正犯愁还出不出去打工时,“兢业”园区建了起来。他和妻子就到这里工作了,挣的钱也不算少,更主要的是能照顾家里,工作顾家两不误。
马海涛说,等今年新的温室建起来后,用工量会继续增多,届时,会有更多农民来这里工作,让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
来源:新晚报